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理论临床治验(二)

2012-02-16 20:05 楼主
小儿咳嗽案
王某,男,9岁,2002年10月4日就诊。
症状:频咳少痰1月余,晨起尤重。每晚睡后子时周身汗出如洗,衣被尽湿。舌红苔白略腻,脉两寸皆中取方得,两关部弦,右关尤甚。
辨证分析:脉两寸皆中取方得,为中焦阳气升发不足;两关脉弦,中焦之气不足致精微难化,停而为湿;右关中取尤甚,提示病位在脾胃。子时胆经气盛,阳为湿郁,阳气外达蒸湿为汗;中阳不足,精微难化,积滞为痰,肺失肃降,故久咳难愈。
治则:健脾化湿。药用:白术15g,干姜10g,桂枝6g,炙甘草10g,茯苓15g,生杭芍12g,橘红10g,厚朴10g,生山药20g,生鸡内金10g。6剂,分温早晚两服。
二诊:服上方6剂,咳嗽咳痰止,仍有咽干口渴,子时汗出之症。为痰湿殆尽,药之温燥渐显,前方干姜易为生姜10g,生山药加至30g,继服2剂。
三诊:前症消失,夜眠佳,每于起床穿衣时咳,约六七声自止。舌红苔白,两寸脉已浮起,和缓有力,弹性好。右肺俞、合谷压痛明显。
辨证分析:第3胸椎顺时针扭转错位(俯视位),其右侧横突向后挤压背部足太阳经筋致右肺俞压痛,手阳明大肠经郁阻故右合谷压痛;寒主收引,晨起穿衣时身体骤然受凉,手太阴经筋、足太阳经筋及足厥阴经筋紧缩,相应经气不畅,故咳。湿邪已去大半,经气不畅,余湿尚滞,宜手法调整,舒筋通经以去湿。
治疗:以手法矫正第3胸椎,调整诸经筋,使肺宣降无碍。次日晨起咳症消,纳佳,二便正常,舌红苔白,两脉滑。追访未复发。

体会:本例为脾湿致咳,湿滞中焦为本,肺郁作咳为标。晨咳与胸部经筋受凉后紧缩致呼吸不畅有关(查右肺俞、合谷筋结明显)。舒筋活络、调畅气机,使内外无碍,湿无容留之地,故咳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请问:甲状腺结节,甲亢,该如何为她用中医治疗? 老茶馆 单穴治顽疾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