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刺贴药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

2011-12-08 09:18 楼主
笔者近10余年来,用砭刺配合贴药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均为门诊病例,全部经X线、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14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23年。发病部位2/L3、L3/L4、L4/L53例,L4/L582例,L4/L5、L5/S1
95例。
2治疗方法
2.1砭针制法
在古陶瓷窑遗址处寻找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遗留下来不规则的陶瓷釉块,颜色为黑色或黄褐色,光亮反光,质细坚硬,获取后以斧头击碎,捡取1~2cm大小状如斧头、锋利有刃的砭针,然后浸泡于75%酒精瓶中备用(以景德镇瓷器碎片代用亦可,制法同前)。
2.2膏药制备
粗药: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附子、禹白附、马钱子各30g,牛膝、桃仁、红花、防风、白芍、杜仲、补骨脂各20g。细料:丁香、肉桂、血竭、三七参、乳香、没药、松香各30g,黄丹300g,麻油1500g。将上述药物炼制成膏药,摊涂于药被子上备用。
2.3操作方法
(1)砭刺方法: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在相应的腰椎棘突间和棘突旁开0.5寸处,用拇指指腹找压痛点。痛点确定后,局部常规消毒,手持砭针对准痛点顺肌肉走行方向进行砭刺划割,深度以划破表皮即可,长约1~1.5cm,2~3针即可;然后在砭刺后的穴位上进行拔罐,至血止为度。
(2)贴药方法:把备好的膏药在酒精灯上烘热,使之稍烊化,贴在砭刺拔罐后的穴位上。
每贴1次,间隔6天,再进行第2次治疗,治疗4次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痊愈:腰腿痛等自觉症状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阴性,6个月~1年以上未复发,恢复正常工作者170例,占94.5%;显效:腰腿痛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劳累后偶有轻度疼痛,但休息后即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者10例,占5.5%。本组180例全部有效。
4典型病例
刘××,男,42岁,公安干部。初诊日期:1999年2月6日。主诉:腰腿痛2个月。经骶疗、服中药、牵引等治疗,疗效不显。现疼痛昼轻夜重,不能入眠,被迫体位,屈髋屈膝跪位,动则痛剧。检查4、L5棘突间拒按,叩击此区即向左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示4/L5椎间盘向后突出0.8cm×1.8cm,L5/S1椎间盘偏左后突出0.6cm×2.5cm,并有骨质增生。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按上法治疗2次症状体征消失,恢复原来工作。随访2年未复发。
5体会
砭刺,几近失传,现在针灸医生极少应用。观现行各种针具,均为合金而非单质,惟有砭针是绝缘针。砭刺穴位,调整经络,加以拔罐,祛邪疗疾,无任何毒副作用。
膏药的配制皆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精炼而成。药贴穴位,药效持久,具有温经散寒、行气祛风、利湿通经、活血化瘀之效。由于腧穴作为脏腑气血汇聚之处,有其独特功能,在药效储存方面应优于其它部位。当把膏药贴在特定砭刺拔罐后的穴位上时,由于局部瘀血祛除、血液循环加速、代谢谢旺盛,这时药物的理化作用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而产生整体的调整作用,故尔使患者的症状体征快速控制。
笔者经10余年的临床观察总结,体会到腧穴的部位疼痛越严重、病程越短,其疗效越好,包括各部位骨质增生所致疾患、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外伤后遗症等疑难痛症,均可在5次内获显效或痊愈。而且疗效可靠,经得起临床重复与验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频电疗加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0例 老茶馆 针灸衡法治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