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之胸腹部穴位

2011-12-04 17:41 楼主
◆ 胸腹部穴位
【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中指端接或揉,称按天突或揉天突(图206)。

次数:10~15次。
主治:咳喘胸闷、痰壅气急、恶心呕吐等。
临床应用:①咳喘痰壅,可与推揉膻中、运内八卦等穴合用;②恶心呕吐、与揉中脘、推脾土等穴合用。
【膻中】
点、线状结合穴位。
位置: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间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膻中(图207);用食、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中。

次数:推或揉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痰鸣、吐逆等。
临床应用:①胸闷,取分推膻中;②咳喘、痰鸣,取揉膻中,可与推肺经、揉肺俞等穴合用;③吐逆,取推膻中,可与揉天突、按揉丰隆等穴合用。
【乳旁、乳根】
点状穴,常合并应用。
位置:乳头向外旁开2分为乳旁,乳头向下2分为乳根。
操作:食、中两指分别置乳旁、乳根穴用揉法,称揉乳旁、揉乳根。
次数:20~50次。
主治:咳喘、胸闷。
临床应用:咳喘、胸闷,可与揉膻中,揉肺俞等穴合用。
【胁肋】
面状穴位。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操作: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穴,称搓摩胁肋(图208)。
次数:50~100次。
主治:胁痛胸闷、痰喘气急、疳积等。
临床应用:①胁痛、胸闷、痰喘气急,可与揉膻中、推膻中等穴合用;②疳积者可多搓摩胁助,加捏脊法。
【中脘】
点、线、面状结合穴位。
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操作:①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部位,称摩中脘;自天突起沿胸部正中线直下推至中院,称推中脘(图209)。

次数:揉100~300次;摩5分钟;推100~300次。
主治:腹胀、暧气、食积、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
临床应用:①腹胀、食积、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可与推牌经、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胃气上逆、暧气呕恶,可与推板门、推天柱等穴合用。
【腹】
面状与线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腹部(以中腹为主)。
操作(图210):①两手沿肋弓角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②以掌或四指端摩腹,称摩腹。

次数:分推100~200次;摩5分钟。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临床应用:①对于消化道疾病,可与揉中脘、推脾经等穴合用;②常与捏脊法、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③与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合用,是医治小儿腹泻有效的组合穴位。
【脐】
点状与面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肚脐。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图211)。

次数:100~300次。
主治: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疳积等。
临床应用:①腹泻、便秘,可与摩腹、揉龟尾,推七节等穴合用;②疳积,可与捏脊、揉中脘、揉足三里等穴合用。
【天枢】
位置:脐旁2寸,左右成对。
操作:以食、中两指分别置于两侧天枢穴指揉,称揉天枢(图212)。

次数:50~100次。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临床应用: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可与揉脐、推牌经、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
在临床上,天枢与脐可同时操作,以中指定脐,食指与无名指分别按置于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
【丹田】
点状与面状相结合穴位。
位置:小腹部,脐下2才与3寸之间。
操作:可揉、可摩,称揉丹田(图 213)或摩丹田。

次数:揉50~100次;摩5分钟。
主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潴留等。
临床应用:①疝气、遗尿、脱肛,可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等穴合用;②尿潴留,可与按丹田、推箕门等穴合用。
【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
操作:①用拇、食、中三指作拿法,称拿肚角(图214);②用中指按,称按肚角。

次数:3~5次。
主治:腹痛、腹泻。
临床应用:对虚寒腹痛,腹泻效果较好,可与揉牌经、摩腹、揉丹田等穴合用。
本法刺激性较强,为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施毕后,再拿此穴。
【胸腹部常用穴位小结】
1.胸部诸穴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喘,痰鸣,胸闷诸症。
2.中、上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功能性紊乱: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诸症。
3.下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温煦下焦,培肾固本,治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等。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0605091819452392.jpg 0605091821188043.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益肾汤加用水蛭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老茶馆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之腰背部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