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进阶——中药方剂篇

2012-04-10 09:16 楼主
一个中医师有了足够的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地分析出病人的病理状态,就能够推导出合适的治法。但是如何将治法有效的实践?就需要我们的各种治疗手段来实现。方剂作为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同样也是体现治法的一个重要的载体。于是,如何能够最有效地组织中药,形成高效的方剂来治愈患者的疾病,就是中医师另一项需要努力提高的技能了。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对中药的性能有着极其精熟的掌握,还需要对组方思路和配伍关系有着明确的认识。阅读相关著作和勤于临床实践是提高组方能力的不二法门。小夏现在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正是在此,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节:中药认识

方剂是由中药所组成,中药是方剂的最基础组成部分,因此提高组方能力的第一步,必然是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和认识。小夏认为对于中药的理解有两个层面,即“用”和“气”,亦可理解为我们平时所说的“功效”和“性味归经”。如何来理解?小夏类比中药之于方剂,犹如字词之于文章,都是其基本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小学学习自己的时候,是按照老师教给我们的意思来用词造句。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凭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而遣词造句,而非必须记下字典上对每个词的解释才能正常交流。组方用药同意如此,我们一开始通过记忆药物的功效应用来指导我们使用中药,但是在反复积累用药经验或者亲自试药之后,会逐渐体会出药物的性质,从而能够有着自己的理解,抛开文字记录的东西,而已自己所体会的那种“气”来用药。那么这两种层面,就是小夏所体会的药物的“用”和“气”。

举个例子来说,麻黄作为我们的常用中药,其功效是“发汗、利水、平喘“,而我们平时也常常在需要这些功效的时候使用麻黄。但是依据小夏自己的体会,麻黄在体内发挥的作用,是肺中的一股辛散之气,向外发散而气势雄健(有点像附子)。通过这样的体会,小夏曾在湿病、妇科病等方面使用过麻黄,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这样的体会,实际上又能返回来指导“用”的一方面,因此现在对于麻黄本身的记载,又有着“振奋阳气、通行水气”甚至“通经”的记载——是不是看起来就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了?

言归正传,也正因为此,小夏认为对于中药的学习,在读书方面也需要从这两方面来进行学习,即阅读”记载药物的功效”的书和“描写药物性质”的书两种,从而以不同的角度提高对药物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利用中药为我们治疗服务。接下来介绍的几本书,依然是以循序渐进的难度依次介绍的。

第一本: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篇》

《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誉为是“近代第一可法之书”(小夏认为此言有点过,近代可读之书为数众多),其紧紧立足于临床,着眼点皆在“疗效”二字,治法可谓简便廉验。而“药物解”作为其中的一篇最为临床医生称道。缘于张师著书必有长期的临床经验验证,加以自己的体会,在前人基础上阐发而成,而无发明者则不提。故在《例言》中写道“此书中药,于常用之品亦多未备,非略也。盖凡所载者,皆自抒心得,于寻常讲解之外,另有发明,其不能另有发明者,虽常用之药亦不载”。因此本书这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重复性。因此首先阅读本书并记下各个药物的篇目,能够极快地掌握中药的运用方法并在临床中取得优异的疗效。因此中医师在学完中药学后准备运用中药,阅读本书的这一篇目是必要的。

第二本: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

常用中药材约有200多种,而对于不同的病也有更多可以去运用的药材,再加上各种地方药材,实际上可用的药材数不胜数。而掌握这浩如烟海的药材的基础,小夏认为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用的这些药材了。黄煌的《张仲景50味药证》以《伤寒论》的方剂适应症为基础,给出了明确的药物使用指征,同样具有很客观与确切的临床实用性。因此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掌握伤寒、金匮的常用药物应用指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对中药的运用,从而提高处方用药能力。

第三本:张元素、李东垣《珍珠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脏腑标本药式》

中药的用药是以脏腑为中心(据小夏的体会还有六气)。那么准确运用药物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明确各个脏腑的不同补泻温凉所相对应的药物。以脏腑理论起家的易水学派,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时自然当仁不让。《珍珠囊》一书中,总结出十二经常用引经药。而李东垣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药物的气味、补泻、归经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颇具实用价值。在本书中的“总赋”部分,则有精到的总结,可谓是对《本经》一书的深入揭示和阐发,详《本经》所未言,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故小夏以为此为本草典籍一精品。

第四本:黄元御《长沙药解》

前三本实际上都是从“用”讲药,《珍珠囊》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过渡,而体会药物的性味作用,小夏认为《长沙药解》是不二选择。黄元御在此书中选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所用药物160种加以阐解。以五行为纲,在论述中首提药物性味和气化运行,之后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功用、主治及用法,可谓是深入浅出,论述齐备。

第二节:方剂提高

关于方剂的能力,小夏认为有两点:组方能力、用方能力。组方能力即是面对具体病症的时候遣药组方的章法,而用方能力则是看将方剂准确地运用到适应症和适当的扩展适应症这两个层面的能力。如果具有了良好的组方能力,就能随证制方,切合病机;具有了高超的用方能力,则能够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方剂,从而扩大方剂的适应症范围,解决更多的病症。对于方剂相关能力的培养,小夏尚处在探索过程,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小夏认为组方能力的提高途径是读方解方。那么相关的书小夏推荐《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剂篇》,张锡纯活用方剂人尽皆知,其善用加减变化,自拟方剂的能力在这一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本部分中,作者自身便详解了其组方、变方之思路。通过模仿和体悟,就可以充分锻炼组方的能力。同时小夏认为读方解方的最难之题可能就是李东垣的思路了,因为小夏是真心的一点都看不懂啊T_T。
而用方能力的提高,小夏认为适当读一些讲述方剂运用范围的书或者方书,此类的书籍就有很多了,小夏不完全地浏览过《中医十大类方》、《经方临床运用》,小夏所读甚少,也不献丑(不过这类的书伤寒学派的小夏见的较多,未可知其他的书籍)。
作者:eXrld | 分类目录:中医理论基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4-10 10:43 2楼
读黄元御《长沙药解》,得益非浅。
2012-05-27 17:23 3楼
正在学方剂每天都要回头翻看中药得内容。楼主介绍得书正在看第一本药物解确实很精神且相对好理解谢谢分享
⬅ 棕榈散 老茶馆 地龙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