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1-11-28 10:54 楼主
1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17~69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6年。单纯腰痛者33例,继发坐骨神经痛者79例;单个椎间盘突出者82例,多个(2~3个)椎间盘突出者30例。均发生于腰3~骶1椎间盘。本组全部病例皆经CT或MRI确诊。

2 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取后溪、支沟、三阴交及突
出椎间盘上下椎侧华佗夹脊穴;继发坐骨神经痛者,酌取环跳、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悬钟,每次2~3穴,患侧为主。
操作:先侧卧或俯卧位,取相应华佗夹脊穴,用2~2.5寸针以45°角向脊柱方向针刺1.5~2寸,行子午捣臼法,以取得较强针感为宜(或酌配环跳穴),留针15~30分钟,起针;复取仰卧位,取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提插平补平泻)、阳陵泉、悬钟(捻转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上下传导,以接气通经);起针后,嘱病人站立位,向前平伸双手呈90°角,针双后溪、支沟,行捻转平补平泻法,并活动患侧腰腿,留针15分钟,间歇行针1~2次(若腰腿痛甚,行走艰难,可仰卧位针刺并于床上活动腰腿)。上法治疗,每周5次,15次为一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及结果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评定。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73例,占65.2%;好转(腰腿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及功能改善)32例,占28.6%;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7例,占6.2%。总有效率93.8%。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腰部伤筋”范畴。足三阴三阳经筋或“夹脊”或“著于脊”,或“属脊”或“循脊内”以“上项”,督脉亦“贯脊”而上行,共同约束脊骨,以保证其正常运动功能。若因禀赋薄弱,肝肾不足而经筋失养、束骨无力致椎间盘退变,常因强行持重或用力不当,诸经筋随之受损,致其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而髓核突出,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腰腿疼痛,影响腰部正常功能活动。取督脉交会穴后溪,病变椎体相应华佗夹脊穴,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以疏肝健脾、益肾壮督,支沟活血利气,共为主穴;经筋隶属于同名经脉,赖经脉气血以充养,故取膝下经筋结聚部位的阳陵泉、阴陵泉、悬钟、足三里为辅穴,以疏通经络,调整经筋功能。笔者体会:针后溪以通督,刺支沟以活血利气,行针同时嘱患者活动腰腿,尤具有即时性效应,往往可使痛楚豁然而减。临床用于多种原因所致急性慢性腰腿痛,只要取穴准确,手法到家,皆获良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夜间唾液中带血 老茶馆 龙氏治脊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