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琐忆国医大师裘沛然

2011-11-24 09:29 楼主
胡展奋 章原


因为撰写《人学散墨》,2006年秋天开始,我们担任裘老的写作助手,常常在他华漕的住所“茅庐”工作,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大师拒诊”。
那是2008年10月的一天,裘老的专家门诊不知何故,早早地就结束了,我们正奇怪着,他进门却把老花眼镜盒一扔,发火道,再也不去了!打电话给他们,不要来找我了!残酷剥削!
原来,他坐诊的医院因为重新装修之故,拟提高专家的挂号费以资弥补,由原来的200元提高到500元。其他专家都无异议,惟裘老坚决反对,说,病家已经为病所苦,大幅提高挂号费,岂不是雪上加霜!
坐进沙发,裘老立即拨通了卫生局领导的电话,态度仍然激烈,白发根根竖起。不久,医院电话来了,反复解释,但裘老决不松口,只是一句话:增加病人负担,我坚决不来!
翌日中午,医院来电再次磋商,裘老“喂”一声干脆把电话搁了。医院无奈,只好妥协,病人们感动至极,自发写了感谢信赠给裘老,并纷纷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强烈要求寄韩正市长,经裘老再三劝阻方才作罢。
他就是这么一个菩萨心肠的医生,平日为人,冲和温文,为人把脉,尤其仔细耐心,但也有对病人“发飙”的时候。一次,一外地重病号在他那里就诊,电话响了,他接电话,说自己正在为重病人把脉,出诊之事容再商量。对方不知说了什么,裘老勃然色变,说,我不管你官多大,任何病人只要在把脉,就比你重要!到侬屋里开膏方?侬阿弄错?我不是唱堂会的!
气咻咻地挂断电话,他告诉我们,是某区领导。如此骄横,早晚下台。果不其然,那人不久就被“规”了。
中医的现状,是我们常议的话题,有过多次,我们深谈结束,他总要关照:慎勿多言,有的话等我死后再说,否则要被骂死!
现在,大师去世了,“有的话”,可以公开了。
首先是《黄帝内经》。他常说,《黄帝内经》算不上经典,长期以来被捧得过高,尤其被一个作家,解读成上下两集的“巨著”后,它的地位更“虚胖”,像“圣经”一样,其实它也就是当年的“诸子”书之一,反映了两千年前,国人对人体疾病的认识,真知灼见固多,谬误偏见也有,何必对它顶礼膜拜呢。
比如《内经》说,天有日月,人有双目,一阴一阳。荒唐。还说,天有群星,人有列齿,天人对应,星齿感应。挨得上边吗?所以,真正的好书,还是《伤寒论》。
其次是中医疗效。千言万语,惟疗效是硬道理,我们曾问他,怎么解释很多病,中药服下去,就是不死不活呢?
裘老听了微笑,说,我有“三非”答你疑问。
一非,今药非古药。中药的药效,讲究“地道”,大黄,肯定是四川的最好,山药,当然是河南温县的最好。可现在的药材,到处乱种,热带的,到东北拉暖棚也种,还大量地、偷偷地使用化肥,以缩短它们的生长期,你说这东西的有效成分会达标吗?疗效会好吗?
二非,今人非古人。抗生素发明以来,已影响了四代人类,体质已经今非昔比,用药还按“老规矩”,怎么会有疗效?
三非,今病非古病,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以来,病种病类(包括病毒)变化已大相径庭,你辨病下药还是“按既定方针办”,怎么会有疗效?
记得他当年这番话直说得我们目瞪口呆:这就是说,像神农一样重新尝百草、像李时珍那样重新斟酌剂量的时代又要开始了?
他笑而不答,说,现在的中医,说穿了,都靠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每年投入那么多,但你不进反退,叫人怎么说呢,而政策是要变的,“基本国策”尚且要变,万一变了,你怎么办?
我们说,几十年来,中医界发了多少论文,报告了多少成果,难道……
“大都是虚的……”他无奈地笑笑,我反复说过,只有疗效是硬道理!论文和成果必须转为临床疗效,社会才服你呀。比如癌症,我这一生,看好不少癌症,也看砸了不少癌症,过了九十才豁然顿悟:要和癌症“和谐共处”。唉,可惜觉悟晚了,设若再假我阳寿一纪,我当整理出一套中医治癌的高效疗法,胜于西医远矣。
斯人已去,言犹在耳。记录在兹,备有志者深思。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复泰草堂医论 老茶馆 中药兴阳的药物有那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