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医史人物及著作简介(轻松板)之六:清朝时期

2011-11-23 20:02 楼主
林之翰:我汇集前人关于四诊的学说,撰著了《四诊抉微》,是系统记载四诊的专著。(公元1723年)
尤在泾:我尤怡是伤寒名家之一,研究《伤寒论》的特色是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故书名《伤寒贯珠集》。(公元1729年)我还著有《金匮心典》解释《金匮要略》原文的意义,说理明顺,有所发挥。(公元1726年)
柯韵伯:我柯琴生平注力于《内经》、《伤寒论》的研究,颇有贡献。尤其所著《伤寒来苏集》更显精究伤寒,卓然自立的成就。其中《伤寒论注》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大胆创新,提出以方类证,以方名证,方不拘经,汇集诸论,各以类从的方法,对《伤寒论》条文方证重新编次。这种以方类证法在历代伤寒研究队伍中独树一帜,颇合适用,为临床医家所推崇。同时还有以下四大独特的学术见解:六经为百病立法说、阴阳总纲论(以《伤寒论》第七条为全书总纲)、六经地面说、三阴合病说,这些独创都是发前人所未发。至于是否有失之过偏之处,后世自有评说。(公元1669年)
尤、柯:我俩和宋代前贤庞安时(公元1100年著《伤寒总病论》)、朱肱(公元1107年著《伤寒类证活人书》)、成无己、方有执,还有我朝的陈修园(著有《伤寒论浅注》),就是医学史上伤寒学派的突出代表。由于《伤寒论》产生于东汉,年代久远,我伤寒学派散见于各个朝代,要开个会或与对方搞个学术辨论什么的,还一时难以集中,但我们有经典在手,哪个怕哪个。哼哼!
叶天士:温热病的证治,当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十二字为纲,以卫、气、营、血四者辨证,内容详见香岩《温热论》;更多的内容请读我的学生华岫云等以我生平医案所辑的《临证指南医案》。(公元1746年?)
薛生白:湿热病发病多先内伤而生湿,必内外合邪致病,初起里证为主;其病变中心在脾胃,常引起厥阴、少阳的变证;湿热病邪有蒙上、流下、上闭、下壅以及闭阻三焦的特点,当从三焦辨证,立足分解湿热,分利三焦论治;还应注意瘥后调理。这是我薛雪《湿热条辨》的主要学术思想。(公元1770年?)
吴鞠通:我吴瑭采用《伤寒论》条文分证形式所著《温病条辨》,确立了三焦辨证,制定了三焦分证治疗大法,对温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进行归纳,组创了不少治疗方剂,理法方药俱备。本书确立的三焦辨证,补充了前贤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不足,使温病辨证理论趋于完善,恐怕后世也会把此书当作学习温病学的经典哩。(公元1798年)
余师愚:我余霖的主要学术成果是诊治瘟疫、疫疹与众截然不同,将此与伤寒明确鉴别,反对以景岳之温法用治瘟疫、疫痧,在治疗上主张重用石膏,以清热解毒为主,而不宜表下,诸方之中最著名的方剂是清瘟败毒饮。欲知其详,请读我的专著《疫疹一得》。(公元1799年?)
王孟英:学习温病学,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还需读我王士雄的《温热经纬》。(公元1852年)
雷少逸:我雷丰的《时病论》,辨治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以法名方,立法清晰,也是温病学的重要的著作之一。(公元1882年)
叶、薛、吴、余、王、雷:我等六人,还有前朝吴又可,就是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突出代表。医史上的寒温之争,也许就源于我温病学派与前面介绍的伤寒学派吧。由于温病学是因明、清以来疾病谱的变化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我温病学派所处时段较为接近,要开个会或与对方搞个学术辨论什么的,只需一个群发短信就可很快召集拢来,等你伤寒学派到齐之时,我等早已一切准备妥当矣。哈哈!
喻嘉言:我喻昌的主要学术贡献有三点:一是著《医门法律》,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曾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和防范措施。颇有现代意义吧;二是著《尚论篇》,在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三是医案类专著《寓意草》,首有论文《先议病,后用药》、《与病人定议病证》,次为医案62则,阐明审证用药的道理。(公元1658年、1648年、1643年)
祁坤:我祁广生对外科的贡献有《外科大成》为证: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公元1665年)
汪訒庵:我的《医方集解》是方义分析的专著,把方剂分为21门,收正方常用方320余首,附方更多,注释扼要。并按前书分门编著了《汤头歌诀》,便于记诵运用,后世初学所读汤头,大多是我汪昂这部歌诀。(公元1682年、1694年)
萧壎:我萧赓六所著《女科经纶》分述月经、胎前、产后、崩淋、带下、杂病等门,辨别虚实寒热、详论治法,在妇科发展史上也算占有一席之地吧。(公元1689年)
张石顽:我张路玉善于温补,所著《张氏医通》,采集历代名家方论,编次成书。门类依据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依据《薛己医案》、张介宾《景岳全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予以参订。(公元1695年)
亟斋居士:所撰妇科专著《达生篇》,内容论胎前、临产、难产救治之方、产后护理之法。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要适用,流传甚广,是最早的妇产科科普性著作。(公元1715年)
吴谦:以我吴六吉为主编,在乾隆年间完成的钦定专项大型科研工程《医宗金鉴》,是一部史上最完整的医学教科书。内容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简明易学。也是一部医学入门书,故为后世所推崇,流传甚广。本书也反应了我朝医学教育的发达程度。(公元1742年)
陈复正:我陈飞霞是儿科专家,著《幼幼集成》,阐述小儿病详的病因治疗甚为详备;对小儿惊风的辨治更显学术特色,并主张对小儿勿滥用凉药,以免伤败脾胃。(公元1750年)
赵学敏:“铃医”又称“走方医”,素为世人所鄙视,但也不乏有真才实学或过硬看家本领者。我的族人赵柏云凭着走方医术走南串北,名声惊动了远近各地,他的医道颇有见解,既不违反古贤的医学原理,又有利于现今的医学发展。所以我将他的学术经验记录整理为《串雅内外篇》,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临床应用具有简、验、便、廉的特点。是史上第一部记载走方医学术经验的专著。(公元1759年)
陈修园:我陈念祖独尊仲景为医中之圣,认为历代其他医家都各有短长,只能知其所长,择而从之。我撰著《伤寒论浅注》,以推介仲景之经典;并撰著《时方歌括》、《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等医书27种,以推动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是吹牛,我的《医学三字经》一、二百年后还会多次再版或编成白话解推广,我那时还要去收点版权费哩。(公元1801年)
胡廷光:我对伤科学的贡献是编著《伤科汇纂》,汇集我朝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可惜的是再过二百年左右,国产伤科学只是书上有,临床却都拱手让给西学了。(公元1818年)
傅青主:我傅青主除了是梁羽生笔下的武侠高手外,更是妇产科名家,所著《傅青主女科》,上集论带下、血崩、调经等38证,41方;下集论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40证,42方。在妇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元1826年)还著有《傅青主男科》,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分伤寒、火症、郁结等23门,每门分列病证,先论后方。末附杂方、小儿科及女科等,其中女科内容,多系《傅青主女科》所未载者。(1827年)
王清任:我王勋臣是医学革新家和解剖学家,从多次访验、观察尸体后所见,提出对脏腑解剖的己见,在所著《医林改错》中有三大亮点:一是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胸腹腔内脏器官、血管等解剖位置,较过去有改正、有发现;二是创活血化瘀新理论并创制系列新方,于临床颇有奇效,后世公认为是活血化瘀派的代表;三是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的新说。这些亮点在医史上都是贡献巨大,值得肯定的吧!后世竟然有人污我《医林改错》是“越改越错”,那真是不懂新知的泥古守旧之士也!(公元1830年)
郑梅涧:我朝是喉科发展的鼎盛时期,喉科专家及专著甚多,除我于公元1838年著《重楼玉钥》,专论喉病的证治方药及针法外,还有1757年著《喉科指掌》的张宗良、1801年著《喉痧草》的陈耕道、1897年著《白喉条辨》的陈葆善都是喉科高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1-23 20:29 2楼
确实很轻松,第一人称直述,第一眼看到都有点像笑
2011-11-23 20:29 3楼
确实很轻松,第一人称直述,第一眼看到都有点像笑
2011-11-23 21:22 4楼
人参 说:
确实很轻松,第一人称直述,第一眼看到都有点像笑

谢谢人参先生点评!
2011-11-23 21:23 5楼
人参 说:
确实很轻松,第一人称直述,第一眼看到都有点像笑

谢谢人参先生赞许、支持!
⬅ 神效木香散 老茶馆 温针灸配拔罐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