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方剂的药量和现代用法的药量不同??

2010-02-10 21:56 楼主
以大青龙汤为例,我的书上写的麻黄用量6钱,折30g。而我在网上搜到的资料大多数都显示是12g。
还有好多其他的方剂都发现这个现象。
好吧,伤寒论是汉代的书,所以我专门考证了汉代的度量衡。
麻黄汤书上说是3两,以汉代度量衡算为45g,书上的算法应该是3剂,所以伤寒论给出一剂麻黄汤麻黄用量15g。而百度百科给出的麻黄汤麻黄用量是9g。这里请问以哪个为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2-11 07:32 2楼
回复 1# 老青蛙
楼上,我恰好在学《伤寒论》呢,我把书中所说的关于容量、重量、和长度单位做了一些整理。现摘录如下:
一、在汉代的班固《汉书·律历志》中:
1、重量:
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两个12铢为一两)
十六进制的,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一两约为现在的15.625克,我们为了简便为15克。那么一斤则为250克了。
2、容量:
千二百黍实基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一合=20毫升 一升=200毫升 一斗=2000毫升 一斛=20000毫升
黄耳坯是喝酒用的器皿约为一升
3、长度:
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一寸=2.3厘米
一方寸匕为边长一寸的正方形药勺约为5克之间。
二、在晋期时在两铢之间加了分
6铢等于1分;4分等于1两。而我们在方剂中如桂枝三分,巴豆一分,则是等份之意。
三、在宋朝则有了斤、两、钱、厘、毫。
而在黑龙江医生在开方子时,常把一钱等于5克;南方则为3克。
麻黄三两(45克) 桂枝二两(30克) 甘草一两(15克)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28克)
一升粳米=180克 半升半夏=50克 五味子半升=30克 厚朴一尺=23厘米(是宽3.5厘米、长23厘米)=15克。
一钱匕等于1克或1.5克之间。
杏仁100粒去皮尖=40克 枳实一枚为18克 桃仁100粒为30克 附子一枚为20克(大附子为25克) 野生乌头一枚为5克。

而如您所说的,恐怕有些书上所说的是各地区之间的用量不同罢了。
2010-02-11 11:00 3楼
哦,那我想请问,咱们医生一般开一帖麻黄汤,麻黄用量多采用多少呢?
2010-02-11 17:49 4楼
回复 3# 老青蛙


古方上说的45克乃是三剂的量,就是说一副药麻黄的量为15克。古时多数草药来自野生,其偏性最强,现在则不同,大多为人工种植。更为担忧的是人们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些侵入人体的邪风毒气,加上五劳七劳、利欲功名等,每人的素体状况都错综复杂,所以中医在投药时,都在不自沉地加大了药量,因为人和疾病都有了抗药性。
但麻黄一味,个人认为,还是量不要太大,此药燥热有余,滋阴不足,《伤寒论》中,就有“麻黄九禁”一说,最好不要超过20克为益。
2010-02-16 19:53 5楼
伤寒论原书,大青龙汤中麻黄 六两 ,两倍于麻黄汤中麻黄(三两)用量。为发汗峻剂。
在下临证体会,用大青龙汤,麻黄不可少于20克,少则效差。
2010-02-22 12:10 6楼
完了, 我糊涂了。 大家意见不一致, 我还是简单的乘3吧。

PS: 我去药店买麻黄, 前几次总是说没有, 现在熟悉了就告诉我,上海市规定不能私自卖麻黄, 必须要有医院的处方。
所以我每次都买不到。 正准备自己在网上买点。 不过一次买一公斤似乎也没啥必要。
⬅ 中西医融合是对中医的继承与发展 老茶馆 炮姜与姜炭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