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布鲁氏菌病

2012-01-09 09:52 楼主
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中医科和感染病专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实际,首次将布鲁氏菌病分为湿热壅遏、湿浊内蕴、气虚血瘀、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肾阳虚损等六种分型,并分别拟方用药。经对200余例患者医治结果表明,发热、乏力、失眠、多汗、关节酸痛等症状较单纯西药明显缓解,有效率达85%以上。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当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可引起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同时伴随菌血症、毒血症和神经、循环、生殖、免疫等多系统损害。布鲁氏菌病所致的多系统损害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学者的医学难题,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综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可弥补西药在这方面的不足。
布鲁氏菌病与中医学中“湿温”、“痹证”有相似之处,病机演变有卫、气、营、血等深浅层次变化,病势缠绵难愈,病程较长,病变既可湿热化燥伤阴,也能湿盛困阻耗气伤阳。目前尚无公认的布鲁氏菌病中医标准分型。就此,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李长奎主任医师等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原有联合抗菌治疗的同时,首次将布鲁氏菌病明确分为湿热壅遏、湿浊痹著、气虚血瘀、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肾阳虚损等六型,并按各型特点分别组方用药。
湿热雍遏型 表现为发热恶寒,全身疼痛,大量出汗,大便干燥或黏腻不爽,小便短赤;或兼肝、脾、睾丸肿大,关节红肿热痛,阴囊潮湿,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为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方药有清瘟败毒饮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湿浊内蕴型 表现为身倦乏力,肢体关节、肌肉酸痛,游走不定或固定不移,甚则屈伸不利,严重者关节肿大,舌苔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沉紧或弦滑。治法为通经活络,疏风祛湿。方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气虚血瘀型 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心前区刺痛或隐痛,或睾丸痛或溃疝、颓疝,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涩无力。治法为益气化瘀,软坚散结,方药用橘核丸加减。
阴虚内热型 表现为午后或夜间发热,盗汗,肌肉和关节酸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滋阴清热,通经活络。方药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气阴两虚型 表现为乏力,多汗,易于感冒,盗汗,午后潮热,心烦,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为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方药用人参芍药汤加减。
肾阳虚损型 表现为腰酸膝软,乏力头晕,阴囊湿冷,阳痿早泄,苔白,脉沉或沉弱。治法为补肾温阳。方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34岁的女患者郭某,因养羊而感染布鲁氏菌病,病初发热,伴乏力出汗,关节酸痛。曾住院两个月,病情反复发作,2006年年底入住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感染科,布鲁氏菌病血清学为阳性,给予常规西药联合抗病原治疗;同时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治法以益气养阴、扶正固本为主。方药选用党参、当归、黄芪、白芍、合欢皮、茯神、枣仁、鸡血藤、远志、秦艽、龙骨、牡蛎、甘草等各一定剂量,服用3剂后睡眠明显改善;之后去掉方中合欢皮、党参,改用鸡血藤穿山龙和西洋参,续服3剂,结果诸症均明显减轻,惟有乏力,少量出汗,纳差,以此方再加健胃消食药,患者出院时复查化验结果正常,所有症状均已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周岱翰教授从痰辨治癌症经验介绍 老茶馆 五加二仙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