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入门

2010-01-05 20:56 楼主
第一阶段:入门。
看《中医基础理论》并结合实际去理解其中的内容,记得刚开始有过一段“走火入魔”的经历:那时看到什么都会不自觉地分分阴阳,陪家人看电视时剧中人物有个伤风感冒什么的也会不自觉的和中医扯点关系……在浏览的一些初学中医的网友的帖子发现大多数都是在这一阶段失去了对中医的热情,但如果真正将中医融入到生活中就会不断的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尽管现在回想起以前的“生拉硬套”有些可笑,但至少已经开始去用自己已经学到的基础理论去思考了,开始像个中医生那样思考了。

第二阶段:学习分析病证及用药思路。
看《方剂学》《中药学》,这两本书我是同时看的。在积累了一部分基础理论以后,可以看看《方剂学》谁要是认为学《方剂学》就是为了能执方看病那就大错特错了,看《方剂学》【方解】和【方论】都是值得好好研究的地方。这里不单单只讲了方剂的配伍,更重要的是对治疗思路的分析,组方的目的,其中还大略谈了方中单味药的用途。可以使我们在看方剂的时候还不知不觉学习了中医病理,治疗方案制定,和方中药物的大致性能。更有趣的是没事常拿《方剂学》来翻翻,不知不觉中就会渐渐效仿【方解】中古人之法去分析遇到的一些典型病例,不需要翻书,就能心中有谱。

第三阶段: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赵金铎主编的那三本《×××诊断学》是我在进行中医思考时的参考书,自己辨证之后对照一下有个参考,或是自己找不到头绪的时候翻翻,有时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跟其他的师父交流也是这样,一个病人在眼前自己都还没去辨证就去问师父怎么治疗,很有可能几个人提出的治疗思路都不一样但都有道理,那时就会觉得迷茫了。可是一旦自己辨证后在去探讨,首先自己的思路确立的方向,就会从其他人的意见中提取出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而发现自己和他人大相径庭的时候就会认真的去思考自己对或错。这样才能有所总结。

最后,有心的朋友也许看出来了。我由始至终所提倡的是:
一、个性学习,以确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为主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并非照本宣科,我个人是反对照本宣科的医生的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我更反对那些抱着祖传秘方看病的江湖郎中,因为他们以违背的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

另外想说一下,作为一个原来学西医现在刚刚接触中医的后辈,我感到中医的伟大,中医需要复兴!许多中国人都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想立志于中医事业。然而这些立志于学中医的初学者都很可怜,被学术潮流玩得晕头转向!以前学“温病”的医生很多,最近流行学“伤寒”,一会又流行“火神派”,《思考中医》一出,学校的教材都可以扔了,于是人人一口一个“看《黄帝内经》,看《伤寒论》。”最近又是“看圆运动……”不知各位和我一样的初学者头晕了没!没错!现行的教材是有些偏差,但当时编写的时候,难道就没有那些已故的名老中医的手笔在其中吗?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经验将古人晦涩的文字变得通俗易懂,让更多的人能够学懂中医。其中有瑕疵,但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修正的。

我不是一个反对经典的人,我提倡的是各位立志学中医的朋友,先看通俗易懂的教材,将中医的体系搞清楚了再去读经典,否则不但会吓跑许多原先立志壮大中医队伍的初学者更恐怖的恐怕还会因为某些晦涩语句理解不当而离题千里。孔子“以德报怨”的言论被人断章取义,这对孔老夫子是灾难性的。而倘若出现大批的人对中医经典的误读,那样的灾难比起前者后果更加不堪设想!也许很多人觉得我一个小辈在胡言乱语在危言耸听,但我还是希望各位开口就教人读“内经”读“伤寒”的前辈们好好回忆一下当初你们学医时只看经典吗?就算你真的除了经典就没看过其他的书那也有人讲解吧!如果不是,那你牛皮就吹大啦!

因此,我感到“个性学习”对于中医的复兴太重要了。我提倡的“个性”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去搞偏门。我提倡的是自己要懂得建立属于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潮流所主。医学的精髓在实践!对实践有用的尽管“拿来”!
希望各位有志于复兴伟大中医文化的初学者,不要因为经典的难懂而放弃中医!如果一座山这面太陡无法攀登,不如寻找一条自己上得去的道路那怕手脚并用被人耻笑,但最终你是登顶的胜者,不自量力的人要么死亡要么放弃!

帖子结尾引用句老话“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1-06 10:35 2楼
回复 1# zsl197608


说的好,先入其门,再渐入佳境,很多初学者没有耐心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而只读《黄帝内经》,最后一头雾水或一知半解,乃至半途而废的,自是好高骛远的结果。殊不知《中医基础理论》中引经据典多来自《黄帝内经》,实是一部《黄帝内经》的白话解。至少先要衣能遮体,然后再谈荣华富贵,否则永远是个赵光腚
2010-01-06 13:48 3楼
我比较认同这句:“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才能更好的获得成功。
2010-01-06 15:08 4楼
我有同感,走的是董版主同一条路子,尤其是个性学习..
2010-01-06 15:53 5楼
能够建立自己的‘个性’是很不容易的事,要经过漫长而寂寞的临床实践。真能形成自己的体系的,已经是登堂入室了.

初学中医的,我还是建议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夯实基础。过早的‘个性化’学习,很容易一叶障目。
2010-01-06 16:28 6楼
讲到我们初学者的心坎里了!
2010-01-07 09:01 7楼
回复 1# zsl197608


我已岁的人了,人家说60学打拳.我是70看中医书.我虽有一些古方基础但还是要看白话本的书.
2010-01-08 17:52 8楼
我就是从看了《思考中医》后喜欢上中医的,论坛上说谁厉害谁是名医我就看谁的书,一会火神派,一会伤寒派,一会温病派,一会金元四大家,圆运动.,黄元御的,胡希怒,李克的,刘渡舟的,冉雪峰的,张锡纯的、叶天士反正我每月的工资有一半是买了中医书,不是我藏书的爱好,而是各派之间吵来吵去,都说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我只好都买来看看了,,真经没学到,人先晕了
2010-01-12 22:31 9楼
原来中基很重要啊
2010-01-13 13:22 10楼
值得初学者学习。
2010-01-18 23:12 11楼
每一种器械、仪器都有说明书,《黄帝内经》就是人体说明书!
⬅ 症·证·病 老茶馆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当详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