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症

2010-03-24 23:21 楼主
绿汗

王某,男,43岁,1977年7月26日 初诊。
患者汗出染衣如绿汁,胸胁胀满痛疼,口苦,厌油,形体日见消瘦,小便赤涩。曾于1959 年行胆总管阻塞松解手术 ,1977 年7月18日经某医院诊断为内分泌紊乱,经西药治疗,未见好转。诊见脉弦数而滑,,舌红、苔黄白相兼稍厚。此肝失条达,湿热薰蒸,胆汁随汁外渍皮肤所致。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利湿。处方:柴胡5克,白芍、获苓各10克,陈皮5克,炒栀仁10克,土茵陈12克,查炭10克,六一散15克(布包煎) 。连服6剂,诸证悉除,迄今未见复发。
按:绿汁一证,临床罕见,据证推理,本例适值酷暑,暑心兼湿,湿热交蒸。患者曾行胆总管手术,功能受损,元气方乏,不足于御湿热之邪,致肝气抑遏,湿热薰蒸,胆汁随汗外渍皮肤。“肝属木,木色青”,故汗出如绿豆汁。或曰:本例运用明..傅青主医妇人青绿带下之“逍遥散加减“何以愈绿汁?(傅青主女科..带下》云:”有带下色青,甚则如绿豆汁。..所谓青绿带下也,此乃肝经湿热,肝属木,木色青,带下如绿豆汁,乃是肝木之病方用逍遥攻加减。" 盖青绿带下与绿汗,二者证虽有区别,但皆由肝经湿为害,故取傅氏”逍遥散加减",以异病同治而获效。足见审因论治之重要。





顽固性手足出汗

陈某,女,22 岁,1978年6月27日就诊。
患者四肢掌心汗出,以手心为甚,其状淋漓 ,病巳十余载,不分四季、昼夜,寐则汗收,烦惊更甚 。近几年来益甚 ,自觉痛苦不堪。长期求治,均以敛汗为法未能获效。诊见病况如前述,伴有头晕、心慌、失眠、神 疲、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而弱。
依其脉证所见当属阳虚自汗,治以补气固卫。汗为心液,汗泄必耗散营血,故佐敛阴调营。处方:党参15克,黄芪12克,麦冬20克,五味子12 克,灸甘草 6克,牡蛎30克,附片12克,获神 12克,白芍12克,服上方三剂 ,疗效不显,即按原方加熟地12克,桂枝10克,远志12克,柏子仁12克,继服三剂 后见断续汗出,汗量减少,守方再治,共服药30余剂 ,汗出止,诸症退,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



黑汗证

方某,28岁,1981年8月21日就诊。自述三年来,每天头面部渗出粘稠如胶状,瞬时变黑,洗擦后倾刻复有;四肢、躯体未见,小便少色黄。观其舌淡红苔薄,按脉细弱。汗为心液,气不摄纳故汗多,汗出粘稠如胶状,为阴虚;色黑属肾。故此系气阴两虚,治拟滋补心肾为法,用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熟地12克,淮山药、获苓、 泽泻、党参、麦冬各9克,丹皮、枣皮各6克五味子5克。3 剂 后,汗出减少,汗液稍粘,色淡黄。原方续进三剂 ,诸证悉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黄汗证
例一:韩某,女,41岁,以肝硬变来门诊求治。其人面色黧黑,胸胁串痛,肝脾肿大,腰胯痛重,行动困难,必须有人扶持。诊见苔白腻,脉沉细,黄疸指数,胆红质皆无异常,皮肤、巩膜无黄染。曾多年服中西药不效。初因未注意 黄汗,数与舒肝和血药不效。后见其衣领,大枣4枚,生黄芪10克。温服之,并饮热稀粥,盖被取微汗。
服上药3剂 ,汗出身痛减。服6剂 汗止,能自己行走,继依证治肝病,逐渐恢复健康。两年后特来告之仍如常 人。
按:本例是肝硬变并见黄汗之证,黄汗不去,则肝病长期治疗不效,提示了仲景学说的“先表后里”治则的正确性、重要性。也提示医者必须掌握黄汗的证治。因本患者有汗出恶风、身痛身重等,为桂枝汤的适应证,故治疗以桂枝汤 调和营卫。因表虚湿据,故加黄芪益气固表,使营卫协和,正气固于体表,汗止湿消、黄汗自除,是为黄汗的正证和正治的方法。
例二:女某,女,30岁。
因低烧来门诊治疗 。屡经西医检查未见其何器质性病变,经服中药未效。诊见口渴,出黄汗,恶风,虚极无力,下肢肿重,舌苔薄白,脉沉细,查黄疸指数正常,身体无黄染。此为黄汗表虚津伤,拟黄芪芍桂苦酒汤:生黄芪15克,芍药10克,桂枝10克,米醋30克。服上药6剂,诸证尽去。
按:黄汗因表虚汗出,汗出而津伤,但因津伤不重又兼内有寒湿,故其正证不见口渴(如例一)。若病久汗出较多,津液大伤,则可见口渴。本例即属于此,故治疗重用黄芪益气固表,复以桂枝芍药调其营卫。又特用米醋敛汗救液,方药对证,使两年不愈之证,得以治愈。

无汗证
蒋某,男,28岁,社会青年 。1977年7月12日初诊。患者自幼就有无汗证。暑天烦热难宁,伴有低热,精神疲乏,口干 ,肢麻甚则作痛,小便多而清。历年来服中西药未效。刻诊:肌肤干燥,脉 弦细而数、满舌裂纹,苔剥、体温37,4摄氏度。证属肺气肺阴不足,不能宣散皮毛,汗腺也少,试拟益气养阴,清燥润气之法。生石膏(先煎 )30克,玄参12克,知母9克,鸡苏散(包煎 )30克,太子参15克 ,生地12克,葛根9克,山药9克,桑白皮12克,阿胶(烊冲)9克,7剂。
7月22日复诊,。服前药7剂 后,皮肤潮湿,有出汗感 ,其他诸证尽减,脉弦细不数,效不更方,治从原法。再服7剂 。
随访结果:服药14剂 后,无汗证痊愈,在暑天炎热日子 里,汗出溱溱,肌肤湿润,低热也退。

败血证

1983年5月。同事张兄池女儿张芸败血症前期。其女儿因在头部三角危险区长了小“疖”,没忌荤腥口,又用手挤压过患部,于昨日脸面突然浮肿,发高热,患部剧痛,头痛,不欲食。今日肿更甚,遍及面部,两天未食。知是凶险疔疮走黄症。见女头面俱肿,病势凶险,急用元宝草,三白草,瓜子金,三味药水煎汁加少许盐中午内服,加被子盖好身子发汗,下午五时观察,肿热势略退,脸上原属绷紧的皮肤多处缓松,尚有鼻头及鼻侧稍有痛感。多次出汁尚未感到口干,脉搏尚有浮象。遂以原药续服。晚八时稍感口渴。遂以晚九时进盘龙参一剂,并以鲜野芋、三白草加盐捣烂敷患部。第二日早查,肿势大减,巳感到饥饿,脉搏巳无浮象,遂以鲜三白草、元宝草、犁头草水煎内服。晚七时,肿势更消,厚白舌苔部份巳退,进元宝草、三白草、犁头草、盘龙参水煎剂。野芋、三白草捣烂外敷于患处。三日在用了一天的犁头草、三白草后,食欲下降,此仍寒凉伤胃,仃药服党参、黄芪、远志二剂 以巩因疗效收功。此病例从5月5日头面俱肿至5月8日肿全消共三天时间,可谓快速。其用药精当,随症变而变。切合病情;病人也年轻,抵抗力较强,治疗过程顺利。由于疔毒在头部三角区危险部位,吃了发物,又受了挤压,致使疔毒扩散引起“走黄”现象。在一日之中病人突然头面俱肿,滴食不进,高热不解。病势发展飞快。初诊时脉搏浮数,舌尖起红点,厚白苔显高热象,巳全无食欲,巳成败血症前期。此症治疗思路;因患部在头面,脉搏又是浮数,故初用清热解表法,发汗去除头部肿毒水份,以三白草清解疔毒,以元宝草引药至头部,三味草药互相配合而显良效。为免发汗过份,以干渴为界,未口干时则继续发表,巳有口渴时则仃用发汗药瓜子金,元宝草。在浮脉巳除时,则全用清热解毒法。在胃口下降时改用温补清热法。内经指出,“疮家不可发汗”治疗,但本病例病在头部,由于血脑屏障的缘故清热药消肿较慢,而发汗法则容易消肿,故仍用发汗法,只是加于制约,但以口干为界限。以盘龙参为保护。故无羔。此仍变通之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脐疗外治妇科病 老茶馆 赵炳南老中医治疗湿疹疑难病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