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苍山温病医案数则

2010-04-11 19:52 楼主
案一、春温
初诊:感受春温时邪,形寒发热,汗不出,脉数浮,苔薄。先与辛凉解散,得汗再商。

淡豆豉9g 薄荷叶2.4g(后入) 焦神曲6g 净蝉衣2.4g 前胡4.5g 青防风4.5g 光杏仁9g 净银花6g 荆芥穗4.5g

二诊:春温初起,汗以取之,热虽减而尚未清,脉见数而略浮,咳嗽痰稀,舌苔白腻。再疏余邪,而清上焦。

薄荷叶3g(后入) 荆芥穗3g 象贝母9g 光杏仁9g 净蝉衣2.4g 净连翘6g 熟牛蒡子9g(打) 嫩前胡4.5g 净银花6g

三诊: 一汗再汗,热仍未清,咳嗽痰稀,脉滑带数,苔薄黄。肺胃之邪未罢,仍轻清为治。

炒香豉9g 冬桑叶6g 象贝母9g 净银花6g 净连翘6g 光杏仁9g 薄荷叶3g(后入) 焦神曲9g 炒枳壳4.5g 白桔梗3g

四诊:氤氲之邪,袭于上焦,迭投轻宣肺卫,微汗不畅,邪有所恋,以致身热不净。昨进剂偏重清凉,佐以微辛,刻诊,脉已和,热亦退,再与搜索余邪,而免反复。

薄荷炭3g(后入) 光杏仁9g 象贝母9g 净银花6g 冬桑叶6g 熟牛蒡子9g(打) 焦山栀9g 炒枳壳4.5g 白茯苓9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4-11 19:52 2楼
案二、湿温
王×× 男 63岁

初诊:形寒发热,半月不瘥,曾服西药无效。脉濡数,苔薄腻,胸闷,口干,不欲饮食,3日未更衣,证属湿温。淹缠为虑,兹病邪留恋气分,湿热郁结胃肠,且有化燥之象,治宜宣化清解,佐以理肠。

银柴胡9g 青蒿9g 豆豉9g 鸡苏散9g(包) 黄芩6g 知母9g 川大黄9g 玄明粉6g 枳实6g 芦根30g 广郁金6g

二诊:大便已通,汗行不畅,身热未除,盖肠积已彻,气热未罢,还宜清泄宣达,表里双解。

银柴胡9g 青蒿9g 豆卷9g 薄荷3g(后入) 玉泉散15g(包) 郁金9g 栀子9g 连翘9g 活芦根30g 甘露消毒丹9g

三诊 身热渐次告退,再予原方损益,以冀肃清。

银柴胡6g 青蒿9g 豆卷9g 玉泉散9g(包) 郁金9g 山栀6g 知母9g 连翘9g 甘露消毒丹9g(包)

四诊:邪热已清,胃纳不佳,头晕口干,苔薄,舌质红,脉弦。胃阴不足,与甘寒法善其后。

北沙参9g 白芍9g 生白术9g 怀山药9g 生扁豆9g 广橘白6g 川石斛9g 稆豆衣9g 肥知母9g 大生地12g 谷芽麦芽9g(各)
2010-04-11 19:52 3楼
案三、暑温
张×× 女 1962年7月19日 卢湾区产院住院病人

初诊 体温40℃。新产旬日,值此酷暑炎蒸。居住湫隘,暑热乘虚内侵,闭汗不出,化火逆传心包,遂致痉厥,不省人事,牙关紧,四肢痉强,大便通而不多,恶露稀少,色紫暗,皮肤灼热,痱疹遍身,舌干绛有糜腐之象,小溲短赤,脉滑数有力。证属气血两燔,薰灼心包,脑失清明,劫夺津液,不能作汗,毒邪更无出路,深虑一厥不返,危在旦夕。急拟大剂清心解毒,祛暑化痰,养阴泄热为治,得神志转清为吉。

紫雪丹3g(银花露化服) 生石膏30g 鲜生地30g 淡豆豉9g(捣) 鲜石斛30g 紫背浮萍7.5g 香青蒿9g 甘中黄7.5g 嫩白薇9g 鲜菖蒲7.5g 广郁金6g 鲜竹叶30g 炒赤芍9g 带皮连翘9g 益元散12g(包)

二诊 予大剂清心解毒、祛暑化痰、养阴泄热方,汗虽不多,而身热大减,神志转清,两目已不上窜,烦躁渐安,恶露色见红。余恙亦瘥,舌质绛转淡,已渐润,苔薄黄。暑热已有外解之势,津液有来复之望,仍守原意,急起直追。

牛黄0.9g(调匀,用银花露和服) 紫雪丹1.5g(包) 鲜生地30g 淡豆豉9g 鲜石斛30g 生石膏24g 青蒿9g 鲜菖蒲9g 广郁金6g 胆星3g 天竺黄4.5g 带心连翘9g 杏仁9g 全瓜蒌12g 鲜竹叶30g 炒赤芍9g 白薇9g 鸡苏散12g(包)
2010-04-11 19:54 4楼
案四、秋燥
罗× 男 72岁

初诊 体温39.2℃。秋温时邪袭于肺胃,初起发热,后退热不寒,咳嗽痰粘,延今四日,曾服辛温香燥等药,温以热化,舌焦黄,无津液,脉象急数而促。高年阴分本虚,邪热内炽,防其真阴涸竭而生变端,急与大剂甘寒养阴、辛凉涤邪。

清水豆卷9g 青蒿6g 郁金6g 鲜生地15g 石斛9g 北沙参9g 生石膏12g 知母6g 玄参9g 天花粉9g 银柴胡4.5g 川贝粉3g(吞) 杏仁9g 天竺黄6g 芦根1尺

二诊 体温38.3℃。秋温化燥,苔黄腻,口干喉痛,身热起伏不定,幸其势已衰,未若初时之猖狂,咳不多而痰粘不爽,再与肃肺清胃、甘寒养阴。

大生地12g 川石斛9g 京玄参9g 生石膏12g 川贝粉3g(吞) 广郁金6g 香青蒿6g 银柴胡4.5g 酒黄芩6g 知母6g 陈胆星6g 活芦根1尺

另:玉匙散1瓶吹喉用。

三诊:午前热退,午后复起,口干渐瘥,舌已转润,苔黄带腻,脉濡小带数。病势向瘥,还须清邪、养阴,以免炉烬复炽。

银柴胡4.5g 香青蒿6g 天花粉9g 麦冬6g 京玄参9g 北沙参9g 川石斛9g 肥知母9g 嫩白薇6g 川贝粉3g(吞)

四诊:体温37.3℃。身热渐退,痰多,纳不佳,咳嗽夜寐欠安,口干,再予肃肺清胃、养阴安神。

南沙参9g 青蒿6g 天花粉9g 前胡6g 玄参9g 石斛9g 川贝粉3g(吞) 北秫米9g 姜半夏9g 知母9g 黑山栀6g 朱砂安神丸9g(吞)

五诊:身热退净,腻苔已化,纳不佳,微有咳嗽。邪去十九,胃阴伤,续予清养肺脾以调理之。

南沙参北沙参6g(各) 怀山药9g 生白术9g 川石斛9g 生甘草3g 甜杏仁苦杏仁6g(各) 炙紫菀6g 桑叶6g 枇杷叶6g(去毛,包) 石莲肉9g 香谷芽9g 粉丹皮6g
2010-04-11 19:54 5楼
案五、冬温
王× 女

初诊 形寒发热,头痛,骨节烦疼,脘腹气闷,脉滑数,苔腻,咯痰不爽。温邪滋扰上焦,兼之月汛适行辄止,并防陷入下焦也,毋忽。

淡豆豉9g 荆芥穗6g 光杏仁9g 薄荷叶3g(后下) 炒赤芍6g 晚蚕砂9g 炒枳壳4.5g 粉葛根6g 净连翘6g 黑山栀6g 番泻叶4.5g

二诊 寒热,头痛,骨节烦疼,脘闷,咳嗽。迭与宣透清化之治,病象略见松机,脉象濡数,苔腻,湿邪阻遏,仍防缠绵增剧也。

清水豆卷9g 光杏仁9g 广郁金4.5g 晚蚕砂12g(包) 佩兰叶6g 茯苓9g 鸡苏散9g(包) 炒黄芩4.5g 生米仁12g 小青皮4.5g 炒赤芍6g
2010-04-11 21:26 6楼
名医名案,先收藏好好学习。
⬅ 求助 老茶馆 一位院校生对中医教学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