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综合征

2010-04-27 23:15 楼主
白塞综合征—参芪甘草汤



药物组成 红参6g 黄芪30g 甘草10g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温服,兼用药渣局部热敷。

适应病证 白塞综合征,证属气虚者。

病案举隅 刘某,女,30岁,眼痛、流泪,口腔及外阴溃烂。疼痛伴全身关节疼痛4天。查体见:两眼结膜充血明显,分泌物多,上下口唇及上腭、颊粘膜充血糜烂,可见0.5cmXlcm及2cmX3cm多处浅在性溃疡;外阴部有大量乳白色分泌物,肿胀明显,以左侧为著,大阴唇毛囊呈白色小疮疹样改变,左侧小阴唇见0.8craXl.2cm浅在溃疡,触痛。全身关节未见异常。脉象沉细,舌苔薄白,ESR 28mm八,白蛋白61g/L,球蛋白20g/L,白球蛋白之比为3:1,诊断为白塞病。人院后经用激素、左旋咪唑、抗感染等治疗7天无好转,且出现激素的副作用。遂改用红参6g、黄芪30g、甘草10g内服外敷治疗。用药3天后患部疼痛减轻,分泌物减少,外阴肿胀消退。用药第6天眼结膜充血消失,口腔、外阴及全身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溃疡愈合,愈合面呈灰白色,用药第10天查患部粘膜红润,与周围组织相同,自觉无不适感,复查ESR 5mm/h,白蛋白52g几,球蛋白26g几,白球蛋白之比2:1,痊愈。出院后随访8个月无复发。

资料来源 雷新民.陕西中医,1992,(2):56

评 按 本方所治患者多为气虚,因此用好补法是治疗的关键。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甘草均有抗炎作用,参芪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方中诸药毕竟偏温,容易动火,故仅适于辨证属气虚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4-27 23:16 2楼
白塞综合征—龙雷清肝饮

药物组成 龙胆草10g 雷公藤10g 苦参10g 菊花10g 柴胡10g 黄芩10g 丹皮10g 陈皮10g 甘草6g 枸杞30g 赤芍30g 白芍30g生地黄30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剂煎3次,分早、中、晚三次空腹服用,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外用青黛散频吹口腔;苦参30g煎水外洗阴部,每日2次;菊花30g煎水外洗双目,每日2次。临床治愈后,枸杞子早晚各log,滚开水浸泡后连汤带药食之;薏苡仁50g合米煮粥食,日1剂,共服90~180天。

适应病证 白塞综合征,肝经湿热证。

病案举隅 患者,男,28岁。再发口腔、阴囊溃烂,目赤伴骨关节烦痛、恶寒3天。患者自20岁后反复口腔溃烂,双目赤肿,畏光流泪,阴囊破溃,睾丸肿大,关节疼痛等症。外院确诊为白塞病,予以激素及中药治疗,有好转,但每于受累或受凉后复发。检查见左眼睫状体炎,内眦角膜溃疡,右眼角膜炎,口腔可见散在白色卵圆形溃疡,阴囊破溃,左睾丸肿大。舌绛,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经湿热,弥漫三焦,拟清肝火,凉血解毒。予以龙雷清肝饮内服及配合外用等上述治疗1疗程,明显好转。稍作加减,继用2千疗程,诸症消失。如上法善后180天。随访5年未复发。

资料来源 孙昌茂.山东中医杂志,1997,15(5):13—14

评 按 本方为自拟方。根据白塞病肝经湿热邪毒为患的病机而设,采用清肝利湿解毒之法。方中龙胆草、苦参、菊花清肝热、化湿毒;柴胡与黄芩相配枢转少阳而疏肝清肝;赤、白芍、生地、丹皮凉血活血通络;雷公藤活血通络、利湿解毒;陈皮固护胃气;甘草和中;枸杞补肝肾,明目。诸药合用具清肝利湿凉血解毒之功。

在使用本方时应注意,雷公藤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因此应注意复查肝功能
2010-04-27 23:17 3楼
白塞病—加味狐惑汤

药物组成 生甘草30g 生黄芪30g 生地黄30g 云苓皮30g 白僵蚕30g 玄胡15g 柴胡15g 黄芩15g 清半夏12g 红花l0g 黄连8g 炮姜6g 儿茶6g 生姜3片 大枣5枚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服汤1—2个月,病情稳定后改制成丸剂,再服4--5个月,共用药6个月以上。

适应病证 白塞病,湿热毒瘀之证。

病案举隅 张某,男,45岁。自诉4年前开始口腔及外阴溃疡,在某院确诊为“白塞病”,予以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后好转,但停药后复发,且较前加重。刻下见口腔溃疡,此起彼复,共5--6个;最大直径5 6mm。龟头浅溃疡2处,皮肤多处毛囊炎,双膝关节及脘腹疼痛。食欲不振,口干喜热饮,大便干。舌质暗红,苔薄,脉弦略数。证属湿热毒瘀,耗伤气阴。治宜清热利湿解毒,益气养阴化瘀。予加味狐惑汤6剂,症大减,溃疡有渐愈

之势。继服30剂后,溃疡愈而诸症除。取上方6剂制成蜜丸,每次6g,每日2次,用姜枣煎汤送服。服药半年而愈,随访2年无复发。

资料来源 齐连厚.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4):33—34

评 按 本方为自拟方。由(伤寒论)之甘草泻心汤化裁而来。白塞病无论早期之湿热火毒,中期的虚实寒热错杂,还是后期的肝肾不足虚火上炎,均伴有血脉瘀阻之征象。因此取甘草泻心汤之升清降浊,开痞散结,除湿解毒;加入活血化瘀通络之生地、玄胡、红花;黄连、儿茶解毒燥湿;白僵蚕通络解毒;柴胡清肝疏肝;云苓健脾利湿;生黄芪益气托毒,伍生地、大枣而能养阴血。诸药共奏清热利湿,解毒化瘀,益气养阴之功。
2010-04-27 23:18 4楼
白塞病—清热凉血方



药物组成 水牛角30g 金精石30g(先煎) 寒水石30g(先煎) 赤芍15g 丹皮15g 生地15g 玉泉散12g(包煎) 玄参12g 泽泻12g 五宝丹1.5g(吞服)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外治法:肛门、外生殖器溃疡可用单味苦参90克煎水熏洗患部,口腔咽部粘膜溃疡难以进食,用自制“口疳散”(黄连,人中白、山豆根、黄柏、煅石膏、硼砂、孩儿茶等研末过120目筛,加入研成极细末的冰片及青黛拌匀,装入瓶内候用)喷洒溃疡处,每日4~6次。

适应病证 白塞病,热毒郁结血分之证。

病案举隅 曲某,女,26岁。左侧扁桃体溃疡,表面有坏死组织,间接喉镜检查,左咽后壁大片溃疡,周围粘膜水肿,并伴有肛门粘膜反复溃疡。吞咽困难,坐卧不安,口干,溲黄,舌淡红,脉弦细,证属热毒蕴于血分。治宜清热凉血,用羚羊角粉、鲜生地、玄参、赤芍、丹皮、银花、知母、金精石、寒水石等,7剂,扁桃体溃疡基本愈合。续服14剂,会厌水肿消退。以滋阴凉血之法善后。

资料来源 张守杰.浙江中医杂志,1995,(12):549

评 按 本方为自拟方。本病多因热毒为患,热邪内郁,不得疏泄,上熏下泄,导致口、目、肛门、外阴溃疡,并可兼挟湿、燥、瘀、虚。故本方以咸寒、甘寒之品为主。以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玄参滋阴泻火;泽泻利水泄热;玉泉散、金精石、寒水石辛甘大寒,清热泻火;五宝丹(由琥珀、朱砂、珍珠、冰片、滴乳石组

成)清热解毒而治毒火热盛、口鼻糜烂、咽喉肿痛。诸药相伍,具清热解毒凉血之功。

本病早期热邪内盛,用本方最宜。如出现溃疡出血者,可加羚羊角粉0.3--0.6克吞服;大便秘结、肛门破溃痛者可加生大黄(后下)9克,天花粉20克,生首乌30克;虹睫炎前房积脓,可加赤小豆30克,生大黄、金银花各9克。而本病的后期,多热邪伤阴致阴液不足,则不宜用大辛大寒之清热凉血方。
2010-04-27 23:19 5楼
白塞病— 黄连阿胶汤加减


药物组成 地黄15g 麦冬15g 白芍6g 龟版9g(先煎) 阿胶9g(烊冲) 石斛9g 黄连6g 黄芩6g 黄柏12g 竹叶6g生甘草6g 五味子3g

制剂用法 水煎内服。

适应病证 白塞病,证属阴虚火旺、湿热内蕴者。

病案举隅 王某,女,33岁。口腔、外阴溃疡反复发作3年,时轻时重。曾发现舌尖及双颊粘膜出现针尖样或绿豆大小溃疡,服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可愈合。现外阴溃疡,并进行性增大,有脓性分泌物,疼痛难忍,行走艰难,下肢还伴发结节性红斑。经某院检查,确诊为白塞综合征。西药治疗效不佳。诊见:两眼涩痛,视物不清,行走困难,右侧口角皮肤粘膜移行处有0.5cmX0.7cm糜烂面,口腔粘膜有小溃疡点,外阴有一约3cmX 3craXl.5cra溃疡。近日咽干口苦、心烦、头晕失眠、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无苔,脉细数。中医辨为阴虚火旺、热毒内蕴。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方用生熟地各15g、麦冬15g、白芍6g、龟版9g(先煎)、阿胶9g(烊化)、石斛9g、黄连6g、黄芩12g、黄柏12g、竹叶6g、甘草6g、五味子3g,5剂。外用青黛散涂于口腔及阴部。复诊,心烦、口苦已减,睡眠较好,余症未减,舌脉同前。原方再服10剂。三诊,精神大为好转,口腔及外阴溃疡基本愈合。照原方加减再服10剂,痊愈。后嘱服知柏地黄丸巩固,追访未见复发。

资料来源 王治安.中医药研究,1991,(5):36

评 按 本病诚为湿热毒邪为患。然当病程过久,热毒伤阴,则往往又有虚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劫灼下焦肝肾阴,肾阴虚则不足以上济心火,致心火偏旺。口舌、眼、生殖器为心、肝、肾之窍,虚实二火薰蒸诸窍。故既要清解,又须不忘滋补,方能与病机合拍.

临床使用本方应注意,对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应禁止使用,以免滋腻助湿,反敛其邪。另由于患者体质、病程有异,滋补与清解之品所占比例应随之调整。
⬅ 创伤后关节僵硬-五虎消瘀散 老茶馆 黄褐斑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