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禁忌学》序

2011-12-15 16:50 楼主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中浅显者妇孺皆知,奥秘者高深莫测。如几千年来,种种“禁忌”观念广传于民间,但有时杂有一些神秘色彩而真假难辨。因此,如何找准源头,理清思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讲清道理,是当代有识者值得去做的事。
对此,还须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说起。
“通天下一气耳”是《庄子•知北游》中的一句哲理名言。天下万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木石、虫鱼鸟兽以及芸芸众生,均为一气,别无他物。“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天辟地之后,混沌之气经历了不断演化。《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八个字,是我们祖先高度智慧的集中体现。一旦有了两仪,同时便有了阴阳,便有了“对峙”,如天地、生死、男女、内外、上下、黑白、善恶、利害、凶吉、冷热、干湿、宜忌……等等。天下万物之内部都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东西。然后,如《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至无穷。
有了阴阳,即有阴阳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此为至理,概莫能外。整套中医学基础理论均由此演化而来。阴阳既成,即有了“类。”根据自然界“类同则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的原理,便形成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有了类与群,则在类与类之间、群与群之间便产生了相互关系,或互为利,或互为害。趋利避害是一切生物的原始本能,不用学习,自然而然。凡有利于生命之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因素即为适宜;凡不利于生命之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因素即为禁忌。自觉地回避和不为是忌,是自律行为;不让他人去为是禁,是外力强止。当然,人类社会演化越来越复杂,单靠本能就不够了,需要研究、学习与传授。
《黄帝内经》根据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理提出了“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及“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人类生成原理。易传《文言》提出了“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勿违,后天而奉天时”的“天人和谐”论,既注重人与天地相应的客观规律,又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我在2002年提出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并强调这个模式的核心是整体的人。凡符合人的生理需要及其体质类型的事物是宜;凡违反人的生理需要及其体质类型的事物则当忌。人生在世而不知宜忌是无法合理生存下去的,难免有病损夭亡的危险。换句话说,谁要想健康长寿,活得更好,谁就该深明人生宜忌之理及宜忌之事。
南怀瑾先生称《黄帝内经》是“经”,应与四书五经同级,我深表赞同。同时,我体会《黄帝内经》主要讲了三件事:○1天地的自然,如五运六气与食物药性等;○2人的自然,如藏象、经络与体质等;○3人与天地之间的宜忌关系,如养生之道与治未病等。是否如此,愿与大家一起探讨。
今王辉武教授带头组织同道们撰写此《实用中医禁忌学》,就探讨了《黄帝内经》教导后人应注意的第三件事。此书洋洋洒洒六十余万言,是他继《病家百忌》、《疾病禁忌》与《饮食与药物禁忌》后的又一次飞跃,为中医药学创立了一门自成体系的新学科——中医禁忌学。这是与西医毒理学之类非常不同的、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学科,发前人之未发,为振兴中医学做出了贡献。
王辉武教授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应诊时的同事,先后共事达7年之久,深知他好学敏思,才识过人,且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故我们颇多共同语言而视为知音。30余年来他著作等身,且多有创见,我亦颇为高兴,喜为之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口疮中药含漱法 老茶馆 刺五加籽,十大长寿药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