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法,功似四兩撥千斤

2010-01-11 21:15 楼主
作者:朱抗美 來源:新民晚報



前不久,我的門診接待了一位新病人,她一坐下就說:“朱醫生,我來配藥粉!”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問才知道,有個病人叫胡××,因為嚴重失眠,影響工作,到我這來就診,我僅用了一味價廉的外敷藥粉,她的失眠就神奇地好了。現在在南京路一家商店做營業員,一天站幾個小時都沒問題!而這位是她又介紹的新病人。

那名胡姓病人是一位55歲的女性患者,自訴月經停止近一年,乏力,面部常有烘熱感,汗出陣陣,汗後微有怕冷,晚上睡覺不踏實,上半部熱,下半身冷,白天沒精神,常伴咽喉乾燥,大便先幹後溏,胃有饑餓感,又不能多吃,吃多反而不舒服。舌質暗,舌苔白,脈沉。病人吃過中藥,苦寒藥吃了胃也不舒服,溫熱藥吃了口乾咽燥,病人還告訴我,她家庭負擔重,最好藥便宜些,療效快些。我思忖片刻,決定用外治法。給她配了2克一包的肉桂粉共7包,叫她每天晚上洗腳後外敷于足底涌泉穴,7天為1個療程。

中醫中藥的神奇功效,就在這一個個活生生的醫案中體現出來了!

記得在我大學讀書期間,經常發作胃痛,以至於聽課時手捂著胃脘部,愁眉緊鎖,講課的老師何傳毅見了,很關心,他問清楚我喜暖喜按,病已十年,住校期間,又不方便吃中藥,就給我配了個方子。有高良姜、附子、三棱、莪術等搗碎後用紗布做成肚兜,緊貼中脘。印象最深的是內有肉桂,因為一用,我的身上就散發濃郁的桂香,敷上以後,胃脘就轆轆有聲,明顯地感覺裏面在蠕動,多年的胃脘痛就神奇地治愈了。何老師用玉簪花搗爛外敷治帶狀皰疹,也屢試屢效。後來,我跟劉樹農老師在診治病人時,常常看他用外敷法。如,對哮喘肺寒病人,在大伏天將生薑搗汁浸透布質的汗衫,在太陽下曬乾後,囑患者穿在身上以散寒化痰;又如,對鼓脹腹水的病人,用鮮蟾皮外敷緩解症狀等。越來越多的耳聞目睹和切身體會讓我對外治法有了強烈的興趣。查閱醫學文獻,中藥外治法歷史悠久,可以說最早開拓中醫藥神奇功效的就是外治法。相傳很久以前,古人在養牧、狩獵中發現動物自己療傷,在植物中採取藥汁來止血和消炎,受到啟發,才有中醫學的起源。

中醫學認為,外用藥物切近皮膚,通徹于肌肉紋理之中,將藥物的氣味透達皮膚以至肌肉紋理而直達經絡,傳入臟腑,以調節臟腑氣血陰陽,扶正驅邪,從而治愈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皮膚作為一個給藥入口,局部給藥後,大部分直接進入給藥部位發生藥效,同時藥物可以經血液迴圈對全身發生作用。據做跌打膏透皮吸收研究報道:膏藥貼用3小時後,其有效成分士的寧在大鼠體內血藥濃度即達穩定值範圍,100小時內血藥濃度維持在45~49.2滋g/ml;膏藥作用於離體小鼠皮膚上,8小時內士的寧平均滲透速率為每小時40滋g/cm2。這說明外用藥起效快,緩釋效果好,作用時間長。同時測得用藥部位皮膚士的寧含量是非用藥部位的7.5倍。

再說穴位的選取,這也很重要。涌泉,有水如泉涌之意。是足少陰腎經第一穴,腎經的井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有人提出,足底按摩首要之穴就是涌泉,作用是開竅蘇厥,降逆通絡。還可以充足腎精,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腰膝壯實,行走有力。所以,涌泉穴在人體養生、防治、保健等方面顯得很重要。

最後說說肉桂,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和大葉清化桂的幹皮和枝皮。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經之功效。用於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證痛經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肉桂可以擴張末梢血管,促進血液迴圈,幫助腸胃蠕動,緩解腸胃痙攣。

所以在臨床上,對一些虛火上炎,下元虛虧的病人,特別是表現為口腔潰瘍、失眠、足冷的,我經常給予肉桂粉敷涌泉穴,可以用酒、醋作引,調成黏糊狀,也可以清水調和,或蜂蜜調和,用生面捏一個薄餅,中間放上肉桂末,晚上入睡時敷于足心,有顯著療效。

臨診之餘,回味親手診治的病例,真有陶醉的快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1-12 21:06 2楼
恩 外治其实不错的 呵呵
2010-01-13 13:25 3楼
外治,避免服药之苦。
2010-01-18 23:17 4楼
内外结合,阴阳互补!
2010-01-18 23:36 5楼
能外治治好。何必要内服药,单方可以直取其效,还去辨什么证!
2010-01-23 13:24 6楼
内治就没有四两拨千斤?
2010-01-23 16:25 7楼
外治其实不错的。
2013-06-17 10:48 8楼
这房子好 今晚就给妈妈试一试
非常感谢
⬅ 奇怪的感冒症状 老茶馆 “偷师学艺”五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