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腹诊

2012-05-28 18:37 楼主
医者王月怀,伤寒五六日以来,下利日数十行,懊恼目胀。一时名医共议以山药、苡仁补之。且曰,不服是药,泻将脱矣。

余独曰,脉沉且数,按其腹便攒眉作楚,此协热自利,谓之旁流,非正粪也,当有燥屎。饮以承气汤,果得结粪数枚,利乃止,懊恼乃定。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5-28 18:40 2楼
此案之脉沉,是有力还是无力?
众名医不识脉诊乎?
2012-05-31 07:14 3楼
此案的辨证要点不在于脉,而在于症。脉沉实有力带数,可以是内热。下利不止,元气将下脱者,也可能出现沉实有力的脉象。
这时辨虚实的要点在腹症:元气将脱者,其腹必虚软无力。实症则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拒按。
热结旁流的主要症状:高热、澹语、口干舌燥、甚则发狂、下利清水,极臭难闻、脐腹有硬块且疼痛拒按。舌质红,舌苔黄,中部厚而少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大承气汤主之。
2012-05-31 07:35 4楼
mlgwyh 说:
此案的辨证要点不在于脉,而在于症。脉沉实有力带数,可以是内热。下利不止,元气将下脱者,也可能出



很给力
2012-06-01 10:34 5楼
儒者吴君明,伤寒六日,谵狂笑语,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下之。

余诊其脉,浮而大;察其腹,不硬不痛。因思仲景云∶“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疼有热,小便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严寒,宜与桂枝汤。众皆咋舌云,谵狂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死。余笑曰,汗多神昏,故有妄语。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耳。

遂违众用之。及夜而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故夫病变多端,不可胶执。既有谵语,而能察为表证者,百不得一也。向使病家狐疑,误行下剂,其不立毙者几希。
2012-06-01 10:39 6楼
孙洪彪 说:
儒者吴君明,伤寒六日,谵狂笑语,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下之。

余诊其脉

正如楼上mlgwyh先生所言:辨证要点不在于脉,而在于症

李氏虽精于脉,然有不囿于脉,真大家也
2012-06-01 14:05 7楼
据证辨脉,勿以脉谈证。
2012-06-10 21:59 8楼
来看看,学习一下
2012-06-12 15:25 9楼
mlgwyh 说:
此案的辨证要点不在于脉,而在于症。脉沉实有力带数,可以是内热。下利不止,元气将下脱者,也可能出

这时辨虚实的要点在腹症:元气将脱者,其腹必虚软无力。实症则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拒按。学习了,
2012-06-12 17:56 10楼
此案众人议用承气汤的原因是见谵语狂笑、大便不通,辨为阳明腑实。这里有个要点:大凡津液损失严重之症,多有谵语现象,切不可一见谵语即认作是阳明有热。另外:古人医案关于脉象的记载,往往只记最有代表性的那种,只可做为研究之用,临床上进行脉理分析要根据各部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此案脉浮而大,说明表未解;未现沉实有力之脉,合小便清、腹不硬不痛,均证明非阳明腑实之侯。谵语是因汗多伤阳。不大便是因为体液损失、肠道干燥。发热并非潮热。腹诊:虽然腹不硬不痛,其脐部以上至鸠尾腹皮定会有轻度拘挛,但腹皮较为润泽,大承气汤腹症为胸满、心下硬(当排除大柴胡汤症)。
2012-06-22 14:37 11楼
受教了…………………… 都是好医案 言简意赅
⬅ 中医如京戏 老茶馆 治疗心动过速要讲究辨证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