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之区别

2012-05-12 13:58 楼主
谈这个问题的多了!无非讲中医比较重调理,西医比较讲科学,前者没后者快云云。但这只是皮毛之见,如果深了追究,那么对于一些急难重症也常常是西医没办法而中医有良方!
中国近现代经方医学的昌明实际跟日本的影响也有很大关系,日本鬼子可恶但他国里也有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存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也跟现在的中国似的西方至上传统的靠边,这方面医学更是如此,而可奇的是兴起日本汉方医学热潮的竟都是原本精通西医的人士。比如汤本求真,矢数道明等人,都原来是执业的西医,但遇到亲人重疾西医没办法解决了而改信中医的。这说明日本人是一个善于学习他国经验的民族……
汤本求真算是日本现代汉方的巨擘了,他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患痢疾而亡,转行从事的中医。这个痢疾到一定程度,明知是细菌感染但用西药也没作用。但古今用中医方剂治过来的比比皆是,中医把这分的很细,什么白痢,赤痢,噤口痢,休息痢等,都属疑难重症。尤其噤口痢和休息痢,一个是七八天不能吃东西,一个常年腹泻不止(网上论坛常有后者的情况,现在叫非特异性结肠炎一类,西药也是没办法……)
治疗这类病中医往往是用一些调养的办法,讲究对症下药,而绝对不能等同于杀菌的做法。是,白头翁汤算一个杀菌的,但也不是只杀菌一个简单,否则就用白头翁一个药了,而是同时有黄连,黄柏等,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而对于噤口痢这类奇险之症更不能一下就下了!说实话没有一个一定的方子,但小柴胡一类的和解倒是可行的,也重在讲究火候。
一些医案常常记载白虎汤,承气汤一类,在治疗奇难险症的情况所起的神奇作用。基本都是身体大热,昏在哪里——人快挂了,但如果这时审时度势采取大寒大泄的方法就能转危为安。还是回到前面,中国现代一些人受日本影响而重新发现伤寒论的价值,就是现在的黄煌都有这个痕迹,当然他比一般的经方派还是宽。
我为什么想起这个来了呢?因为这几天气候开始往炎夏走,水土变得很湿浊,弄不好饮食一出点问题人就会下利个不停……所以希望大家注意这个问题。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5-12 17:18 2楼
那中西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2012-05-12 18:21 3楼
孙洪彪 说:
那中西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西医执着于表面,中医讲内在的调补——我上面说白头翁汤和痢疾的例子就证明单纯的杀菌解决不了问题!
2012-05-12 18:24 4楼
现在科班的中医(如各种教授、博士生导师之类)爱搞西药式的统计,现在的中医药杂志充斥着这样的统计学意义的治疗结果,弄一个方子然后看痊愈的多少,好转的多少,减轻的多少等等——实际这没有什么意义!我难道会照这个结果用吗?你不辨证吗?依然是很没用的……
2012-05-12 18:31 5楼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医就禁锢在几个人手里,然后只是讲“意”似乎也太玄和缺乏检验的。但就是别上面两个太极端了,立足传统的创新这就对了。
这方面我推荐著名中医焦树德先生的一本书《从病例谈辨证论治》,可以看到其中生动的现实例子。其他像岳美中,蒲辅周等人也大概同样的立场——实际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了,有许多西医的影响了,但仍然根植于中医。
2012-05-12 18:34 6楼
可惜现在这样的坚持很两面不讨好!一个极端就是纯西医化,这是主流;另一个是纯古典化,如扶阳派一类的只讲“心法”……中间的这种会被认为是不伦不类,其实不止中医,现在这是个大环境!
2012-05-13 13:08 7楼
楼上说的有理,比如我在有中医认知的人中间讲:“你是肝郁”他会首肯,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反问:“我是不是肝炎?”真的发生过,这时怎么解释?只能说肝火肝郁不一定你肝就病变,但如果肝胆有病也确实反应在这样的脉象、舌像上。
2012-05-13 13:20 8楼
肝郁也确实是胆汁排的不畅,同样肝功能也有不舒服的地方,所以古代讲肝为刚脏,喜条达还真是有道理!这里就要引用的,再比如治这方面病的柴胡、香附这类药,如果现在药理学讲(我其实走过弯路,曾经也是希望就靠药理学的化学成分来解决中药配制问题但最后感觉不能说没有参考但绝对不能全依靠,否则四不像。)就是能利于肝胆的排泄胆汁、松弛平滑肌等等,包括还有白芍一类的药,这就是所谓调和肝脾……
但是否这就全面呢?绝对不是的,就知道它们的西医指标等于什么都不知道一样。你无法用药。比如一般小柴胡为什么应用那么范围广?就是因为柴胡的性质,半表半里,其实就是中间的寒热和力道。虽然也杀菌、发汗,但没有麻黄之类热,又不像葛根、石膏那么寒——所以基本在中间,一般的病真就能用。西医成分你能说这么细吗?
而配伍更有讲究,为什么是配黄芩而不是黄连或黄柏(从化学成分讲三者极接近,黄连抗菌更广谱),这就是因为经验很重要。黄芩可以给孕妇降火而黄连非堕胎不可。
2012-05-13 13:22 9楼
我说上面的就是讲要尊重中医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有效的经验、传统!这个是金子换不来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青蒿不能热煎,否则有效成分破坏不能治疟,屠呦呦靠这得了世界大奖。麻黄要去节,大黄要后下等等很多。
2012-05-13 18:50 10楼
通过上面的讨论其实我们就能很自然地得出中西医不同的根源(这个虽然我不敢说是首创,但真没有见过这样总结的,呵呵)就是用药的不同,它们的物质基础不同,工具不同!
简单讲中医用中药,中药比较模糊或者讲经验的成分多,一种药有多种属性是常有的事情,这样你必须用它看病得跟冷热虚实。那么西医呢?高级一点的(别说协和医院那种权威了)也是讲药物配伍的,但这个里面跟中药有一个巨大的差别是:西药都成分相对单一,是人造的化学品实质上——这样它就没有中医那么从容和空间大。
2012-05-13 18:52 11楼
如果不信我这样说可以有证明!就是现在把中药通过提取所谓的“有效物质”来制造注射液一类,但不能不看到事故比较多,当然也不一定都存在问题,但确实不稳定。这也是事实,这就说明搞中医西医化是一个死路。
⬅ 温州上陡门听说有位姓黄的针灸大师 老茶馆 运用中药治疗痔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