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依然神秘

2012-02-10 09:20 楼主
来源:新民周刊(2006-12-29) 作者:黄祺(记者)

在传统中医的世界中,人的躯体就像我们生活的土地,有山峦沟壑,有江河湖泊。经络,像是一个无形的神秘的网络,连接着五脏六腑。在特定的位置开启阀门,神秘河网就开始发挥神奇的作用---驱除病痛。开启阀门的钥匙,就是针灸。
针刺麻醉二十年冷暖
提起针刺麻醉,今年已经50岁的张女士很得意地说:"我当年剖腹产就是用针刺麻醉的。"张女士是北京一家报社的资深记者,她接受针刺麻醉结合药物局部麻醉的方法,剖腹产生下现在已经20多岁的女儿。在20多年前的上世纪70年代,针刺麻醉在国家领导人的倡导之下,被应用在各种手术中,其中针刺麻醉实施剖腹产手术是让当时的西方人和现在的中国人最不可思议的手术。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1972年到中国拍摄了纪录片《中国》,影片中详实记录了一名产妇在针刺麻醉下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产妇是北京一家电子工厂的工人,35岁,第一胎。医生熟练地把数根银针插进产妇双腿和腹部特定的位置,连上电麻仪。医生切开产妇腹部以后,镜头转向产妇的脸,她正在和护士讲话,面带微笑。
安东尼奥尼在影片中说:"在中国做的75%的手术,在对病人进行初级麻醉时,用的就是这些细针,它们触及神经,切除痛感。甚至医疗技术,他们也想证明他们能依赖古老的教导,用简单的工具超越障碍。"
针刺麻醉的效果曾经让中国医务界感到无比自豪,针刺麻醉被推许为"新生事物"、"文革成就"的传统中医治疗技术。在弥漫着狂热气氛的特殊年代,"针麻热"也如火如荼。
一般认为针刺麻醉创始于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尹惠珠,用针刺麻醉对病人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取得满意效果。1970年5月上海举办了第一期全国针刺麻醉学习班。根据资料,当时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203个单位开展针刺麻醉,累计病例达57156例。其中1966年6月后积累的有24538例。手术种类接近100种,几乎遍及各科常见手术。
1971年7月18日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正式报道了"我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创造成功针刺麻醉"的消息:针麻技术突破了外科手术必须使用麻醉药物的旧框框,这种技术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特点。美国总统尼克松首度访华要求参观针刺麻醉,推动了针灸在西方世界的流行。
非理智的热潮不免带来混乱和滥用的恶果,针刺麻醉技术被广泛使用到各类手术中后,麻醉效果的差异性曾经给不适用的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流传至今的一个故事是,一位外宾参观一次针刺麻醉手术,病人疼痛难忍,又不愿让外宾知道,只好高呼革命口号。张女士也对记者说,虽然她在剖腹产的过程中感到的疼痛是"完全可以承受的范围",但她的一位朋友在针刺麻醉的剖腹产中,却感到极度疼痛。
1980年代以后,国内医院逐渐放弃针刺麻醉,虽然国内医学院校的研究人员从未停止过对针刺麻醉的研究,但针刺麻醉术的临床应用从此走向沉默的20年。
怎样看经络
经络到底是什么?不能解释经络,就无法理解植根于经络的针灸。经络不是神经系统,也不是内分泌系统,如果运用西方医学的解剖技术,我们根本不能从人的身体中找到它的踪迹。在西医看来,看不见就是不存在,但在中医的世界中,针灸等植根于经络理论的治疗技术,用效果证明了经络这个神秘网络的存在,它"隐身"于人的躯体中,只不过我们无法发现它罢了。
经络是否存在---这是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理论最严重的分歧之一。针刺麻醉20年冷暖境遇,似乎是中医发展中遭遇困境的一个缩影。该怎样看待经络争论和中医的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具有中医医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两重身份,长期研究中医发展历史的何裕民教授。
何裕民告诉记者,刚上大学时,他自己也坚定地认为经络和针刺效果是子虚乌有,在中医课堂上,他曾经站起来问老师怎样证明经络的存在。毕业后,何裕民做了三四年针灸门诊医生,一系列亲身经历的故事改变了他对针灸的态度。
例如,一位80多岁的老人到何裕民的诊室就诊,老人患肩周炎,肩膀疼痛而无法抬起手臂脱下衣服,为了让老人脱下衣服便于在他肩膀上用针,何裕民在病人腿部"条口"穴位用了针灸,过了一会,老人自己就能抬起手臂了。看到眼前的效果,何裕民不得不承认经络和针灸的奇妙。
记者:经络学在中国医学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何裕民:人们注意到类似经络现象大约在西周之前,春秋战国时的《道德经》《庄子》中都留下了经络学说的蛛丝马迹。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也找到了经络学说的最早证据。
春秋、战国是经络学说的起源时期,在两汉时期,针灸被人们广泛用于调理、治病,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地位在药物之上。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谈到很多经络、针灸的理论。
直到东汉末年,由于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的大力提倡,中医药物才开始蓬勃发展。到唐朝,针灸经络曾一度进入低迷的时期,明朝中期,重新迎来兴旺的发展。
记者:近代经络学在中国的发展似乎很具有戏剧性。
何裕民:近代,经络学说顽强生存下来,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于经络学说来说是里程碑式的转折,关于西方记者接受针灸治疗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尼克松访华期间对针灸的推崇,针灸在中国的发展迎来新的时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和韩国对经络学进行了很多基础性的研究,出现了"经络敏感人"以及特殊经络方法等等理论。
那个时期的中国医生都知道毛主席的一句话:一根针、一双手、一把草。"一根针"指的就是针灸。这些倡导把中医针灸推向狂热的高潮,针灸治愈耳聋之类的新闻被广为传颂。
记者:对于经络是否存在和它的作用,是否有系统的研究?
何裕民:早先人们发现一些穴位,以及穴位与穴位之间的联系(经络)存在着皮肤电阻等的多种生物学上的改变,到了70-80年代,由解放军309医院牵头,进行了针对20万人的临床调查,调查结论是:用多种物理方法适度刺激在正常人中可以诱导出沿着中医描绘的某些经络线路的一些特殊的感觉异常或皮肤改变,并可引起相应远端的一些变化,故把这种现象规范地称之为"循经(络)感(受)传(导)现象"。稍后,人们用同位素等方法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可以说声、光、电、同位素等化学方法等,在不同人种和某些高等动物身上都发现了类似的非神经、非淋巴、非血管的集聚效应。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关于经络的争论中,可能有一半人相信有经络的存在,另一半人否定它的存在。但经过不同技术手段的研究后,人们不得不开始相信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存在。而"经络"理论则是对这种现象的描述和总结。
近几个五年计划中国家也把经络和针灸研究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研课题。
有了今天的研究结果,再回头去比照古人留下的记录,我们认为古人基本准确描述了经络脉象,在躯干范围,吻合率大约是50%,在四肢范围,吻合率80%以上,当然,还有一些描述没有得到证实。
记者:很多人说针灸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您了解的情况是怎样的?
何裕民:WHO(世界卫生组织)在1970年代向世界推广针灸疗法,列出适用于针灸疗法的40多种疾病,并建立了很多针灸研究基地,上海是其中之一。
世界范围内,有几十万名针灸师,英国有3000多家中医诊所,其中大部分诊所以针灸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记者:您怎样看经络、针灸?
何裕民:对于经络机理的解释,国内有几十种理论,我比较认可的一种是:经络是介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之间的一种自我调节系统。在高等动物进化的早期,逐渐形成了这种原始的自我调节机制和系统,可以说它是高等生物在早期获得的自我调节系统。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出现了更为高级的调节系统,"经络"则逐渐退化,隐而不显。但它的作用还是不时显现出来,因此,我认为,适当应用针灸学说和针灸术,可以增进健康。比如针刺麻醉,针刺适当穴位,可启动调节系统,起到镇痛的作用,和西医用麻醉药阻断痛感神经不同的是,针刺是通过刺激穴位,让人的身体自我调节,达到镇痛的效果。
针刺麻醉在安全的前提下应该适度推广,这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特别是安全,比如,开颅随时有可能损伤脑组织,针麻则可使风险随时得到监控。记者:针刺麻醉配合药物麻醉的手术,在上海一些医院重新开展,打破了针刺麻醉20年的沉寂,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何裕民:重拾针刺复合麻醉,应该提示我们思考一些中医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个是我们应该研究认识经络的方法论问题。经络的发现从方法学角度而言,与西方主流的"还原方法"是不同的,它是古代人们进行特殊的训练中,体会到的一种感觉,这些特殊的训练包括古代导引吐纳功,相当于现在说的瑜伽、气功等等。自我感知不是没有价值,体验到的感受,径直用物理化学方法去破解它的机理,是会有困难的。
因此,循经感传研究要想取得成功,方法论上的创新是关键。今天反对经络学的声音,都是试图仅用物理化学方法去解释经络而得不出想象当中的结论,所以加以反对。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不仅在文化哲学上需要多元,生命、医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多元。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是,循经感传现象应该被纳入生命科学的研究范畴,我们的中医界缺少信心和自信,其实,科学是描述事实,解释现象的,既然循经感传现象是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科学就必须去解释它,揭示它的背后机理。在这一点上中医学应有足够的自信。并且我们应该更多地与西医及现代科学交流,让他们看到临床的效果,更多地参与研究工作,不能一直停留在描述临床表现的阶段。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因《针灸学释难》结下的缘分 老茶馆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