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食气”

2012-01-02 14:22 楼主
浅论“食气”


《黄帝内经》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就是说,“食气”与“食味”都是人生存的必须所为。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完全是这样认识的,在这两者中,“食味”才是主要的,必须的,因而为大家所特别关注。我这里就是企望人们纠正这一偏向,让人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既重视“食味”,也要重视“食气”,全面实现健康的人生。

一、 只重“食味”是长期生活所形成的误区

人生一口气,没这口气,气断就等于没命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现实生活里,人们并没有把这一口气看得如何地重要,相比之下,吃饭,口福要比“食气”重要得多,古语谓“民以食为天”,现代人说:“人的一生跑断腿,为的就是一张嘴”,可见“食味”的重要程度。
从生理需要上说,这两者都是相差无几,属于同等重要的内容,为什么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却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呢?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中经济因素和经济价值作用所主使。因为“气”作为人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资源,它和阳光一样是大自然无尝的赐予,而且还是无限的丰富,可以让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而“味”就大不相同了,它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
同时,“味”作为一种人类的生活资源,它们还有不同等级较大的差异,其中就有一般较为低级的生活必须品,由此上推,还有中级和高级等的生活必须品,这些都与人的欲望、享受紧密相关。在社会中,每个人要想过着哪一级别的生活,这又要由每个人所居住的社会环境(如所在地区、国家)中的经济因素来决定,这是其一,其二,还必须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由此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来决定。就是这种社会的经济因素和每个所拥有的不同的创造能力,并由此形成的劳动价值等,决定着每个人所食关 之“味”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有粗糙和精细之分;如有基本满足饥饿和享乐之分。如上所言,人们要想达到任何一个级别,都不是随心所欲,垂手可得的,都必须通过全社会的智慧和辛劳在创造中获得;都必须通过每个人的智慧和辛劳在创造中获得,想不劳而获,在我们所处的社会里,是一种人人都认知的耻辱,如付予行动就会构成犯罪。
而“气”就不同,人们张口即得。每个人只要生活在与大气相通的空间中,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活,都绝不会发生像愁吃喝哪样为愁气而着急犯难。正因为此,所以人们都没有将“食气”当成一回事,而给予重视。
二、 现在社会变了,“食气”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因此中国人所依赖的大气,自古以来就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现在不同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强大的动力推动下,中国经济正以一日千里的高速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用了几百年历程的努力,在中国只短短花了几十年时间就已经达到了,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大大的超过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已达四万亿美元左右,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这一事实,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使中国的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变,尽管中国的改革有着与资本主义发展本质上的差异,中国人懂得要发展的可持续性;懂得在能源上的革命;懂得如何更低碳一点的生活;懂得大地的绿化;一句话,就是懂得对大自然的保护,但是,这一切的实现都得有一个对旧式文明改造中难以避免的过程。因此,在创造新生活的同时,也给自已带来了痛苦,这就是大气的污染。喧闹的城市,高楼一栋栋拔地而起,密密麻麻的汽车在道路上拥堵、缓行,……这一切看似美好的生活,却暗中给城市的上空布上了层层阴影,这就是无以数计的尘埃在城市上空飘移,它们与季风所形成的水气浑在一起,在一定的温度下,就形成了弥漫天空的雾和霾。
如果我们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最突显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居室的改变,二是城市的繁荣。
现代人们的居室都很讲究,为了舒适美观,都舍得花大价钱装修,动则几十万,十几万,可装修完后,谁都不敢立马进住,要等上十几天或个把月后,没有异味了才进住,就因为怕污染,知道此气不可食也。
现代的城市都是朝着现代化、都市化方向发展,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因此,“满城挖”,“大兴土木”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城市改造的结果,都是以堑新面貌出现:高楼林立,马路宽阔,车水马龙,人口巨增,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都市景象。城市是又美又新了,可人们万万未曾想到,城市上空的大气质量发生了巨变,空气中异常的颗粒物增多了,而且是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纷纭杂沓,纷纷洋洋,五味俱全,什么都有。其中有建筑粉尘、工厂废气、空调等电气的排泄物、生活散发的各类气味、汽车尾气等等。由此,现代化城市上空的大气,即空气的结构就不是一般知识中所说的那样了,空气中成分的比例: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炭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这个原先的比例肯定要发生变化。如“其它气体和杂质”就已不是往日那种以自然经济为主,小型的工业经济所排放出的生活气体和烟尘等,而是大量的污染物气体和粉尘弥漫着上空,因而其比例也绝不仅有0.03%;同样,二氧化碳肯定也要上升,其比例也不只有0.03%,而更多了。因此在城市的上空的大气中,有更多的CO2、粉尘、SO2、CO、NOX;还有光化学污染物等,另外,还要加上从城市室内散发出来的甲醛、苯、氨、氟以及三氯乙烯等等,其空气结构就更是复杂多样。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空气中氧的活性大,极易与其它物质和气体发生氧化反应,同样,空气中氧的比例也会要下降一些。
居室装修所带来的污染,我们可以躲开,整个城市大“装修”所带来的大污染,我们又如能躲得了呢?人们只有忍受,无可奈何地在现代文明生活中过点并不文明的生活。最近,由于雾霾天气较多,社会开始十分关切空气质量了,现在正在热论大气中的PM值问题。所谓PM值,即是空气中颗粒物大小的一个量度值。据称在空气中颗粒物大的有100微米左右,其中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统称为TSP,这些当然是有害的,即不可吸入的东西。在我国环境质认证标准中,已定为可吸入的空气中颗粒物为10微米,即PM10。最近讨论的PM值已降至PM2.5,即认定可吸入的颗粒物还要小,是原先10的四分之一大,据说它只有人的头发丝的20分之1。这些极微小的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的肺部和血液中,因现代大气中有害物质和病菌和病毒类较多,它们可直接付在这些颗粒物上面,如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危害极大,所以人们不得不给予关注和重视。但是,要达到这个标准,在我国并非一蹴而就的,得有一个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应的过程。但现在已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据说有的地区正在逐步地实行这一目标。我们可从这一现象说明,在我国已开始关注空气质问题了,也即对人的“食气”问题有了新认识,开始关注“食气”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02 14:23 2楼
三、从养生角度看,要从更高更科学的态度来认识“食气”问题

关于“食气”,我们现代人最为普遍的一种认识,就是人必须要“吸收新鲜空气”,其中最为根本就是多吸氧气,如人们所鲜慕的“氧吧”就是这层意思。
这种认知当然不为错,但并不全面,而且十分片面。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体是由诸多的元素构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氮、氢、氧、碳4种,再扩大一点为11种,即氮、氢、氧,碳、钙、磷、钾、钠、硫、氯、镁等。另外还有18种为必须的,它们是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在极微量的元素中还应有许多,如按现在有人统计人体元素共有80~90余种的说法,就应还有50~60余种之多我们还没有弄得很明白的。
人体的微量元素不可忽视,据说人体中有3O%的疾病都是由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不平衡所引起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健康也同样至关重要,有的可能与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能与消化系统有关;有的可能与循环系统有关;有的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等等,总之是不可缺少的。
组成人体的这诸多元素,它们来自两大方面,一是源于先天的禀赋,为父母所赐予;二是后天不断的补充。在后天的补充来源中,又有三个不同渠道,其一是食物;其二是饮水,其三就是“食气”了。其中饮水,除专门饮水外,在食物和“食气”中都含有吸收水分的内容。据有关资料介绍说,有许多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都无法从食物中直接获得,都必须依赖间接的途径,或是通过饮水和“食气”中获得的。
关于“食气”,当然就是指我们用鼻口吸入的空气。在空气中,空气组成是相当的复杂的,按一般知识的说法是,如上所言: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炭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在这组空气的构成中,其中氮与稀有气体对人体没有多大影响,因为它们都是相当稳定的气体,吸入人体不会引起化学反应,吸进去后它们会随着代谢谢物完全地排泄出来。起作用的只有氧、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和杂质。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不用说,二氧化碳呢,它不仅仅是人体呼出来的一个代谢谢物,它而且对人体的整个呼吸作用都有相对重要的影响。空气中0.03%的含量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它的存在对人体呼吸起一定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量的存在,或缺乏二氧化碳,相反会影响人的呼吸,乃至终止人的呼吸运动。当然也不可超过这个量,超过了也会影响人的呼吸,乃至危及生命。至于其它的气体和杂质,就更复杂,其中就包含有水蒸气;包含有各类自然物在大气、水气、辐射、电离作用下产生的挥发物;还有各类有机物的代谢谢物以及各类有机物生命循环所形成的有机气体和尘埃等;余下就是人类的生活以及工业文明中附带而衍生出来的污染物质。人体适量地吸入水气,当然对人体是有益的,现代工业文明所还的污染物气体,吸入当然是有害的。至于其它的挥发物、有机物气体、尘埃等,吸入对人体的作用是有益还是有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人们更关注的是有污染物的气体。
现代文明社会所形成的大气,与史前的大气是绝然的不同了,因它经历了人类古代,又尤其是近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由人类活动所改造过的大气已越来越不适合人类食用了, 在天空中尘埃物越来越多,它们不仅本身为人体所不需要,而且它们本身还携带着许多有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病菌和病毒等,中有严重污染物的气体。其中那些特别微小的,它们还可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就更容易造成致人于死地的各类致命的疾病。所以我国政府和环境部门提出的PM2.5问题,这是对国人的健康的考虑和关心。这就是说,由国家出面,全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合力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着的大气问题,使大气逐步达到适合人类“食气”的要求。同时,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的社会实践生活中一个具体的应用。
以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量,如从个人的角度来考量,我们又如何以更为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每个人的“食气”问题?
从个人养生角度来说,我认为“食气”问题绝不仅是一个吸入充足氧气的问题,以为这就是人类“食气”的全部内容是不准确的,应该还包括有0.03%的二氧化碳在内,还有许多我们现在还不知大量的必须的微量元素的吸入。虽然大量的微量元素可从食物中得到补充。近些年来,在超市中我们常常可以买到参碘、钙、锌、硒等元素的食用盐,此举就说明现代人们已认识到人需要不断补充微量元素的重要性。我认为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对于身体微量元素的补充也不一定充分、全面,应该还需要靠“食气”来解决,通过“食气”中自然而然地获取微量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什么人们通过“食气”就可以解决微量元素的吸入问题?我的理由是:同样是生命体,动植物它们也需要获得微量元素。人类栽培和饲养的可以是有意识地给予,那野生的就当然只有凭借其自然而得了。这自然除了土壤及其它野生动植物供给食物外,其余就应是靠“食气”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补充了,这是其一;其二,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食气”的文化传统。如《庄子•逍遥游》中就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描述。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帛书》中也有《却谷食气》一篇。而且古人这种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天,如道家所传承下来的“辟谷”养生法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些都充分说明大自然的大气中,除了氧气外,还有其它许多生命新陈代谢谢中所必须的物质,它们是人类养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我认为以科学的态度来谈养生,还必须从中医学气论中来寻求其规律,光只有吸氧概念的所谓新鲜空气是不够的。根据我的初浅认识,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它的可寻规律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其一、“食气”要食自然中的真气。
《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中就讲了真气与人体健康的重要关系。所谓真气,绝不是人们所认知的一般的所谓空气,它应是空气中的精华部分。真气之所在,它应是在生态环境纯自然气之中,明确地说,也即没有或较少有因人类生活干预之气的存在,也即无污染之气的存在。这种气的内容当然包括有氧在内的各类适合生命孕育、成长的相关物质和能量。我们要想得到这类气,就必须远离人类污染过的环境,到相对较为自然的条件中去寻觅,如空旷的田野、森林、公园;宁静的海边、湖泊、河畔;还有哪荒野的山区,无边的草原等等地方,这些都是相对理想的地方。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这些地方正是最容易产生负离子的地方,因而也是人们疗养生息的佳境。
其二、“食气”要食真气中的阴阳二气。
《黄帝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云云,说明阴阳二气是宇宙万物形成的物质基础。此说与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观完全是一脉相承的,就如老子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在“中和”或“平衡”中形成的。一个健康的人体,就是一个阴阳平衡的结构体。
但是,人是一个生命体,因而其阴阳结构就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如《黄帝内经》所说:“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阳藏。阳化气,阴成形”。因而人体的阴阳平衡也是在动态中获得平衡。
另外《黄帝内经》中还说:“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这就是说,人体中的阴阳的动态平衡,它是在阴阳与气、味、精、形的生生化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这里所说的气与味,其实它是万物的一个理化特性,用中医的观念来理解,气为物质的功能状态,而味则为物质的形质状态,前者是主动的,因而为阳性;后者主静,因而为阴性。因此,《内经》中所说的“食气”与“食味”都不是孤立绝然可划分的两码事情,它们应是统一的。这就是说,我们饮食中,既包含有“食味”,吃到美味的东西,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也包含有“食气”,从中获得能量和动力。同样,我们在呼吸中,既包含有“食气”,获得大气中蕴藏着的丰富能量物质,同时也包含有“食味”,在吸气中无形地获得一些营养物质补充身体。
那我们在养生中如何在吸真气中吸收阴阳二气呢?我认为这要根据阴阳二气的特性来进行,如前面所说的:“阴静阳躁,阳生阳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等这些阴阳气的特性。因此,要想获得阳气,就要从以下三点入手:要在白天;要在运动中;要在吸气中获得。与之相反,要想获得阴气,就必须是在晚上,在静态中;在平稳呼吸和消化食物中共同获得。具体而言,即我们的生活一定要守住人的作息规律,白天活动,人体定会相应地获得一些阳气, 晚上一定要休息,同样人体也会相应地获得一些阴气;白天宜练动功,在运动中获取阳气,时间,当然是晨练,因此时阳气较充足;晚上宜练静功,在笃静中获取阴气,时间为9至10时,即临睡前为宜,因为此时段阴气较充足。白天练功时,我们要有意地积极地采气,虽然所采之气阴阳均有,但以阳气为主。从食物方面来说,虽然从食物中也可得到一些气的补充,但身体所需要之气或能量,来自食物方面的主要还是要靠头一天食物消化的结果,因为从食物要变成营养物和动力,得有一个相对的生化过程。在晚上,人的睡眠是很重要的,此时人的呼吸也很平稳有序,这极有利于阴气的采集,同时,晚上睡眠中也是消化系统等进行食物消化吸收的及好体态,是人体阴气集聚的最好时段。
其三、“食气”还要食真气中的五行之气
所谓五行之气,即春之木气,夏之火气,长夏之土气;秋之金气,冬之水气。春之木气,它来源东风,为温暖和煦的春风,它是促进万生长发育之气;夏之火气,它来源于南风,为炎热似火夏风,是促进万物发育成长和成熟之气;长夏之土气,它来源于大地蒸发,我们可称之为地气,它是促进万物成熟之气;秋之金气,它来源于西风,为清爽干燥的秋风,它是万物收割晾晒之气;冬之水气,它来源于北风,为寒水冷凝的冬风,它是万物凝缩收藏之气。
中医从自然的天象、气象和物候中,找到了一切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生生不息的规律。万物所孕育出来的生命,都基本走着一条由动到静,生、长、壮、老、已不断循环的规律。人作为生命体之一,虽然发展到了生命高级阶段,但也不例外。中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观点,即“天人合一”,如《黄帝内经》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所以人虽然不似低等生命体植物那样,有明显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但在人体的组织中,又特别是某些相关的细胞中,这一规律性运动同样是存在着的,只是我们一般的凭感觉而感觉不到而已。如我们人体某些细胞的发生与死亡,绝对不是无序的,同样要符合生命这一发展规律的。《黄帝内经》讲:“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由这基本四季所形成的五气,同样要支配规范人体的各种生理运动。按《黄帝内经》理论的规定,春风在木,木与人体肝脏有关;南风在火,火与人体的心脏有关;长夏之风在湿,湿与人体的脾脏有关;秋风在金,金与人体的肺脏有关;冬风在水,水与人体的肾脏有关。所以我们食气时就必须注意对这五气的吸收。在春夏包括长夏和秋冬的四时变化中,我们必须在户外运动中,有意或是无意在有真气的地方去吸收这由天道所形成的五行之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这些都是滋润人体身心的营养物质,是天道所赐,不可不得。
宇宙万物的成形,都有一个度,不适度的,都会产生问题。如五行之气,人体吸入太过和不足就会形成祸害,只有恰到好处,以生理平稳之量吸入才有助于生命的发生与发展。如明代医家吴昆在对《内经•素问》注疏中就对“天食人以五气”一句疏解过,他说:“盖谓风气入肝,暑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寒气入肾,而其不亢不害,则能养人。”此话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另外,天道有常,也有无常的时候,宇宙时序的规律发生紊乱,一年中四季或者说五季的更替轮回,发生某种骤然改变,如冬日过度延长,至使来年春天姗姗来迟,这就造成头一年的冬季气候太过,而来年的春季气候就显得不足。这种天气变化所带来的太过与不足,就等于是五行之气太过与不足。如冬气太过就等于是水气太过,春气不足,就等于是木气不足。诸如此类等等,五行之气的太过与不足,对于生命体和人来说,就会造成相反的影响,这就是说,本来五行之气是推动一切生命生、长、壮、老、已有序发展之气,由天太过和不足,结果变成生命体无所适从的有害之气。如冬气过长,跨年过月,形成严重的倒春寒,就会使万物的萌动推迟,许多冬眠的虫子也长睡不醒,这就是对生命的影响。对于我们人的生命来说,其影响只是我们一下感觉不到而已,但在病理发生方面,就会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人体内寒气太重,这不但会损伤体表的卫阳,产生伤风感冒一类的热病,同时也有可能损伤内脏。如中医所说的水气凌心病证,会由此产生演化为一系列的心、肾、脾胃等并发症。
本来五行之气对人体是有益的,但过了度就会形成坏事,这也就是六淫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木气太过,就会形成风邪;水气太过就会形成寒邪;火气太过就会形成火邪;土气太过就会形成湿邪;在长夏中,土气太过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东南西北四方来的季风,大地唯有地气的蒸发,因此在土气太过同时也会形成闷热的暑气,这就是暑邪;最后就是金气太过而形成的燥邪。
在这六淫中,湿邪是最为可怕的,它一旦上了人的身,就会形成各类相关的疾患,如风湿、暑湿、寒湿、热湿、痰湿等等。湿气附体,在中医看来“如油入面”,是很难除掉的,所以中医有这样的说法:“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当然其它的淫邪也都不是好东西,都需要我们去防范。
在我们自觉的养生中,如何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如何主动积极地去吸收五行之气,还包括上面提到真气、阴阳之气等,所有这些“食气”问题,现在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这里面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践和技术问题,需要大家认真地去研究。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提供一方面的信息参考,是否有价值,大家去考量。
2012-01-02 15:10 3楼
王受仁 说:
三、从养生角度看,要从更高更科学的态度来认识“食气”问题

关于“食气”,我们现代人最为普遍的一种认

好文!我前一段时间也开始产生相近的想法。
我觉得,采气和练气是有所区分的。多数动功和静功都注重在练气上,不过不少气功师也会传授采气法,也有专门的采气功/法。但是很多练气功的人并不懂得采气。如您所说,气有阴阳、五行之分,采气的对象、环境和时间的不同决定了所采的气的性质不同。采气人的体质不同,所需要采的气也不同。而且采气和练气两者应该并重,光采不练就好比吃东西不消化吸收;光练不采,只能够靠自身原本的气和通过日常生活起居自然采的那部分气来维持健康,效果也不够好。
采气的对象种类繁多,可以是天地、日月、云水等等,但是我很反对采植物的气。植物,尤其是室外植物,接受日月精华、雨露滋润,长的丰茂的很多,但是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只是不会说话不会动而已,如果采它们的气,对它们会造成损害,严重的还会致死。听说过有人精于才植物气,曾使一片茂盛的树林几个星期内变得枯黄。不过有的人和气功派别是非常热衷采植物气的。我觉得还是采天地、日月等无生命的物体的气比较保险些,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大家都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更少有竞争者了)。
人不但需要一日三餐,也需要每日食气。根据体质选择食品,也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气来“食”。还要花时间把采来的气消化吸收到身体里去。我们现代人对这些几乎都是一无所知了,甚至把这个叫做封建迷信、伪科学,挺可悲的 。
我这里借花献佛,摘些查到的采气法:
采日精月华功
日精乃太阳之气,月华乃太阴之气。二气交触,是生万物。故螺蚌受之则生珠,顽石蓄之则产玉。惟古贤人如此,而善采之,行运纳之法,得以完体,采咽日精月华则得清阳之气,能使愚拙潜消,清灵畅达,顽疾不染,神气日增,其益无量。
采咽之法,分两段即采法与咽法。
一,采法 又名太极纳气法。为初级功,多站式,主要是以两手劳宫穴的开合,采纳日月之精华。
操作方法:在室外选一清明幽静之地,凝神返于内,调息致匀,静守片刻。待日月升起,清气充盈,可行采纳之法。两足平行分开与肩等宽,膝微曲,膝盖对脚尖;臀部下坐,尾闾对脚跟;百会、会阴、涌泉三点意对一线,含胸拔背,下颌微收,舌抵上颚,两眼垂帘轻闭。尔后,两手从体之两侧轻上抬,至肩高时,翻掌掌心向上,手掌略高于头,两肘略内曲,沉肩坠肘,五指分开虎口圆。要求以中指的运动来调节劳宫穴的开合,中指向上绷紧劳宫穴开,吸气、闭气凝神,存想天地日月之精华从劳宫穴融融贯入体内,充实机体;精纯之气,自上而下,洗涤周身,所到之处,郁滞渐消。呼则中指放松劳宫合,两手慢慢从胸前下沉,至两侧复原如初;同时张口,徐徐吐浊。也可配合念“嘘”、“呵”两诀,以助洗涤内浊之气。如此为一采,满二七采,静守片刻,可收功行摩腹,浴面等法。如法行一两月,则身轻体健,清爽无累,寒暑不侵,待滞消灵明渐达,可行咽法。
二,咽法 又名山根纳气法。取坐式(盘腿),主要是以两眉之间的山根穴,行纳日月之精华。
操作方法:于室内选一几榻,厚铺热褥,宽衣解带,正身端坐,胸部微含气舒,盘腿以坐足压右足,以左掌置于右手掌心上,放于小腹前。身正直。百会、膻中、会阴意对一线,舌轻抵上颚。唇齿相著,目须微开,待日月升时,凝神内守,体松如棉。两眉上抬,以开其灵窍山根,细吸日月之精华。默默观照,闭息凝神,津液满口,则徐徐咽下,以意送之,贮于丹田。如是为一咽。随即张口,徐徐吐出浊气,复调匀鼻息,复吸复咽。如此二七咽。静守片刻,然后起身,行浴面,叩齿。搅海漱津、鸣天鼓、摩腹等收功。
采咽之功,方法虽简,久行则效甚。理为使天地正气纳入与己之浑元真精凝结为丹,以此为超生延寿之本,初行功时其气多贮于上丹田(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二月后浑元气可贮于中丹田(膻中穴),三月后至任督两脉通,功深极时,凝神气穴后,则可以意送入下丹田(脐中)。行功时二气交感,痒生毫窍,心觉恍惚,直如大汗一场,滋百肢,灌百骸,其快无穷,非达者不能体验此境也。

选自:天仙内丹心法
纳真气

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界围绕外气是否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深化了对外气的研究和了解。其实,外气的存在是不可置疑的事实,只要有生命体就会向外幅射自身的信息和能量。并且不同的生命体之间,外气是可以交流和互补的。特别是人,不管感觉到或者感觉不到,时时刻刻都在与外界交换能量和信息。内功中的采气法只是让这种交换变成主动的,良性的;明显的。
其实,外气内收,内气外放,其理论渊源就是中国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观。这种观点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尽管形态各异,但它们的结构同一,生发的根源同一。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特别是人,作为主体,和自然界不是分裂的。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说,人体是宇宙和大自然的全息元,是自然界高智能生物体的最佳结构和一切生物体的最高级结构。这种全息元的最佳结构,说明了人是从天地自然中产生的精华,又和天地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人能够将自己生命的能量回归到天地自然。
采气法是各门派功法都注重修炼的功法,也可以说是上乘功法的入门功,对于提高功力,开发功能以及为人治病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直接吞纳法
这一种直观的采气法,初学采气者练此法易于见功。自然万物如天、地、日、月、星、山、水、花、草、树木皆可以吞纳。久练之,能使人体气血旺盛,阴阳平衡,特别是对于虚证病人,吞纳法的补益作用十分明显,胜过各种补药百倍。不过,吞纳法不是简单的把空气
纳进腹内,而是要把容纳对象的清灵之气纳进去。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清灵之气?简单地说,就是相对于浊气、秽气、污染之气而言,其实不必深究,只要在意念上这样想,就能与对象交换好气。
●吞纳天气法
东、南、西、北任选一方,正面站立,双脚并拢,两脚尖在一直线上,垂肩坠肘,含胸拨背,手中指对腿裤缝,全身自然放松入静。待静后,头向上抬起,使整个面部迎向天际』艮睛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整个天际之气吸入口中,快速吞纳入腹,然后徐徐呼气,不加意念。待静后,再吞纳下一口。
如果认为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天际之气,可分数口吞纳,即将天际之气分为几块吞纳,但吞纳天际之气的面积,必须由练功者的意念控制,依次连续进行吞纳。
●吞纳地气法
与吞天气法基本相同。待静后,低头,面部朝地,眼睛可闭可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整个大地之气吸纳入口,吸入后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作下次。
练功者如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大地之气,可按东、南、西、北、中五方,依次将大地之气分片用意念进行吞纳。吞纳大地之气必须连续进行。注意:吞地气必须在田野草地清新、广阔、干净之处,切不可在污泥浊水、秽气之处吞纳。
●吞纳太阳法
面对太阳,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待入静后,眼微闭,留一线隙,眼看准太阳(此时眼会有泪水润湿眼眶,太阳光再强也不会刺眼,故能看准太阳),同时口张大,让口对准太阳,意念太阳落入口中,并快速将其吞纳入腹中。吞纳后,胸部有热燥感,待静后,又如前式
动作,再次吞纳。
练功者吞纳数口后,可以闭口,闭目,保持静态,站在原地,眼前将显现一片黄红色光亮,且黄红色光中有一蔚蓝色光。此蔚蓝色光将形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圆形的,有人体部分骨酪形的,等等。若见此蔚蓝色之物形,应立即张口将其吞纳入腹。
吞纳太阳法,可分太阳初出、半午、中午、半下午、太阳将入时分别吞纳之。所选之日最好应是晴天,天际无云,雨后初晴亦好。太阳属阳中阳。长期吞纳太阳之气能强壮人之阳气,去除体内之阴寒之气,对于补益虚证作用甚大。
●吞纳月亮法
面对月亮,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待静后,抬头,眼微闭,看准月亮,让月亮银光射入眼睛内,同时张口,让口对准月亮,其意如月亮从太空落入口腔内,然后快速吞纳入腹,入腹后有清凉感觉。等静后又作第二次吞纳吞月亮法,可分月亮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吞纳。吞纳时间,应选在每月农历十三至十八日,以月圆时为好。
吞月亮法,对于阴虚体弱的妇女可以多练。正如《云笈七签》所说;“嗡月精,凡月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向月亮立正,不息八通仰头嗡月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嗡阴精益盛,子道通。”八咽,即吞八口。
●吞纳星辰法
选在群星灿烂之夜d如吞纳月亮法,面向天际,张口,用意念将群星吞纳入腹。若遇雨过初晴,天空现有明亮耀眼的星斗,可以单独向北斗星吞纳,其吞纳法和吞月亮法相同。其它星座也可单独吞。
●吞纳山气法
各地的山水有各自的气质,特别是与佛教道教有关的名山古刹更有其独特的气质。人们若是旅游时,当看到山水秀丽或山水气势磅礴的地方,便可空腹尽情吞纳。山气属阴中之阳,可充实人体肝气。
练功者面向所要吞纳的山或整个山脉,正面站立,姿式如吞纳太阳法相同。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贪将要吞纳的山或山脉全部吸入口腔内,迅速吞纳入腹。
若身处群山怀抱之中,可面向四面八方,依次吞纳,可将所有群山吞纳腹内,也可只选各群山的主要山脉,进行吞纳。
●吞纳水气法
水属阴中之阴。能充实人体肾气,培补人体之真阴之气。练时面向水源(江、河、湖、海),采取站式,与吞纳天气法相同。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江、河、湖、海之水,全部吞纳入腹内,待静后,再作下次吞纳。
练功者若站立在大江的桥上,可以先向上游站立,等静后,张口,用意念将江河上游之水全部吞入腹内,再转向下游,用意念将下游所有的水吞纳入腹内。
采山水之气法,有如气吞山河之状,不但能练其内气,而且可以练其胆魄、气概,陶冶人的情操。
2012-01-07 13:47 4楼
谢谢楼主的读贴与回贴。谢谢楼主的评点与发表个人的见解。
2012-03-06 18:57 5楼
心动、想试试采气功
2012-04-16 16:57 6楼
楼上楼主不防试试,只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2012-04-16 16:58 7楼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这个食:通“饲”,伺养、供给之意。此即为天道所立,所以人不可违也。
.
⬅ 便秘经典食疗方组合拳 老茶馆 月季花泡茶可疗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