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心得 古今单验方选评连载(共84讲,绝对精品!作者:金风玉露)

2011-12-10 20:57 12楼
古今单验方选评12—蝎尾粉外敷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蝎尾粉外敷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录自《虫类药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514野战医院用蝎尾粉外敷治疗急性扁桃体炎64例,治愈率98.44%。凡具有急性咽部疼痛,发烧,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者,用两块3平方厘米胶布,撒上一层蝎尾粉,贴于双侧天容穴(即下颌骨下1厘米处),24小时更换贴药一次,一般贴2—3次即愈,而不需打针、服药。

评注
蝎尾即全蝎(又称全虫,俗称蝎子)的尾巴,在中药配方中是常用的虫类药物之一。《虫类药的应用》一书中指出全蝎的作用为:1祛风定痉 2窜筋透骨 3开瘀解毒本品有小毒,内服肯定需要医生处方,但外用一般问题不大,尤其本方外用量也小,离中毒剂量较远,是比较安全的。中医认为蝎尾较全蝎药力要峻猛,但是需要注意极个别皮肤易过敏者可能有过敏反应,那就只能遗憾而放弃不用此方了。
急性咽扁桃体炎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
大、压痛,而肺部查体无异常体征。西医多选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口服或静滴治疗。但是见效也未必快。
而中医外治法中的蝎尾粉外敷天容穴,不失为好方法之一。这是中医迥异于西医而确有独到之处的地方。
2011-12-10 20:57 13楼
古今单验方选评13—小麦青苗善退黄疸

小麦青苗善退黄 录自《杏林小品》
孙思邈《千金翼方》谓小麦“养心气,心病宜食之。”以肝、心为母子之脏,子能令母实,故又主养肝气,其性味甘寒,走二经而能益血凉血。小麦苗色青,其生长又同于肝胆升发之期,通乎春气,其性味辛寒无毒,能消酒毒,除暴热,退酒疸目黄,宜捣烂绞汁日饮之,如煮汁滤服,则善解蛊毒(《中国药学大辞典》)。经我临床常用,知其为退黄佳品。
一、治急黄 花园庄附近罗某之9岁男孩,素体健壮,食量接近壮汉,村邻戏呼“饭仓子”。1955年3月某日中午饱食后,突然发热、烦渴、胸满胀,小便红黄,至日时,周身皮肤及双目均发黄,呼吸气粗,当晚住院,由西医治疗一昼夜,无明显疗效,且又鼻衄,皮下出现瘀斑,疑为“亚急性肝萎缩”,邀中医会诊,投化斑汤加茵陈,1剂,隔日热稍降,衄已止,瘀斑转红,诸症见平,独身、目与小便之黄不退,舌绛台黄,脉弦滑数。悉由胃热素盛,所以消谷善饥。《诸病源候论》云:“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胆受热而液泄,营受热则血溢,故见证如此。我除投辛寒甘凉之轻剂外,嘱取洗净带根小麦苗,捣烂绞取青汁,隔汤加温,加蔗糖少许,每次饮一小碗,日饮3-4次。两天后,热退黄消。
二、治蚕豆黄1954年—1958年暮春之时,龙须桥东之高庄,许多10岁之内儿童发生一种季节性疾病。患儿可在同一天罹疾,出现身黄、目黄、尿黄,肤色黄而晦滞,神疲乏力,纳少便溏,重者腹痛、呕吐,溲似红茶。亦有见唇舌色淡、指甲不红、微汗、语声低怯、脉象细弱等气血两虚见证者。乃恣食生冷蚕豆,湿浊伤于脾胃,胆汁浸淫所致,病即“蚕豆黄”也。以藿香、佩兰、苍术、茯苓、广皮、郁金、茵陈等组方,虚证加用黄芪、当归。服1—3剂,脾胃证候即能改善,然黄疸总难消退。我以小麦苗60克入上方煎服,或单用小麦苗90—120克煎汁,加红糖适量和服,一日数次,俱迅速退黄而康复。尔后,偶有不听劝戒偷食生蚕豆发黄者,病家即单用小麦青苗自治而瘥,并不求医问药。蚕豆黄亦称“蚕豆病”、“胡豆黄”。现代医学认为个别人由于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吃蚕豆或吸入其花粉后所引起的一种红细胞大量破坏的疾病,须从速就医。
三、治黄疸肝炎儿童患黄疸型肝炎,多难遵守医嘱进行规则治疗,病程往往延长。但儿童为稚阳之体,生机旺盛,又有恢复较快的有利一面。我对不能接受药物治疗的黄疸患儿,视其年岁和体重,每日用小麦苗100克上下,煎汤加白砂糖饮用,病情不重者,不用其他疗法,退黄也较快。如夏侯×的7岁男孩,于1957年4月黄黄疸型肝炎,厌食、恶心、便溏,肝区疼痛拒按,身、目均黄如橘皮色,时有烦热,勉强接受中西药治疗3天,再也不肯就范,症状未能改善,病因湿热蕴蒸,肝脾不调所致。《日华子诸家本草》谓小麦苗能“除烦闷,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做齑食甚益颜。”既能食用,自然久服无妨,故以小麦苗汁每次约100毫升,隔汤蒸熟,和入蔗糖与服,日服3-4次,儿极喜饮。1周后黄疸尽消。近因化肥农药普遍施用,我乃停止使用小麦青苗。

评注
小麦青苗退黄之功,古籍记载如《本草拾遗》有“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中药大辞典》第2版指出其功用主治:除烦热,退黄疸,解酒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有“麦苗善治黄疸”一文,讲到其内子(即妻子)患黄疸服药将药尽行吐出,后用麦苗一握,加滑石五钱,得以治愈。但张氏附文在大麦芽后,不知是否指的是大麦苗。又《黄河医话》有一文“麦苗硝矾丸在治疗阴黄阳黄中的效用”,可以参看。
2011-12-10 20:58 14楼
古今单验方选评14—胖大海治疗急性结膜炎(天行赤眼)

胖大海治疗急性结膜炎(天行赤眼) 录自《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第5期

华某某,女,48岁,农民,于1990年6月10日来诊诉:双眼红赤痒涩灼痛5天,伴畏光,眵多胶黏。经西医诊断为急性结膜炎,经打针服药及点眼药水4天不见好转。中医诊断为红眼病,是外感时气邪毒而致。取胖大海2粒,清水洗净后用适量清水(最好井水)浸泡,使其充分膨胀,然后去核搅拌成烂泥状,晚睡时外敷于眼(眼睑),并用纱布块适当固定,外敷双眼1晚,上述症状全部消失,1次治愈。

评注
急性结膜炎在中医被称作“天行赤眼”,“暴发火眼”,在《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中概括其表现为“天行赤眼四时生,传染热泪肿赤疼,”该病乃感受四时风热之毒而发,老幼皆可发病,极易传染,临床以眼红涩痒,肿痛流泪,羞明畏光为主要见证。《中医眼科全书·眼科临证精华》有专文“暴发火眼辨治”一文,指出“暴发火眼虽为风火兼侵,但以火邪为主,善用寒凉泻火,此为要法”,“在治疗暴发火眼时,千万不要忽视外治法,外治法包括外敷,涂抹,熏洗嗅鼻,发泡,点眼药等多种方法,它直接作用于局部,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正如《审视琼瑶》所说内外兼治,是为良医”。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结膜炎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但主要原因是腺病毒感染所致,其临床症状相似,流行程度和危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所以避免与急性结膜炎患者近距离接触,避免接触其手碰过的一些可疑感染物品尤为重要。
胖大海属于常用中药,民间常用来泡开水服用,治疗声音沙哑。记得小时候的作文里有人就写为了报答老师的恩情,偷偷塞给老师胖大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讲到胖大海【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用法用量】 2~3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 有人指出:胖大海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防止中毒。另有人指出胖大海适于发音突然嘶哑并伴咳嗽、口渴、咽病等症,但其主要还是适于因风热邪毒引起的音哑,不适于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对于一些突然失音或脾虚者,还会导致咽喉疼痛。尤其本品可润肠通便,故而便溏者更不可多服。但无论如何,本品外用仍不失为治疗急性结膜炎的安全方法之一。
2011-12-10 20:58 15楼
古今单验方选评15—仙人掌治疗腮腺炎、牙痛等证

仙人掌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牙痛等证
其一 仙人掌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方法一 仙人掌绞汁涂患处治疗腮腺炎 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第2版上册
附方流行性腮腺炎:鲜仙人掌适量,绞汁涂患处,每日2—3次。
方法二 仙人掌捣烂外敷治疗腮腺炎 录自《中药大辞典》第2版
治腮腺炎 共观察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用输液、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取鲜仙人掌1-2块,去外皮及刺后捣烂如泥,外敷于颜面肿痛处,并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连用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98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治愈73例,好转2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5.45%。
其二 仙人掌治疗牙痛 录自《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仙人掌验案一 李某某,男,50岁,牙痛5天,经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疼痛难忍,不能进食,晚间不能入睡,用下法治疗,1次牙痛消失,治疗方法:取鲜仙人掌大约35克,将刺除去,加水1碗,煎10分钟左右,把汤和仙人掌同时服下,每天2次,早晚服。(《四川中医》1989年第7卷第7期)
仙人掌验案二 牙痛时,取1块鲜嫩肥大的仙人掌,用水洗净,剪去表面的针刺,再对剖成同样厚的两片,把带浆的一面贴在牙痛部位的脸上,对治牙痛有特效,我曾牙痛红肿,用此法贴了1天,牙痛就好了。(《老同志之友》1992年第5期)
其三 治疗急性乳腺炎录自《中华本草》
鲜仙人掌60—90克,剥皮,切细,捣泥。加适量蛋清,合匀,摊于敷料上,包扎患处,每日1—2次。治疗急性乳腺炎60例,全部治愈。

评注
仙人掌是寻常家养栽培的常见植物,其药用价值非常广泛。《中药大辞典》记录其:药性苦寒,功用主治:行气活血,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胃痛,痞块,痢疾,喉痛,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吐血,痔血,疮疡疔疖,乳痈,痄腮,癣疾,蛇虫咬伤,烫伤,冻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克;或焙干研末,3—6克;或捣汁。外用:鲜品捣敷。宜忌虚寒证及孕妇慎用。1《岭南杂记》:其汁入目,使人失明。《广西本草选编》:孕妇慎服。《闽东本草》:虚寒者忌用,并忌铁器。也许因为《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都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两书文字在仙人掌记叙里居然不少惊人一致,毫无差异。
上述三种疾病其病机都是属于热毒所致,皆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特征,与仙人掌主治符合,故能“异病同治”,倘使由其他病因所致,病机不同,自不可用仙人掌了。
2011-12-10 20:59 16楼
古今单验方选评16—单味血余(即人头发)炭治血崩

单味血余(即人头发)炭治血崩 录自《名中医治病绝招》

止血塞流,应用何药?根据多年之经验,血余炭当属首选。血余炭性平,药力温和,为人发煅炭而成,有止血、散瘀之功,且发为血之余,又为肾之荣,肾主藏精,生髓。故煅炭存性之血余炭又有补阴之效,十分适用于妇科失血证。本品既能止血,又不留瘀,既能活血,又可补阴,寓开源于塞流之中,治失血证之妙,非他药可比。故余治妇科失血方中,每每伍入此药,能收到满意之疗效。治此患者亦不例外,单味使用,冀其药力之至专。
市上出售之血余炭杂而不纯,若能用血气旺盛的青年人之头发制成,效力最好。每服1.5—3克,日服3次,每于月经来潮第二天开始服用,连服3—5天,血来多则多服,血止停服。每次月经来时依法服用,并瞩其停服一切补品,补品药及其他药物。

评注
中医认为,血崩亦称崩中,暴崩,指妇女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证。现代医学之功能性子宫出血之量大者,与本病相似。但是如果阴道大量出血,合并有腹痛等其他症状,如可能有异位妊娠(即宫外孕)后出血,或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等情况,似不在此列。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如果血崩已经导致休克,必须早送医院救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方为广东医家邓铁涛习用之方,在其著作中也多有收录。其实早在唐朝《备急千金要方》就记载: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 烧乱发,酒和服方寸匕,日三。
古代医家对血余炭止血可谓津津乐道:

《本草纲目》: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老唐方,用自己乱发洗净,每一两入川椒五十粒,泥固,入瓶煅黑研末,每空心酒服一钱,令发长黑,此皆补阴之验也。用椒者,取其下达尔。

《本经逢原》:发者血之余,故能治血病。虽曰补真阴,疗惊痫,理咳嗽,固崩带,止血晕,而实消瘀生新,能去心窍恶血,并煅过服。若煅之不透,反能动血。合鸡子黄、香油煎之,消化为水,则治小儿胎惊,及涂癞疮有效。用入膏药中,则长肉消瘀。其疗小儿惊,大人痉,以能达肝、心二经,开通痰血之滞也。仍自还神化者,言服自己之发,则胜用他人之发也。但胃虚人勿用,以其能作呕泻也。乱发功用,与此不殊,而剃下者尤胜,取长之速也。小儿胎发煅灰,大解胎毒,而补先天血气,以纯阳未离也。

《现代中药学大辞典》讲到血余炭的制法:取头发去杂质,用稀碱洗去油垢,漂净,干燥后置锅内。上盖一个较小的锅,两锅结合处用盐泥封固,上压重物。盖锅底部贴一纸条,武火煅至白纸变焦黄色为度,离火,待凉后取出,剁成小块。我的看法如果一般家庭或个人用血余炭,径直到中药店买得了,相对于不会中药炮制的人来说,血余炭的制法也不是那么容易。
《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一并讲到其性能与应用:味苦、微涩,性平。归肝、胃、肾经。功能散瘀止血,利尿通淋,生肌敛疮。用于:1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及崩漏。本品止血不留瘀。凡出血证均可单用或配合应用。尤适用于寒证和虚证。故血热出血须配生地、大蓟、小蓟;气虚血弱者配黄芪、人参、阿胶;崩漏不止者又可配棕榈炭、莲蓬炭、藕节炭等。2小便不利,石林、血淋,瘀阻黄疸。3痈疽破溃久不收口、湿疹烂疮,多作外用。 内服:研末,每次1.5-3克。外用:研末撒,油调或作软膏涂敷。
2011-12-10 20:59 17楼
古今单验方选评17—忍冬汤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忍冬汤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录自古典小说《镜花缘》第三十回

话说多九公将药方写了,通使接过道:“国主因敝邦水土恶劣,向来人民多患痈疽,意欲奉恳大贤赐一妙方,可肯赐教?”多九公道:“金银藤乃疮毒要药,不知贵处可有?”通使道:“敝地此物甚多,因过于寒凉,人皆不用。”多九公道:“这是医家不能深究药性,岂可尽信!昔人言 忍冬久服,长年益寿。若果寒凉,岂能如此?况古本《本草》言 忍冬 味甘性温 近世《本草》虽有微寒之说,不过因其清热败毒,岂是泄火大凉之物?”登时又写了两个药方:
忍冬汤
金银藤(连枝带叶)五两 (如无鲜的,或用干金银藤四两五钱、干金银花五钱代之),生甘草一两。
将金银藤以木槌敲碎,用水两大碗,同甘草放砂锅内,煎至一大碗,加入无灰黄酒一大碗,再煎数沸,共成一大碗,去渣,分作三服,一日一夜吃尽。
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不论发在头项腰脚等处,并皆治之。未溃即散,已溃败毒收口。病重者不过数剂即愈,忌铜铁器。
大归汤
全当归 (要整的一个酒洗)八钱二分,金银花六钱,净连翘五钱,生黄芪三钱,蒲公英三钱,生甘草一钱八分。
病在上部加川芎一钱,中部加桔梗一钱,下部加牛膝一钱。水对无灰黄酒各一碗,煎至一碗,去渣,温服。
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初起者即消,已溃者收功。轻者五剂,重者十剂即愈。
多九公道:“此二方专治一切肿毒,初起者速服即消,已溃者亦能败毒收口。大约古人痈疽各方,无出其右了!”

评注
古典小说与中医学也是紧密相关,不少古典小说中蕴藏着中医的奇方妙法,奇思妙想,像《镜花缘》就是其中一部,最主要的是我们需要运用中西医学知识来细细解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能为当下人们所用或借鉴才好,我以往曾经做这一专题——不算太长时间的研读,只可惜现如今仍未能持续下去。
其实像《镜花缘》,我的印象中在钱钟书的《围城》中就写到方鸿渐的父亲看过此书的方子。而《镜花缘》的不少方子,尤为当代医家所喜爱,比如江苏朱良春氏在其著作中讲到用“痢泻散”治疗痢疾及泄泻的经验,(见朱良春“通利疗法在温热病中的运用”一文),实际取自《镜花缘》第27回多九公所讲的方子:“此方用苍术(米泔浸陈土炒焦)三两,杏仁(去皮尖、去油)一两,羌活(炒)二两,川乌(去皮、面包煨透)一两五钱,生大黄(炒)一两,熟大黄(炒)一两,生甘草(炒)一两五钱。共为细末,每服四分,小儿减半,孕妇忌服。赤痢,用灯心三十寸,煎浓汤调服;白痢,生姜三片,煎浓汤调服;赤白痢,灯心三十寸,生姜三片,煎浓汤调服;水泻,米汤调服。病重的不过五六服即愈。但灯心,生姜必须照方浓煎,才有药力。”而在董国立先生有“家传验方痢疾散”,实际亦是此方稍稍变化而来,惟川乌草乌之异,无生熟大黄之说,只取酒大黄。(见《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卷末) 可以想见此方流传之广了。
金银藤,即金银花的藤茎,中药上称作“忍冬藤”,意思取自其凌冬不凋。《本草纲目》治疗疔疮疖肿等十分推崇忍冬藤。
其实金银花运用更广一些,清《医学心悟》有“银花甘草汤”:治肿毒初起时,皆可立消,内服此药,外敷远志膏,一切恶毒,无不消散。仍宜早服为妙,倘疮已成脓,无从消散也,必须外溃。金银花二两,甘草二钱。水煎,清酒冲服。若毒在下焦,加牛膝二钱。
《中药学》七版教材讲金银花
【性能】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1.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并用渣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配伍,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用治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配伍,如清肠饮(《辨证录》);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脓。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如银翘散(《温病条辨》);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配伍水牛角、生地、黄连等药,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与香薷、厚朴、连翘同用,又可治疗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如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3.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单用浓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附药 忍冬藤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Thund.的干燥茎枝,又名银花藤。秋冬割取带叶的嫩枝,晒干,生用。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其功效与金银花相似。本品解毒作用不及金银花,但有清热疏风,通络止痛的作用,故常用于温病发热,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煎服,9~30g。
2011-12-10 21:00 18楼
古今单验方选评18—温酒调服干柿子治翻胃(即呕吐)

温酒调服干柿子治翻胃(即呕吐) 录自《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选注》
翻胃又称呕吐,类似反胃。
【原文】 病来翻胃几多时,干柿三枚捣成泥;好酒调开乘热服,此方效应少人知。
(文译:病人食即吐,不论发病多久,采用干柿三个,捣成糊状,以高粱酒加温调开,乘热服下,这种有效地治疗方法,知道的人并不多。)
【病证】翻胃,古代医书中亦有称翻胃为反胃的,但在《杂病源流犀烛·噎塞反胃关格源流》一书认为:“有翻胃,或痰或热,壅阻隔间,故食入即翻而出”,可见翻胃与反胃有区别,反胃吐隔夜之宿食,吐后始稍舒畅,吐物为不消化之食物;翻胃则不同,食即吐,不吐隔夜宿食,或痰、或热壅阻隔间,气逆吐逆。病因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凡外感、内伤、饮食不节以及疾病损伤脾胃皆可发生翻胃。
翻胃是一症状,多见于西医幽门痉挛,胃十二指溃疡,憩室,急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及水肿等疾病;也见于急性感染,药物毒副作用,妊娠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诊断依靠详细问病史,体检,必要时进行X线、B超、CT、胃镜等检查,若早期发现器质性病变或肿瘤,应早期进行相应的内外科治疗。
方解:《丹溪心法·翻胃》提出“翻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治法均应考虑。方中干柿具有清热、消痰、开胃、补虚劳不足之功,对翻胃具降逆止呕而治标,又清热。消痰、滋润五脏以补气血而治本。方中以酒调热服,一可反佐以缓寒性,二可活血通络,宣行药势,引药上行,起到佐使之功。

评注
干柿(或称柿干)即柿子压扁晒干而成,外有白霜,市场上多有销售,俗称“柿饼”。古今记载干柿效验极多,其中山东医家李克绍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及柿干治病的古今经验(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克绍》讲反胃、便血),选录如下:

消除梗阻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有一治胃反方:柿干三枚,连蒂捣烂,酒服(黄酒)甚效,切勿以别药杂进。他又引用《经验方》一段记载:有一家三代,都死于胃反病,后来到了孙辈,得了一个秘方,用柿干和干米饭天天吃,绝对不喝稀饭,也不喝水,结果治好了。根据“绝对不喝稀饭,也不喝水”,而且柿干烧灰外涂又能治臁疮腿,敷在舌上能治鹅口疮,内服能治大便干燥或下血,可知柿干有清热、润便、燥湿、化痰,收敛愈合溃疡面的作用。所以这样的反胃,可能是食道或胃有腐烂面,或有粘性分泌物的缘故。

《王缪百一选方》:曾通判的儿子,大便带血半年,用柿干烧灰,米饮送服,一次即愈。
《泊宅编》:外兄刘豫,病脏毒下血,已半月,自恐病重将死,后得一方(即上方),饮服6克,遂愈。

《食疗》:小儿秋痢,以粳煮粥,加入柿干末,再煮两三沸,食之。
《临床心得选集》:张赞臣云:某年秋,余患赤白痢甚剧,诸药不效,病延四十余日,每登厕,肛门突出,直肠下坠一二寸,乃用民间验方:柿干一只,重12—15克,去蒂,锅内烘热,加白蜡一块,约3克多,烊化,煎至荷包鸡蛋样,趁热食之,每日吃一二只,十天左右,痢止,肠脱亦收。
《折肱漫录》:乙酉岁六月,余避乱小船,奔走冒暑,处暑后患痢,余年老不敢服攻下药,用一般平稳方调,凡七天,病愈,但痢虽愈而血未止,兼大便燥结为苦。又治了半月,无效。后来读《玉机微义》有“柿干,烧,米饮调服”一方,因觅此药服之,服不到30克,病即痊愈,可称神方。
2011-12-10 21:00 19楼
古今单验方选评19—肠痈(即阑尾炎)秘方主用红藤

肠痈(即阑尾炎)秘方主用红藤 录自《景岳全书》

凡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急宜以此药治之。
先用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服后末药除根神妙。
当归五钱,蝉蜕僵蚕各二钱,天龙大黄各一钱,石(虫葛)(虫巴)【前面两括弧内分别为一个字】五钱,此草药也,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盅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 上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一钱许,日逐渐服,渐消。

评注
此方是治疗阑尾炎(中医称作肠痈)的效方,通常阑尾炎,甭管急慢性,现在一般主张手术切除阑尾,哪怕你讲什么阑尾有那么点免疫功能。我本人在西医战线上工作多年,从来没有听说普外科大夫见阑尾炎不手术的。除非个别人身体状况不允许或是拒绝做手术者,才勉强给点喹诺酮类药物,或是甲硝唑等等。现代医学认为阑尾炎是因为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所致,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出现不同程度腹膜刺激征等。病理分型有四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我个人认为该方的适应症应该在单纯性与化脓性阑尾炎,假如是后两种,该方当属不堪使用。必须手术完成才妥当。对于病情的判断,主要由专业医师来完成,如果有人患阑尾炎,经确诊为前两种类型(只能从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大致判断),实在不愿意手术者,在运用保守疗法时,可以考虑使用红藤为主来治疗。

《伤寒瘟疫条辨》(一作《伤寒温疫条辨》)卷四也转录了此肠痈秘方,尤其医家余无言氏,在其著作中除引用《伤寒温疫条辨》转引的张景岳的这段话外,还非常详细地讲到此方使用后收到良好效果的情况,使得该方在中医急腹症治疗领域颇有地位,尤其对红藤的使用,可以说是与之推行不无关系。选录余无言著作中片段供参考:

先是1941年,南汇张工六教授,述及其乡有一刘姓者,善治肠痈症,能治医院断为必须开刀之蚓突炎(即阑尾炎),使之内消内溃,脓从大便而出。其方即用红藤一两(约30克),单方一味,煎服立瘥。此后余于肠痈之证,均用此法收功,连前共有四例,均未有其他危险。
然此方之治,有讨论之必要矣。(一)工六教授告我之方,仅云红藤一味,水煎服,并无加酒之说。而《伤寒温疫条辨》谓须用酒二碗,煎至一碗,且醉卧之,是非酒不为功也。余今加酒一杯,行其药力,未敢以单味酒煎服之也。(二)《伤寒温疫条辨》谓午前二服红藤,午后一服地丁,彼以二药分午前午后,余以第二帖减大黄,加地丁、银花藤,亦通权达变之方也。
上述引文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余无言》第104—107页,《翼经经验录》110页

《中华临床中药学》第577页讲红藤:【性能】苦平,主归肝,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杀虫。在【应用】讲肠痈,乳痈里罗列详细,可以参看。
2011-12-10 21:01 20楼
古今单验方选评20—白矾(俗称明矾)饼外贴足心治小儿咳喘

白矾饼外贴足心治小儿咳喘 录自《国医论坛》1992,34(4):21。
王×,男,3岁。于1991年4月3日诊。其母代诉:2天来咳嗽,喉中痰鸣,呼吸急促,舌苔薄腻。予白矾治疗,翌日诸症消失。
治疗方法:凡小儿咳嗽气喘,喉中有拽锯声,用生白矾30克研末,少入面粉(米粉亦可)加醋适量,和作2块小饼,分贴两足心,外用纱布固定,1天后其痰自下,咳止喘平,屡试屡效。

评注
白矾俗称明矾,是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本方化痰定喘,如有小儿咳嗽痰多者,可以选用。
《中药学》教材讲白矾时指出指出:
【性能】 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应用】
1.外用治湿疹瘙痒,疮疡疥癣。本品性燥酸涩,而善收湿止痒。尤宜治疮面湿烂或瘙痒者。治痈疽,常配朴硝研末外用,如二仙散(《卫生宝鉴》);《证治准绳》单用白矾或配伍硫黄、乳香等治疗口疮、聤耳、鼻息肉、酒齄鼻。白矾更是治疗痔疮、脱肛、子宫脱垂的常用药,如以白矾、五倍子为主组成的消痔灵注射液。
2.内服治①便血、吐衄、崩漏。本品性涩,能入肝经血分,有收敛止血作用,可用治多种出血证。治衄血不止,以枯矾研末吹鼻(《圣济总录》);治崩漏,配五倍子、地榆同用;治金疮出血,用生矾、煅矾配松香研末,外敷伤处。②久泻久痢。取其涩肠止泻作用,配煨诃子肉为散,粥饮调下治之,如诃黎勒散(《圣惠方》)。③痰厥癫狂痫证。白矾酸苦涌泄而能祛除风痰,又当配郁金为末,薄荷糊丸服,治痰壅心窍癫痫发狂,如白金丸(《医方集解》)。④湿热黄疸。有去湿退黄之功,可与硝石配伍,治女劳疸,如硝石散(《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调敷或化水洗患处。内服0.6~1.5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体虚胃弱及无湿热痰火者忌服。
据报道,用白矾或经适当配伍治疗脓疱疮、湿疹、黄水疮、手足癣、顽固性口腔溃疡、肠炎、痢疾、消化道出血、癫痫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应用饱合明矾溶液加钳夹枯痔法(即将饱合明矾溶液1~3ml 注入痔核粘膜下血管团内,约2~3 分钟后用血管钳反复钳夹痔核,使其成一薄片),治疗痔疮1097 例,术后随访787 例,治愈率100%(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24∶2148);治慢性肥厚性鼻炎,将60%明矾注射液注入鼻甲肥厚粘膜下,每一部位0.2~0.3ml,5~6 天1 次,观察365 例,有效率98.36%,(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2∶75);用2%明矾水溶液高压灭菌后备用,每次300ml,经鼻食管在60~75 分钟内滴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43 例,有效率95.3%(综合临床医学,1994,1∶38)。此外,还能防治稻田性皮炎,用治褥疮、烧烫伤、中耳炎、脚汗症、泌尿系手术出血、子宫脱垂、直肠脱垂、肾结石、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等。
不良反应:明矾浓溶液对皮肤粘膜有明显刺激性,大剂量明矾内服可引起口腔、喉头烧伤,呕吐腹泻,虚脱甚至死亡(中国中药杂志,1989,2∶42)。
⬅ 读胡希恕笔记摘录 老茶馆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牙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