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的三个关键

2010-01-29 23:55 楼主
作者:朱琏

针或灸的刺激,是作用于一定部位的皮肤和深部的神经结构,激发和调整神经的应变机能
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为此,必须掌握如下三个关键。

-----


(一)刺激的手法:
1:抑制法:采用刺激量较大,时间较长,患者感觉较重的强刺激,可对身体机能
亢进现象起到镇静,缓解,制止和增强正常抑制的作用,称为抑制法。该法取穴较少,针刺要重并逐渐增强刺激量,患者有持续的舒适感,留针时间要长,灸用艾条温和灸或熨热灸,在10钟以上。此法适用于疼痛,痉挛,炎症急性期,精神运动兴奋状态,慢性病。注:类似针灸手法中的泻法。

2:兴奋法:采用刺激量不大,时间不长,患者感觉不太重的弱刺激,可对身体机能衰退现象起到促进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唤起正常兴奋的作用,称之为兴奋法。该法取穴较多,针刺用强烈短促的浅刺,使病人产生短促的痛,涨,或触电样感觉,随即起针,灸用艾条雀啄灸为主,2~5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休克,虚脱,弛缓性麻痹,感觉减退或丧失,神志昏迷,肌张力降低,精神运动抑制状态等。注:类似针灸手法中的补法。




(二)刺激的部位
1: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主要取上肢肘关节以下的手掌挠侧线,手背挠侧线,和正中线的穴位,以及口鼻区,颈前区的穴位。肺部主要取背部第一到第五胸椎间各线和胸部乳房以上的穴位,以及上肢掌面挠侧线的穴位。

2: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取上肢肘部和肘部以下掌面正中线,尺侧线和背面尺侧线的穴位,也取后颈部和下肢前正中线和前外侧线的穴位,以及上肢肘部以下掌面和背正中线的穴位,下肢膝部以下前正中线和后正中线的穴位。

3:消化系统疾病:在腹部取穴,对于胃的病取脐以上各线的穴位,对于肠病取平脐和脐以下各线的穴位,对于食道的病可配合取胸部正中线的穴位,对于肝脏的病,取背部,上腹部和右侧乳以下胸部的穴位。此外,足三里是一个重点穴位。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主要取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下肢内侧面的穴位。

5: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取头部,颅顶部和后颈部的穴位,以及四肢远端的穴位。

6:眼病:主要取眼区,后颈部,头部和背部第七到第十一胸椎间各线的穴位,上肢肘关节以下手背面尺侧线的穴位,下肢膝部以下前外侧线的穴位。

7:耳病:主要取耳区,颞区,头后区耳廓附近的穴位,上肢肘关节以下手背面挠侧线和正中线的穴位。

增强抵抗力:主要取背上部和肘膝关节附近的穴位。对于止痛,主要取远隔的穴位,肌肉或者关节痛则配合患部或及其附近的穴位。对瘫痪则需取患部的穴位。对于内脏活动表现机能亢进者,取远隔的穴位,表现衰退者,取附近的穴位。
(三)刺激的时机
因人因时而异。例如对于疟疾,周期性发作的疾病,需要发作前一段时间即开始治疗,直到超过以往发病时间时期后才停止。
对于急慢性胃病和神经衰弱等初期要连续每天治疗,对于急性肺炎,心绞痛等则要每隔2~3小时针灸一次。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脱发的特效针灸草药疗法 老茶馆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