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并非全都是肾虚惹的祸

2011-11-28 08:26 楼主
耳朵素有大脑“开关”之称,我们应保护好这一重要“开关”。在耳科疾病中,耳鸣常先于其他症状出现,成了其他疾病的早期“警报”。而中医自古有“肾主耳”之说,使许多人认为耳鸣必是肾虚所致。但事实上,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中医对耳鸣的治疗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针对不同的证候运用方药,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脏六腑气血失调皆可致耳鸣

“耳鸣是耳科常见的一大病症,目前医学界对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了。”有统计显示,17%~20%的成人有耳鸣,65岁以上老人发生率可达28%,耳疾患中耳鸣出现率高达85%。不少患者通常伴有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因此许多人认为耳鸣可能与肾虚有关。临床发现有病人在使用某些抗生素后会造成肾脏功能损坏,同时耳朵功能也会损坏,这就为肾开窍于耳提供了证据。我国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

不过,如果认为所有的耳鸣都是肾虚引起的,就会走入误区,因为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他说:“除了肾虚以外,风热侵袭、肝火上扰清窍、痰火郁结清窍、气滞血淤、气血亏虚等不同的原因都可以引起耳鸣。因此在临床上需要仔细加以分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治耳鸣要先探“虚实”

治疗耳鸣,中医讲究要先探“虚实”,即首先要分清虚证和实证这两大类。因为虚证和实证的治疗原则是完全不同的,《黄帝内经》指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即虚证要使用补法,实证要采用泻法,如果颠倒过来,则不仅治疗无效,甚至可能加重病情。临床上常见到一些耳鸣患者,没有经专科医生详细诊治,就自己买些补肾药来服用,效果不佳,有些甚至还加重了,其原因就是没有分清“虚实”。

一般来说,外邪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淤等原因引起的耳鸣属于实证耳鸣,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起病较急,耳鸣声音较大,音调较为低沉,患者的形体一般也比较壮实,讲话的声音洪亮。

相反,肾精亏损、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的耳鸣属于虚证耳鸣,患者的共同特点则是起病较为缓慢,病程较长,耳鸣的响度较低,音调较高,疲劳后耳鸣加重,年老体弱的人患耳鸣以虚证为多见。

许多耳鸣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有些听力减退患者自己在一般日常生活中还觉察不到,只是在做专科听力检查时才被发现,因此,耳鸣患者应特别留意自己的听力,必要时应到耳鼻喉科用专业仪器进行听力测试,这对于确定有无听力下降以及分析耳鸣的原因都是非常必要的。

治疗耳鸣要“对号入座”

分清虚证和实证只是中医治疗耳鸣的第一步,目的是确立治疗的大方向(即用补法还是泻法),要想具体落实到治疗药物,还需要在虚证和实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辨别不同的证型,就他多年的临床所见,经常碰到的证型大致有以下六种:

风热侵袭型

症状:起病较急,病程较短,耳鸣音调较低沉,犹如吹风样,耳内可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疗:应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可选用桑菊饮、银翘散一类的方剂。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石菖蒲等,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肝火上扰型

症状:患者发病多较突然,耳鸣声较大,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咽干、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应清肝泄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龙胆草、黄芩、柴胡、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等。

痰火郁结型

症状: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

治疗:治法应该化痰降火、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杏仁、黄芩、瓜蒌、胆南星等。

气滞血淤型

症状:此型耳鸣病程可长可短,除耳鸣外,全身其他症状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见到舌质暗红或有淤斑淤点,脉弦涩。

治疗:治疗原则是行气活血,化淤通窍,方剂可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当归尾、赤芍、香附、柴胡、枳壳、毛冬青等。

肾精亏虚型

症状: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以老年人发病较多。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夜尿增多、盗汗、失眠等症状。

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磁石等。

气血亏虚型

症状:患者耳鸣病程较长,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耳鸣加重,食欲减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

治疗:原则是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4-16 21:42 2楼
学习了,谢谢分享
2012-12-07 13:52 3楼
有很多事鼻炎引发的耳鸣。哈哈哈很少看到单纯的肾虚耳鸣。
2012-12-07 21:27 4楼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 影响学好针灸的几个常识性错误 老茶馆 十四经要穴主治歌(229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