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新用

2008-09-04 12:47 楼主
来源:互联网

牵牛子是一种年生缠绕草本,为旋复科植物裂叶果实,球形,有黑白两种。白者又名白丑,黑者又名黑丑。白者入肺金偏走气分,黑者入肾水偏治湿浊,理论上二者相互为用,临床混合使用,很少分开,称二丑。
本人用二丑炒熟研磨成末,经120目筛去皮备用。自拟名为“黑白散”。曾治愈过10多例慢性消化性吸收不良综合症(即中医俗称的“慢脾症”),疗效显著,特奉同道,以作讨论。
用法:“黑白散”0.5-2.0克拌砂糖服用(用量视患者年龄大小和病情轻重而定),日服三次至腹泻抗制和症状基本改善后,用量随之减半,每天改服两次,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至完全康复。
牵牛子,本草释名黑丑,草金铃,盆曾草,狗耳草,为旋复科植物裂叶。气味苦寒,有毒,有黑白两种。李时珍曰:近人隐其名未黑丑,白者为白丑。临床上常把二者混合使用,称“二丑”。
医者好古曰:牵牛子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有利大肠,下水积。色白者泻气分湿热,上攻喘满,破血中之气。
《名医续注》云:牵牛子气味苦寒,能治湿气利小便,治下注脚气。
其实牵牛子气味苦中含辛带辣,久嚼辛烈辣猛,《经》曰:辛泻气,辛走气,辛泻肺。进牵牛子炒熟研末,散比汤缓,又因炒熟后能减其寒性,改其辛辣味,降低毒性,缓解其峻猛之势。炒熟后的牵牛子气味芳香带涩,芳香能入气醒脾开胃,增强食欲。涩能厚能收,厚能强脾健胃,涩能收敛止泄。慢性消化吸收不良症(即中医俗称“慢脾症”),其主要病理是在于小肠黏膜的某种缺陷或胆汁分泌减少和消化酶等缺乏,引起小肠绒毛萎缩,造成小肠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再吸收动能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体重减轻,倦怠乏力等以及维生素、钙、铁,电解质等缺乏所引起的并发症,入脱水、口角炎、糙皮炎,角膜干燥,抽搐等,严重者危及生命。
“黑白散”用二者炒熟研末冲服,改变了牵牛子苦寒太过之性,降低毒性,变辛辣味为芳香味,从理论上改变了牵牛子的性能,增强其理气,顺气祛滞,消积,健肠胃,除湿浊等作用。盖牵牛子能走气分,泻湿滞,通三焦之气,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慢性消化吸收不良症虽旧滞旧泻,然其肠胃运动功能较弱,必导致湿热污垢积滞。中医认为脾胃运化失司,可导致水泛或成痰或成饮。成痰者拥塞胸膈致咳喘咳痰等,成饮者多滞留胃中致痞闷、鼓胀等。
慢性消化吸收不良症只因素体虚弱,饮食不当,调养失节致肠胃功能受损,发生吸收功能障碍,容易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发生气机不顺,长生上胀下泄等现象。牵牛子通三焦、顺气、逐痰消饮、消食化积、推陈出新。炒熟后的牵牛子气味香,醒脾开胃化浊除湿,涩又能固肠收敛,达到顺气化浊,强中止泄的理、功收等多项功效。
牵牛子的药理可能作用于消化系统,一方面激活胃肠消化酶。促进肠蠕动,增强吸收排垢作用,恢复肠绒毛功能。另一方面,可能刺激胃肠反射性刺激胆汁分泌,帮助消化,从而改善和恢复消化和吸收功能。
综上所述,牵牛子属气分药。消滞利湿药。盖因其药物特殊功效峻猛伤气损阴,历代医家多贬少颂,临床非必要者少用。震享曰:牵牛子属火,性善走,入气分,通三焦,下水积。用牵牛子炒熟研末,缓其势,减其寒,除其辛辣。从理论上改变了牵牛子峻猛伤气之性,又增强其理气除湿,健中化浊等功能。然对牵牛子的性味改变和药理作用,不是从单一的粗浅所能解释的通。对牵牛子炒熟后的性味和功能须待进一步研究和发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1-25 23:34 2楼
不错,顶起来
2013-09-01 16:54 3楼
新思路,很好的经验,学习
2013-09-13 09:19 4楼
我也是小肠吸收不好
2013-09-13 15:09 5楼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2013-09-13 15:25 6楼
二丑,很不用学习了!
2013-11-24 08:20 7楼
小小牵牛子牵出一篇好文章,也牵出了大学问
⬅ 李聪甫 老茶馆 张骧云谈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