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中医药大有作为

2012-01-31 17:01 楼主
目前,三峡库区中医药发展形势很好。以库区中心城市万州为例:从中医药机构看,拥有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本陈列馆,设二级甲等公立中医医疗机构2个。同时,全区14个中心卫生院全部建有中医科(诊疗室)、中药房,科目涉及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针灸科、康复理疗科等。305个村卫生室(所)开展中医药服务,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设有中医科(诊室)。335个中医个体诊所也能提供基本中医药服务。

从中医业务项目建设看,全区现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重庆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创建单位2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创建单位2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1个,“重庆市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1个。

笔者认为,推进三峡库区中医药工作发展,应进一步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继承为本,锐意创新

不仅要高度重视和推动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传承,还应广泛利用社会力量挖掘、整理、弘扬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把本地区的中医药继承工作推向新的高潮,让中医药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科研、教育上,还体现在医疗保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既要有特色中医药技术的开发应用,也要有现代中医师承模式等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以及研究型中医医院、传统型中医临床学科等创新性的建设项目。

遵循规律,保持特色

在中医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体系建设中,应高度重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注重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一是严格把握中医医疗机构的办院方向,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中医药的使用率。二是加快发展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在中医医院推行“传统型中医临床学科”建设。三是加强中医药师承工作,既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也要弥补中医药院校教育的不足之处。四是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开展中医预防保健体系建设,同时,大力推进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文化建设。

促进学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按照“基础与临床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医学与人文并重,继承与发扬并重”的原则,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完善机构和体系,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

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在生命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逐步形成适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兼具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促进中医药学科的整体优化,提升中医药学科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

设立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并建立完善公平的选才机制,通过建立人才库和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施展才华,开创事业。

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公平适宜的人才评价机制,形成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团队,使得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领导、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中医药学科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造就一批中医药各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一批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团队,为保证和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储备,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医改中三问题 老茶馆 中医不是慢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