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药常用炮制方法概述

2010-04-01 13:20 楼主
我国民族民间药用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并注重对民族药的炮制,以减轻毒副作用,增强其疗效。为了发掘和整理流散在民间的繁多炮制方法,近年来,我们对各地民族常用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我国民族民间常用炮制方法作一简述。
一、常用民族药炮制方法
(一)炒法
1、清炒法:
1.1、清炒(黄)天门冬(彝族):取净天门冬片,置于锅中, 用文火炒至体膨大呈焦黄色,外皮起泡为度,取出放晾。
1.2、清炒(焦)大枣(壮族):取大枣适量,于锅中用火炒至焦黄色,研粉备用。
13.清炒(炭)大枣(土家族):将大枣放入锅内火炒至焦黑色, 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研末备用。配冰片、黄柏末,用备油调成糊状,治疗湿疹。
2、加辅料炒:
2.1、砂炒龙眼核(德昂族):取龙眼核去杂质,先将河砂放入锅内炒热、 加龙核同热砂拌炒,翻动,炒至膨起,取出筛去,晾后备用。
2.2、米粉砂仙人掌(壮族):取仙人掌干品研粉与米分共炒至黄色, 取出加少许水或密成糍粑。内服,主治水肿病。
另外,还用米炒民族药,如土家族用米炒乌桕皮等。
2.3、石灰炒大黄(土家族),取陈石灰粉置于锅中炒至活性状,加入生大黄片炒至桃红色,取出,筛去石灰粉晒干,备用。用石灰炒制能增加大黄的收剑止血生肌作用。
2.4、青稞炒大戟(藏族):取**药干片,用10:1比例药物与麸共置于锅中, 用文火炒至有焦斑,起锅,筛去麸皮,研细粉备用。麸制**药能减缓药物的毒副作用。用于清炎镇痛,外伤出血等。
2.5、糖炒山楂(阿昌族):取红糖放入锅内,加热水溶化, 放入山楂片共炒至水 干,外呈黑褐色,有光泽,取出备用。用红糖炒山楂能降低其酸性,增强健脾开胃之能。
2.6、白酒炒山 (畲族、黎族),将山 叶洗净切细放入锅中加少许白酒炒热,取得捣烂外敷治疗骨折,跌打损伤等外伤性疾病。
2.7、酒麸炒升麻(满族):用白酒润过的升麻与麸拌匀,用文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备用。
2.8、蜜麸炒天麻(彝族);先将蜜炙麸放入锅内至蜜炙麸冒烟时,再放入天麻片,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得,筛去麸皮,放凉备用。用蜜麸炙的天麻片能增强温中散寒,平肝熄风,镇惊等作用。
2.9、灶心土炒白术(土家族、苗族):将灶心干研细放入锅中炒热, 加入白术片片炒至焦黄色,取出,筛去灶心土即得,备用。土炒的白术能增强其健脾止泻作用。
2.10、芝麻油炒白花蛇(土家族) : 将白花蛇干切块放入锅内,芝麻油炒至黄色(存性),研末备用。
2.11、糠炒白药子(苗族):将白药子片与糠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糠皮,备用。用糠炒的白药子片能增强燥湿,降低副作用。
2.12、大豆炒石花(蒙石族、藏族):将黄豆放入锅内炒热,加石花同炒,以豆熟为准,取出,筛去大豆,石花备用。
2.13、羊脂炒石苇(满族):将羊脂入锅内化开,去油渣,加入净石苇丝,用文火拌炒至羊脂吸尽,石苇成黄色,取出放凉,晒干备用。
2.14、醋炒仙鹤草(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取净仙鹤草段放入锅内,一边洒醋一边炒,待醋炒干后,晾干备用。
2.15、滑石粉炒地龙(土家族):取滑石粉置于锅中炒至灵活状态时加入地龙,炒至地龙微黄时,取得,筛去滑石粉,放冷,备用。用滑石粉炮制的地龙除去腥嗅味,增强清热祛风功效。
2.16、盐炒独脚莲(壮族):将独脚莲片加盐放入锅内拌炒,炒至灰黄色,水气干,折断面中间无白心,取出筛去起末即可,备用。盐制独腿莲能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2.17、哈粉炒肉豆蔻(傣族):用湿面团将肉豆蔻包裹,置于热哈粉锅中炒至面团外皮呈焦黄色时停火,继续炒至哈粉湿度降低到不烫手时,取得,剥去面皮,切片备用。通过哈粉炮制的肉豆蔻,能增强其固涩止泻作用。主治脾胃虚寒,泻泄。
童尿炒当归(土家族):取当归片置于锅中,加新鲜尿便适量拌润透后,用文火炒至微黄时,取出,备用。童尿炒的当归片,能增加止血活血之功效。
(二)煨法
煨制的其目的是缓和或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减轻刺激性或副毒作用。煨制多用辅料将药物包裹,投于另一种熟辅料中,再缓缓加热,或将药材直接投于某种热辅料中逐渐加热,或将药材分层置于某种吸油材料上,用木板或竹板夹紧,加热的方法,统称煨法。
1、加辅料煨制法:
1.1、萝卜煨水银(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用新鲜大萝卜一个, 用刀切去萝卜头一段,在萝卜切断面用刀挖一个空心,取24克水银置入空心中,再用切断的萝卜头盖好,外用软稀黄泥包裹,放入红火灰中煨24小时。去泥,将水银装瓶备用。经煨制的水银能降低毒性,增强燥湿作用,用于治疗疥疮、秃头。煨水银的萝卜也可外擦治皮肤病。
1.2、煨葛根(壮族):取葛根1斤,用湿草包三层,埋于无烟火灰中煨至纸呈黑色,葛根微黄为度,去纸备用。煨制后的葛根可缓解其发汗作用,增强止泻效果。
1.3、姜汗醋面煨肉豆蔻(土家族):将生姜捣汁,用姜汁加醋调面粉制成饼, 用姜汁面粉饼包裹肉豆寇末煨至外表焦黄,取出,研细末。主治脾虚久痢。
1.4、麝香面煨蛇(藏族):将蛇用麝香水浸泡三昼夜后,切成1~3厘米的短节,用面团包裹煨熟,食用。主治妇科肿瘤。
1.6、硼砂煨信石(维吾尔族):用1份信石,加2份硼炒,研细末,放入陶制容器内,然后放入火边煨制,至水份煨干并发出裂声,冒烟时停煨,煨制后的信石能降低毒性。
1.7、芦荟汁浸煨砒石(蒙古族):1份砒石,3份青盐,将生芦荟捣汁,调砒石末,放入陶制容器内封口用泥包裹,用干牛粪煨烧成蜡状备用。
1.8、牛肉煨珊瑚(蒙古族、达斡尔族):取鲜黄牛肉一块,用刀切口,将珊瑚埋入牛肉内,置入炭火灰中煨,将珊瑚煨成灰白色为度。蒙古族用牛肉煨信石,方法同上。
1.9、面团煨信石(回族):取信石片,用湿面团包裹,外用湿草纸包扎紧, 放入炭火中煨干,剥去草纸与面团,将信石研粉备用。炮制作用:减轻毒性, 缓和药力,去其强刺激作用,煨信石用于治疗顽癣。
1.10、乳汁面煨甘草树胶(维吾尔族):取甘草树胶适量,用人乳或驴奶调和面粉, 用面团包裹将树胶放入红枝树火灰中煨热。削去面皮,将树胶粉碎,加蛋黄混合,再按上法用面煨制,经二次煨后可入药,主治眼病。
1.11、面煨木香(彝族):将木香切细,用面团包裹,置于火灰中煨至面皮呈焦黄色为度。土家族用草纸煨木香,方法同上。煨制后的木香,去其燥性,缓和行气止泻作用,用于泄泻腹痛。
1.12、盐奶煨角盐(蒙古族):取盘羊角、野牦牛角、公牛角、公山羊角各50克,锉成末置于锅内炒黄,研成粉,加于盐250克,用牛奶搅拌,加适量水, 用文水煮再加光明盐,硼砂、面碱10克拌匀,使其变稠,然后放入盘羊角内,用软泥封口,埋入火灰中煨24小时,取出放凉,盐备用。煨制的角盐能增强其温中,散寒,破痞作用。
1.13、水银柠檬煨金(维吾尔族):金粉、水银按1:2的比例将二药相研混合, 加柠檬水喷,研制做成丸,再加二倍硫磺和余甘子,并用柠檬水喷撒,继续研细至糊状,放入炼金碗内,上面再用一炼金碗相盖,然后用软泥将碗口密封,放入干牛粪火中煨烧,火熄,炼金碗凉后取出,重新包泥再放入干牛粪中煨烧,连续三次即得。用煨制所得金,毒性低,药物疗效高。
2、药材直接煨制法
2.1、煨车前草(傈僳族):取鲜车前草,用湿草纸包裹好,放入炭火灰中, 煨至草纸干后,取出,去草纸备用。炮制后减少寒性,用于水肿症。
2.2、煨甘草(土家族),用稻草纸将切成小段的甘草包好,再用清水将草纸浸湿,放入炭火灰中煨至草纸干燥,备用。
2.3、煨冬瓜(土家族)等,将冬瓜切成块,直接煨熟,内服或外用。
(三)炙法
炙法即是把药物通过加热手段使液体辅料(包括药物汁、盐水、脂溶液等)渗入药材内部,或与药材发生作用,再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称为炙法。
1、蜜炙法:蜜炙石膏(土家族):取生石膏5公斤,蜂蜜1公斤拌炒, 炒至蜜汁均匀为度,装瓶备用。蜜炙石膏能增强清热、养胃,滋阴润肺作用。
2、姜炙法:姜汁炙灶心土(土家族、侗族):将灶心土煅透,用姜汁煅淬,凉干,研粉备用。用姜汁炙灶心土粉冲阴阳水喝,主治胃寒吐逆,寒性腹痛等寒性病。
3、油炙法:
3.1、羊脂炙石苇(满族),先将羊脂切细置于锅内溶化,去渣, 然后加入切成段的石苇,文火炒至羊脂吸尽,石苇呈微黄色时,取出放凉,备用。
3.2、油炸穿山甲(白族):将核桃油或菜油烧热, 放入穿山甲鳞片炸至微黄色,发泡,滴净油质,研粉备用。
3.3、油炸三七(侗族):取三七片放入烧熟的食用油锅内,炸透至酥脆, 呈棕黄色,研细末,放瓷瓶内密闭备用。
4、盐炙法:
盐炙补骨脂(阿昌族):取净补骨脂50kg,置食盐(1kg)水中拌匀,稍浸润, 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发泡,气香后取出,放凉,备用。盐制制补骨脂能缓和药物温燥之性,引药入肾,能增强补肾纳气之功效。
5、醋炙法:
醋炙艾绒(德昂族):取净艾绒置于锅中用文火炒黄,用兑水食醋洒入锅中,边炒边洒,炒至黑褐色存性,取出喷水灭火星,晾干备用。醋炙艾绒其药性温而不燥,温经止痛作用好。
醋炙药物的目的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效果,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矫味矫嗅。
6、酒炙法:
酒炙艾叶(壮族):取干艾叶,切成2厘米长度段,先用酒喷润透, 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晾备用。酒炙艾叶有增强温经散寒,调经止痛作用。
酒炙的目的是改变或缓和药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矫味矫嗅。
(四)焙法
焙法即是将药材置于一定器具(如锅、瓦片、石板等),以文火加热,反复翻动,焙至药材表现颜色加深,质地酥脆的方法,称为焙法,是民间最常用的炮制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瓦片焙大鹅儿草(仡佬族):将鲜大鹅儿草洗净,切成段,放入瓦片上用文火焙干,研末备用。用黄洒调药粉外敷,主治疥疮。
焙水獭肝(哈萨克族):将活水獭剖腹取肝,剥净油脂及肌肉,用清水洗净血液, 切成小块,放入锅内用文火焙干,研末备用。
(五)煅法
煅法分明煅、煅淬、闷煅或扣锅煅等多种煅制法。
1、明煅法,即是将药材直接置于无烟火中煅烧, 或将药材置于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明煅石灰岩(藏族),明煅后加青稞酒浸没的石灰岩藏医用于治疗胃病, 加牛奶浸泡的治萎缩性胃炎。
2、煅淬法,即是将药材按明煅法加热至红透,趁热投入定量淬液和冷水片, 使之骤然冷却而变疏脆的方法。
2.1、奶淬方解石(蒙古族),将方解石明煅,用奶液喷于煅透的方解石上,此种方法蒙医称之为营养制法,用经发酵的酸奶煅淬方解石称为平制法。用奶明煅的方解石酥脆易碎、改变药性、降低毒性、产生新的疗效。
2.2、醋淬无名异(土家族、苗族):将无名异置于炭火中煅红, 立即投入醋中淬之,连续煅淬七次,研细末,装瓶备用。用醋淬的无名异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份。土家族民间用于跌打损伤,痈疖、疮疡等。
2.3、醋煅陈砂罐(土家族):将老砂罐打烂,取凹型一块, 放入白炭火上烧热,然后将皂矾撒在砂罐里,待溶化后,倒醋适量,烧干后再倒,这样连续用醋煅烧5次,最后用文火将砂罐片烤干,研粉备用。土家族民间用醋制砂罐粉与其他药物合制成丸剂,治乙型肝炎疗效好。
3、闷煅法,是将药材置于一大锅内,上面扣一较小的锅,连接处用泥封严, 然后加热将药材制成炭状的方法,也称扣锅煅。
闷煅人指甲(土家族),将洗净晒干的人指甲放入锅中,用一小锅复扣、 用盐泥封口,段至炭状,取出放晾备用。
闷煅大蒜(蒙古族),方法同上,然后能增强收敛解毒作用。蒙医用煅制的蒜炭兑红糖,主治菌痢。
(六)蒸法
药材或加辅料,以水蒸气加热处理的炮制方法,称为蒸法。蒸法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1、加辅料蒸法鸡心蒸胆南星(乌孜别克族):将胆南星一小块, 放入公鸡心内, 用文火蒸熟,内服治疗精神失常。
糯米蒸天麻(水族、仡佬族):取净天麻块,置于糯米水中浸透一日,取出,与糯米适量,其置在笼内蒸透为度,取出,切片,晒干备用。
西瓜蒸独蒜(锡伯族),独蒜去皮放于西瓜内,外孔用西瓜皮覆盖,口朝上, 放入蒸笼中隔水蒸熟,内服蒜瓣,主治急性肾炎。
加辅料蒸制的还有糯米蒸仙茅(苗族),酒蒸仙茅(彝族)等。
2、不加辅料蒸制,九蒸九晒仙人桃(壮族):取仙人桃段,放入隔水蒸笼中蒸制,蒸九次晒九次,备用。蒸制的仙人桃加强滋补作用,用于痨咳,咯血等。
蒸牛鞭(拉祜族):将牛鞭用尖刀别开尿道,洗净后切成段,放入瓷盆内用文火蒸3小时,蒸时可加食盐、胡椒等。拉祜族用蒸牛鞭预防感冒。
(七)煮法
将民族药材与水直接加热或加辅料共同加热一定时间的方法,称为煮法。
牛奶煮马钱子(蒙古族):取净马钱子,置于鲜牛乳中,保持微沸2小时, 取出,清洗。20℃干燥,500克马钱子,用牛奶1000毫升。
全虫煮鸡蛋(藏族):全虫研末、将治蛋打一个小孔,装入虫粉,用纸糊孔口放入水口,孔口朝上以不淹灭孔口为度,文火煮熟。主治妇人乳汁不近。
白酒煮鸡蛋(土家族):用包谷酒或其他白酒将鸡蛋煮熟,去壳内服, 主治由龋齿引起的牙痛。
生地白糖煮鸡蛋(土族):将生地洗净切片同鸡蛋同煮熟, 蛋去壳加白糖连同汤内服,主治虚火牙痛。
(八)制霜法
将药材脱去油脂加工制成松散粉末,或加工成结晶性粉末的方法,称为制霜法。
大风子仁霜(壮族):将大风子仁研成粗粉,用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如此反复操作数次,至油去尽,粉末松散,研细,过筛备用。霜制的大风子除去了大部分脂肪,降低其毒性。
苦瓜霜(仡佬族):选取肥壮的苦瓜,纵剖成两瓣,挖去瓤和种子,分别填满芒硝,合拢,用线扎紧,挂在通风阴凉处15~20天,待液体自苦瓜内渗出时,接入器皿内,并使之自然蒸发结晶,收集此结晶,即苦瓜霜。
(九)水飞法
水飞法在民族药炮制中不常用,如对某些矿物药采用水飞方法,如水飞砂、雄黄、滑石等。土家族民间还用水飞法炮制百草霜。水飞过的百草霜,能降低其辛燥之性,变为凉性。用于治疗喉蛾等症。
(十)发酵法
将不同的药按比例配合,置于一定湿度和温度下,使其发酵的方法,称之为发酵法。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习用发酵法制奶制品,如酸马奶、酸牛奶、酸羊奶。其方法是将鲜奶倒入罐内,加适量酸奶与之拌匀。以后每天加适量酸奶,拌三次,拌后加盖,若天气炎热,可将瓦罐埋地下一半或浇凉水,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过度发酵。数日后,打开罐盖时喷出热气,边缘有小气泡,并发出沙沙声,味酸时即可,备用。
(十一)干馏法
其方法是将药材置于一定容器内(不加水),加热达到一定温度,使之产生液汁。
制谷糠油(鄂伦春族):将谷糠装在瓷碗里,外部用水稍湿润,中间放一个炭火,碗中盖一张有孔的孔,谷糠放在上面加热,油可以从中间的孔里往外流,用器皿装好备用。外用涂患处,主治各种疥癣。
(十二)其他炮制方法
1、埋制法:
砂埋马钱子(维族):用湿砂子将马钱子埋藏至皮毛软后,用小刀刮去皮毛,切薄片,晾干备用。
1.1、雪水埋制一枝黄花(苗族):将药材洗净,切成段,用雪水浸泡后, 装于罐内,密封埋入地下半年,取出备用。
2、熏制法:硫磺熏山奈(傣族),炮制时忌用火烘。
3、汗渍法:汗渍了哥王(土家族、苗族) :用四月采集的鲜了歌王树皮除去外层粗此,织成带条,凉干后捆于腰部,让汗渗后备用。汗渍后的药材,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清热解毒功效。
4、佩干法:佩干竹节三七(土家族):将竹节三七洗净, 切粹用小布袋装好佩在近身,用体温将药物缓慢的干。佩干法特点是不易遭虫蛀,增强止痛功效。
5、磨制法:醋磨铁灯台(壮族):用铁钉台一枚, 将粗糙陶器碗中放少许食醋,铁灯台反复在碗中磨擦取汁,外涂患者,主治疮疱,皮肤病等。
6、烤制法:烤法是直接将药材放于火上烤制,与焙制的区别是间接将药材焙干。
烤制人胎盘(阿昌族、瑶族):将新鲜胎盘洗净(去净血水),用火直接烤干, 使药材质地酥脆研末备用。
7、烧灰法:火烧一味药(土家族),净一味药(豆植物马棘),全草晒干, 烧成灰末,备用。火烧成灰的一味药能增加其收敛作用。主治脚气,用青油调药灰外敷。
8、榨油法:榨苏子油(鄂伦春族),将炒熟的苏子进行压榨出油。 用苏子油炖白鸡内服,主治各种肝炎。
9、腌制法:盐花椒腌牛肉(土家族),将牛肉条用炒过的食盐花椒(研末) 撒匀,放入盆中腌制3天,然后用松树针,桔皮,谷壳烧火(文火)熏干水分后入药。
10、露制法:是将药材放至室外让其日晒夜露方法 。如露制冬股子(土家族) :将冬股子洗净,置瓦上日晒夜露七日,然后挂在通风处干燥,备用。
11、制酱法:无花果酱(哈萨克族):用鲜无花果,放锅内,加60%的白糖水,用文火煮,熬成酱状,放凉,取出分装,密封备用。用于肺痨咳喘,乳汁不足之症。
12、晒制法:晒阿魏(哈萨克族),将新鲜阿魏的树脂放在太阳下直晒数日,直至晒出油状物,取油状物备用。
二、民族药炮制辅料
民族药在炮制中加辅料,炮制后,使药物的药性和功效发生改变。民族药炮制辅料品种多,大体上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一)液体辅料
1、乳在民族药炮中常用牛乳、马乳、驴乳、羊乳和人乳。 如蒙古族绵羊奶制刀豆 ,奶制的刀豆能增强补益肾的作用 。牦牛奶制山莨菪(藏簇),奶制后能降低毒副作用。牛奶制硫磺(维吾尔族),有除异味,缓和药理作用。牛奶制山药(土族) ,奶制山药能增加其滋补作用,用于产后体弱,消化不良等症。山羊奶制雄黄(藏族) ,能使雄黄充分净化,药物达到极细或纯净,降低毒性,增强疗效。驴奶煨甘草树胶(维医),主治眼疾。
2、尿尿一般儿童尿,藏族、蒙古族民间也用黄牛尿、马尿作辅料炮制药物。 用童尿浸泡或浸润药材后捞出加工,如尿制仙鹤草(土家族):能增加其止血功能。 童尿淬龙骨能增加滋阴降火,消肿之功。童尿制大黄(布依族),能增加大黄的止血作用。黄牛尿制大戟(藏族),能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3、醋一般用米酷。米醋性温味苦,具有止血散瘀,理气止痛, 矫正异味及嗅的作用。
醋制三棵针(鄂伦春族):能提高药物的清热解毒作用。醋炒黄叶(德昂族),其药物温而不燥,增强温经止痛作用,用于治疗痛经。醋制仙鹤草(傈僳族、景颇族),有降低苦涩作用。醋煮甘遂(彝族),醋制黄豆(朝鲜族)能增强降脂降压作用。
4、酒酒作为辅料最为常用,一般用白酒或黄酒,也有用啤酒作辅料, 酒味甘性温(大热),具有通络活血,散寒行药势和矫味矫嗅等功效。
啤酒制牛肉(俄罗斯族),制后的牛肉能增强补脾胃,益气血作用。主治营养性贫血。酒制七星剑(壮族),酒炒后能加强活血散瘀作用,外敷用于外伤肿痛, 骨折等病症。酒煨七叶莲(土家族),将七叶莲用酒炒后,再用酒糟与七叶莲一同煨暖,外用。 酒蒸仙茅(彝族),酒蒸后的药物能增加其暖精散寒,壮筋骨作用。青稞酒泡兔心(藏族),主治心惊。黄酒炙夏枯草(侗族),能增强其清热、消肿、散结之功。
5、蜜一般用提炼后的蜂蜜。蜂蜜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解毒、调和药性等功效。蜜制山药(壮族),能增加其润肺止咳,补脾益精作用。蜜制马蔸铃(阿昌族),能缓和药物的苦寒之性,增强润肺止咳功能。蜜炙天门冬(傈僳族),能增强润肺止咳,用于肺痨干咳,肠燥便秘。蜜制升麻(苗族),能减轻散风作用,用于阴虚下陷。
6、胆汁用新鲜的猪胆汁,羊胆汁。胆汁性大寒,味极苦, 具有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的功效。
猪胆汁制白矾(仫佬族):将白矾放入鲜猪胆内,让胆汗浸炙5天,取出晾干,研末备用。胆汁炙后能增强燥湿止痛、止血,收敛作用。用于治疗中耳炎、牙痛等。猪胆汁炙绿豆(朝鲜族):将干绿豆放入鲜猪胆囊内,将胆囊口捆紧,挂在阴凉处阴干, 研末装瓶备用。胆汁炙绿豆能增强清热解毒,利胆之功效。
7、动物油
羊脂油:为羊脂肪加热后溶化的液体。羊脂油性热味甘。具有湿散寒邪、益肾补阳的功效。
羊脂油炙石苇(满族),能增强润肺定喘,化痰止咳作用。黄油(牛奶中提取而得 )制高良姜(蒙古族),能增强药物的温补开胃作用。狼油炒黄瓜子(哈萨克族),能增强补虚作用。鸡油制三七(侗族),用鸡油炸酥脆三七片,能消除三七的散血作用,增强其补益生新作用,主要作为补品使用。白面油制五谷虫(土家族),能增加药物消除作用。
另外,还用猪油、狗油、马油、狼油、蛇油等动物油作为辅料用于民族药的炮制。
8、米泔水,指第二遍淘米水。米泔水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 利尿的功效。用米泔水作辅料炮制药材能降低药物的辛燥之性。米泔水制石菖蒲(土家族),用米泔水炮制的石菖蒲能降低药物辛燥之药性,增加健脾功能。
9、药水:用某些药物加工成水剂作辅料炮制民族药。
诃子水制红大戟(蒙古族),大黄水制巴豆(回族),经大黄煮液浸泡后, 能使巴豆的热、辛性味缓和,降低其毒性。沉香水制巴豆(回族), 用沉香水炮制的巴豆能增强其引经入药的功效。硼砂水制石决明(蒙古族),硼砂煨砒石(维吾尔族),增强其杀虫 ,止腐作用,用于杀虫,止腐。甘草水是指甘草加水煮制的液体。甘草汁性平味甘,具有补脾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药物等功效。甘草水制甘遂(彝族): 炮制后能降低甘遂寒性,缓和泻下作用。茶叶水:茶汁制三十六荡(壮族),茶叶炙的三十六荡能减轻其副毒作用。猪血酒制丹参(彝族),用猪血酒炮制的丹参片,能引药入心,增强养血安神作用。柏叶汁制大麦(土家族),能增加健脾消食功能,具有延年益寿作用。芦荟汁用芦荟煎水煨制砒石(维族),能降低砒石的毒性,增强其杀虫,止腐功效。
10、盐水用食盐加水溶化的液体。盐水性寒,味咸,具有清热凉血, 强筋骨,软坚散结,防腐,解毒。矫味矫嗅的功效。盐水渍余甘子(壮族), 盐水制的余甘子能增强清热解毒,生津止痛之功。用于喉炎,牙痛等症。
盐水制补骨脂(阿族族)能缓和温燥之性,并引药入肾,增强补肾纳气作用。
11、黑豆汁,是用黑豆加水煮制的液体。黑豆汁性平味甘,具有活血、利水、滋补肝肾、养血,解毒祛风等功效。黑豆汁制何首乌(苗族)能增加滋阴补肾,养肝益血,乌须黑发之功效。
12、雪水用腊月干净的雪水。雪水制一枝黄花(土家族),能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13、石灰水,用石灰浸泡在水中,拌混让石灰沉淀,用其清水,本品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杀虫、止血、止痛、蚀恶肉之功效。石灰水制半夏,能降低半夏毒性,增强其镇咳化痰功效。
14、葡萄醋汁,为鲜葡萄经发酵而制成的醋。葡萄醋制孜然(维吾尔族),用葡萄醋制的孜然能增强止泻作用。
15、植物油指菜籽、花生、芝麻、核桃仁、茶籽、桐籽等植物果实榨的油。除桐油外,其他几种均可食用。如核桃油炸穿山甲(白族),茶油炸血余(土家族), 油炸柳蒿芽(达斡尔族),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其降脂作用明显。花生油制小茴香(壮族),增强其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功效。芝麻油制白花蛇(土家族),研末兑酒冲服, 主治骨节疼痛。
16、羊肉汤用鲜羊肉煮汤,去肉,汤备用。羊肉汤制大戟(蒙古族),能减轻毒性,增加治疗肿毒功能。
(二)固体辅料
1、土一般用灶心土。本品性温味辛,是具有温中和胃,止血、止呕、 止泻等功效。土炒药物的目的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如灶心土炒白术。
2、白矾指用明矾矿石经提炼而成的白色晶体。白矾性寒味酸, 具有收剑、解毒、祛痰、杀虫、燥湿、防腐的功效。白矾制生姜(土家族),主治牙痛,疮疱久不结痂,外用。
3、滑石粉用含水硅酸盐矿石碾成的粉末。其性寒味甘,具有利尿、 清热、解署等功效。滑石粉炒制药物的目的是降低药物毒性,矫正不良嗅味,利于制剂。如滑石粉炒鱼鳔胶、水蛭及刺猬皮等。
4、河砂是用淘洗过的河砂。砂炒的目的是降低毒性,矫味矫嗅, 利于制备汤剂和其他剂型。砂炒刺猬皮(景颇族、哈萨克族),砂制的刺猬皮易于粉碎、除腥气,增强其催乳、镇痛作用。
5、麦麸即小麦的种皮。麦麸甘淡,具有和中益脾之功效。 用麸作辅料炮制药物,其目的是增强健脾燥湿的作用,以及缓和药性,矫正气味。麸制**药(普米族),能降低或减缓**药的辛湿药性和毒性。麸炒石龙子(白族),降低或矫正其异味和毒性。麸炒石菖蒲(彝族),能增强和中开胃,化痰燥湿作用。
6、米一般用大米或糯米。米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除烦止渴,止泻等功效。米炒药材其目的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还能降低毒性和矫正异味作用。糯米炒水蛭(白族),能降低毒性,矫正异味,使质地酥脆便于粉碎。米炒乌桕皮(土家族),能降低其毒性,减轻其药物的苦味。米糠也可作为辅料,如米糠炒马陆,能降低马陆的毒性,增强消肿散结功能。
7、豆腐用大豆制成的乳白色凝块。豆腐性凉,味甘,具有益气和中, 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等功效。
豆腐制砒石(土家族、苗族):用鲜嫩豆腐煮砒石,先用武火煮,后改用文炎煮 8小时,以豆腐变硬变黑为度,除去豆腐,砒石备用。炮制作用:豆腐煮制的砒石,毒性减低,能增强其杀虫、止腐、生肌作用。民间主要用于皮肤病。
豆腐制甘逐(彝族):甘逐与豆腐共煮30分钟,拣去豆腐,沥去水分,将甘逐切成黄豆大小碎块,晒干备用。炮制作用,降低甘逐寒性和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8、哈粉用哈蜊等贝壳煅后研成的类白色粉末。哈粉性寒味咸, 具有利尿清热解署的功效。哈粉炮制药材其目的是使药物增加清热化痰的功效,降低滞腻之性,矫正不良嗅味,便于制剂。如哈粉炒阿胶,能矫正阿胶的异味,还能降低滞腻之性,也改变其功能,偏于养阴润肺,用于肺虚热引起的燥咳。
9、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姜性湿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功效。姜制石菖蒲能降低辛燥之药性,增强开窍散痰作用,用于痰迷心窍。
10、糖用甘蔗加工而成。民族药炮制中常用红糖。红糖炒豆豉草(土家族),能增加其温中,健胃之功。白糖炙肺形草,改变其药物寒性,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11、艾叶为菊种植物艾的干燥叶。艾叶制水草蒲,能增强其散寒止痛作用。
12、青稞为禾本科植物青稞的种仁。性凉味咸,具有发汗除湿,壮精益气、下气、宽中、止泻。青稞炒大戟(藏族)能减轻其毒性,增强其下气功能。青稞烤藜芦(蒙古族)能降低药物毒性,降低催吐作用,增强其泻下作用。
13、火硝:火硝制蜗牛(蒙古族):蜗牛用火硝水煮沸后,能增强利尿、消肿功能。治疗肾、膀胱热。
14、面粉为大麦经磨碎去掉麸皮的粉。性凉味甘咸,具有和胃滞,利水通淋功效。面粉制藜芦(蒙古族),能降低药物毒性,降低催吐作用,增强其泻下作用。面煨木香(彝族),能去燥性,缓和行气和止泻作用。
15、苋菜籽为苋科植物苋的种子。性寒味甘。具有清肝明目,通利二便,止血等功效。苋菜籽制藜芦(蒙古族),以增加其利尿作用。蒙医用于痞症、腹胀、水肿等症。
16、绿豆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本品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绿豆制砒石能降低砒石的毒性,增强其杀虫、止腐作用。
17、红枣为鼠李科植物枣树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品性温味甘,具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之功效。红枣蒸狼毒(达斡尔族),能降低其毒性, 主要用于祛腐生肌。
18、甘松浸制白花蛇(蒙古族),能矫正臭味,增加理气止痛功能。
19、白蜡制龟板(土家族),经蜡制的龟板便于粉碎,有效成份易于煎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农药中毒瓜蒂散可救急 老茶馆 治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