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泯灭中医科学观念——针灸治病原理是神经感应(二)

2011-12-05 08:33 楼主
(续)3、针灸治病原理是脑神经功能效应
——感觉是效应器传导神经和大脑的功能,针刺穴位产生神经感应是针灸治病原理,思辨的经络学说泯灭中医追求人体器官解剖生理的科学观念。

3、1 感觉是脑神经系统的功能
刺激穴位产生的酸、胀、痛是一种感觉。古人不认识人脑功能,不认识神经,不认识人体感觉发生的机理,附会于“心主神明”和“交通表里”的经脉,遐想出“经气”、“经络”概念和原理,自以为是地解释人体气血流通、感觉运动、针灸原理。可是,后世科学察明:心脏血脉负责人体气血运行,脑髓神经负责人体感觉运动。人体脏腑器官解剖生理各有不同,唯有大脑神经具备接收、处理、传递刺激信息的组织结构,“感觉是感受器、传导通路和大脑皮质中枢三部分综合活动的结果”【《基础医学.感觉》】。不仅穴位里不存在超神经的“经络”组织,人体也不存在超神经的“经络”器官——经络学说的“经络”不存在,这就是中医“经络实质问题”。
3、2 神经感应是中医针灸治病原理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实验医学已经证明神经感应是针灸作用原理。
针灸体表穴位通过神经感应治疗内脏疾病。《针灸学》说:上肢穴位(合谷、内关)对于颈部手术的镇痛作用比下肢明显,这是针刺穴位的神经与手术部位的神经“处在同一(神经)节段或相邻的节段上,而下肢的神经则相隔较远,所以下肢穴位对于颈部的作用就比上肢穴位为差”【上海中医学院,1974】。以后的研究证明,324个经穴中,有脊神经和脑神经支配的占99.6%。针感主要形成于穴位部位组织的深层感受器。神经干、支、游离神经末梢,血管及其壁上的神经装置和穴位所在的各种感受器共同组成针感的形态学基础。与神经感受器、效应器联接的是自主神经组织、脊髓和神经中枢。如采用阻滞或切断穴区的支配神经,可显著减弱或完全消除针刺穴位所产生的各种效应。不论何种针刺效应,大脑皮层均以多种渠道参与,从而保证机体的相对平衡状态【《中国中医药发展五十年.针灸研究进展》】。神经感应是中医针灸治病原理,早该盖棺定论。中医之所以逃不出科学危机,都因“经络学说”在作梗。
3、3 经络学说萌灭中医科学观念
古典经络学说混淆血脉和穴位传感机能,用思辨的“经络”结构、“经气”运动解释人体生命运动,支持着思辨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和所谓“中医基础理论”。如《针灸学》说道:“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方法,就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上海中医学院,1974】思辨而且错误的经络学说阻碍了中医对针灸原理的深入认识,泯灭了中医追求人体脏腑器官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的科学观念。(2010/4/17修改)
---
本文参考文献
1、吴敦序,等,《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0
2、钱信忠,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
3、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
4、严世芸,《中医学术史》,上海,山海中医药出版社,1989
5、孟庆云,等,《中国中医药发展五十年.针灸研究进展》,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陈治恒:论临床辨证论治要素 老茶馆 中医有效治疗盗汗的方法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