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治验2则

2012-01-19 09:34 楼主
例一 张X,男,50岁。
大便下血,时发时止,历四、五年。近期发作甚剧,血色鲜而量多,日五、六次肛门堕脱,头晕眼黑,气短心跳,食不甘味,面色苍白,身疲,神倦,脉微无力,经过二月 余。此症为直肠肛门出血,或因内痔发展所致。乃身体素 亏,气血运行不周,胃肠郁热,大便时常燥结,粪毒无由排泄,迫血下行,瘀潴肠内,灌注既满,一泻而下,暂时出血,血止不久,复瘀又倾,如此循环不已,一若瘘管形成,是以数年间时发时止所由来也。若不标本兼顾,仍虑不觉再发,急以止血清热,补中益气之晶为治。
别植参6克煎浓汁分二次兑服 炙黄芪18克 漂白术 9克 杭白芍9克(柴胡4。5克同炒) 黑升麻3克 黑芥穗 6克 炒地榆9克 炒槐米9克 广皮炭6克 当归身9克黑山栀6克 炒枳壳6克 陈阿胶9克(另溶分二次兑服)炙甘草4.5克

二诊:服3剂,血止,大便已复正常,日一次,头晕心 跳,气短目黑,面色苍白如雪。亟需调补,继续常服,以防复发。吉林参9克另煎浓汁分二次兑服 野于术9克 云茯苓 神各9克 山萸肉(炒)9克 龙眼肉15克 当归身9克大熟地9克 淮山药15克 炙绵芪24克 远志(炒)9克 广 木香3克 鹿角胶9克(另溶分二次兑服) 五味子(打)9克 炙甘草3克
(施稚墨等整理:施今墨医案,《中医杂志》 5:328, 1958)

例二 王X X,男,21岁,未婚。

患者一年前曾患胃痛,便血,经X X医院诊治,病情有所转好,但未彻底治愈。五天前突发胃病,大便下血甚多,经治便血未止,精神极度疲乏,前来本院治疗。现症:面色苍白,唇甲无华,神疲肢倦,萎靡不振,饮食不思,心悸,失眠,眩晕,夜晚口干,胃脘不甚痛,或只感有时微痛,大便黯黑如柏油,大便隐血试验为强阳性(++++),舌质淡,苔白燥,脉弦大而无力。
辨证:便血多次,气血已虚,此次下血日久未止,气血耗损更甚,察其面白唇淡,神疲肢倦,眩晕,心悸等症,纯属一派虚象,脉大无力,大便色黑,乃气血虚失统摄之征, 便血而胃痛不甚乃邪少虚多之候。

冶法:益气补血,养血止血为法。方药;参芪四物汤加减。 潞党参24克 北绵芪15克 生熟地各12克 杭白芍 9克 当归身9克 侧柏叶15克 粉丹皮6克 阿胶9克 (冲服) 地榆炭9克 酸枣仁9克 炙甘草4.5克

二诊:服上药2剂,肉眼便血不显,大便颜色转黄,大 便隐血试验㈩,精神转佳,诸症显减,处理拟按上服原方,继续服2剂(每日一剂)。

三诊:20天之后患者来就诊, 告知上次便血服二诊药后,诸症消失,便血巳止,因事回乡,停止服药。两天前因 饮食关系,昨日复视大便色黑,稀溏不成形,但精神尚好, 食欲稍减,口干不欲饮水,虚烦不眠,舌边红,舌苔白,左 脉弦大,右脉呈弱,睽度脉症,拟血虚肝热,气虚脾寒之 候,治以养血清热、益气温中为法,仿黄土汤加减。生地15克 杭芍9克 黑地榆9克 潞党参15克 炮 姜炭3克 阿胶9克(冲) 伏龙肝12克(荷叶包煎) 炙草 3克

每日1剂,连服3天。服药后,大便颜色转黄、成形,再服二剂,大便正常,便血消失,大便隐血试验(—)。嘱其注意日常生活、饮食调理,继续服药巩固疗效,以防复发。
(肖熙;胃出血治案,《新中医》2;18,1978)

[评按] 凡在大便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统称便血。
《金匮要略》有远血,近血之分。《临证要诀》云,“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脏毒。”便血多因脾虚不摄或湿 热下注大肠,损伤阴络而致。例一病程已久,便血色鲜量多,正虚邪实,急以止血清热、补中益气,标本兼顾,扶正与祛邪兼施,血止后正气仍未复,继以调补之剂常服,较为稳妥。例二证属远血,由于失血过多而气血双亏,治以气血 双补,以期获气充摄血,养血止血之效,较为贴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12-18 13:35 2楼
感谢分享
⬅ 酱油茶 老茶馆 蓄 血证--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