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辑

2008-07-31 19:09 12楼
著名中医学家程门雪黄文东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作者张建中

ISBN号7810106929

出版中医药大 / 2002-11-01

开本装帧平装 / 大32开 / 362页 / 306000字

定价¥42.10
2008-07-31 19:10 13楼
医家第一尚风神—记一代中医宗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首任院长程门雪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06.07.20 版次:11 )

今年适逢上海中医药大学建校50周年。50年来,该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高级中医药人才。走过半个世纪历程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食其果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一切离不开学校的创始人、首任院长——程门雪先生(1902年-1972年)。

程门雪先生是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史上一位颇具影响的教育家。作为上海中医学院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全院职工艰苦创业,使一所中医院校从无到有,积累和丰富了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办学经验,使上海中医学院成为具有海派特色、培养新型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摇篮。

程门雪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对伤寒、温病学说的研究有深邃的学术造诣。他博采古今,善用复方多法治疗热病和疑难杂症。他一生著作甚丰,有《金匮讲义》、《金匮篇释》、《伤寒论歌诀》、《妇女胎产经带歌诀》、《校注未刻本叶氏医案》、《程门雪医案》等。

1956年,程门雪先生被任命为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同年被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后又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在第二届全国人大期间作为医界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还先后担任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顾问、上海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同时被聘任为《辞海》中医学科主编。

作为中医教育家,程门雪先生注重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他事事以身作则,他的敬业精神,足堪垂范杏林。每当走上讲坛,他怀着不敢误人子弟的忠诚,讲好每一堂课程;他呕心沥血编写的金匮教材和伤寒论歌诀,当时已誉满医林。

程门雪先生是尊师重道的典范,虽负有盛名、身居高位,但只要提到他的老师丁甘仁先生,总是无比怀念和敬仰。不仅对丁公,大凡教过他的老师,如谢谢利恒、恽铁樵、曹颖甫、汪莲石等,每当提及,他无不敬仰有加。

程门雪先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或听课于教室,掌握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授课时数的增减;或深入各教研室,同老师讨论教学问题,指导老师提高学术水平。他非常重视对中医学基本功的教学培养。在他的主持下,由裘沛然等专家共同拟定了中医“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文本,在北戴河会议上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首肯和全国中医院校负责同志的一致赞同。

上海是名医汇集之地。程门雪先生致力于中医学界形成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发起举办上海名医名家学术流派报告会,听取许多名家的理论阐述和临床经验,使大家取长补短,既繁荣了学术研究的氛围,又起到了消除各派门户之见的作用。他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风范、渊博的学识修养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程门雪先生才华横溢,一生酷爱书画、诗词等艺术,品题、鉴赏水平也很高。其书法和古体诗造诣,可与他的医术相媲美。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就收藏他书写的一副楹联:“客至肯空谈,四壁图书聊当酒;春来无别事,一帘风雨欲催诗”,笔力浑厚、遒婉而不乏清脱、俊秀之美。

程门雪先生的一生,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以高尚的人品和卓越的贡献受到中医界同仁的推崇,以渊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受到学生们的爱戴。正如他诗中所言“书家第一尚风神,绝世仙姿不染尘。留得兰亭真本在,好从明月认前身”。
2008-07-31 19:12 14楼
中医五方演绎--程门雪论治热痰饮 裘沛然治饮用寒凉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论曰 :“前人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但事实上温药和之,只适用于脾肾阳虚,水停肠胃之痰饮,并非治一切痰饮的原则。痰饮病,患者左眼上下灰黑如煤烟,就知属寒痰;患者眼泡暗黑,知属热痰;患者四肢多痿痹,屈伸不自如,知属风痰;

如上及于目、下至于肠的,为痰饮之所及;咳引胁下痛的,为悬饮之象征;水 行遍体四肢的,是溢饮之见证;上及头目眩冒,证见胸膈支满不得卧的,则为支饮之现象;胸胁及背下至四肢历节痛的,为留饮之病况;平素喘咳,发则影响腰背身目的,为伏饮之症候。其主要区别,素盛今瘐,为痰饮之特点;痛限胁下,为悬饮之独有;身体痛重,属溢饮之范畴;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为支饮之大要;背冷如掌大,为留饮之确证,发则身泣出,为伏饮之真相。溢饮表邪重者,用小青龙法,此是汗法,不是和法。支饮腹满,内饮结实,用厚相大黄汤,此是下法,不是和法。悬饮胁痛,咳唾短气,脉沉弦有力,饮结在里,用十枣汤;留饮欲去,自利反快,虽利续坚满,用甘遂半夏汤,以上为攻逐水饮法,不是和法。痰饮肠间有水气,腹满,口舌干燥,用已椒苈黄丸,此是凉药,不是温药,是前后分消法,不是温药和之之法。”

程门雪先生论热饮甚详:

“ 饮病大别,只有寒热二种。寒饮易知,热饮难晓。姑先言其热者。热饮有二:有新病即热者,有久而化热者,久者易知,新者难晓,更先辨其新者。饮停于上,则为支满;热伏于中,则为烦燥。热则作渴,饮则作呕;热则津不行而口舌干燥,饮则水内留而咳逆喘息。验之于舌:舌边尖红绛者,热也;中厚白腻者,饮也。参之于脉:脉紧者,饮也;脉浮数者热也。此饮病新起即热之症状也。既见饮证,又见热象,即当从热饮取法立治。若徒守温和成法,未有不偾事者。治饮宜温,治热宜清。饮自热 来,当清其热;饮从外入,当祛其邪。惟是饮停未久,犹是清稀之水,未成坚结之形,一切峻攻,均难取法。欲求正鹄,其惟小青龙汤加石膏一方乎?水停心下,故用青龙;热在胃中,故加石膏。由此推之,则知大青龙之治溢饮,亦热饮也。水停心下,故宜温散;水溢皮肤,则宜发汗。饮多于热者,用小青龙加石膏法;热多于饮者,用越婢加半夏汤,热虽同而热之轻重不同也。体虚者,清热化饮之中须顾其虚,木防已汤;体实者,清热化饮之中兼治其实,厚朴麻黄汤,热虽同而体之虚实不同也。此饮病初起即热之治法也。若内热不清,外饮不去,热煅其饮,饮从热化,由清稀而变为粘腻,由支满而浸成坚癖,饮热团结,合而不分,饮即热,热即饮,热非徒用寒凉所能清,饮非另用辛温所能化,又当峻用苦辛寒泄之品,去其坚,破其结。其停结之处,胁下为最多。喘急甚者,皂荚丸涤之,葶苈泻肺汤泄之;痛甚者,十枣汤、控涎丹逐之。停于胸者则胸满,厚朴大黄汤主之;蓄于肠者则肠鸣,已椒苈黄丸主之;已行复结,心下坚满,甘遂半夏汤导之;流于四肢,筋骨 楚者,指迷茯苓丸消之;结于六腑久而不化者,礞石滚痰丸泻之;若目痛如欲脱出,心烦如啖韭蒜,日夜隐已不得卧,支满咳喘无已时,痰如稠糖,粘手不脱,一切丸治均不见效者,惟有皂荚丸一方可服,在上者吐,在下者泻,痰实一去,即有生机。其体虚者可以补正之药相间而用。丸以治痰,汤以扶元。其用有二:一为汤丸同服者,久虚之人,胃弱不能行药,每用攻而不动者,一得扶正气之药,则药性大行,攻力反大。若以为补正可以缓攻药之性而偶用之,则效果每出乎意料之外矣。一为汤丸分服者,如上午丸,下午汤;今日丸,明日汤;甚或数日汤补,一日丸攻;数日丸攻,一日汤补,当以人之体格虚实为之。”

裘渍然老师深明此理,观其论“治痰饮以寒凉”文中说:“治一痰饮患者已服药数百剂,西药亦服遍而未效,裘老用葶苈汤,射干麻黄汤,三子,平陈,指迷茯苓,滚痰,涤痰不效,后用控涎,十枣也未效,不得已处以黄芩生地各一两,龙胆草五钱,二剂竟奏意外之功,又服数剂而瘳。该病系属痰饮,又无明显热象,“温药和之”,为医界公认的治法,然而攻逐蠲饮,温肺化痰,理气降逆之剂叠进而无寸效,最后乃以一般所忌用之方而愈其病,这已不是不拘一格乃是破格的治法,然而居然用此以起经年不愈的沉疴。这种法外之法使我深切感到处方的不易,医生真是“可为而不可为”。又说:我过去治过不少哮喘病,有的是风寒上束,痰饮内阻;也有寒包热的,有痰饮阻肺,气阴两伤的,有上实下虚的,有肺脾同病的,用相应的治疗,一般都可得到缓解和痊愈。但是遇到有些明显是寒饮的病,症见咳唾稀涎,喘逆不平,痰鸣如吼,形寒怯冷,苔白滑,脉沉弦,口不渴,胸脘窒闷等。宣肺降气,温肺化饮,通阳散寒,应该说是正规的治法,然而对于某些病人,用上述药物,却毫无效果,后竟用大剂量石膏,黄芩,知母,桑皮,合欢皮,芦茅根,凌宵花等药奏功。我执行医术已过半个世纪,类似这种情况所见实多,渐渐体会到治疗疾病,既要不离于法,又要不拘于法,因为医理很难而用法每可变,只有懂得法无常法和常法非法这个深刻的道理,才能真正掌握中医治病方法的真髓。“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2008-07-31 19:15 15楼
程门雪论证细审脉




对各种久病沉疴,高年虚人诊脉,要注意浮中沉三候,尤以沉候更为重要.
久病之人,面红.心烦,舌质偏红,脉象轻取弦滑代数,但重按细弱无力,可见中气亏虚,即不单纯作阴虚论治,更不宜用一派苦寒泻火之剂.应在补养阴血之中,配合益气之品,使气阴渐复,逐步调治而愈.若不察脉象重按细弱无力,但见阴虚火旺之象,便轻率地使用滋阴泻火之剂,则气愈虚而阴血更难恢复.
2008-07-31 19:16 16楼
程门雪编《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姜宜孙整理 (原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3期)

《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著,详论治肝病各法,极其精粹,惜只此一段耳,思非全璧,其余不可问矣。兹撰为歌括以备采用。

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发、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治法最广,姑录大略于下:肝气肝风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冲心犯肺乘脾胃,挟寒挟痰多异形,本虚标实为不同,病杂治繁宜究情。
肝气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疼。疏肝理气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平,兼寒吴萸(兼)热丹(皮)栀(子),兼痰半夏与茯苓(疏肝理气法),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窒痹辛润行(辛润以通络道也)。络脉瘀阻归(须)桃仁,旋覆泽兰新绛增(兼通血络也,疏肝通络法)。肝气胀而疏更甚,归膝杞柏(子仁)柔肝认,兼寒(加)肉桂与苁蓉,兼热(加)天冬生地审(柔肝法),缓肝之急经方好,白芍橘饼甘麦枣,肝气甚而中气虚,此方变化无穷奥。(此经方淮麦甘枣汤加芍药、橘饼两味也。此方天士最喜用之,平淡而神奇,善用之,变化不测也,历来验案甚多,乃女科要方,余亦屡用,或奇效。)培土泻木用六君,吴萸白芍木香临,脘腹胀痛肝(气)乘脾,疏木温中法意深,(温中疏木,黄玉揪惯用此法,黄坤载立法大意胆胃宜降,肝脾宜升,而脾胃为升降之机枢也,此中尚有微旨,如桂枝柴胡一类是升疏,所谓木喜条达是也,吴萸川楝白芍之类为降泄而非疏泄矣。疏泄二字当分析,各有其所宜,逍遥散是土中疏木,抑气、四七之类则土中泄木也。疏是竖,达其郁结,泄是横,局方四七汤桂草参夏四味,不用一味理气药,而能泄其有余,是方合疏泄,二者均用之,与逍遥又微有不同也。须辨,治七情之气,与逍遥散同,极堪玩味,其用意深也。)脘痛呕酸肝犯胃,泄肝和胃法亦异(与肝乘脾之治,又异途也)。二陈汤合左金丸,金铃白蔻犹同意,(泄肝和胃法与疏木温中法不同,却是相对之治,研究两者用药之分,思过半矣。)抑肝肝气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喘主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汇(抑肝法),泄肝肝气上冲心,热厥心气用左金,金铃子散寒椒桂(寒加椒桂),寒热俱有(仍入川)连芍(或再加白芍)均,泄肝主法苦辛酸,三者错综随证任。(泄肝法,以上治肝气诸法,虽为吾人日常服用者,但能分别精切,用之适合,亦殊不易矣。药均和平之品,唯从此化裁之,则变化无穷,举一反三,其有裨于临床使用殊非鲜也。天士于此一门大有妙旨,脾胃及木乘土两篇中妙绪不穷,宜细考研之备用。)肝气八法:疏肝理气法——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疏肝通络法——旋覆、新绛、归须、桃仁、泽兰叶柔肝法——当归、杞子、柏子仁、牛膝缓肝法——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培土泄肝法——六君加吴萸、白芍、木香疏肝和胃法——二陈、左金、白蔻、金铃抑肝法——苏梗、杏仁、橘红、吴萸汁炒桑皮泄肝法——金铃、延胡、吴萸、川连
肝风气有余便是火,内风多从火发生,亢阳上冒巅顶甚,血虚旁走四肢轻(肝风一证虽多上冒巅顶,亦能旁走四肢,上冒者阳亢居多,旁走者血虚为甚也),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熄风和阳即凉肝,羚羊钩钩白蒺藜,决明甘菊丹皮攒,熄风和阳而不效,潜阳便是滋肝着(即滋肝法)。牡蛎生地女贞子,菊花阿胶同白芍,肝风旁走四肢麻,经络牵拘掣不和,养血熄风归杞膝,首乌生地蔚(茺蔚子即三角胡麻也)天麻(即养肝也),培土宁风亦缓肝(即缓肝法也),中虚纳少肝风(上)逆,宜滋阳明泻厥阴,参甘玉竹芍菊麦(冬),暖土以御寒风法(此非治肝寒补中也),近效白术附子汤(见《金匮》——术附草姜枣),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服之康,(是暖土以御寒风法,此法用之得当者极有神效。余曾多次验过,可见经方之神奇,苟能药证相合,其功力绝非后贤制方所能比拟也。凡头眩重苦极,伏枕不能稍转动,动则眩晕欲死,与普通眩晕不同,且服滋阴潜镇反甚,而脉软弱无弦劲之象,苔证无热状,可进温药者,以此方投之甚验,出乎意料之外也。余按此方亦可名暖肝之法也。)外风引动内风者,搜肝即是搜风旨,羌独荆防薄蔓荆,天麻僵蚕白附子。(一法曰搜肝之外有此搜风一法,凡人必先有内风而后外风,亦有外风引动内风者,故肝风门中每多夹杂,则搜风之药亦当引用也。此条本属后附之法,不在此间,余因暖土御风之例,而移置于此,以便比较而资参考。内风外风每多夹杂,旭高已先言之,则列入其中亦分所当也。)肝风六法:熄风和阳法(凉肝)——羚羊、钩钩、丹皮、菊花、决明、蒺藜。熄风潜阳法(滋肝)——牡蛎、生地、女贞、元参、白芍、菊花、阿胶。养血熄风法(养肝)——生地、归身、枸杞、牛膝、天麻、首乌、三角胡麻。培土宁风法(缓肝)——人参、甘草、麦冬、白芍、菊花、玉竹。暖土御寒风法(暖肝)——近效白术附子汤。搜外风法(搜肝)——天麻、羌活、独活、薄荷、蔓荆、防风、荆芥、僵蚕、白附子。
肝火肝火游行于上焦,上下内外无不到(如目红颧赤痉厥狂躁淋闭疮疡善饥口渴呕吐不寐上下血溢皆是也)。清肝羚羊丹栀芩,竹叶连翘夏枯草,泻肝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合,肝火上炎清不已,清肺制木(清金以制木火之亢逆,制肝之法亦即法其所主也)内经出,(治其所主之法出于内经,五脏皆然,其用甚□?也),沙参石斛天麦冬,玉竹枇杷(叶)石绝好,补母六味(丸)大补阴(丸之类,肝火盛,清之不应,当益肾水,乃虚则补其母之法,亦乙癸同源之义也),泻子黄连与甘草(肝火实者兼泻其子乃实则泻子也)。郁怒伤肝用化肝(煎,张景岳方),气逆动火生烦热,青陈(皮)丹(皮)栀(子白)芍泽(泻)贝(母),胁痛胀满或动血(方名化肝煎,是清化肝经之郁火也,肝火本脏之治三:清、泻、化是也,隔脏之治三:补母、泻子、清金是也。)肝火六法:清肝法——羚羊、丹皮、山栀、黄芩、竹叶、连翘、夏枯草泻肝法——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泻青丸(龙胆草、山栀、大黄、川芎、当归、羌独活、防风、竹叶)清肺制水法——沙参、麦冬、石斛、天冬、玉竹、枇杷叶、石决明补母法——六味丸、大补阴丸泻子法——黄连、甘草化肝法——化肝煎(青皮、陈皮、丹皮、山栀、白芍、泽泻、贝母)治肝诸法(补、镇、敛、温、平、散)补肝沙苑(制)首乌(菟)丝,杞子枣仁萸肉脂(麻),镇肝牡蛎(石)决龙(骨)齿,金箔青铅代赭磁(石),敛肝乌梅木瓜(白)芍,三者随宜皆用之,(此三法无论肝气、肝风、肝火,相其机宜,皆可用之)。肝寒温肝(吴)萸(蜀)椒(肉)桂,(如肝有寒,呕酸上气,宜温肝法),参姜加入中虚治(兼中虚胃寒加入人参干姜即大建中法)。平肝蒺(藜金)铃橘叶钩(藤),散肝达郁逍遥是(木郁达之,逍遥散是也,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即散肝法也。)补肝四法(气、血、阴、阳)补肝气法效堪夸,白术天麻与菊花,细辛生姜辛以补,羊肝杜仲用相和,归芎膝断补肝血,苁蓉(川)椒(肉)桂补肝阳,肝阴地黄(白)芍乌梅,四法精研细审详。按:此治肝诸法极为详备,条条皆是实用之方,非凿空谈玄者比也。都从叶氏案中得来。姜宜孙按:程门雪老师生前十分推崇清代名医王旭高学术,特别对于王氏《西溪书屋夜话录》中肝气、肝风、肝火的论述,赞不绝口,曾编入讲义,授教弟子。于三十年代又将其编成歌诀,随口吟诵,复加按语,以示其要。据程师《□?心方歌诀选粹》自序云:“第未老而先衰,读书苦不能熟,昔时所读已如隔尘,而则随读随忘,尤为可叹。不得已,乃节精华之点手抄而日诵之,如童蒙然。至所见各家方治,有好者亦如此编为五七之言,以便读,不合韵亦得之,但图顺口易记而已,不以示人,庸何伤乎?此余晚学之始基,亦即补读之一种也。”此乃谦逊之词,实乃融先生读书、临证之心得结晶。余今天读来,殊多教益。此等珍贵资料,岂敢私秘,遂稍事整理,公之同好,并志纪念。
⬅ 中医推拿首次大规模服务奥运赛场 老茶馆 陈存仁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