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过极伤人命 姜附久服夺人形(七色冷香讲稿)

2012-03-21 00:15 楼主
五味过极伤人命 姜附久服夺人形(作者:王开俊)
《皇帝内经》说:“木气生酸味,火气生苦味,土气生甘味,金气生辛味,水气生咸味”。这是五行的本味,即先天本体。其对应关系为:木--酸,火--苦,土--甘,金--辛,水--咸。五行的后天用体,除味甘为土之外,都是以克为用,金木相克或反克,水火互克,即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说:“味辛皆属木”、“味咸皆属火”、“味甘皆属土”、“味酸皆属金”、“味苦皆属水”。其对应关系为:木--辛,火--咸,土--甘,金--酸,水--苦。钟知霖先生经研究发现:五味都是由自己所对应的本味元素以及该元素所克的下一个元素两两相合而产生的,即“酸味由木与土相合所生,苦味由火与金相合所生,甘味由土与水相合所生,辛味由金与木相合所生,咸味由水与火相合所生”(《发现中药--对本草药性的深度解读》第一辑)。
五味进入五脏会发生生化反应,五味过极就会伤害五脏,出现不良现象。钟知霖先生在其著作《发现中药--对本草药性的深度解读》中进一步指出:“过食酸味的东西,会使肉坚厚而唇缩,这是由于木(酸)克土(脾)之故;过食苦味的东西,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这是由于火(苦)克金(肺)之故;过食甘味的东西,会使骨骼发生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由于土(甘)克水(肾)之故;过食辛味的东西,会使筋拘而爪甲枯槁,这是由于金(辛)克木(肝)之故;过食咸的东西,会使血脉凝滞,这是由于水(咸)克火(心)之故。”这就是《内经》中关于药味的“五过”。
由于酸味是由木与土相合所生,因此酸味先入肝,次则入脾。酸味走筋,主收敛,味过于酸,则肝郁筋痹。过食酸味,则木气旺盛,木生火,木盛则火旺,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心火下移小肠则尿黄、小便不畅。木克土,木盛则土虚,脾气死绝,则肌肉萎缩、口唇干燥。
由于苦味是由火与金相合所生,因此苦味先入心,次则入肺。苦味走骨,苦以坚阴,但味过于苦,则化燥伤阴。过食苦味,则胃气失调而使人呕吐。味过于苦,则肺金所主的皮肤干燥枯槁、毛发脱落。
由于甘味是由土与水相合所生,因此甘味先入脾胃,次则入肾。甘味走肉,味过于甘,则易肥胖。过食甘味,子令母实,则心气实而烦闷。土克水,甘味过甚,则又归于肾经,肾主骨,其华在发,肾水受伤则骨骼疼痛、脸色变黑、头发脱落。
由于辛味是由金与木相合所生,因此辛味先入肺,次则入肝。过食辛味,则肺气实,金克木,子气来复,必然耗伤心气,故觉心中空虚、心律失常。辛味走气,味过于辛,则辛散耗气,导致气虚乏力而缺氧、血压下降而头晕。
由于咸味是由水与火相合所生,因此咸味先入肾,次则入心。过食咸味,则水气横溢泛滥。土本克水,水泛则反克土,如此则胃中水液不足,无法上滋咽喉,因而会使人口渴、咽干口燥。“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心为什么会喜欢咸味呢?因为咸味能够抽调肾水上来与心火结合而使心肾相交,或者说咸味能引导心气下交于肾。故喜欢吃咸的人,多有心肾不交。大咸助火,走血生热。水中之火,焚烧的是真阴,过食咸味,必伤肾水,而发消渴。味过于咸,则肾气伤,筋骨弱,肌肉瘦削萎缩,血脉凝滞,心气抑郁不舒,溃疡久不收口。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则过食五味、滥用姜附导致病魔缠身的医案-
2012年3月9日,百草居上一位女士向我求助,34岁,温州的一位女教师。自述被疾病折磨,很痛苦。自2009年发病至今,失眠,心悸,手足心冒汗,肌无力,盗汗,衣服经常湿,冰冷到肚子拉稀,人乏力,瘦削,几乎肌肉萎缩了,怕冷、怕风,夏天都要盖厚被子。还有颈椎病,头痛,小腿酸痛,腰酸痛,月经不调,半个月就来月经了。胸口怕热,怕盖的多,盖多了胸闷,喘不上气。药流失败后做过清宫术。有时耳鸣,口苦。大便墨绿,有时拉稀。爱生气,狂躁,性急,嗜烟酒、甜食,经常喝红糖水,吃麦芽糖,也经常喝生姜汤。2010年冬天服过吴茱萸汤12天(期间有艾灸),药后无效,头更怕风,心脏有些不适,上楼脚酸气喘,失眠加重,舌中间出现裂纹。夏天曾吃过2颗附子理中丸,服药后,脾气暴躁,心悸,害怕,怕风,便溏,舌苔黄厚,舌中间裂纹厉害。一中医专家用真武汤3剂,之后,月经马上又来了(刚结束一周),脚心冒汗厉害,眼睛干涩,心脏跳动极异常,失眠,全身发冷,夜晚四五点又发热,做噩梦,皮肤发皱发干。温州一位名望很高的老中医用制附片、桃红逐瘀汤,加艾灸,一剂药后,咽喉痛,便秘便血,遵医嘱,继续服用,皮肤严重干燥像老太婆,肌肉在萎缩,肚子、脸、手臂、腿,肌肉抽动,发现腹部有硬块--从胃到肚脐及腹左侧,手指发青,心烦,乏力,失眠,多梦,口干,咽干喉痛,全身发冷,尤其是半夜里骨子里发冷,牙齿都要发抖,零晨四点又很热,颈椎病也加重,咽老有痰。今年又吃酸枣仁,喝八珍汤颗粒冲剂,依旧经常喝盐水,喝生姜汤,喝红糖水,吃麦芽糖。今年2月中旬,向百草居讲师求助,论坛老师热心施救,先通过党参、炙甘草之属补气,当归、炒白芍、鸡血藤之属养血化瘀,合欢皮、浮小麦之属安神,陈皮、苍术、姜半夏、砂仁、厚朴之属燥湿化痰,桂枝、茯苓通阳利水,稍有好转,但也没有明显大效。后又随症调整处方,减去补气、燥湿、化痰之药,在养血化瘀之际,同时增用柴胡、木蝴蝶、生麦芽、薄荷、生姜、香椽、苏梗之属,以疏肝理气解郁、宽中和胃利咽,疗效有所增强,人有力气多了,精神好多了,但排便仍不成形。我观其舌象,浊腻苔已经变淡爽了,这是利水燥湿的功效,但除水气的力道还不够强劲。家人总认为她有抑郁症,要延请西医治疗。她对中医很热爱很自信,拒绝西医西药,但又总觉得论坛老师的疗效太慢了,改向我求助。
(其实2月中旬她已经向我述说病情,由于论坛老师开始热心救助了,我不能干扰医家的思维,所以我一直没有给她提供治疗方法,只是叮嘱她一定要配合论坛老师坚持服药,以观疗效。这期间,我只是指导她练练站桩功和养生按摩,作为辅助,以增加气力,但我一直拒绝处方、拒绝分析病情,唯恐给论坛老师的救助带来干扰。服药期间,她一直坚持练习养生站桩功和“延年九转法”养生按摩,半个月下来,已经由最初的三分钟左右进展到一次性站桩九分钟了。)
我追问她目前有哪些不适,最不舒服的是什么?在追问聊天中得知,心率失常、心动过速,血压低,无力,腰酸痛,口苦,手心足心冒汗,失眠,恶梦,上腹部痞满。小便不明显黄或不太黄,但膀胱有热感,大便不干燥不溏薄,但有时不成形,有时一天要解几次大便,尿频,但小便不多。有点咳嗽,咽喉不利。经行小腹痛,月经不调(才半个月,月经就来了)。后脖子处怕风、僵硬(有颈椎病),半夜手臂麻(特别是前臂),躺下来时觉得手臂发抖。保暖好了,手臂又发热,受不了。胸口怕热,不能盖多的。下唇脱皮,内侧溃烂。牙龈有时酸。还有胃痛。舌苔黄,微腻浑浊,舌质晦暗。我问她服了论坛讲师的方子有啥感觉,她说心跳仍很快,无法睡,老有便意,全身怕冷打冷战,呕出一些痰,觉得心清凉一些。总体来说,有点效果,但太慢。网上聊天中,她说“嘴里的,唾沫感也好些,要不伸出舌会滴口水”,以前舌上就像“结冰”了一样。我心下一惊,舌头水滑多津,这不是“苓桂术甘汤”症吗?
本症病情复杂,一是要审证求因,二是要抓主证,辨病机。
就病源而言,患者五味过极,医家滥用姜附。常服麦芽糖,常喝红糖水,甘味过极,助湿生痰,多余的糖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沉积,从而阻碍血液循环,形成痰瘀互结。常喝盐水伤了肾气,所以骨瘦如柴。过去久服附子,耗伤了肾阴和元阳,久服生姜汤耗散心气使得心中有空虚之感,辛散耗气,并开腠理、泄心液,导致气虚、自汗、盗汗,心气不足加上脾虚湿困,导致心律失常、腰酸痛。医家久用姜附、吴茱萸,与患者饮食偏味相合,使得辛味过极,咸味过极。附子是点火之药,非补火之药。附子不是开采人体石油,而是点燃石油。附子治疗阳虚寒凝,是点燃左肾真阴,催旺肾中真阳浮越于外。久服附子必然耗损元阴,伤及元阳,反而越服越冷。姜附久服,伤肾耗气,所以肌肉萎缩、形体瘦削、骨瘦如柴。姜附若必须久服,应该与人参或党参、山萸肉同用以纠偏。
就病体而言,因为气虚,所以乏力形瘦。气虚则气不生血导致血虚,气不运血导致血瘀,脾不统血,则月经过多或月经提前。心藏神,肝藏魂,心气不足,胃气失调,肝血不足,厥阴不合、阳明不合,则失眠多梦。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生水气和痰饮。
本病最主要的病症是心悸,根本病机是脾虚湿困、水气凌心。因为水气凌心,所以心悸、痞满,再加上气血虚弱,尤其是气虚,还有血瘀。三焦水道不通,所以水津不布,舌胎湿润,水气阻滞,造成种种不适。水湿停聚,则生痰饮。急则治标,补气利水,兼治痰饮。缓则治本,应该调补气血、活血化瘀。形不足补之以气,气有余便是火,只要补气就不怕冷了,只需补气,就能恢复阳气。补气就能运血,补气也能生血。
蒲辅周说:“病愈复杂,用药愈精”。病情复杂或有几种病,必须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击中要害。虽然病情复杂,但重点应该治疗心悸。先除“水气”,再逐瘀血,因为月经刚来尚未终止,不宜活血化瘀。先补气利水,再补气养血安神。并且饮食要清淡,千万不要再喝生姜汤、喝盐水了,也不要吃麦芽糖了。
3月9日处方:“苓桂术甘汤”加味: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杏仁8克、桔梗6克、甘草5克、泽泻10克。试服1剂。我对她说:“这个药服下之后,应该有如下的好转反应:第一,心慌、心率失常好转一点;第二,咳嗽、咽喉不利好转;第三,小便颜色不会发黄,小便时膀胱无热感,第四,舌苔黄腻会好转。请从这四个方面去观察体会。”(注:因有点咳嗽、咽喉不利,故加杏仁、桔梗,同时这两味药宣降肺气,开上焦,提壶揭盖,促进水气自上通下;因为小便微黄,膀胱有热感,故加泽泻,利下焦水道并泄膀胱郁热。)
当晚,患者只服了头煎,就已经见效,小便增多。第一,肚子咕咕响,三焦水道通,下肢水湿去(有浮肿,原本没有察觉到),湿肿消除了,显得肌肉瘦削,骨瘦如柴;第二,心跳心慌好一点了;第三,腹部痞满没有了,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以前想吃,但吃不下,现在突然觉得很饿,想吃,也能吃下去了。但是身凉、手足心仍出汗,小便时膀胱仍有热感。嘱其二煎不服了,次日更换新方,补气养神,担心虚不受补,先从小剂量开始,先补气再养血安神。
3月10日处方:前方加黄芪、党参,易茯苓为茯神:黄芪15克、党参10克、黑大豆30克(打碎)、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茯神10克、杏仁8克、桔梗6克、甘草5克、泽泻10克,1剂试服。
服药后,气力有了一些。适逢月经来了,瘀血随经而下,色紫黑,全身松爽。小便也不黄了,膀胱无热感,胸腔也无热感了。
3月11日:守方不变,续服1剂,以观疗效。由于就是很想吃,我给她一道“五色养颜粥”:黄豆、黑豆、赤小豆、绿豆、薏苡仁各5克,粳米100克,煮粥吃。可以排毒养颜、补五脏虚损,每周可以吃1--2次。不料,患者贪食,每种豆子各抓了一把(当不会少于50克),煮粥吃完了。当天又每种豆子各抓了一把(自然又不会少于50克),又煮粥吃完了。这下问题来了,赤小豆、薏苡仁吃多了,则利水太过,必然伤阴耗气。她感觉没力气了,腰以下发酸,站不住,坐着,人感觉要前后晃荡。凌晨2点,我被她电话叫醒,她紧张的说“只有白天,没有夜晚了”,原来她当夜失眠了。我安慰了一番,并嘱其次日停止服用“五色养颜粥”,并给予调整处方。
3月12日处方:黄芪20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茯神10克、甘草5克、北五味子6克、郁金6克、益母草10克。1剂试服。上午身体虚弱,身体不适。服了1剂药后,她自行加服了“八珍汤颗粒”和“养血安神颗粒”,感觉好一些了(注:月经期间,当归、川芎不可服,三焦水道不通,熟地不宜用,因此不可服八珍汤颗粒)。没有异常感觉,感觉魂又回来了。感觉血管通下来了,人很轻松,但有些累,微微的气,气接不上。她说昨天(3月11日)乳房也扁进去了,今天又煮“五色粥”吃了,但是豆子放得很少了。我说:“不是叫你不要吃豆子了吗?薏苡仁、赤小豆吃多了,清泄阳气,而且利水太过则伤阴,所以你就会感到身体发冷、口渴口干。”她说:“我丢三落四,平时就有健忘症”。
3月13日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或人参10克,另煎,将人参汁兑入药液中饮服)、炒白术10克、甘草5克、茯神10克、郁金6克、益母草10克、炒白芍10克、当归10克、制首乌10克、鸡血藤15克、北五味子10克、阿胶2片(每次取一片,温开水烊化兑入药液中饮服)。若月经尚未终止,减去当归。1剂试服。
随后,经行完全终止后,加丹参12克、红花6克,以化瘀疗心悸;若口苦、舌尖红加栀子10克;失眠加酸枣仁15克。若有痰气阻滞,吐痰涎,咽喉不利,痰色白,加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若痰涎夹泡沫,此为寒饮,仍加桂枝10克。服3剂即可。
虽然如此叮嘱,但我总感觉患者精神上有些问题。老公在沈阳工作,夫妻分居两地,又被疾病折磨,似有神经官能症或抑郁症。当天下午追问她服药后的反应,她说病好了、没有病了,她今天陪女儿玩,浇花松土很开心,没有去抓药。然后又在网上给我留言说:“我是一只天生在水里的鱼,浮,小,飘,手脚要动起来,鱼,水盐,胶,不动就是死。要学会自己找,找自己的食物之源。白天的状态,是跟父亲沟通。父亲伤心,喜欢女儿过的好。母亲还是觉得女儿脑子有问题。今天她找迷信的东西要收我的魂。我自己想吃的东西,找到了。本来找二门冬的,水仙花之类的沟通。我找到的一些东西:白天,米糊+青菜+浮小麦。(水,糖,固表)晚上,北五味子(酸,红的)牡蛎(盐制的),黄的是蜂胶。远志像是对路。还有黑芝麻,黑木耳,黑香姑,甘草,大枣。”“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2克、山萸肉10克、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10克、夜交藤18克、合欢皮12克、石菖蒲10克、莲心10克。本方适用于心肾不交偏于肾阴亏损者。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1日3次。方中加煅龙牡各15克、浮小麦15克、瘪桃干15克敛阴止汗。突然看到这个,觉得对症了。左边的脚汗多,右边的汗少。主要是心肾不交。阴亏损极。我一点点喝。今天试一下。”我规劝引导,并告诫她:不要乱吃药、不要乱吃盐牡蛎、不要喝生姜汤、不要吃麦芽糖、不要喝红糖水、不要单独吃甘草大枣、不要找二门冬吃,否则前功尽弃。
3月14日处方:13日没有抓药服,神志失常,脾气狂躁,认为自己有食道癌,自己掐自己的脖子,呕出一些痰涎,夹白色泡沫。她要自己找药吃,我告诫她不能服知柏地黄汤、不能找二门冬。随之调整处方如下:黄芪30克、党参15克(或人参10克,另煎,将人参汁兑入药液中饮服)、炒白术10克、甘草5克、茯神10克、郁金6克、益母草10克、炒白芍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姜半夏10克、制首乌10克、鸡血藤15克、酸枣仁15克、北五味子10克、阿胶2片(每次取一片,温开水烊化兑入药液中饮服)。
她能否依从我的方法去用药,全看她的造化了。如果慢慢调理,精神性疾病(估计是神经官能症)也是可以获得佳效的。至此,她的家人已经将她送往西医院精神病专科去了,她的病我也只能治到这个程度了。仔细思考一下,难道她的精神病不也是过食五味、久服姜附造成的吗?她在精神病专科住院期间还远程打电话给我表示感谢,并述说自己病情加重就是吃附子之缘故,越吃越严重。她也说一年前曾有人建议她服“苓桂术甘汤”,她没有采纳。这次我给她服“苓桂术甘汤”加味,没料到收效如此神速,她说我就像太阳,力道太强大了,表示出院后要来合肥拜访致谢谢,并求学大成拳养生站桩功。(其实,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医圣张仲景的仁术,我不过是学用经方而已)。这位女教师,热爱中医,自学中医,辗转延请了浙江、江苏很多有名望的老中医诊治,结果却是越治越糟,令人遗憾啊。几次寻死未遂,女教师的悲苦,实在让人感叹。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3-21 08:49 2楼
先生真肯动脑筋,然而中医治疗精神病有中医的办法,循循善诱是无效的。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学习!
2012-03-21 09:15 3楼
心病还需心药医,这种情况下光用药我觉得是不够的,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最多是缓解一下而已。既然楼主已经看出是精神问题,是否可以从旁了解一下病人发病的原因呢?精神压力过大,工作紧张,和同事关系不和,家庭关系不和,是否受到过什么刺激,是否有些无法启齿的事情如果不是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心理压抑,出现抑郁症就一定要找到根源,而根源找到以后,循循善诱,逐渐让患者把问题看开来,再加上药物调理,应该是有希望的。但是在患者精神不正常的时候,是无法只依靠患者自己来控制调理的,因为患者自己已经不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了,必须由家人参与协助治疗,而且家人必须充分体谅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制造一个轻松开朗的生活环境才能够真正让患者有痊愈的希望。
另外就是建议患者参与一定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可以调动身体本身的恢复机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建议。
2012-03-21 11:46 4楼
2012-03-21 11:47 5楼
这个是网诊病人。
以下是我的诊方过程。下面是舌苔图一部分。
2012-2-11
炙甘草12克,准小麦30克
合欢皮12克,当归12克,
炒白芍24克,茯苓12克,
桂枝9克,鸡血藤30克,
陈皮15克,桑寄生18克,
党参12克,苍术9克,厚朴6克
这个方,一天一剂。
五剂。
复诊:茯苓12克,姜半夏12克,陈皮12克,
当归12克,白芍 12克,鸡血藤15克,
厚朴6克,合欢皮12克,生麦芽12克,
砂仁3克后入,生姜5片。
五剂
复诊:
柴胡9克,当归12克,白芍18克,鸡血藤30克,
茯苓12克,白术12陈皮18克,生麦芽12克
薄荷后入3克,生姜5片,
木蝴蝶6克,香椽9克,苏梗9克
五剂
声明一下:
我不是老中医。
2012-03-21 11:49 6楼
2012-03-21 12:00 7楼
天际飞虹 说:
心病还需心药医,这种情况下光用药我觉得是不够的,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最多是缓解一下

可以采用桑田疗法。
2012-03-21 13:25 8楼
"五味过极伤人命 姜附久服夺人形“,非常赞同! 简单地想一下也是, 人就像一辆汽车, 不开会生锈, 开的太多也坏的快。 姜附对心脏的刺激太大了, 久而久之可受不了, 我猜其他脏器也是一样, 机器用的太多也会加速损耗!
2012-03-21 13:26 9楼
善用附子 的名医很多, 用不好i的可就坑人坑中医
2012-03-21 16:41 10楼
中医看病不是光靠中药的吧,如果是药三分毒,妇孺皆知。相信中医,但中医看不好病,病人咋想?
2012-03-21 19:28 11楼
从症状来看,患者很象是交感神经型的颈椎病。不知该患者是否做过类似检查?
⬅ 风寒没治好,又增食管炎 老茶馆 任脉不通怎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