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保健话古今

2010-03-05 21:43 楼主
1973年11月28日,在我国湖南省长沙市郊区的一个叫马王堆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被称作马王堆3号汉墓进行发掘。当时,人们期待着能和~年前在1号墓即西汉长沙丞相利仓的夫人辛追之墓一样,再次发现埋存地下2100多年仍未腐烂的保存异常完好的古尸。发掘的结果,尽管这一点未能实现,然而在墓主为李仓之子的3号墓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的随葬器物,不但较之1号墓毫不逊色,而且更让世人震惊的是发现了许多稀世罕见的在当时没有纸张情况下在绸帛和竹木上书写的帛书和竹木简。在这些帛书和竹木简中,医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帛书共二十九件,医书便占了五件;四种竹木简,则全部都是医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医书中,有两部是专讲灸法的经脉学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是迄今发现最古的有关灸法和经脉的记载。灸法不仅出现在这两部著作中,在同时出土的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中也有相当多的记载。因此,从古医籍正式文字记载的角度看,灸法在我国的普遍应用至少在两千三百年以上。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些我国最古的医书中竟无只字片语提到现在广泛应用的针刺之法。所以灸法,不仅是起源于我国的世界上最早的非药物疗法之一,而且可能早于针法的应用。
灸法不仅起源早,而且在我国从两晋南北朝一直到偏安临安的南宋王朝曾经十分红火,可谓高潮迭起。晋代著名的医家葛洪《肘后备急方》,大量收集了当时及前人治之有效而又简便易行的民间验方。其中,共109条针灸验方,而灸的验方就占94条之多。根据《南史-齐本记》记载,当时的南方人从北方学得灸术,因冶有效验,迅速推广,一时间在都城中大为盛行,被称之为圣火,甚至连皇帝颁发诏书部禁止不住。在唐宋时期,灸疗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趋向专门化,出现了以施行灸疗为业的灸师。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一首叫作《谴疟鬼》诗中写道:“灸师施艾炷,酷如猎火围”,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大炷艾灼治病的场面。另一方面是灸疗的普及化,一些非医者对灸疗也加以推崇或应用。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专门写了《灼艾帖》,当时一位叫李唐还画有《灸艾图》来推广灸法。值得一提的是,宋史中还记载,有一次宋太宗病重,父亲宋太祖特地去看望他,亲自为他用艾灸的方法治疗。

与针刺疗法相比,灸法不仅具有同样的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更有重要的防病保健的价值。《旧唐书》曾记载了一个叫柳公度的人一,年纪八十余岁但步履仍十分轻健,其养生之术一是处世达观,一是长期使用灸法:“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唐朝著名医书《备急千金要方》提到灸膏肓穴可以达到保健增寿的效果:“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另一本重要医书《外台秘要》还介绍灸三里穴预防老视眼,“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从而推迟衰老。(作者系中国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3-05 21:44 2楼
到了宋代,以灸法防病保健引起当时医家的高度重视,逐步形成了一套保健灸的方法。如具体操作上,出现多种灸法,包括单纯的艾炷灸 (将艾绒制作成园锥形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灸或隔姜、蒜片灸),薰灸法 (类似现代用艾条灸)等。还有一种鼠粪灸,如宋代《针灸资生经》一书提到:

“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保健灸的壮数 (指每次所用的艾炷的数量),一般认为与年龄有关,如“人至三十(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两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扁鹊心书》)。亦有如上所述,每季一灸的,壮数则可少至一壮。保健灸的选穴上,以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膏肓等穴最为常用。为了验证针灸保健的实际临床效果,一些医家还作了亲身试验。如宋代针灸名医王执中在其所著的《针灸资生经》一书申记述了自己灸气海穴提高身体素质的体会:“予旧多病,常恐气短,医者教灸气海,气遂不促,自是每岁须一、二次灸“。另如南宋医家窦材,自五十岁后“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 (《扁鹊心书》)。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在我国进入明清之后由于针法的崛起,灸法,特别是用灸法防病保健逐渐不被重视,至清末(1822年)道光皇帝废止宫廷针灸后,更成了旧日黄花,鲜为人知了。

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我国弃之若敝履的灸法保健,在东瀛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据考证,公元514年,我国针灸学首先传到朝鲜;公元550年,灸法又由朝鲜传人日本。在古代日本民间应用灸疗法预防保健、延年益寿一直是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行使,一般人中,普遍施行养生灸,并流行“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风门之穴人人灸“等谚语。在日本,无论男女,一生中都必须灸治4次:十七、八岁时灸风门,据说是预防感冒,古代日本人认为感冒是万病之首;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意在增强生育能力;三、四十岁,则灸足三里,认为可以促进脾胄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寿命;到了老年,为了防止视力衰退,除了足三里外还兼灸曲池,灸曲池目的在于使眼睛明亮,牙齿坚固。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前夕。实际上,采用灸疗法防病保健,在近现代仍然得到重视,如日本政府出于是军国主义目的,从1937年元旦起,曾掀起所谓全民三里灸健康运动。

面对21世纪,疾病谱的改变,代谢谢综合征发病率直线攀升,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的迅速增大,自我防病保健意识的增强,寻求一种效果可靠而又安全简便的防病保健之法已成人们的共同愿望。古老的灸法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因为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灸法在调节人体平衡、提高免疫作用上有针刺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灸法与药物比,尚未发现它有毒副作用;与针刺相比,其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很低,后果很轻;最后,灸法的操作简便,适宜于自我操作或家庭应用。因此,它的重要价值正在越来越为现代人所认识。
2010-03-06 10:10 3楼
灸法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炮制对药物性味功能的影响 老茶馆 神秘针灸铜人迷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