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肝散

2011-11-24 23:11 楼主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当归(去芦)2两,薄荷(去梗)2两,羌活(去芦)2两,防风(去芦)2两,山栀子仁2两,甘草(炙)2两,大黄(煨)2两,川芎2两。
出处: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主治: 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痰盛咳嗽,肺气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冷水或熟水调下,1日3次。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各家论述: 《成方便读》:方中羌活、防风大开太阳之表,使邪从外解;薄荷能清利头目,轻宣上焦,以助羌、防之不逮,于是表邪自无容留之地;栀子专清上焦之火,能屈曲下行,导火邪从小便而出;大黄泻实火从大便而出,于是里邪亦无留着矣;甘草缓其急,而和其诸药;归、芎和血养肝,以善其后耳。 2.《眼科阐微》:川芎、当归入肝经,养肝血;肝主乎风,防风、羌活、薄荷,皆风药也;肝者火之母,一火动则五火俱煽而动,栀子、甘草所以清肝火也。诸药皆涤荡之品,故曰洗肝散。
附注: 洗肝饮(《玉案》卷三)。《金鉴》本方有谷精草,无大黄。《医学集成》有石膏、木通,无羌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1-24 23:12 2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大黄3两(去皮炒),甘菊2两,枸杞2两,瞿麦2两,槟榔半两,扁蓄半两,荆芥半两,茴香半两,麦糵半两,香附子半两。
出处: 《医方类聚》卷六十七引《修月鲁般经》。
主治: 双目不明。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食前茶汤任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11-11-24 23:12 3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白蒺黎1两半(微炒,去角),羌活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甘草1分(炙),马牙消2两(细研)。
出处: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灵苑方》。
主治: 翳膜。肝热,赤脉贯睛,涩痛,冲风泪下;兼治热血攻心。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温热水调下,食后临卧时服。小儿及年少气实者,只用牙消1味为末,每服1钱。小儿1字,熟水调下。若是暴翳,不过2服便落。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011-11-24 23:12 4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川芎、归尾、羌活、防风、薄荷、栀子、赤芍、红花、菊花、胆草、甘草。
出处: 《种痘新书》卷九。
主治: 痘后余毒上攻于目,红肿而不能开者。
用法用量: 饭后服。
加减: 眼痛,加蔓荆子、石膏、谷精草、绿豆;有翳膜,加虫蜕、白蒺藜、木贼、石决明、蒙花;大便热结者,加大黄、黄连、牛子;小便短赤者,加车前、木通、滑石;目红赤者,加生地、丹皮。
2011-11-24 23:12 5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羚羊角屑半两,子芩半两,羌活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川大黄(锉碎,微炒)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菊花半两,黄连(去须)半两,犀角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出处: 《普济方》卷一五三引《圣惠》。
主治: 热病,热毒攻眼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淡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011-11-24 23:12 6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川芎、归尾、防风、羌活、薄荷、栀子、甘草、胆草、白芍各等分。
出处: 《种痘新书》卷十二。
主治: 痘毒攻眼,红肿遮睛。
用法用量: 水煎,饭后服。
加减: 睛痛昏暗,加石膏、谷精草、绿豆皮;有翳膜,加虫蜕、白蒺藜、木贼;热实便秘而羞明畏火者,加炒芩、炒连、大黄、车前。
2011-11-24 23:13 7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川当归、羌活、薄荷、栀子、芎?、生地黄、防风、大黄、龙胆草、甘草各等分。
出处: 《医统》卷六十一。
主治: 风毒上攻,暴作目肿,痛涩难开,眵泪不绝。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汤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11-11-24 23:13 8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车前子1钱,柴胡1钱5分,黄芩1钱,细辛5分,黑参1钱,茺蔚子2钱。
出处: 《金鉴》卷七十七。
主治: 雀目内障。
用法用量: 以水2盏,黑豆3-7粒,煎至1盏,去黑豆,空心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11-11-24 23:13 9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当归1钱,川芎8分,生地1钱,赤芍1钱,羌活1钱,防风1钱,薄荷7分,白芷8分,生大黄2钱。
出处: 《奇方类编》卷上。
主治: 眼目暴肿,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011-11-24 23:13 10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大黄2钱,黄芩3钱。
出处: 《扁鹊心书·神方》。
主治: 脏火太过,壅热攻目,或翳障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2011-11-24 23:13 11楼
名称: 洗肝散别名:洗肝散
组成: 川芎、木贼、石决明、甘草、地龙皮、甘菊花、川椒、苍术、谷精草、黄连、地骨皮、蝉壳、黄芩、草决明各等分。
出处: 《普济方》卷八十五。
主治: 一切眼患,不睹光明。
用法用量: 食前茶清调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 中正汤 老茶馆 苏红洗肝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