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按摩保健术

2012-07-21 20:41 楼主
点穴按摩保健术
(一)赤龙搅海
1.方法:用舌头在口腔里,牙齿的外上、外下、里上、里下,依次轻轻搅动轻轻搅动18次,先左后右,搅完左、右各1次后,一般口中唾液增多,然后鼓漱18次,再分作3次将唾液慢慢咽下,同时用意送入丹田。《性命圭旨》记载:“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下重楼渐过膻中尻尾,中脘神阙,至气海而止”。
2、作用:既可帮助消化食物,又有杀菌、抗病毒的作用,还能炼津生精。
(二)、叩齿。
1、方法:叩齿的方法是每天清晨,心静神安,口轻闭,先叩臼齿36下,再错齿叩犬牙各36下,然后又再分别叩大牙、前牙各36下,如有唾液亦如“赤龙搅海”鼓漱咽下。
2.作用:有固齿益精,预防牙病的作用。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清晨叩齿36,到老牙齿不会落”。
(三)擦面浴头(干洗脸、干梳头)。
1.方法:将两手掌相互搓擦至热,再轻轻用力擦颜面和头部。男子须从脑后搓擦起,依次至头顶、囟门、颜面部直颏下,共搓擦18次,女子须从下颏搓擦起,向上经颜面部、发际至后脑,亦为18次。
2.作用:促进头面部微血液循环,美容养颜,护发养发。
(四)拍头顶
1.方法:牙齿轻轻咬合,用一手掌心有节律地拍击囟门、头顶、后脑等处36下,用力适度。
2.作用:健脑、益智、安神,清除大脑疲劳,对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症皆有防治作用。
(五)揉按百会
1方法:两手重叠,内外劳宫穴相对(男子左手在下,右手压左手,女子右手在下)置于头顶正中,劳宫穴对准百会穴,推动头皮旋转,逆时针8圈,再顺时针8圈,然后在百会穴上按压3次。
2.作用:神经系统的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都可以通过运转百会得到防治。针炙歌说:“头痛晕眩百会整”。此外,揉按百会,还可以调整阴阳,血压高者降低,血压低者升高,头昏迷者能清醒,儿童痴呆者可逐渐灵活,休克者能苏醒。揉按百会也主治鼻塞、耳鸣、中风不语、脱肛、阴挺、癫狂精神病等症。
(六)揉按迎香
1.方法:迎香穴在鼻翼侧凹陷处,左右各一穴。以双手拇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复搓擦,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侧,一上一下为1次,共擦鼻梁18次,然后以双手食指或拇指指尖分别揉按迎香穴18次,多做可达72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2.作用:防治鼻炎、鼻塞、鼻衄、鼻流清涕、口眼歪斜、面痒等症,也可缓解盲肠炎、面浮肿、唇肿、喘息不利、鼻息肉等疾患。还可以缓解阑尾炎疼痛,以及治疗热症引起的的头痛、眼睛痛。针炙歌曰:“不闻香臭取迎香”。
(七)揉按太阳、瞳子髎
1.方法:两手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于瞳子髎穴和太阳穴上,向上、向前、向下、向后旋转揉按8—72次,最好揉按至头脑清醒,眼内发热清亮舒适为宜。
2.作用:瞳子髎穴在目外眦5分处,又名鱼尾。太阳穴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处凹陷中,揉按此两穴对头痛、各种眼病有防治作用。
(八)拿睛明
1.方法:晴明穴在双眼的内眦部。用右(或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尖按揉睛明穴36次。
2.作用:防治各种眼病。
(九)擦风池
1.方法:风池穴在枕骨下大脖筋(斜方肌起始部)两侧的凹陷处(第二颈椎的两旁),左右各有一穴.用两大拇指或两手剑指(食指和中指)由风池穴处向上按揉至枕骨处,反复36次。
2.作用:防治感冒、眼病、头痛、失眠、耳鸣、神经衰弱等症。
(十)拿玉枕
1、方法:先将左掌放在大椎穴之上到风府穴之下的整个部位,五指朝同一个方向,全掌如抓物之状用力紧握颈部、拿捏颈部,并向脑后上提,然后再放松。如次一松一紧,反复做8次,再换右手重复上述动作8次。如此左右轮换,多者可做64次。
2、作用:可改善脑动脉硬化,缓解脑充血,清醒头脑,对高血压、低血压、落枕、项强、眩晕等均有疗效。
(十一)按摩眼部(治眼九法)
治眼疾之按摩可用九个字来概括:梳、擦、勒、撮、攀、揉、转、旋、熨。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梳法:将双手十指揸开,以十指指腹轻轻从眉际梳至眼下,9次,梳时,眼睛要轻闭,用力要轻柔缓慢,不可深压眼球,以舒适为度。
2.擦法:双手大拇指关节屈曲,从目内眦沿上眼眶横擦到眼角外(即由内向外横擦),再从目内眦沿下眼眶横擦到眼角外,9次,然后两拇指指节紧贴眼缝,由目内眦睛明穴点按一下,再横擦眼皮至太阳穴处用力点按一下,9次。
3.勒法:两手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相并,从眼外角紧贴眼角处用指腹向两侧勒紧眼皮9次,勒时对上下眼皮要均等用力。
4.撮法:双手五指揸开,撮上下眼皮,如撮物状,一撮一摔共9次,撮时要闭目,摔时要开目,做到一撮即闭,一摔即开。
5.攀法:用左手从项后攀住右眼外角处向后攀拉9次,再用右手从项后攀住左眼外角处向后攀拉9次。
6.揉法:用双手大拇指屈曲之指骨,蘸少许唾液,先揉按大眼角(内眦)9次,再揉按小眼角(外眼角)9次。
7.转法:两手掌心相对,用力搓至极热,随即用掌心紧贴双眼,轻轻按顺逆时针方向各摩动9次至36次,再用手掌的小鱼际向两眼眶上方揉按,揉按到太阳穴处再向眼眶下方揉按旋转一圈,如此按摩眼眍9次至36次,此法对防治近视眼有特效。
8.旋法:用双手掌根部相互搓至极热中,随即按于双眼上,两眼向上、向左、向下、向右作地作圆形运动一周算为1次,共做9次,再按相反的方向运转双眼9次,然后如法使眼睛上下、左右各运动9次。
9.熨法:双手掌根相互摩擦至极热,紧贴双眉,向外摩擦36次后,双目轻闭约1至2分钟,然后猛睁开双眼,远眺近观9次或18次(向远方眺望景物复近视手纹)。
上述九法能调节眼肌、动眼神经、视神经,改善眼眶内组织的血液循环,对各种眼疾均有防治效果,并对老花眼、近视眼等有一定的康复功能。青少年如坚持练习,可以提高视力。
(十二)按摩耳壳
1.方法:按摩时,采用拇指、食指的指腹捏压耳壳、耳轮、耳垂、耳甲腔,可以先从耳轮进行按摩,也可以从耳甲腔进行,捏压力量适中,共捏36次。然后将两手搓热,双掌捂住耳朵,上下摩动18次,再前后摩动18次,接着顺逆时针各摩动18次。
2.作用:耳部经穴通连腑脏,按摩耳壳可对全身各脏器之疾患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能防治头面五官疾病,并可美容。耳壳的耳轮部分,主要对头面、躯干、四肢发生作用,其中耳垂对眼发生作用;耳甲腔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内脏器官发生作用。
(十三)鸣天鼓
1、方法: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窍,指尖向后,十指相对放在脖子后面,食指置于中指上,然后食指下滑敲击风府、哑门两穴,则耳内有咚咚响声,共敲击18次或36次。然后双手十指按住后枕部不动,双掌心分别按压紧双耳孔窍后,骤然拔离双耳,使耳产生响声,如此做18次或36次。最后将双手食指指头分别插入双耳孔旋转3至6次,再骤然拔开,也使之产生响声,共做18次。
2.作用:可清醒头脑,增强记忆,保护听力,防治耳部疾病。
(十四)揉按听宫
1、方法:用两手食指,揉按与听力有关的耳屏前耳门、听宫、听会三个穴位各18次。听宫穴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听会穴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耳门穴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2.作用:听宫、听会和耳门分别为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之穴,按揉之,不但可医治心腹痞满,还可医治耳聋、耳鸣、齿痛、中耳炎、中风口眼歪斜等疾患。
(十五)揉丹田
1、方法一:用左手心(女子用右手心)按压丹田(即肚脐),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女子左手搭在右手背上),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作圆形揉按3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按摩36圈(女子方向相反)。
方法二:双手按于肚脐丹田,方法同前,吸气时用小鱼际(小指一侧掌缘)往上滚推丹田,呼气时用大鱼际(拇指掌缘)往下滚推丹田,反复8次。
收势:双手慢慢移开,由两侧往上举过头顶,掌心朝上再相对,吸气;然后双手掌心徐徐下按于丹田处,呼气。
2、作用:可改善腹腔内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加强,可使胆汁和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且可以益精聚气,补肾补脾。对防治脱肛、内脏下垂、阳萎、遗精、早泄、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均有效果。
(十六)擦命门
1、方法:两手掌相互对搓发热后,紧按命门上(命门即是肚脐正直对向腰部处)用力向下搓擦到尾闾部位,然后再搓回到命门,再继续向上搓擦至双肩胛骨下。擦命门时,肾俞、腰眼等穴位也同时受到按摩。反复搓揉36次或72次。然后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拇指点按肾俞穴,按揉肾俞18次或36次。(女子则双手叉于腋下,拇指点按于腋窝,四指按于乳房上,拇指按揉腋窝,同时带动四指由下往上按揉乳房18圈或36圈)。
2、作用:有疏通经络,壮腰强肾的作用。对阳萎、早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月经不调等症有效。
(十七)搓足心
1、方法:擦足心,即涌泉穴,在足心稍前方的凹陷处。按摩时双手轻搓至热,然后以右手掌心摩擦左足心,以左手掌摩擦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各摩擦36次或72次。
2、作用:此法对医治头痛、头晕、眩晕、心悸、健忘、神经衰弱、足冷、高血压等症均有效果。
(十八)扳足趾
1、扳趾顺序和次数:(1)、补法(治虚证,循经顺行):大趾6次→二趾、三趾9次→大趾6次→小趾9次→四趾9次。 (2)、泻法(治实证,循经逆行):大趾→四趾→小趾→二趾、三趾,各81次。
2、扳趾方法:取坐式。扳足大趾,左右手拇指置于足大趾背,两手食指贴大趾端,屈伸食指,上拉下压,扳动足大趾,一拉一压算一次。扳动小趾、四趾,做法同上。扳动二趾和三趾,做法是:左右手拇趾置于足二趾背,两手食指贴足二趾端,两手中指贴足三趾端,屈伸食指和中指,上拉下压,同时扳动二趾和三趾,一拉一压算一次。
3、作用:扳趾通足六经,防治足六经疾患,并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扭伤(急性扭伤用泻法,慢性扭伤用补法)、小腿抽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7-22 17:35 2楼
楼主好伟大,辛苦了。
2012-08-24 21:16 3楼
学习了
⬅ 《三维立体的中医》之“五行形质的说明” 老茶馆 解读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