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针灸——支气管哮喘

2011-12-14 22:07 楼主
【概述】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很常见的发作性肺部过敏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呼气延长费力,胸部紧压感,病人端坐,两手前撑,双肩高耸,出汗,烦躁不安,并有喘鸣咳痰,甚至出现紫绀等。其中以呼吸困难最为明显。哮喘多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可达数小时以上。
哮喘的针灸治疗,现代有关报道非常之多。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不断发掘出不少有效的方法,其中包括:化脓灸、磁疗、穴位敷药、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结扎、穴位挑治、穴位割治、热针等。不仅能有效控制急性发作,而且可以预防复发。从疗效看,各法大致相近,有效率多在80%~90%之间。近年来,对治疗效果的观察更趋深入,如经对照治疗发现,化脓灸对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明显优于发作期[25]。
关于针灸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也已经作了颇有成效的探索。一些实验研究指出,针灸可使白细胞值异常的哮喘患者转为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玫瑰花环试验指标值低于正常者转为正常。并观察到,化脓灸后的实验动物脏器间质有以淋巴球为主的细胞增生,而未引起灸症性的白血球上升。都表明了针灸有提高哮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另外,针灸还能部分地缓解支气管痉挛。目前认为,针灸可能是通过有关经络、神经和体液系统等途径,激活机体防御系统功能,抑制变态反应,降低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而取得平喘效应的[1,2]。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鱼际、肺俞、大椎、定喘、列缺。
配穴:风门、膻中、内关、过敏点。
定喘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旁0.5寸~1寸处。
过敏点位置:指按压有明显胀痛点。主要分布于躯干部,上肢次之,下肢较少,多位于经脉线上,但不一定在穴位上。
2.治法
每次取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鱼际,继针其他穴位。鱼际,每次取一侧,进针1寸,刺时针尖向掌心斜刺,泻法,用强刺激,留针20分钟~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一次。肺俞,直刺5分。大椎直刺1寸~1.3寸,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后取针,予以艾卷温灸或拔罐。余穴均用泻法,中强刺激,留针情况同鱼际(过敏点针法与体穴相同)。发作期每日1~2次,喘平后每日或隔日1次以巩固疗效。
3.疗效
本法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据534例观察,有效率为69%~98.5%[3~8]。有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肺俞、大椎穴针后加灸的疗效优于针后加罐[8]。
(二) 穴位敷贴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大杼、肺俞、心俞、天突,(2)风门、厥阴俞、督俞、膻中。
2.防治法
药物配制:(1)消喘膏。白芥子30%、甘遂30%、细辛10%、干姜10%、麻黄10%、元胡10%,上药共研细末,以鲜姜汁调成糊状,摊于圆型硫酸纸上。硫酸纸面积约为10mm2;(2)毛莨、天文草(均为鲜叶),各取3~5叶,捣烂成泥,加鲜姜汁调匀,做成直径2.5mm的药饼。
治法一般应用消喘膏,如取材方便亦可用后者。首次贴敷第1组穴,取准穴后,贴上药饼,周围敷以棉花,上盖消毒纱布,以胶布黏住。贴后2小时~3小时,待有灼热或微痛感,除去药饼,出现水泡时,涂以龙胆紫防止感染。隔9天后再贴第2组。本法主要用作哮喘急性发作治疗,贴敷3次为一疗程,每年贴一疗程。冬季喘者贴于三伏,每伏贴1次;夏季喘者,贴于三九,每九贴1次。贴处嘱病人不要搔破,以防感染,禁用凡士林纱布。
3.疗效
本法主要预防哮喘发作,共观察4434例,结果,预防发作的有效率为83.7%~98%[16~19]。
(二) 穴位注射(之一)
1.取穴
主穴:定喘、肺俞
2.治法
药液:鱼腥草注射液。
每次仅取1穴,可始终用其中一穴,亦可交替取用。病人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项背部,定准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后,用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确定定喘穴,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鱼腥草注射液4ml,右手快速垂直将针刺入穴内皮下组织,缓慢向脊柱方向斜刺,探得酸胀等得气针感后回抽无回血,深部刺入约1cm,抽无回血,将药液缓缓注入(穴注时嘱患者不得抬头)。哮喘发作期间每天1次,每次每穴注入鱼腥草液2ml,行双侧穴注;哮喘停止以后改为隔天穴注1次,剂量同上,双侧穴注,10次为一疗程,一般患者共治疗20次,即2疗程。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好转:哮喘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未愈:症状无变化。
共治290例患者。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近期治愈218例,好转56例,未愈16例,占4.6%。经观察,治愈的206例病人中,治疗1次止喘的52例,治疗2次止喘的86例,治疗3次止喘的62例,可见大部分均在3天内止喘。止喘后不能立即停止穴注,一般需巩固治疗10~20次,既可以巩固疗效,也可防止今后再发[14,15]。
(四) 穴位注射(之二)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位于背部肩胛间区。有板滞、胀、凉、痛等异常感觉,触之有肌紧张度高、皮温低及有团块状或条索状之区域,压之有酸、胀、痛、麻感。
2.治法
药液:为2%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氨茶碱0.125mg+地塞米松2.5mg+东莨菪碱0.1mg~0.2mg(或654-2注射液5mg)四种药物之混合液。
每次选阿是穴数点,针刺入后至有麻胀感迅速将药推入。一般于哮喘发作时施行。
3.疗效
本法主要用于哮喘持续状态。共治14例,症状立即完全缓解12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20]。
(五) 穴位割治
1.取穴
主穴:膻中、肺俞、定喘。
2.治法
每次取一穴,轮换进行。取准穴位后作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用手术刀作纵形切口,长约0.5mm~0.8mm,深达皮下(不宜过深)。以直血管钳分离切口,暴露脂肪组织,并摘去黄豆至蚕豆大皮下脂肪。之后,血管钳深入切口略施刺激,至患者有明显的疼胀或沉重感后取出,不作缝合,以消毒纱布覆盖。两次割治间隔在7日~10日左右,3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观察456例,缓解399例,有效4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6.4%[26]。本法用于防治哮喘。
(六) 热针
1.取穴
主穴:定喘、风门、肺俞。
配穴:外感风寒加合谷、列缺;喘促加天突、孔最;痰多加足三里、丰隆;咳嗽加尺泽、太渊。
2.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据症选用。用GZ小时型热针仪治疗,热针长度1.5寸~2寸,温度调节至40℃~70℃。热针用于主穴,其中风门透肺俞。配穴则用普通毫针,得气后施提插捻转之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
3.疗效
以上法共治64例,结果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为96.3%,并有一定远期效果[21]。
(七) 艾灸
1.取穴
主穴:分为四组。(1)少商;(2)天突、灵台、肺俞;(3)风门、大椎;(4)大杼、膻中。
配穴:身柱、膏肓、气海。
2.治法
第一组,主要用于控制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其他三组及配穴用于预防哮喘发作。
第一组灸法:取双侧少商穴,用艾炷行无瘢痕直接灸,各灸3~5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其他三组,于每年夏冬季节灸治一疗程。一般仅取主穴,体质虚弱者酌加配穴。治疗时,嘱患者正坐低头,暴露背部。取穴须正确(按同身寸取),将预先制备好的如黄豆大艾炷(系陈艾绒加入少量麝香压制而成) 置于穴上点燃。施灸过程中,当艾炷烧及皮肤开始灼痛时,术者须以两手在该穴区附近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亦可预先皮下注射1%普鲁卡因注射液0.3ml) 。约4分钟~5分钟待火熄后,用纱布蘸无菌蒸馏水拭净艾灰,再灸第二壮。施灸壮数:腹背部穴各9壮,胸部穴各7壮,颈部穴各5壮。灸毕贴以灸疮膏或胶布。每日更换一次。一般病例每日灸一穴,4日~5日为一疗程。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发作控制:治疗后症状消失,听诊肺部无无哮鸣音;有效:自觉症状减轻,听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2)预防:痊愈:灸后症状消失,体质恢复,观察三年不再复发;显效:灸后两年内偶或发作,但症状显著减轻;有效:灸后喘咳较以往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灸后病情无变化。
以上法治疗急性发作37例,结果,发作控制5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0%[30]。预防哮喘发作共治1788例,其有效率为66.9%~94.4%[2,9~12,25]。穴位化脓者疗效满意。
(八)拔罐
1.取穴
主穴:定喘、风门、肺俞。
配穴:膻中、中脘、肾俞、膏肓。
2.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病程久或疗效欠好者,酌加备用之穴。先针刺,将针速刺至皮下,轻轻捻转进针,成人背腧穴进针5分~7分,小儿2分~3分。刺定喘穴时,针尖可向脊柱方向斜刺。待获得针感后,可用架火法拔罐,即在针尾上缚一含95%酒精之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5分钟。亦可先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1~2次,以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取针后再以闪火法,在风门穴与肺俞穴之间拔罐,留罐10分钟~15分钟。注意,小儿不可留针拔罐,一般仅采取点刺不留针,再拔以中号或小号罐,留罐时间,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上述治法,每日一次,穴位可轮换。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共治63例,其中留针加罐法9例,临床控制5例,有效3例,无效1例;不留针加罐治疗54例,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4.1%。凡是坚持治疗者,效果较为理想[22,23]。
(九) 耳针
2.治法
急性发作期以取主穴为主,缓解期巩固宜多配配穴。每次取主穴3~4个,酌加配穴。发作时,用耳毫针迅速刺入,用捻转法施强刺激,留针30分钟~60分钟。每隔5分钟~10分钟运针1次。双耳均取亦可单耳交替,穴位轮用。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采用耳穴压丸法,即以王不留行子置于0.7cm×0.7cm之伤湿止痛膏上(如无,可用胶布或其他橡皮膏代替),贴压上穴,每次1耳,每周换贴两次,左右交替取穴。每天至少按压穴位3~4次,每次5分钟~10分钟。哮喘发作严重者可按压半小时。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共治291例患者,其中耳针法治疗191例,显效88例,有效9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5.3%[13];耳穴压丸法共治100例,结果临床控制12例,显效50例,有效31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为93%。并发现,单纯性哮喘、病程短、未用过激素治疗者效果为佳[24]。
(十)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膻中、肺俞;(2)天突、定喘。
配穴: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风门。
2.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组,二组交替轮用。配穴据症酌加1~2穴。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亦可用氦氖激光治疗仪。具体治法方法为:二氧化碳激光仪,须装上光斑放大镜行散焦照射。照射距离5cm,照射范围2cm2,功率密度约0.1W/cm2,每穴照射3分钟~5分钟,每周治疗6次。氦氖激光仪,波长632.8nm,照射功率2 mW~5mW,照射距离40cm~70cm,光斑直径1.5mm,照射时间每穴2分钟~6分钟。两侧可同时照射。每日1次。
3.疗效
二氧化碳激光仪穴位照射多适于成年人,共观察39例,其中临时控制21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27]。氦氖激光治疗仪穴位照射适于小儿或成人,共观察227例(其中小儿88例),结果临时控制87例,显效62例,有效60例,无效18例,其总有效率为92.1%[28,29]。
(十一) 其他措施
1.如为外源性哮喘,应尽力找出避免接触变应原;内源性患者,则尽可能去除或控制感染病灶。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注意增强体质。
2.重症患者或呈哮喘持续状态时,应给予吸氧,适当输液,抗感染及纠正酸中毒等。如针灸不能控制病情,宜立即改用其他中西医疗法。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医案一
李××,男,8岁,学生。
主诉:哮喘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3天。
病史:患者哮喘已2年余,开始冬季易发病,以后不分季节一年四季均要发作,常因天气变化,劳累或吃鸡蛋诱发哮喘病。经常服麻黄素,氨茶碱缓解症状。1年后每逢发作服对症药收效甚微。此次因感受风寒哮喘发作已3天,服药未收效前来就诊。
检查:表情痛苦,张口抬肩,气急,胸闷,口唇紫绀,喉间有痰鸣声,脸色皝白无华,纳呆。两肺可听到明显哮鸣音。在胸椎3~8两侧、颈椎5~7两侧可摸到条索或压痛,孔最穴和天宗穴处有明显压病。舌红苔薄根腻,脉浮小数。
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则:疏风宣肺,止哮平喘。
取穴:胸部、腰部、气管两侧、颈部、前、后肋间、剑突下、孔最、天突、大、小鱼际。配加:太渊、中脘、阳性反应物处。
治法:梅花针法,叩打。当即按取穴配太渊进行治疗,治毕后哮喘即时减轻。1小时后按上法再治疗1次,哮喘症状基本控制。患儿表情自如,愉快回家。
随后治疗部位去天突,大、小鱼际,加配穴中脘、阳性物处,继续治疗15次,诸症消失。
再继续治疗15次以巩固疗效。患儿精神转佳,纳谷量增,脸色红润,并开始上小学读书。担心劳累引起哮喘复发,第1学期未参加体育活动,由于病情平稳,体质转佳,第2学期起便上体育课,但仍无不适现象。随访观察2年,除在感冒时,有时出现喉间不适外,哮喘从未再发作;同时吃鸡蛋也不会诱引哮喘复发。
(钟梅泉医案)
医案二
罗××,女,56岁,工人。1989年4月19日初诊。
主诉:咳喘5年余。
病史:5年前感冒咳嗽,咽痛,久治不愈,渐发为咳喘。每当感冒、着凉或闻及油烟等一些刺激性气味皆可引起哮喘大发作,甚至昼夜不止,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唯用激素等药物才能使病情稍有缓解。近3年无论冬夏,终年咳喘不止,时轻时重,中西药物多方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近日来咳喘又大作,呼吸抬肩,胸闷,纳差,动则气短汗出,四肢无力,便溏,咽干。
检查:面色灰暗,浮肿状,喘促气短,精神不振,脉沉细无力,舌苔薄白滑润,舌淡体胖。心率98次/分,两肺干罗音,偶闻哮鸣音。
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则:补肺益肾,散寒平喘。
取穴:天突、膻中、孔最、华佗夹脊(颈6~胸7)、三阴交。
治法:首先速刺入穴,针天突、膻中、双侧孔最时要促使针感上胸,待喘稍平后,沿脊柱两侧拔走罐从风门至肾俞以皮肤发红为度,再针华佗夹脊颈6~胸7、三阴交,皆用热补法,留针30分钟。
针后喘平,胸畅,呼吸平稳。同时辅以中药:炙附片12g(先煎),大黄10g,木通10g,当归10g,桃仁10g,杏仁10g,石苇30g,仙灵脾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日服1剂。
次日病情明显好转,仍轻咳气短,脉舌同前。针肺、脾、肾俞用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后,再针中脘、足三里、膻中用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
患者共针刺治疗12次,除上述穴位外,曾加用中府,膈俞。中药服用15剂,以上方为主,去大黄炭改用苦参10g,加焦三仙10g。观察1个月,咳喘未作,食欲大增,二便正常,诸症消除。随访半年已坚持正常工作。
(田从豁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建国等.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观察.中国针灸,1981;1(3):15
[2]李志明.瘢痕灸治疗喘息等病的临床观察 (附瘢痕灸家兔大椎穴实验研究) .天津中医,1985;4:19
[3]邵经明等.针刺拔火罐治疗哮喘.赤脚医生杂志,1973;(5):36
[4]蒋幼光.4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过敏点出现规律及42例针刺过敏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总结.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科技资料选编,1979:196
[5]方永久.针刺鱼际穴平喘作用的观察.新医药学杂志,1978;(10):35
[6]刘泽光.针刺鱼际穴治疗支气管哮喘200例.中国针灸,1985;5(1):4
[7]邵长荣等.针刺喘息、鱼际穴治疗发作性哮喘.新医药学杂志,1979;(2):55
[8]邵经明等.针灸治疗哮喘61例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江西中医药,1983;(3):43
[9]湖南省慈利县中心医院化脓灸研究小组.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985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1;1(1):15
[10]严华等.化脓灸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42,北京
[11]浙江中医院.化脓灸治疗哮喘31例小结.科技简报(医药卫生),1977;(7):41
[12]许文波.化脓灸治疗哮喘的24例远期疗效随访结果.同[11]
[13]陈巩荪等.《耳针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50
[14]刘敏.化脓灸治疗哮喘的24例远期疗效随访结果.中国针灸,1997;17(1):19
[15]王伟等.定喘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26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9;19(11):667
[16]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组.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疗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新医药学杂志,1978;(5):28
[17]刘品山.天灸“大椎穴”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中医杂志,1980;21(10):18
[18]龙华医院儿科.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45例.上海中医杂志, 1981;(6):28
[19]赵怀儒.经穴敷药治疗支气管哮喘370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4;(4):3
[20]刘书益等.敏感区注射疗法治疗哮喘持续状态14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55
[21]管遵惠.热针治疗哮喘64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7;7(1):11
[22]王秀蓉.针刺加拔火罐治疗哮喘.广西中医药,1990;13(3):20
[23]严芳等.针刺加拔罐治疗支气管哮喘54例.中国针灸,1989;9(3):42
[24]张仁.《实用耳针疗法》.台北:志远书局,1992;87
[25] 洪海国等.化脓灸对治疗支气管哮喘不同阶段与证型对疗效的影晌 中国针灸,1997;17(6):325
[26]赵世荣等.穴位割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456例.陕西中医,1989;10(3):554
[27]何杨子等.CO2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4;14(1):13
[28]程传勋等.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医杂志,1981;22(12):58
[29]何树槐等.激光照射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国针灸,1991;11(2):25
[30]陈必通等.艾炷灸少商穴治疗支气管哮喘37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5;15(5):3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急症针灸——急性支气管炎 老茶馆 急症针灸——支气管扩张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