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赏析 (六)

2011-12-06 10:25 楼主
【八下焦证治 】
下焦者,肝与肾。“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温热入下焦,多灼伤肝肾阴精。对复脉汤之应用,见吴氏化裁经方之妙。云“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伤阴,或未下而阴竭若再下其热是速其死也,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用古法而不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指出“热邪深入,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盖“少阴藏精,厥阴必得少阴精足而后生”。创三甲复脉各尽妙用,谓下后阴虚而滑脱者,一甲养而涩之;阴虚阳不潜藏者二甲养而镇之;阴虚不能上济心者三甲养而济之。虚风内动“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介属潜阳镇定”,柔复脉、黄连阿胶汤而制大定风珠方,法眼别具!

阳虚之质,患温不可过用寒凉而克伐阳气,故立半夏、桂枝、小建中汤之救逆法。上述见下焦温病用药务必柔润滋腻为主。“本论原以温热为主,而类及四时杂感今胪列四时杂感,春温夏热、长夏暑湿、秋燥冬寒,得其要领,效如反掌..塘之所以三致意者,乃湿温一证,盖土为杂气,寄旺四时,藏污纳垢,无所不受,其间错综复杂,不可枚举其变证也,则有湿痹、水气、咳嗽、痰饮、黄汗、黄疸、肿胀、疟疾、淋证、带证、便血、疝气、痔疮、痈肿等证,较之风火燥寒四门之中,倍而又倍”,“湿温一证,半阴半阳,而又氤蘊粘腻,不似伤寒之一表即散,温热之一清即愈,施治之法,万绪千端”。对湿温之治匠心独具而尽善尽美,此为吴氏之心法所在!学者宜深究之。下焦寒湿门用诸热香药治疝,也甚精妙。

吴氏虽以温病名书,而泛及诸杂证治法,实可羽翼伤寒,不独为温病专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温病条辨》赏析 (四) 老茶馆 赵绍琴医案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