大成拳一指禅气功点穴术(一)

2012-08-10 21:13 楼主
大成拳一指禅气功点穴术
第一节:一指禅气功点穴术概论
一指禅气功,经过千余年之发展演变,形成了包括佛家一指禅、拳家一指禅、医家一指禅的系列功法,独具特色,统称一指禅气功。
一指禅气功,以佛家禅宗为本源.禅宗,由天竺二十八祖达摩传入我国之后,达摩被列为初祖。
禅,又称禅那,原本为梵文名词,佛教术语,包含着比较复杂的意义。所以,由达摩将禅法传入中国时,才形成了以禅法概念为主体的佛教派-禅宗。
禅法除在佛教中形成禅宗以外,在古典哲学中存在着禅学,在气功功法中形成了禅功。伴随着禅学的发展,禅功中的一指禅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功法,被称为一指禅气功。
中国禅学到唐代才得以迅速发展。五祖弘忍以后,禅宗分成两派:以慧能大师为代表的一派,强调“无念为宗,见性成佛”,在修行方法上主张顿悟,被称为南派;以神秀大师为代表的另一派,强调“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在修行方法上主张渐悟,被称为北派。关于南北两派的形成,有这样一段传说:五祖弘忍大师欲传衣钵与下一代祖师,便让众僧将修持感受写成偈子,并宣布:“谁悟了大道,衣钵便传于谁”。大弟子神秀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令染尘埃。”菩提树又名“觉树”,相传释迦牟尼当年于树下参悟得道,此后则以菩提引申为得道或觉悟,神秀这首偈含“身心清静”之意,弘忍看后,认为还未见性。慧能求人代写一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慧能这偈,意含“本来清静”。弘忍看偈后,便把衣钵传于慧能了。因神秀之偈,强调“勤拂试”以达身心清静,还等于“有”相,并未彻悟。慧能则认为身心本来便“无”,已见本性。神秀主张渐修,即“戒”、“定”、“慧”三层境界;慧能力主顿悟,以无念为宗,以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一指禅则主张以“一”为始,定性修身,但仍不失佛教禅宗本色。在其修炼方法上,主张身心兼修,顿渐兼备,意念在无心中操持。此一指禅俗称一指头气功。《景德传灯录》一书有“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的记载,足见当时一指禅的影响。而天龙和尚则成了当时一指禅的代表人物。
宋朝承袭唐朝文化,一指禅的功法更得以广泛的传播。《剑南诗稿》中有“一指头禅用不穷,一刀匕药去凌空”的佳句,证明一指禅气功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剑南诗稿》之作者,并未出家,由此看出宋代时期,一指禅已超出了宗教界线,汇入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
一指禅气功,逐渐发展成点穴,是接受医道和针刺疗法的启迪。《内经》上有“凡刺之真,必先制神”,此与一指禅气功重精神训练有着相同之处。医家中,本有以指代针的应急措施。因此,一指禅气功发展成点穴术,是顺理成章。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明确记载:“壬戍岁,吏部许敬庵公,寓灵济公,患腰痛之甚……性畏针,遂以手指於肾俞穴行补泻之法。”这种以指代针的方法,就是医家一指禅气功点穴法。
至清代,一指禅气功形成各种流派。依类而分,有佛家一指禅气功、医家一指禅气功和拳家一指禅气功。
应当提到的是,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有“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的记载。葛洪又称抱朴子,属于道家。因此,单就点穴术上说,与一指禅有类似之处,但原理不尽相同,不可混为一谈。
近代,北京华严寺住持月朗禅师,吸取了历代一指禅气功之精华,将一指禅气功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除治愈过一些多发症外,还治好了一些疑难杂症,并把一指禅功法应用于实战技击,光大了中国武术,光大了一指禅气功疗法。
自达摩以来,禅宗历来都强调“行入”和“理入”的修行方法。这里所说的“入”,指的是进入佛的境界。佛家各宗,都有其入佛境界的途经。有的强调持戒,有的强调无念,也有的强调密咒,而禅宗则有“理入”和“行入”两个途径。
“理入”是参禅,通过参究禅理,悟到“四大皆空”的道理,养成豁达大度之气质,培养洞穿万物之情怀,看破所谓“红尘”。从而达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达于佛之精神境界。凡禅门经论,大都是以此为归旨。
“行入”,则是通过修行的方法达到此种境界。所谓“行入”,除行为规范外,还包括行、住、坐、卧四种禅法。此四种禅法因坐禅收效最速,应用广泛,故以坐禅命名。
“坐禅”又名禅定,即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此种禅法所要达到之目的,与“理入”完全一致。一指禅当然也不例外。
一指禅气功,主张“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神到力到,气达指端”。为达此要求,依人之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产生了一系列的练功方法。
心理之合理兴奋,启动人体功能,心理之合理抑制,则是人体之一种补偿式休息。一指禅功法所培育之健康状态,使心理兴奋和抑制日趋合理,一指禅气功也就成为一种保健功法,致使医家一指禅应运而生。
一指禅气功产生的健康心理状态,在武术训练中可产生良好效应,在实作中发放出强大的能量,被武术家广泛采用,致使拳家一指禅因此得到发展。大成拳的训练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的发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一指禅气功与武术之结合,自不待言、势所必然。
佛家一指禅,其练法古朴,为各家一指禅之冠。
医家一指禅,取其健康心理素质为保健手段及临床方案,为一指禅在医家之变通,练法与佛家一指禅不尽相同。
拳家一指禅,取其健康心理素质,保障技击时临场发挥为主要手段,为一指禅在拳家之变通,练法更具拳家特色。注重于功法、精神训练和身体素质的训练。
各家的一指禅功,从原理上说,均奉旨禅门“无念为宗”的原则,它们之间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故原理上,一指禅功总为一家,实际应用时则分支为“百家”。
一指禅气功点穴术本是佛门的一种点穴方法,它是以一指禅气功为基础,当自身具备深厚之内功后,再经过一定的步法及单操手等练习,便可用于实战技击。若同时练习一些其它功法,则可用于点穴治病,也可用于点穴技击后的解救。此点穴技击术的特点是点穴力量深透,技击性强,实作之时稍有不慎,即可置对方于死地,故一直为佛门不传之秘。所谓不传之秘,并非秘不示人,乃是不轻授人之意。大成拳中兴之主王选杰先生自幼随北京华严寺月朗禅师学习禅学,颇得老禅师喜爱,得授一指禅气功及点穴技击、点穴按摩之术。月朗禅师自幼出家,是临济宗中的重要传人。临济宗为禅门五宗之一,也是禅门唯一没有失传的宗派。月朗禅师所传一指禅功法,奥妙奇绝,深邃独到,既可用于养生,也可用于技击,后被医家引入于临床实践,疗效卓著,为一指禅功法中更有成就的一支。王选杰先生昔日曾多年随月朗禅师习练一指禅功,并多年用此功法施治于患者,获益非浅。其后,又追随王芗斋先生学练大成拳,不离左右,被收为“关山门”弟子,承其衣钵。故当今大成拳传人,除全部学练大成拳外,还有部分传人同时练习一指禅气功及点穴技击、点穴按摩之术,一指禅气功点穴术也因此融入了大成拳的功法原理,成为大成拳拳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成拳研究会在大成拳第三代掌门张礼义先生的领导下,连续举办了几次“大成拳一指禅气功点穴术”和“大成拳功力按摩术”培训班,使得大成拳一指禅气功点穴术和大成拳功力按摩术得以弘扬发展。
第二节、一指禅气功点穴术功法训练
一指禅气功属于禅宗功法,其理论基础是初祖达摩大师所传的禅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与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所说的“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有着类似之处。另外,一指禅气功的练法有多种,初练者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目的选练其中的一种,待日久功深则可触类旁通,全面掌握,这与大成拳的功法也极相似。
一指禅气功点穴术,最早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当年王芗斋先生南下时,路过此寺,曾与行林禅师相会,知当时寺中只有他一人晓此功法,但非至人莫授。一指禅气功,最早因以站立练功为主,故又称“立禅功”。开始主要用于技击实战,因手指与人相触之面积很小,指触敌身,在强大的内功摧动之下,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且练此功日久者,双目藏神,神意放纵,目光如电,对方一见便胆战心寒,精神上首先受制于人,故交手必败无疑。
一指禅气功,在其练法中,始终体现着“无念为宗”的禅宗精神。所谓“无念”是指没有杂念的意思,并不是什么都不想,心如枯木死灰似的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在练习一指禅气功中,需要的是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在意念活动中要历历分明。同时,在练习和应用中要避免执著、著相、昏沉、散乱等弊端。
一指禅气功以桩功练习为主,其入门筑基的桩法主要有基础桩功和力量桩功两种。前者的作用主要是使周身放松,神意内敛,经络通畅,气贯周身;后者的作用则是在此基础之上,使自身产生强大的内力,神意放纵,气贯指端,意透敌背。
一、立禅功(站桩功)
(一)站桩要领
(1)周身放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2)下腭内收,头直项正,虚领顶劲,足下蹬,头上顶,使身躯中正挺拔,百会与会阴成一直线。
(3)面带微笑,使面部表情肌肉放松。
(4)上下齿相合,舌尖自然舐触上腭。
(5)两肩松开、下沉并微向前合,胸部放松,胸窝自然微微内收,“此即涵胸拔背”,但不可耸肩驼背。身略往后靠,似靠在一根竹杆上,使重心落于两足跟或两足掌上。
(6)小腹内收放松,胯内裹,腰脊命门外突,好似垫盖一个枕头,臀部略往后靠,略往下坐。
(7)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两膝前顶上提,内夹外撑,两膝放松,不可着力。
(8)十趾抓地,足心虚涵,但不可过分用力,两足有蹬地内裹之力。
(9)提肛缩阴(会阴微内吸,似忍大小便状,不可过分用力收缩)。
(10)腋半虚,初练者腋下夹角可在45度~60度之间,日久功深,应该做到肩撑肘横,使腋下夹角保持在90度,以增加运动量。
通过(6)(7)(8)的身法调整,使下肢形成整体的拧裹劲,通过(2)(5)(6)的身法调整,填平腰、背、颈的凹陷,使脊柱回复到胎儿期的浅弧形状态,此即大成拳“返婴寻天籁”、“涵胸拔背”之真义。
站桩功配合意念调身时,不能自下而上诱导,也就是说,不能由足、膝、胯、裆、腹、腰、胸背到颈部、头面部逐次调整。因调身时必然伴随有意念的诱导,意到气到,气到血行,自下而上调身,有引血上行、引热上行之弊,对高血压、眩晕患者尤为不适。大成拳站桩功调身时,是自上而下诱导的,由头、目、耳、口、鼻、齿、舌、胸背、腰腹到臀、胯、膝、足逐次调整,引血下行,引热下行,这是科学的、正确的。
注意:站桩开始每次可做十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到四十分钟左右。欲求技击功力之精深,应每次持桩一至一个半小时。
(二)桩架与运动量的关系
初练者,采取“按弹簧式”,腋下夹角可在45度~60度之间,运动量最小。若将两手上抬至与胸平,屈肘环抱,变成“平抱式”,肩撑肘横,腋下夹角转为90度,则运动量就加大了,若将两手继续上举齐眉,两肘外撑,变成“指眉式”,则运动量又加大了。
基础桩功,膝微屈,臀略下坐,运动量较小。力量桩功,由于臀部进一步下坐,同时双膝自然弯曲度加大,因而运动量也随之加大。站桩练功时,要求身体上部姿势的角度不变,而膝关节要保持170度、160度、150度……或更小,但最小不得小于90度,一般在120度左右,姿势过低,则下肢不灵敏。
开始学习站桩者,两脚可以摆成外八字形脚位,两脚跟部的距离要近些,约25~35厘米,两脚尖部的距离要宽些,约40~50厘米,形成50~70度角,一般为60度角左右。日久功深,两脚距离要远些,与肩同宽或略宽与肩,以增加运动量。
二字形脚位是两脚平行站立,与外八字形脚位相比,对两腿的运动量增加了许多,一般站桩有素者,均采用此脚位。
内八字形脚位,指两脚尖略内扣十余度,若继续内扣,则这种脚位的姿势除了使人感到不舒适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促使两膝关节向内侧凹陷,不能向外方支撑,形成X形腿,这便给两脚蹬地用力发劲的动作造成非常困难的不利条件。由于这种脚位违反了物理学、工程力学的原则,因此,内八字形脚位是束缚两腿使它们用不上力的脚位,是限制两腿不利于发生支撑拧裹作用的脚位。所以,曾经有人传出所谓八卦掌古传、秘传“夹马桩”,即采用内八字形脚位,这是原则性的错误。
站桩时以脚心部为支撑点,脚掌及脚跟同时着地,使全身的重心垂线支撑点放在脚心部,边一位置运动量较小而且平衡,一般站桩者都采用这个部位的支撑点。站桩时脚掌着地,脚跟微微抬起离开地面,以脚前掌部为支撑点,运动量就增大了,尤其是加强了对小腿肌腱、筋肉的锻炼,对增加两腿的弹跳力有一定作用。若站桩时,脚跟脚掌同时着地,身向后靠,以脚跟部为支撑点,则运动量更大,初学者不宜采用。
(三)功法述要
1、基础桩功(按弹簧式、平抱式)
首先立正站稳,心平气和,默对宇宙,然后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平行而立。周身放松,头顶项竖。尾闾中正,臀部微坐,背部微靠,膝部微屈。然后两臂迎面伸出,略有弯曲,掌心向下,十指自然分开,指尖向前,两手左右距离约有二十公分。此为“按弹簧式”。或者双手抬起,置于胸前,屈肘环抱,肩撑肘横,五指分开,掌心向下,若抓球状,掌根微下蹋,使掌指微微上翘。双手距离自身约一尺,两肘外撑内夹,成钝角三角形,两手指端约距三拳(两掌间距离在20-30厘米)。此为“平抱式”。注意呼吸要纯任自然,绝不可人为地调整之。但日久功深,自可达绵绵若存、似有若无之腹式呼吸,但应自然形成,所谓不求自得是也。平时练功之中,最好忘掉呼吸,也就是所谓“忘息”之意也。意念双手各如抓一纸球,既不可用力将纸球抓破,亦不能使之脱落,也就是要“用意不用力”,且用意亦不可执着,应在似有若无、若即若离之中掌握其火候。也可意念两手十指作无规律的内动,仿佛与空气产生摩擦力,这在古代气功中叫做“手底留痕”的练功方法。还可设想身体如站立水中,两手扶按一块漂浮向前的木板,既不可将木板按入水中,又不可使木板随水漂走。此功练之日久功深,待获得一指禅气功三昧之后,在技击时或施治于患者时,无论用一指、二指,乃至四指、五指均能奏效,但用一指效果尤佳。
意念是相对于杂念而言的,通过意念诱导,一是为了制止杂念,使精神集中,一是为了增加功力,但意念诱导不可执着,一想就对了,老想就错了,比如抓球活动,以抓球一念而制止一切杂念,杂念消除之后,抓球之念亦应随之忘却。这就是佛教禅宗气功所说的“过河需用筏,到岸不用船”的练功方法,佛教禅宗气功以“无念”为宗。“无念”一是指没有杂念,二是指意念在无心中操持。
本桩即大成拳按弹簧式、平抱式养生桩,疏通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气贯周身,对一般性疾病均有疗效,并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同时增加功力,控掘人体潜在能力,增强人体本能感应力。
2、力量桩功(马步桩)
基本姿势与上桩相同,仍依上式站好,然后臀部再进一步下坐,同时双膝自然弯曲加大,双手也可微用力,但腕以后全身绝不可丝毫用拙力。呼吸仍自然,不可做作。意想双手各抓一铁球,其份量由轻到重,自己掌握,以舒适自然、轻松得力为度,日久则可感双手沉重,目光含蓄,周身似与大气相呼应:有与天地溶为一体之感,亦即天人合一之境也。逐渐则可意想双手各按一幼虎之头,防其逃脱,而虎作不规则之运动,我则以大无畏之精神应付之。久之则有擒龙伏虎之威,神意放纵,意透敌背,无物能逃。
基础桩功和力量桩功,此二桩食指可微挑。
3、指眉桩
两脚平行而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置于两脚之间,双膝微屈并有前顶上提之意;臀部似坐非坐,背部似靠非靠,面部表情似笑非笑,头顶项竖,身形中正,呼吸自然。抬起双手,与眉同高,双手呈微握拳状,拳心向外,置于头部之侧前方,双手相距约二尺,距头约一尺,食指挑起,似指向眉稍丝竹空穴,有相呼应之意,但不应勉强去做,应在有意无意之间体察。
4、大字桩
两脚平行而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置于两脚之间,两脚掌着地,两腿弯曲约九十度(也可双膝微屈,只是运动量小一些)。目微闭,嘴微合,面带微笑,胸微含。两臂左右分开,与自身约成直角。两手作半握拳状,两手食指左右外伸,拳心向下。意念中两手食指有微微上挑之意。
5、斜步桩
双脚呈稍息姿势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重量前三后七。身体微斜。双腿微屈,身往后坐,后胯有后掖之意,前脚跟略离地面。
(1)浮云式:上身姿势同基础桩功,双手掌心朝下,惟步斜身正,前手略高,后手略低,双手食指微微上挑,目光顺左手腕上方向远处平视。站此桩时,应始终贯穿如下意念活动:身体仿佛立在云端,脚下踩着游动的云朵,身体各部都倚靠在云絮上,体会一种恍恍惚惚、飘飘悠悠的感觉。两手之间好像拉扯着云絮,有撑、拉、提、按、顶、抱的意念。
(2)勾眉式:双手抬起,前手约与眉同高,后手与肩同高,双手呈微握拳状,食指挑起,前手置于正前方,距头半尺余,后手置于右胸外侧,距身约二三拳,双手拳心均向外侧,两眼顺着左手食指指尖望去,望时要眼光内敛,以蓄养自身精气。双手食指间似有一橡皮筋相连挂,细心体会其弹性。待到日久功深之后,意念中左手食指往左旋转三百六十次,右手食指往右旋转三百六十次(左旋右转的次数,只是个时间量化的约数,不要执着)。此功练就,周身充满内劲,真气可达于两手食指指端。
亦可右脚在前练习,要领相同。
6、坐式站桩
坐式作用站式,但功效较慢,适合于体弱而无力练站式者,坐式上身姿势与站式相同。姿势是上身正直,端坐在椅子上,后背靠于椅背。
(1)叉足式:平坐于凳(椅)上,两脚交叉于脚背处。
(2)踩绵式:平坐于凳(椅)上,两脚平行踏于地面,似踩在棉花上一样,宽于肩同,脚上踏着一块海棉,感觉松软舒适。
(3)勾挑式:平坐于凳(椅)上,两脚向前伸出,两膝微屈并略有上提之意,足跟着地,足尖向回勾。
二、扳指功
扳指功即是十个手指与十个足趾有系统、有规律的扳动和按动的锻炼。十指与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或末端,手指的扳动和足趾的按动,久练之,则气走全身,百脉通畅,不仅百病不生,收养生之效,而且可以积蓄“内劲”,使功力深厚。
扳指(趾)要领
(1)、继基础桩功、力量桩功或浮云桩站桩10至20分钟后即开始扳指(趾),也可在站桩临近结束时扳指。
(2)、扳指顺序及其次数:1、拇指(大趾)6次,2、食指(二趾)9次,3、小指(小趾)9次,4、中指(三趾)6次,5、无名指(四趾)9次。(只要记住“大、食、小、中、无”或“1、2、5、3、4”就能记住顺序)。
(3)、扳指方法:仍以桩式站好,手指放松伸直(此时脚趾亦同时放松),扳指时,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只须直接慢慢地下扳,下扳至30度左右即可,停1--2秒后,再慢慢抬至略高于原位后复原。拇指下扳时,须先拉开虎口,然后下扳至与其余四指平面垂直。练完扳指功再继续站桩5分钟左右即可收功,或做后面的动功(正步穿指、斜步穿指试力以及步法)。
(4)、扳指时下压和抬起的速度要缓慢。
(5)、扳指时要尽量有意识地按压相应的脚趾。
(6)、扳指时间:每扳动一次手指的前后时间约15秒。即手指下扳,时间为10秒,手指复原时间为3--5秒。
(二)扳指(趾)功理
十指(趾)皆为十二正经之起点或末端,并与奇经八脉和脏腑相关联,因此,扳指(趾)可同时作用于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相关的脏腑,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脏腑经络相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脏腑 肝胆 心、小肠 胃、脾 肺、大肠 肾、膀胱
经络 足厥阴、少阴 手少阴、太阳 足太阴、阳明 手太阴、阳明 足少阴、太阳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1)循环流注,五行相生。
十二正经分布在人体内,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循环无端,如下图所示:
“1、2、5、3、4”的扳指顺序,既符合十二正经流注次序,又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扳拇指(趾)舒肝利胆、健脾补肺,扳食指(趾)健脾益肺,扳中指(趾)、小指(趾)健脾养心、心肾相交,扳无名指调理三焦。扳指次数根据易理“坤阴用六,乾阳用九”确定的。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经属腑,阴常有余,而阳常不足;阴经属脏,阴常不足,而阳常有余。因此“阴经用6、阳经用9”以损有余而补不足。
(2)气纳三焦,血归包络。
三焦为阳气之父,诸阳经之气皆归源于三焦,故阳经取其生之,可得其气之助。扳无名指(趾)即是“气纳三焦”。诸阴血皆归源于心包络,故阴经取之,可得其气之助。扳中指即是“血归包络”。气行则血行,气驻则血止。先扳中指,再扳无名指的次序即是收功时“先藏血后收气。”
(三)扳趾通足六经功(辅助功)
(1)扳趾顺序和次数:1、补法(治虚证循经顺行):大趾6次→二趾、三趾9次→ 大趾6次→小趾9次→四趾9次。2、泻法(治实证,循经逆行):大趾→四趾→小趾→二趾、三趾,各81次。
(2)扳趾方法:取坐式。扳足大趾,左右手拇指置于足球队大趾背,两手食指贴大趾端,屈伸食指,上拉下压,扳动足大趾,一拉一压算一次。扳动小趾、四趾,做法同上。扳动二趾和三趾,做法是:左右手拇趾置于足二趾背,两手食指贴足二趾端,两手中指贴足三趾端,屈伸食指和中指,上拉下压,同时扳动二趾和三趾,一拉一压算一次。
三、步法---鹤形步
双脚呈稍息姿势站立,左脚在前,重心放于两脚之间稍偏后侧,双脚相距约一步半。然后双手抬起,分别向左右伸出,呈微握拳状,食指挑起,指向外前方,双手略高于肩,肩撑肘横,但同时肘尖又有向下松垂之意,若仙鹤之振翅欲飞。如此凝神定意片刻,右脚缓缓提起,要做到以胯带膝,以膝带足,足底与地面平行,脚在空中之路线为以弧形,脚抬起至最高点时大腿仍于地面平行。注意右脚向前迈进时应贴近左小腿,亦“磨胫”之意也。当右脚落地后,左脚抬起再作同样的动作,如此前行,一般不主张作退步练习。
一指禅气功的步法除鹤形步外,尚有摩擦步、鸡形步、三角步等(练法参见大成拳“七妙法门”之步法),临战时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不可拘泥执着。
四、试力
1、正步穿指:按基础桩功式自然站立,周身放松,双脚平行站立,约与肩同宽,上身中正,头顶项竖,双膝微屈,双手自然抬起,向前平伸,高与鼻齐,掌心向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护住自身中线,肩部微撑,双肘微坠,双手呈微握拳状,食指向上挑起,指向前方,前手距鼻尖约一尺,双手相距约三寸余。如此静默片刻之后,右手从左手下向前穿行而出,同时左手向回抽拉,变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双手能护住自身中线,身体呈微斜状,右肩在前。然后左手再从右手下向前穿出,成左手在前,右手同时向回抽拉,如此交替练习。注意双手要缓慢而动,周身放松,不可用丝毫拙力 ,但精神要真切,若有大敌当前,而我则精神放纵,双手有意插海角之意。
2、斜步穿指:双足呈斜步桩姿势站好,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双手抬起,仍与鼻同高,掌心相对,左手与鼻尖约距一尺半,右手距左手约距半尺。如此静默片刻,然后右手从左手之下向前穿出,同时左手拉回,变成右肩在前姿势,双手仍护住自身中线。而后左手再从右手之下向前穿出,恢复原状,具体手之握法及食指要领与正步穿指相同。要领是身体微斜,以胯带动身体运动,以身体催动肩部,以肩带肘,以肘带腕,力达指端,形成协调的整体运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8-11 08:21 2楼
好功夫,可是我不会。
2012-08-11 11:12 3楼
期待继续,我也喜欢大成拳
2012-08-12 09:43 4楼
我的观点是松静自然为主。不必强求意念。
2012-08-12 13:13 5楼
王家祥 说:
我的观点是松静自然为主。不必强求意念。

这个要看练功的目的,健身为主的是松静自然,想出功夫的就要加意念,我指的是武功
2012-08-13 23:29 6楼
王家祥 说:
我的观点是松静自然为主。不必强求意念。

意念,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渡河需用筏,到岸不用船。大成拳重精神、重意感。
2012-08-14 16:03 7楼
学过少林的初级,可惜当年老妈极力反对,怕影响我的学习,因此没有练成,现在好后悔!
2012-08-16 00:04 8楼
现在练功,为时不晚!
⬅ 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四=====再用调神汤治疗太阳穴痛 老茶馆 《内经》中的“阴阳”与“三阴三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