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比效归纳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2-02-06 10:01 楼主
来源:中华首席医学网 作者:蓝森麟王德友

原载:《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10月23卷5期 教学研究

【摘要】 对于复杂的事物,没有比较,就难以识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理出头绪分出纲目,找到规律(共性)和个性,从而进一步识别归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便于掌握及应用。这一法在中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尤为关键的一环,对于今后临床用药精当与否,关系甚为密切。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等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上与中医基础理论,下与方剂学及临床各学科联系甚为紧密的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中药品种繁多,仅典籍记载就有三千种以上,常用教材亦收载五百种左右,按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熟悉的约三百余种,且每种药物项下均具有药物来源、产地、加工炮制、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等内容。怎样才能使学生面对这繁杂的东西发生兴趣,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笔者集三十余年之教学实践体会到,除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实物标本、挂图、图谱、投影胶片、幻灯等多媒体教具,或药圃、药馆,药房、药市及野外采药等直观教学,来刺激学生视听,增加其感性认识外,更主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讲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实施“比较归纳法”教学,提高学生析别、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开展讨论课和第二课堂教学,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力求教学相长等相关方面的内容。由于版面有限,本文仅就比较归纳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加以论述。

对于复杂的事物,没有比较,就难以识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理出头绪分出纲目,找到规律(共性)和个性,从而进一步识别归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便于掌握及应用。这一法在中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尤为关键的一环,对于今后临床用药精当与否,关系甚为密切。

1 必须做好相关药物性能的比较归纳

1.1 同类药物中,相关药物或药对的性能的比较归纳。如解表药中的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桑叶与菊花;清热药中的石膏与知母,黄连、黄芩与黄柏,赤芍与牡丹皮……等。

1.2 同源比较 即对来源同一植物,而药用部位不同,或加工炮制有异的药物之性能进行比较归纳。多结合联想启发式实施。如麻黄根与麻黄,肉桂与桂枝,桑白皮与桑枝、桑叶,枳实与枳壳,青皮与橘皮,竹茹、竹沥与天竺黄,熟地与生地,胆南星与天南星,生大黄、制大黄、酒大黄与大黄提取物等。

1.3 同名而不同种的药物性能的比较归纳。如川贝母与浙贝母,汉防己与木防己,川牛膝与怀牛膝,南五加皮与北五加皮等。

1.4 对某些药名相近,科属相同,或功效相似而不同类药物的性能进行比较归纳。如黄连与胡黄连,柴胡与银柴胡,赤芍与白芍,白术与苍术,羌活与独活,大黄与虎杖、何首乌,龙胆草与秦艽等。

2 做好每个章节的小结,在归纳相同性能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各药的治证特点及相兼功用

若同一类中,相兼功效相同的药物较多,亦可用功效为纲进行归纳。如解表药,可用透疹、利水、祛风止痛、利咽喉、明目、通鼻窍、升阳、解痉等相兼功效去归纳比较其相关药物。对于小结,既可用幻灯演示给学生,亦可在课堂上,由学生先做,然后由老师统一认识,或由老师但讲不写,留给学生课后独立完成。笔者认为,前者,虽内容统一,但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次者,虽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归纳、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但往往受到课时限制;后者,较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更有利于记忆,而为了克服其不统一的弊病,可定期在《中药园地》中刊出较好的小结,以供学生参考。

3 对性味相同,或功效相类似的章节进行性能的比较归纳

可结合联想启发、推理启发或讨论启发等方式进行。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中药基础理论及相关各类药物效用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如对以辛温性味为主的辛温解表、温里、芳香化湿、祛风除湿、理气、开窍、活血祛瘀等几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和适应证进行比较归纳。又如对具祛湿之功,用治水湿为患之证的清热燥湿、祛风除湿、芳香化湿、利水渗湿、峻下逐水等5类药的主治证及作用机理进行比较归纳。

4 引导学生以药物科属为纲,归纳药物的性味、功用

此方法既有助于记忆,亦可作药物新功用的探索思路。如来源于姜科、胡椒科、樟科、芸香科、天南星科、伞形科等的药物性味多属辛温,来源于禾本科的药物多属甘寒,来源于菊科的药物多属苦寒,动物、昆虫、海产药多属咸寒,来源于大戟科的药物多能峻下逐水,来源于芸香科的药物多能理气,来源于蓼科的药物多能通大便等。

5 指导学生以相同功效或常见病证、脏腑为纲,进行药物的归纳比较

这种方法有利于以后方剂的学习和临证用药。如功能安胎、透疹、止呕、润肠通便、利水、明目、通乳等的药物各有哪些?其作用机理有何异同?又如常用治黄疸、高血压、消渴、冠心病、肿瘤、须发早白、心病、肾病等病证的药物各有哪些?其作用机理有何异同等。

6 指导学生对二种或三种相反又相成的药物,进行异中求同的归纳

此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药对配伍的认识,为学习方剂打好基础。如桂枝与白芍,黄柏与苍术,黄连与干姜,黄芪与防风、细辛,干姜与五味子、乌梅,川椒与黄连等。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笔者体会到,虽然中药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只要在重视实施启发式、比较归纳式等教学法的同时,积极讲求教学艺术,在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对《中药学》教材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老茶馆 《药性歌括四百味》校勘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