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培榮醫師醫療案例 :治療血癌

2011-11-28 09:03 楼主
【案例】:南韓僑生賈君,二十歲,河北入,住南韓大邱市,民國四十四年在台求學期間,突患白血球過多症,住醫院治療,經檢查認定為「貧血不再生」(血癌),脈細微欲絕,面色蒼白,週身皮膚猶如粉壁被烟薰之相,病勢日漸加劇,每日僅靠輸血以延殘喘,終至宣稱已無法挽救,經宮先生以及眾位同學等之主張,為勉盡人事,再三強余試為診治,乃於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十二日,求予診治,經運用子午流注,五門八法,統括俞募標本,原絡交會,兼取山海邱陵溝池谿谷三部等穴,輪流施針,歷時將近三月,針治四十餘次,(其針法說明於後)對此垂危之絕症,幸獲痊癒。賈君終得畢業於大學,早已返同僑居地矣。時隔數年,明牧師,為闡揚針灸學術,曾親到醫院,查出賈君之病歷表,抄寄留美之女公子(在教會醫院服務),囑據實刊登該院之醫學雜誌,同信云:該院根據病歷加以研判,謂此症即名「血癌」。認為以中國古典醫學,能治癒此種絕症,真屬奇蹟。此症施治之經過,約分三期:開始之初期,患者血枯氣微,不能移動,必須照常輸血,並妥作安排送夾本所,法取通經接氣,滋陰活血,隨針效之進度,逐次遞減輸血數量,以至無須再輸。繼而患者遷出醫院,寓本市泉州街,已能乘車自來就診,復取週身主要穴道,作整體疏導運行之調治,針效有益顯著。最後體力既復,行動自如,施針時異常敏感,惟上身皮膚普現深紅色,而四肢厝色仍灰暗蒼白,截然不同,乃用靈龜飛騰法,依八脈配八卦之次第,按日施針,兼用交正繆刺之法,使其氣血暢通,而軀體四肢,完全恢復正常矣。 賈君每次診治記錄表如下所示:

■第1次:公孫(八法)、內關(八法)、大敦(肝經井穴)、陽谷(配穴)、通里(心絡)。
■第2次:臨泣(八法)、外關(八法)、少府(滎火穴)、足臨泣(配穴)、支正(小腸絡)。
■第3次:後谿(八法)、申脈(八法)、太白(配穴)、三里(配穴)、蠡溝(肝絡)。
■第4次:列缺(八法)、照海(八法)、經渠(配穴)、商陽(大腸經)、光明(膽絡)。
■第5次:丘墟(甲)、太衝(乙)、陰谷(配穴)、通谷(配穴)、大鐘(腎絡)。
■第6次:腕骨(丙)、神門(丁)、支溝(配穴)、勞宮(配穴)、飛揚(膀胱絡)。
■第7次:衝陽(戊)、太白(己)、申脈(陽蹻)、外關(陽維)、公孫(脾絡)。
■第8次:合谷(庚)、太淵(辛)、照海(陰蹻)、內關(陰維)、豐隆(胃絡)。
■第9次:京骨(壬)、陽池(癸)、陰陵(二陵)、陽陵(二陵)、外關(三焦絡)。
■第10次:太谿(癸)、大陵(癸)、陰交(二穴)、陽交(二穴)、內關(心包絡)。
■第11次:公孫(乾)、中脘(腑會)、中府(肺募)、湧泉(地)、經渠(肺經金穴)。
■第12次:內關(艮)、章門(臟會)、巨闕(心募)、璇璣(人)、商陽(大腸井金穴)。
■第13次:臨泣(巽)、陽陵(筋會)、期門(肝募)、百會(天)、支溝(溝)。
■第14次:外關(震)、絕骨(髓會)、章門(脾募)、大包(上)、風池(池)。
■第15次:列缺(離)、膈俞(血會)、京門(腎募)、天樞(中)、後谿(谿)。
■第16次:照海(坤)、大杼(骨會)、肺俞(配穴)、地機(下)、合谷(谷)。
■第17次:後谿(兌)、太淵(脈會)、心俞(配穴)、足三里(四總穴)、承山(山)。
■第18次:申脈(坎)、膻中(氣會)、肝俞(配穴)、委中(四總穴)、照海(海)。
■第19次:太衝(開四關)、合谷(開四關)、脾俞(配穴)、列缺(四總穴)、商丘(丘)。
■第20次:通關(配穴)、血海(配穴)、腎俞(配穴)、合谷(四總穴)、陰陵(陵)。
■第21次:太淵(配穴)、後谿(配穴)、丘墟(甲)、太衝(乙)、血海(配穴)。
■第22次:曲池(配穴)、曲泉(肝經母穴)、腕骨(丙)、神門(丁)、氣海(配穴)。
■第23次:解谿(配穴)、公孫(八法)、衝陽(戊)、太白(己)、通關(配穴)。
■第24次:大都(脾經子穴)、內關(八法)、合谷(庚)、太淵(辛)、曲池(配穴)。
■第25次:少衝(心經井穴)、足臨泣(八法)、京骨(壬)、陽池(壬)、足三里(配穴)。
■痊癒停針。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青少年艾灸保健 老茶馆 孫培榮醫師醫療案例:治療腹部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