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润安论医名言集萃

2012-03-07 12:56 楼主
邹润安论医名言集萃
王昆文
如果你不懂什么是中医研究或研究中医,请读邹润安先生的《本经疏证》。书中有许多关于中医理论的名言妙句,认识深刻,绝对原创,完全是他个人的覃思深研,用精辟的语言表述出来,显示了一个通儒大家的学识与风范,读之令人不忘。他对《本经》中173味药物(皆仲景著作中所用)的疏证,不仅见解独特,且“每缘论药,竟直论方,并成论病”,几乎大多数篇章都可称得上是文采斐然的医古文。今笔者谨对其中部分论医药之名言妙句作一简介。
一、论疾
1、虚劳:虚由于自然,劳因于有作。譬诸器物,虚者制造之薄劣,劳者使用之过当。
2、风湿:所谓风必淫于外而不返之阳,所谓湿必滞于内而不化之气。
夫风固阴性凝聚,阳在外不得入,则与之周旋不舍而为者耳。
故夫人身之阳,在上则欲其与阴化而下归,在下则欲其化阴而上出。设使在上不与阴化,在下不能化阴,斯阳亢无以升降,于是为出柙之虎,失系之猿,而穷而无归,咆哮狡狯,百变不已。(按:此把风的成因即人身阳气自应风化为患,以及风的多变特性描写得何其生动。难怪其又一言以概之曰:“阳在上不与阴化,在下不能化阴,均之风也”,可谓要言不烦)。
3、声喑哑:声以诏聪,聪以纳声。是故喑哑与聋,源同而派别。第声主发,聪主受。故声者资乎水而发乎金,聪者因乎金而受乎水……故音声者,必使水尽化入金,然后从金而出……大率声者音之概;音者,声之成。声发乎水,音成于金。是声为本,音为标。故治水者,其力全;治金者,其功偏也。(按:这里把声音的本源及声与音的关系阐述得何其明白,在其它的医书上我还未见到过如此精辟的论述。)
4、呕吐:同为水谷逆出也,吐可植躬,呕须曲脊;吐犹器满而溢,毋容勉强;呕已沸腾于中,出反不易。故吐如弃物,可随手抛掷;呕遭迫胁,必声扬物先。则吐为阴,呕为阳;吐为寒,呕有热;吐属虚,呕属实矣。(按:此从虚实、寒热、难易及形态上对二者皆作了清晰的鉴别,并不是如有的教科书上所说呕与吐多 同时发生,难以鉴别)。
5、烦躁:烦之训为劳,为剧,为扰,为乱,为多,为众,似与病之烦不相当者,而不知烦,心病也……。躁之训为动,为疾,为狡,为不安静,为暴急,为好变动。是烦为心动,躁为体动。(按:邹氏书中原文后皆有所训诂字义的注,此处从略)。
6、风气百疾:风气百疾者,心肝脾之气懈于朝肺,肺遂不能输精于皮毛,斯外邪乘而客之,是其责虽在肺,而其咎实在脾。故薯蓣丸以薯蓣帅补气药为君,补血药为臣,驱风药为佐使……。(按:此说明薯蓣丸何以用薯蓣为君治风气百疾)
二、论药
1、当归:当归能治血中无形之气,不能治有形之气。故痛肿之已成脓者,症癖之已成形者,古人皆不用,独于胎产诸方用之最多,则以胎元固血分中所钟之阳气也。
2、川芎:川芎之治,不能统主一身之气血不相维,独能提发阳气陷于血分。人身行血中之阳者肝,肝不行阳,则经水绝,用川芎使肝气行,积冷自消,月事自下。
3、麻黄:譬如麻黄,其异在所产之地冬不积雪,则其归著在鼓午阳气,冲散阴邪。故凡束缚难伸之风(贼风挛痛),蔽锢盛热之寒(伤寒),乍扬更抑之热(温疟),迫隘不顺之气(上气咳嗽),皆所能疗。然不能治筋骨懈弛之风,阳气漏泄之寒,鼓荡不覊之热,随火冲逆之气。(按:此将风、寒、热、气之不同原因鉴别得泾渭分明,亦示人不能笼统用药)。
4、黄芩:大抵黄芩之用,凡气分有余,挟热攻冲他所者,乃为的对。若他所自病,不系热气攻冲者,则不可服,服之必益虚其气……大率黄芩所治之小腹绞痛,必烦热,必口渴,必小便有异于常,舍此则非所宜矣。
5、枳实与厚朴:古人治病,每因势利导,不加逆折。腹满者,其机横溢,故用厚朴随横溢以泄其满;中坚者,其机根固,故用枳实随根固而泄其坚。一横一直之用,即枳、朴至理之所在矣。
6、干姜与附子:干姜既得附子,一主其中,一主其下;一主守,一主走。若轻车,若熟路,风行雷动,所当必摧,所击必败,阴散斯阳归,阳归斯病已。有姜无附,难收斩将搴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
三、论方
1、大、小半夏汤:小半夏汤是耕耘顽矿而疏通之,使生气得裕;大半夏汤是沃润不毛而肥饶之,使生气得通。于此见半夏之和,有大有小,可润可燥,不拘拘然于化饮定中。(按:明确指出方名大、小之由来及半夏主和及可润之特性,故为调和阴阳之要药)
2、肾气丸:肾气丸,《金匮要略》中用者凡五处……合五者而观之,不言小便则言小腹……能化气者,非附子而谁?是肾气丸之用虽广,其因阳不足不能化阴,阴不足不能化阳,则一也。(按:此为肾气丸所适用的病机)
八味肾气丸,摄土中水气以浚阴之源(地黄拔土气最力,薯蓣入土中最深而喜攀砖附石,山茱萸于春季结实,至初冬乃成,亦吸土气以济水者),动水中火气以振阳之本(附子、桂枝),而使天一之水由下以及上(泽泻),由上以归下(茯苓),浮游之火,郁结之血,藉此遂周流而不滞焉(丹皮)。得非降火升水,使两相济而称物平施者耶。(按这是对于肾气丸的作用原理的最佳解释,最独特也最具中医理论特色的解释)。
3、大建中汤与甘干苓术汤:故大建中汤治动(呕不能饮食、腹中上下痛,不可触近),乃镇以静,而抑之使平,是夅侯坚壁于梁;甘干苓术汤治静(身体重,腰中冷,腹重如带五千钱),乃抚其循良销其梗化,是姬公毖顽于洛。总之,前后诸方皆从温中起见,而击乌合,则宜锐不宜多;讨积猾,则宜围不宜攻。(按:此从兵法论治法,说明中医的内涵是与诸子百家相通的,所谓用药如用兵也)
四、论治
1、用药当审病之大端:夫用药当审病之大端,大端当用则不得顾小小禁忌;犹之大端不当用,不得以小小利益遂用之也。于此见药随时用,虽不可犯其所忌,亦不可守禁忌而失事机,又不可不明君臣佐使间有去短从长之妙矣。(按:这说明医生治病首先要搞清病的基本状况即主要的病机,以此为指导来用药,要从整体和全面来审视)。
2、审病之前后缓急,并力解其一面:且病之互相牵属者,必并力解其一面,则所留一面自无所依,不能为大患。(按:对病情较复杂的病,可分阶段,分步骤地各个击破,如抽丝剥茧,使病患一步步减轻。)
3、虚实夹杂者当虚实互求:殊不知病有因实成虚,及一证之中有虚有实;虚者宜补,实者自宜攻伐。乃撤其一面,遗其一面,于是虚因实而难复,实以虚而益猖,可治之候,变为不治。(按:王孟英曰:古人治内伤,于虚处求实;治外感,于实处求虚,乃用药之矩矱也。徐洄溪所谓病去则虚者亦生,病留则实者亦死。)
纵观以上,说明《本经疏证》一书,是邹润安先生用属辞比事法研究《伤寒杂病论》和《本经》药物主治的力作。他“凡六易寒暑,克成是篇”,对仲景所使用的、记载于《本经》中的一百七十余味药物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疏解,“凡于物理有关,无不询访厥由,苦思力索,期于有补”,故“往往于古人见解外别有会心”。尤其是他作为一个学贯儒、道,通晓《灵素》、六经、五雅、诸史、《说文》及名人著作的通儒(洪上庠叙说他“通儒术而隐于医,性耽著述”),又有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可谓文理淹通,所以其著作不仅具幽邈之思和卓越之识,而且文采斐然,足可供后来学医者赏阅,绝非近世医书可比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3-07 13:46 2楼
确实精辟。还有吗?
⬅ 泰然临证录17:经间期出血 老茶馆 气至。得气是交通标志。是一盏红绿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