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证态概念的中西医融合探讨(十)

2012-03-16 12:04 楼主
“脾气虚”证态概念的中西医融合探讨(十)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中医理论则是视线向上看,仅仅是把腹泻症状中的慢性腹泻部分之中,抽取出运化水精物质,为其本质属性,以人体系统论的观点,得出脾虚泄泻证的概念理论。我们如果以系统论为导向,反而是脾虚泄泻证归类所体现的本质属性,更能反映系统论的认识范畴。
按照现代系统论的认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脾气子系统在胃肠道内的这一段升清降浊的子过程,也是属于复杂系统的范畴。腹泻属于稳态的变化,是突变为另一层次暂态的腹泻状态,是机体代偿的状态。发生了层次的自组织涌现突变。稳态目的性发生了变化。神经-内分泌-细胞基因蛋白因子网络调控的混沌状态边缘,出现了合法系统与影子系统的竞争。显性模式与隐性模式的竞争。
所谓显性模式是规范行为主体或系统对当前基本任务的认识并驱使其实现的一系列规则或符号系统。即显性模式主要执行系统中合法的任务(故称合法系统),它导致行为主体表现为同一、服从与重复的行为。因此,受显性模式驱使的合法系统使系统趋于统一,趋于稳定。隐性模式是指系统中不是用来构成驱使完成其当前基本任务的那部分规则或符号系统。行为主体在合法系统中相互作用时,往往通过非正式渠道而建立起另一种网络,它们作为合法系统的影子(故称影子系统),其主体相互作用产生各自的规则,这些规则实质上并不执行系统当下的主要任务,因而称为隐性模式。受隐性模式驱使的影子系统使系统趋于多样化,趋于变化。系统的共同演化过程是隐性模式破坏显性模式以产生突现结果的自组织变化和重构过程。
三种不稳定源为:a.初值敏感性:当复杂适应系统(CAS)运行在混沌边缘时,环境的微小变化都能被正反馈放大到足以使系统的演化过程发生巨大变化的程度。b.竞争:共同演化的系统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它们使系统不可能处于某种形式的平衡态。竞争的动力学具有破坏稳定的本质。另外,交叉复制也部分地具有竞争性。c.隐性模式带来的变化张力:系统的隐性模式总试图替代维持系统当前稳定的显性模式,这种具有相反任务的两个模式之间的紧张对立,也激发了系统的稳态变化过程。
当胃肠道子系统运行在混沌的边缘时,渗透压、分泌液、吸收液、渗出液的微小变化,就能使系统演化过程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原来的稳态发生层次的突变,变为腹泻状态。腹泻层次的暂态模式作为隐性模式与显性模式的竞争,激发了系统的稳态变化过程。
西医学基本研究对象是各种层次,各种形态的物质和能量,虽然其中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信息问题,但其所关心的却只是其中的物质和能量的问题。传统的西医学只用物质结构和能量转换的观点去研究它们,只求助于形态解剖与原子还原的经典方法,因而很难揭露问题的实质。而信息科学把信息 ( 而不是物质或能量 ) 作为新的研究对象推上了科学的舞台,且信息本身又确实是既不同于物质也不同于能量的独立对象。在研究高级复杂的系统的时候,应当从信息(而不是物质或能量)的观点出发,通过分析该事物所包含的信息过程来揭示它的复杂工作机制的奥秘。
西医理论关于腹泻的研究也是如此,虽然知道了胃肠道有众多信息传递的神经,众多的信息传递的内分泌细胞,以及细胞内众多信息传递的基因蛋白因子,但是对于它们之间网络信息传递的复杂过程,仍然是不大明白。按系统论的观点,合法系统的稳态调控怎样变成了影子系统的调控呢?没有深入的研究。反而是把腹泻作为症状、作为现象,去寻找形态学的本质。归结为形态变化的炎症、溃疡、肿瘤之类。由于这种归类法不能揭示系统本质属性,所以大多数腹泻症状只能归结到“功能性腹泻”的破纸篓中了事。
按中医理论来说是精、气、神主宰操纵着系统的行为,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的呢?控制阴阳!且只有两种手段:助长或抑制,亦即生与克。何以如此简单?因为系统的运动只有一个原因,即阴阳双方的消长,所有的运动状态都是消长的结果,所以,精、气、神只要控制阴阳消长就行了,对阴有两手:抑制或助长;对阳也有两手:抑制或助长。精、气、神的手段如此单一,如何驾驭复杂的系统行为呢?有办法,那就是“得机而动”。什么叫机?机就是机关,关键点,有“时机”和“位机”之分。时机就是关键时间点,位机就是关键空间点,把握系统的时空运动,当然要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控制,也就是要把握时机与位机,所谓天时与地利(系统周围的环境与旁邻系统)把握住了就是“得机”,否则就不得机。精、气、神的操纵作用关键在“得机”,即选择恰当的时空点对阴阳加以干预,或助或抑,这就是“得机而动”,于是就形成某种操纵机制,从而驾驭复杂的运动。中医理论“得机而动”的机,就是现代系统论方法混沌状态的边缘。
可见,如果系统打算长期存在下去,则系统阴阳双方就必须有所节制,否则就会偏盛或偏衰,就会导致系统变化。这就要求,当阳长阴消发展到一定程度,阳气就能够被抑制,并能转为阳消阴长,而阳消阴长发展到一定程度,阳气又能被助长转为阳长阴消。这就是阴阳消长运动的“逆转”机制,也就是现代系统论方法所说的负反馈稳态机制。系统状态的发展,系统状态的涨落如果达到稳态的临界点,到了混沌的边缘状态,就是中医理论所说的“得机而动”的关键点。为此张载将气从易经的“穷神知几”引申为“穷神知化”。易经中的“几”是指无形的,将动与未动称之为“几”,就等于我们站在门中间,那个进出未定之时就叫“几”。孔子说:“知几其神乎”。一个人的智慧能够达到“知几”,可谓达到了理想的神通的境界。当一件事情出现就知道结果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神通是由智慧而来,不是占卜所能决定。但是按照现代系统论方法看来,对于复杂系统状态,当到达混沌的边缘时,就存在不可预测性。理想的神通境界是不可能达到的。张载从《易经》的“穷神知几”引申为“穷神知化”的命题。这是强调了气的形上形下的统一性,气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转变性。形上形下的转化为万有之用。这种气的转化张载称为“拟诸共其形”,“以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就是张载观易的成象方法,而形成气的形上形下之间关键就看有无相接之处,这个相接之处时刻都在变。张载的这些看法相当于现代系统论关于系统层次涌现的认识。强调了系统状态发展到混沌的边缘,还具有其从混沌涌现到有序可确定的一面。
腹泻就是阴阳双方在胃肠道内,阴液与阳气的盛衰消长运动变化中,阴液偏盛而阳气偏衰使原来的稳态,发生变化的结果。但这只是一种从系统的输出,来判断系统内部变化的黑箱方法。然而西医学理论已白箱化了的胃肠道内的分泌液(阴液)流动过程,是怎样由于肌肉、微管、微丝等产生能量,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基因蛋白因子的协调控制下,以“穷神知化”的方式,“得机而动”,由于影子系统与合法系统竞争的结果,使系统的隐性模式替代了维持系统当前稳定的显性模式了呢?仍然需要中医学、西医学、系统论协同发展,进一步研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小柴胡加枳桔汤 老茶馆 请分析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