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和龙宫方

2012-07-16 14:54 楼主
孙思邈和龙宫方

朱伟长 上海中医药大学

孙思邈是盛唐之世朝野相倾的大学问家、大医学家。《旧唐书•本传》称孙氏“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唐人段成式距孙思邈不远,他的名著《酉阳杂俎》中载有一则流传千百年之久的故事,说孙思邈隐居终南山,与宣律和尚往还,共参禅理。时值大旱,有西域胡僧请于天子,在昆明池结坛祈雨,遂将昆明池水缩去数尺。忽有一老人至宣律处求救,自称昆明池龙,说天旱无雨与己无关,胡僧上欺天子,妄称祈雨,实欲谋求弟子之脑以合药。宣律将其介绍给孙思邈,孙氏设法救难,老人遂以龙宫方三十首相赠。据说孙氏所著《千金方》三十卷中,每卷写入一方,而“人不得晓”。多少年来,人们对扑朔迷离的龙宫方纷纷猜度,莫衷一是。笔者认为,龙宫方的故事虽然神秘,但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有不少精妙的佛教医学内容却是事实,其中即包含着段氏所称的“龙宫方”。若归纳起来,大致包括大慈救苦之心、“四大”发病之说、耆婆治病方药和佛门养生方法等四个方面。

1 大慈救苦之心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是一篇专论医德的不朽名作。孙氏强调欲为大医者,必须“精”、“诚”,所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佛家慈悲为怀,以大慈心给众生乐,以大悲心拔众生苦;佛家有“平等心”,无高下、贵贱的差异,对一切众生爱念相同,毫无怨亲的分别;佛家还有舍身救难的精神,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些崇高思想,在《大医精诚》中全体现了出来。凡大慈大悲之心,不仅爱人,而且爱惜一切生命。这种博爱之心在《大医精诚》及《千金翼方•本草》中均有所体现。《大医精诚》认为,“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他主张“不用生命为药”,如水蛭、虻虫之属当用其死者;至如鸡卵,内蕴生命,“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同样,《千金翼方•本草》虽然载录了鸟兽鱼虫之类凡116种,但孙氏指出,这些药物“皆是生命,各各自保爱其身,与人不殊”,因此他重申:若杀生以救己命,并非立方之本意。


2“四大”发病之说
佛经称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地性坚硬,水性湿润,火性温热,风性流动,世间“色法”(一切有形物质)都由“四大”所造。以人体而言,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属于“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属于“水大”,温度暖气是为“火大”,一呼一吸是具有流动性的“风大”。总之,人的肉身和生命乃由地、水、火、风的坚、湿、暖、动等性所构成,若“四大”不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甚则败坏分崩,所谓“四大分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诊候》中解释经说,以为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并举例说:“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疆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漉;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倘若火去则身冷,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在将“四大不调”说与全身发热、腠理闭塞、浮肿喘满、肢惰声低等临床病证联系的同时,还以五脏五行说与之进行了结合。如《千金要方•养性》说:“凡百病不离五藏,五藏各有八十一种疾,冷、热、风、气,计成四百四病,事须识其相类,善以知之。”以上解说,与隋代智禅师《童蒙止观》所说的“四大增损病相”和“五藏生患之相”颇有相似之处。无疑,是为佛教医学的基本理论。


3耆婆治病方药
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翼方》中,有不少关于“耆婆”的药论和医方。耆婆是古印度的名医,姓阿提梨,字宾迦罗,梵语生命、长寿之义。自从佛教医学传入中国之后,耆婆的医学思想和用药方法对中医学产生了一定影响,有一些医学著作即以耆婆为名,如《隋书•艺文志》有《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宋史•艺文志》有《耆婆脉经》、《耆婆六十四问》、《耆婆要用方》及《耆婆五藏论》等。

《千金翼方•药录纂要•药名第二》载述了耆婆药论:“有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据此孙思邈指出:“《神农本草》举其大纲,未尽其理……所以述录药名品,欲令学徒知无物之非药耳。”与《神农本草》的360种药物相比,孙氏所纂录的常用药物增至680种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孙氏所采药方中,有不少也以“耆婆”命名。如《千金要方》中的耆婆万病丸,治疗多种疾病功效卓著,“以耆婆为良医,故名耆婆丸”。此外,在《千金翼方•万病》“耆婆治恶病”篇中,记载了阿魏雷丸散、苦参消石酒等医方及医论,这是论治“迦摩罗病”(癞病,即疠风、麻风病)的专篇,篇名以耆婆为名,也是很有意义的。在《千金翼方•飞炼》门中,载有“耆婆大士治五脏六腑内万病及补益长年不老方”一首,此方以紫石英、白茯苓、麦门冬、防风、芍药、甘草等六味加蜜制丸,据云有“万病皆愈,骨髓满实,身轻目明,除风去冷,不老不衰”的功效。方中六药“合阳养阴”,不寒不燥,甘平柔润,实有扶正疏邪的作用。《千金翼方•养性》的养老方中,还有一张“耆婆汤”,主疗“大虚冷风,羸弱无颜色”,方由酥、蜜、椒、酒、油、豉、薤白、生姜、胡麻仁、橙叶及糖等食物制成,甘温滋润、养正除邪,与仲景建中汤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酥、蜜、薤、油之类,在佛教方中经常用到。




4 佛门养生方法

与道家养生一样,佛门亦有其自家的养生方法。如南北朝时僧人昙鸾的服气法,隋代天台宗创始人智的止观法、六妙法,以及传称达磨所作的《易筋经》功法等等。在孙思邈的著作中,也记载有不少佛家的养生思想、养生方药,以及按摩术、服水法等内容。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孙氏指出:“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非由天。”他认为,“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纵情恣欲,无所不作。自言适性,不知过后,一一皆为病本”。孙思邈强调,养生者必先“内省身心”,只有通过内省,才能够觉醒开悟,否则病本不除,徒持方术,岂非舍本而逐末?对于老年人的养性,孙思邈特别强调佛家提倡的好“善”、好“生”和重“信”的思想。他谆谆告诫:“老人之道常念善,无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念欺。”始终保持善良的心境,这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在前面谈及的“耆婆大士补益长年不老方”后,他嘱咐服药者:“慎须持五戒十善,行慈悲心,救护一切,乃可长生。”按听谓“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在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外,更加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不痴,即所谓“十种善业”。

《千金翼方》还记载有佛门的服菖蒲方和“正禅方”。服菖蒲方有“延年益寿,聪明益智”之功。据孙氏所记,此方“为天竺国摩揭陀国王舍城邑陀寺三藏法师跋摩米帝,以大业八年(612)与突厥使主。至武德六年(623)七月二十三日,为洛州大德护法师净土寺主矩师笔译出”。说明菖蒲方在隋炀帝时由天竺国传入突厥,至唐高祖时译为中文,而孙思邈得之于佛寺。僧人坐禅,必须善于“调适身、心、息三事”,否则会出现偏差,产生疾病。《千金翼方•养性》中的正禅方可有助于坐禅入定。此方用春桑耳、夏桑子、秋桑叶三味,等分捣筛,以水一斗,煮小豆一升,令大熟,以桑末一升和煮微沸,加盐、豉服之,日三服。据云“三日外身轻目明无眠睡;十日觉远智通初地禅;服二十日到二禅定;百日得三禅定;累一年得四禅定,万相皆见,坏欲界、观境界如视掌中,得见佛性”。不论坐禅入定的体验如何,就方中的桑耳、桑子和桑叶而论,确实具有相当的作用。桑耳即桑菌,性味甘平。《本经逢原》说:“《本经》专取黑者达肾,赤者走肝。补中寓泻、泻中寓补之机,具见言外矣。”桑葚子甘寒,补肝益肾、熄风滋液,久服乌发明目。桑叶苦甘寒,有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之功。《本草图经》采四月桑叶和十月桑叶,阴干捣末服,或煎以代茶饮,“令人聪明”,因而又称秋季的经霜桑叶为“神仙叶”。

《千金要方》还记载了“天竺国按摩法”,并称“此是婆罗门法”。据云老年人日行三遍,“一月后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虽未免夸张,但保健强身的功效是确实的。更为奇特的是《千金翼方》所载的“服水”方法。孙氏称赞水的作用,云“可以涤荡滓秽,可以浸润焦枯”。服水法亦属佛门养生之术。其在服水之前,要求“先发广大心,仍救三大苦,普度法界含生,然后安心服之”。其方法大致在天晴日未出时,烧香礼佛。乃向东方,候日出地,贮水三杯,每杯一升。先正立,扣齿、鸣天鼓三通,然后细细咽水,用意念分左、右、中央咽下,周而复始。饮尽一杯,徐行二十步;更饮一杯,又行四十步;再饮一杯,复行八十步乃止。凡十岁至八十岁人,皆可依法服水,并食枣、栗。禁食陈米、臭豉、生冷、酢滑、椒姜等物,且不能在阴云、雾露、风雨之日进行。其获益迟速,根据各人根性的敏锐与否而定。

服水法原载《服水经》中,孙思邈说此经来历不凡:“武德中,龙赍此一卷《服水经》授余,乃披玩不舍昼夜。其书多有蠹坏,文字颇致残缺,因暇寻其义理,集成一篇。好道君子勤而修之,神仙可致焉”。如是看来,孙氏得到此书也在唐初。令人费解的是,“龙赍此书”的“龙”究竟何指?其事与《酉阳杂俎》所说的“龙宫方”有何关系?我认为此“龙”并非指八部众之一、有神通力能变化云雨的“龙神”,而是指“龙象”而言。在释典中,往往将“龙象”比拟为具有勇力、猛于修行的人,后将“龙象”作为出家人的尊称。如《大般涅经》所说:“我今已与诸大龙象菩萨摩诃萨断诸结漏(烦恼)。”唐人裴休《赠黄蘖山僧希运诗》云:“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也将龙象喻作僧人。因而不难理解,孙思邈所称的“龙”,实指某位高僧而言,而《酉阳杂俎》的龙宫方传说也是事出有因的。然而,若试图在《千金方》中寻找出那三十首龙宫方来,则未免刻舟求剑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7-19 18:51 2楼
孙老师转帖,诲人不倦,启人以智,佛性之人,当成大器。
⬅ 李中梓:两尺濡软,不敢峻攻 老茶馆 厚朴膏杏姜麦草,寒饮化热烦躁清 这个说的是什么方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