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热速清”治疗小儿外感高热73例

2011-11-16 14:16 楼主
自拟“热速清”治疗小儿外感高热73例
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 罗碧贵
关键词:小儿外感高热 中医药疗法 “热速清” 临床应用
小儿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热速清”治疗本症73例,疗效尚佳。
1、治疗对象:半岁至12岁儿童,凡病初起以高热(39°C以上)为主症,或伴有畏寒、恶风、无汗或有汗、鼻塞、咳嗽、唇舌红、脉浮数或指纹青紫等外感热病见证,经查诊无支气管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其他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而又拒绝使用西药治疗者。
2、一般资料:本组73例,男39例,女34例。半岁~3岁31例,3岁1月~7岁25例,7岁1月~12周岁17例。
3、治疗方法:以自拟中药汤剂“热速清”(石膏30~120g,青蒿10~25g,银花、薄公英、连翘、大力、柴胡、黄芩、知母、淡竹叶各10~15,甘草3g。未满周岁及体弱小儿适当减量。)饮服,咳嗽加杏仁、枇杷叶;咽喉赤肿加板蓝根、山豆根;挟食积酌加谷麦芽、山楂、炒萝卜子;惊惕有动风之变加蝉衣、僵蚕、羚角、钩藤;鼻衄加水牛角、生地、牡丹皮;体质弱者加太子参。水煎,每日1剂,分4~6次饮服,3天为1疗程。体温降到38.5°C以下后石膏逐步减量,体温正常后减去不用。
4、疗效判定及结果:服药1~3天,体温降至正常,停服本方36小时后无回升为显效;1疗程后仍呈中、低度发热者为有效;体温无变化者为无效。结果:73例中显效41例,占56.2%;有效29例,占39.7%;无效3例,占4.1%。
5、典型病例:李xx,男,2岁,2002年9月22日下午4时就诊。其母代诉:患儿于昨晚开始发热(自查体温38.3°C),无汗,烦躁不安。在家给服抗病毒颗粒和银柴颗粒各半包后有所好转,今日上午无明不适。午后发热又起,较昨晚更甚,并见口渴,烦躁不安,时有惊惕,尿少色黄赤。刻诊:全身高热,抚之灼手,体温39.8°C,无汗,咽部红赤,但扁桃体不肿大,面色潮红,唇舌红、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指纹青紫,以左手为显。查颈及双下肢无明显脑膜刺激征,双肺呼吸音清晰,每分钟36次。诊断:外感高热,证属风热犯卫,热甚及里,卫气同病。治以表里双解,泄热清里。药用“热速清”加板蓝根30g、防风10g,其中石膏为60g。嘱服两剂。23日下午5时查体温37.9°C,原方石膏减为20g,24日下午5时体温37.1°C,原方去石膏,加太子参、麦冬各10g,续服2剂而愈。
体会:小儿外感高热往往发病急骤,突发突起,传变迅速,很快波及表里、卫气甚至营血等多个病理层次,故治疗上不能囿于先表后里、或卫之后方言气等传统治法,而应采取治先于病、药胜于证的突击撤热方法,表里同治,卫气同清,顿挫热势,截断传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从主治风热郁于卫表之银翘散、热郁半表半里之小柴胡汤、热入阳明气分之白虎汤三方中各取其主要药物2~3味加减组成“热速清”汤剂,方中银花、连翘、大力、淡竹叶辛凉透表泄卫分之热邪,柴胡、黄芩泄半表半里之热邪,石膏、知母清阳明气分之热邪,并重用石膏清泄阳明实热,防止向营血传变,再加蒲公英、青蒿增强解毒泄热之力,甘草协调诸药。其中石膏为各单味药的3~8倍左右,乃效前贤张锡纯之法。张氏提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多少”,并认为石膏乃微寒之品,“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每用石膏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笔者以此方治小儿外感高热,多获良效,也有赖于石膏之功。但小儿脏腑娇嫩,故也注意了热退不必尽剂,继之以益气养阴之法善后,则正胜邪去小儿自安。
(原作于2003年3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1-16 18:11 2楼
谢谢樊先生评分、点评!
2011-11-16 20:30 3楼
谢谢,学习!!!!!!
2015-09-09 20:39 4楼
学习楼主,谢谢分享
2015-09-10 12:02 5楼
感觉药方用于流感发烧更好。对于感冒发烧也有效,好方。
2015-09-10 12:51 6楼
医渡有缘人 说:
感觉药方用于流感发烧更好。对于感冒发烧也有效,好方。

是的。谢谢点评!
2015-09-10 12:51 7楼
医渡有缘人 说:
感觉药方用于流感发烧更好。对于感冒发烧也有效,好方。

是的。谢谢点评!
⬅ 轻微静脉曲张引起的腰痛 老茶馆 治骨鸣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