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之争是中西医之争的本质

2012-02-14 09:01 楼主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东子

近日拜读了吕嘉戈先生编著的《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以下简称《挽救中医》)一书,颇有感触,夜深人静之际,整理思绪,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形成此文。
西医是资本驱动的医学,中医是人本驱动的医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两者的起源。
西医即当今的现代医学,其出现之前西方国家也以传统医学治病,随着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细菌的发现及化学药物青霉素的发明,攻克了感染、肺炎等严重疾病与并发症,使化学药物治病成为主流,而传统医学渐成末节,现已归入补充/替代医学的范畴。
问题就出在这里,为什么选用化学药物治病而放弃天然药物?其根源还是因为化学工业的推动作用,来自化学工业的资本在青霉素的成功里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于是纷纷进入医药领域,控制医药工业,通过不断地研发新的化学药物,利用新药的保护性定价赚取巨额的差价利润。为了实现独占巨额利润的目的,这些化工巨头甚至控制媒体,利用媒体影响、教育一代代的人接受了西医才是唯一正确的医学,其他的都应该被淘汰或者消灭。这些可怕的理论也深深影响了政府决策部门,长期以来大力实行扶持西医、压制传统医学的政策。
为什么西医一定要消灭传统医学而后快呢?难道西医不能与传统医学一起分享利润吗?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中医起源于没有资本的年代,一个中医既是医生,又是药师,以病人为中心,一对一的辨证施治是其特点,如果非要从资本角度看,基本相当于后来的手工作坊生产。中医使用的治疗手段是基于最节约病人花费的考虑而设立的,不用说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治疗手段无法大幅提高治疗费用,既使是在药物运用上,对不同的疾病也可以翻来覆去地用几乎相同的药物来治疗,也同样无法大幅提高治疗费用。比如归脾汤加减,既可以治疗失眠、贫血,又可以治疗心脏疾病、癌症等很多疾病,对于在严重程度上有巨大差别的疾病,在治疗手段上却没有明显的差异化,这使中医成为不被资本看好的一个行业。
在西医出现之前,中医也有相应的发展,出现了资本的萌芽,比如古时治病以针、灸、导引为主,唐代以来,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轻针灸、重药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至清代,医生治病基本以药为主,很少用针灸了。这并不是因为针灸治病的效果下降了,而是因为用药物比用针灸治病能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既使这样,中医仍严格恪守为医的底限,即医乃仁术、医者父母心,中医人本的性质没有变。
西医进入中国以后,资本的趋利性表现明显,中药的那些微薄的利润根本无法与西药相提并论,所以大量资本涌向西药,通过挑起中西医之争,扩大西医的市场份额,利用媒体、政府等持续打击中医,或者用所谓的中药现代化将中药改造成类似西药的能够带来巨大利润的“中药”。
目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与西医的资本驱动性是分不开的,医学成为牟利的机器,不但丧失了医学的根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学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悲哀。
中医要发展有两条道路:要么依附政策,要么引入资本。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医在西医挟资本优势的进攻面前损失惨重,那么中医该如何脱离困局,获得发展呢?笔者认为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路,继续坚持中医的人本特色,以大医精诚为目标,在解除病痛上发挥特色优势,并利用节省医疗费用的优势争取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吸引资金支持中医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定义并不是中医创造了多少利润,而是中医挽救了多少生命,节省了多少医疗支出。如果走这条道路,需要对目前的医院重新定义,考察医院的指标也需要重新制定。毕竟医学是为人的健康而存在的,不是为了获利而存在的。
第二条路,中医彻底抛弃人本的特点,通过变革自身成为利润率更高的行业,吸引资本进入,在资本的推动下实现发展。
笔者从中西医起源分析了中西医之争的本质,并提出了两个不成熟的观点,以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中医界人士能够关注,从资本的层面考虑中医的存亡。
最后还是郑重推荐吕嘉戈先生的《挽救中医》给各位读者,尤其是中医的支持者和中医政策的决策者们更值得人手一本。
《挽救中医》中已有事实证据的引用,故本文只说理,相关事实依据请查阅该书。
题外话:《挽救中医》于2006年3月出第一版,第一次印刷5000册,至2009年5月笔者购买3本止有3年零2个月的时间,这5000册还没有销完,可见知道的人并不多,这样一本有深度的书泯灭于尘间实在可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与《思考中医》相关的思考 老茶馆 《寿世保元》学术思想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