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及其治疗

2011-12-06 16:40 楼主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异常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临床分为急性溶血与慢性溶血两大类.
本病属于中医"血虚","虚劳"等范畴,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治以益气养血,培补脾肾.
一. {要点诊断}
起病急骤,出现高热,寒战,头身疼痛,恶心,黄疸,甚至发生休克和尿闭,为急性溶血
性贫血;神疲乏力,心悸,黄疸为慢性溶血性贫血.
二.{辨证论治}
气血两虚
症状: 面色萎黄或苍白,皮肤发黄,倦怠,无力,气短食少,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
脉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健脾益肾.
针灸选穴: 背俞穴 肺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腹部穴: 中脘 建里 下脘 大横 天枢 水分 气海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以上背部穴,不留针,腹部穴,留针40分钟.
方药: 党参 炙黄芪各20克 白术 当归 熟地黄 白芍各15克,水煎服.
以上针药并用,10天1疗程.
三. {护理要点}
1. .增加优质高蛋白饮食.
2.保持乐观情绪.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4.常用中成药: 黄芪口服液,照说明书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土豆汁治可治十二指肠溃疡 老茶馆 中医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