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的“四海”

2010-02-25 23:14 楼主
四海是全身血气、精神的生成和汇聚所在,是十二经脉的依归,是对头、胸和上、下腹功能的最大概括。1.四海的概念

海,是百川归聚之所,凡庞大的汇合所在均可喻之为“海”。在经络理论中,认为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就像大地上的水流,故被称为“十二经水”。在十二经内流行的气血就像百川最终汇归大海,由此便形成了“海”的概念。四海,是人体髓海、气海、水谷之海、血海的总称,是十二经脉气血从产生、分化到汇聚的四个部位。

2.四海的内容

四海的部位与气街的划分有相似之处。《灵枢·海论》篇以胃、冲脉、膻中、脑四个部位,分别称为水谷之海、血海、气海、髓海,并指出了四海各有输注的腧穴。《灵枢·海论》篇说:“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气冲穴),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其中柱骨之上下,是指颈项部;髓海之输上在于盖,是指头顶的百会穴。

四海的具体部位是:

髓海在脑—头部;

气海在膻中—胸部;

水谷之海在胃—上腹部;

血海(又称十二经之海)在冲脉—下腹部。

此外,四海还有各自输注的穴位。

3.四海部位及输注穴表



经络由经脉、络脉以及无数的孙络、浮络构成。当在经络中运行的气血汇集一起时,就形成了四海,而它们在头、胸、腹、胫的共同道路就是气街。

四海与气街的部位也是相一致的。

脑为髓海,部位在头,与头气街相通;膻中为气海,部位在胸部,与胸气街相通;胃为水谷之海,在上腹部,与腹气街相通;冲脉为血海,位于下腹部,与腹气街和胫气街相通。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2-25 23:15 2楼
所以经络中的四海部位与气街及根结、标本的“结”、“标”是相一致的,它们的理论可以互相配合,以说明头、胸、上下腹及胫的分段关系。

特别是胸、上下腹的划分又与三焦的分为上、中、下相符合,对经穴的分部有特殊重要意义。

4.四海与气街、三焦分部对照表



5.四海理论的应用

四海理论在说明人体生理和疾病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脑被称为髓海,与“头者精明之府”及后人所称的“脑为元神之府”有其相通之处。即头脑是精神的最高主宰,是神气的本源。与头脑直接相关的经脉是督脉和足太阳,再扩大为手足三阳,阳气即以髓海为依归。《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髓海的虚实见症可取有关经穴施治。

膻中被称为气海,这是指心肺之间的空隙,为宗气所聚之处,属于上焦。主通心肺而行呼吸,运行营卫之气于全身。其外部为胸膺和背部,与手三阴经关系最密切。《灵枢·海论》说:“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其虚实见症可取有关经穴施治。

胃称为水谷之海,指胃主受纳水谷,化其精微以出于中焦,是营卫、气血的本源,为五脏六腑所禀受,故又称为“五藏六府之海”。位居上腹,经脉为足阳明胃经,其气血最盛。《灵枢·海论》说:“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其虚实见症可取有关经穴施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冲脉称为血海和十二经之海,其部位主要在下腹,与足三阴经和任脉关系密切,源出于肾下、胞中,为“脐下肾间动气”所在。肾主藏精,故冲脉又与肾精相关。后人称肾精为先天之精,以与称为后天之精的水谷之精相区分。以其属于下焦,故称为下元。《难经》称此气为原气,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这是对冲脉理论的阐发。《灵枢·海论》说:“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则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说明冲脉的盛衰关系全身的强弱,其虚实见症可取有关的经穴施治。

四海是全身血气、精神的生成和汇聚所在,是十二经脉的依归,是对头、胸和上、下腹功能的最大概括。十二经脉通于四海,以四海为中心归纳各经脉的一些特点,四海起总领的作用。四海之间又互相配合,水谷之海是化生血气的本源,其上部为气海,主一身之气;下部为血海,主一身之血;血气之精华则上聚于髓海,是为“精明之府”和“元神之府”。《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指出由血气、精神维持人的正常活动,完整(周全)人的性灵和生命。经脉、五脏、四海,是从不同层次论述有关内容,自然四海是其最高层次,对掌握纲领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有关茯苓的传说 老茶馆 附子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