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擅众偏,便是无偏

2010-03-28 11:35 楼主
兼擅众偏,便是无偏

邢斌

《医医小草》自序开首一句“医学之难,难于无偏,无偏者仲景一人而已”,颇得我心。我素以为高明的医生必定是一位杂家,无门户之见,有苦学之心,如仲景那样“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金元四子及后世名家,往往刻意强调某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许他们本人在临床中也并不偏颇,但从学者若不察,可能株守一端甚至误入歧途。毕竟这些名家的观点多只是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务必兼取各家之长,乃能左右逢源。譬如,对于近年来“火神派”的风行,我内心并不赞成。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学派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且不论。弘扬郑钦安、祝味菊、吴佩衡诸家的学术与经验自然是好事,但像现在这样去拔高它、强化它,制造一个“派”出来,恐怕是人为地制造偏颇,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并无益处。
因此,我对《医医小草》作者宝辉的这句话是颇为赞同的,并引起兴致欲细读全书。

可是一读正文便露馅了,令我连连摇头。正文起首是《精义汇通》,“滋腻妨中运,刚烈动内风”,“辛热耗营液,温补实隧络”,“苦寒伤生气,咸润蔽太阳”,“外感忌酸收,内症戒消导”,非但不教人发扬诸药之长,反而危言耸听,夸大药物之害,设置种种清规戒律,最终将陷入无药可用之境地。即使有药可用,也无非轻描淡写之品,临证敷衍塞责可,拯危救难就不敢指望了!

后人读前贤书,当然想多了解一些用药妙谛,以便施于临床,治病救人。如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可对石膏、山茱萸、鸡内金、水蛭等药物加深了解,对提高临证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我想张锡纯原不必说“阳虚不宜用石膏”,或“石膏加重阳虚”这类话。因为没有必要。我绝不是不要人们知悉药物的禁忌,而是认为学习中药,首先是要掌握其偏性(如果有的话)和适应症。偏性固然可能导致副作用,但若是用在该用的地方,正是求之不得的事。发挥药物的偏性,正是医者之能事;特别是在一些似与药物偏性格格不入的地方,借助配伍或剂量的调整等方法,创造出使用药物偏性的机会,更能彰显医者的高超技艺。所以,禁忌并不永远是禁忌。一个高明的医生,或一本好书,必然会教人以巧,而不会一味地设置禁忌,否则无异于自废武功。

对医者来说,我们既要兼擅众大家之偏,把诸名医之偏发挥到极致,用得恰到好处;还要兼擅诸要药(尤其是峻烈药)之偏,尽其所长,而切中肯綮。如此,则不想成为明医方家也难。

假若医者偏要在最不该用某药的地方,盲目滥用某药,既无恰当的配伍,又无剂量的调整,责任能由前贤承担吗?只能怪他自己颟顸!不过,大概也不至于有这样的医者。因此,宝辉自命“精义汇通”,我看却是句句废话,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3-28 15:56 2楼
顶一个!
2010-03-28 23:26 3楼
读中医各家学派,随着年代气候不同,产生寒凉派,纠偏局方派,产生温补派,纠偏寒凉派,产生温病派,纠偏温补派,产生火神派,纠偏温病派。
2010-03-30 20:18 4楼
邢斌先生这样的美文是没几个人能真正懂得的
2010-03-31 08:59 5楼
谢谢杏李园主人!
⬅ 试以升降说二方 老茶馆 读朱进忠先生的小方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