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生的验方

2011-11-15 09:24 楼主
一、 舒冠顺气汤

柴胡6g 桂枝9g 香附12g 乌药12g 桃仁9g 红花9g 生龙骨、生牡蛎各30g 丹参12g 白薇9g 赤芍9g 甘草6g

方解:柴胡与桂枝同用,一以舒畅气机,一以温通血脉;以香附、乌药之调气,桃仁、红花之活血,合为疏通气血之要药。冠心病患者多有阳浮、失眠诸症,故用龙牡以潜之,则柴胡、桂枝升动之性可戢;加丹参、白薇、赤芍、甘草之清血解热,滋补缓急,对阴虚有热之人亦可施之而无忌。

此方与其他治疗冠心方剂相比,较为注意理气,但又不过分使用芳香刚烈之品,所以药性较为柔和,在发病前后之稳定阶段,尤为相宜。如患者并无凝瘀不化之象,不必用大量破血化瘀药,毋使诛伐太过,使虚者益虚。

辨证加减

(1) 心绞痛:加延胡索9g 川楝子肉6g,以理气止痛,疏肝泄热;痛甚加制乳香没药各9g或加制川乌4.5g;

(2) 心区如压,肺气不伸:加青皮6g 佛手片6g 九香虫9g 郁金9g 以行气消痰,散瘀止痛;

(3) 面青唇白,脉迟自汗:加制川附子6g 红参6g;

(4) 面赤脉数、溲黄:加黄连6g 黄芩9g;阴虚不足,酌加黄精、玉竹、首乌等;

(5) 阳虚恶寒:酌加鹿角霜、黄芪、党参等。

二、 风心保安汤

当归9g 白芍(或赤芍)9g 蜜炙麻黄4.5g 桂枝6g 丹参12g 桃仁、杏仁各9g 远志4.5g 枣仁12g 磁石30g 茯苓(神)12g

方解:本方较舒冠顺气汤少香附、乌药等理气之品,但增加了当归、麻黄,反映了风心治血及重视肺循环的本义。当归主血分之病,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当归四逆汤方解中说:“诸血者,皆属心。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苦先入心,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以助心血。”本方当归通脉,为血中之气药;白芍镇痉止痛,功能缓急。归芍同用,活血调血,镇痉缓痛,对风心之血行不利有良好作用。麻黄,大剂量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小剂量对呼吸功能有刺激加强作用,为开提肺郁、宣畅气血之要药。中药麻黄不同于麻黄素,前者为全成分,后者为人工提炼成分。麻黄素应用过频有害心脏,故为心脏之禁药。而平时所用带节麻黄,包含麻黄素与异麻黄素两种作用相反的成分,故临床小剂量应用,不会中毒,蜜炙后更为安全。风心病肺部郁血造成心脏排出障碍,以麻黄开提肺气,加强呼吸作用,与桂枝相配,就有宣肺和营之功,有较强针对性。桂枝为芳香健胃、兴奋活血药,功能解肌和营,有宣通循环障碍,强心利尿之功。佐麻黄走肺脏,佐丹参走心脏,起到调和血脉、强心温肺之用。丹参功兼四物,合麻、桂入肺散血通郁。桃仁镇咳通络,能破症结,通大便,除郁血,合丹参活血祛瘀,相辅相成。配润肺通肠止咳之杏仁,有消除瘀血、镇咳祛痰的功效。磁石镇静补血,能监制麻、桂之兴奋,而保留其宣肺和血之功。远志、枣仁诸药入血通络,入肺解郁,入脑安神,配茯苓(神)补心安神,可治心悸亢进。

总之,风湿性心脏病肺循环障碍,关键是郁血痞塞不利,治法须强调“以通为补”,故当归、白芍活血缓痛;麻黄开肺去壅,桂枝调和营卫;丹参、桃仁破结化痰而祛瘀;枣仁、远志强心安神;磁石、茯苓(神)镇静平逆。比之人参养营汤、人参归脾丸、炙甘草汤、加减复脉汤、济生肾气丸之近期疗效,有过之而无不及。

辨证加减

(1) 咳嗽:加百部9g 紫菀9g 车前草15g。

(2) 发绀:加红花6g。

(3) 心悸多汗: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 柏子仁9g。

(4) 心区痛、胸闷:加香附9g 乌药9g 苏子9g 制半夏9g。

(5) 纳呆加苍术9g 川厚朴9g。

(6) 失眠:加夜交藤9g 合欢皮12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7) 痰多易咯:加制半夏6g 陈皮6g。(8)痰粘不易咯:加冬瓜子12g 瓜蒌皮9g。

三、三子麻部汤

炙麻黄6~9g 杏仁9g 桃仁9g 苏子9g 葶苈子9g 冬瓜子12g 旋覆花9g 代赭石15g 海浮石15g 磁石30g 炒枣仁12g 远志6g 蒸百部12g 车前草24~30g 化橘红6g 生甘草3~6g

方解:麻黄宣肺平喘,凡心肺痰气壅遏者多用之。先生常与麻黄根同用,治疗慢支、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一开一合,有调节肺气之功效。麻黄根还能缓解麻黄的副作用,这是在古人认识基础上的发展,经上海市第一结核病医院长期使用,确有较好效果。详见第三章《哮喘证治》篇。

方中杏仁降气之上逆,桃仁化血之凝瘀,两仁并用有止咳平喘之功。葶苈子泻肺中之水气以定喘行水,对肺水肿者极为合拍。动物实验表明,葶苈子能增强心脏收缩功能,所以用于本病更为有利。苏子温肺下气开痰,冬瓜子清肺化痰排脓,两者合用对肺气壅塞痰涎不利者有良效。

本方意宗《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而不用莱菔子,因其无积;不用白芥子,因其痰非寒饮,不在皮里膜外。改用葶、苏、冬三子,对肺心病更为合拍。

此外,旋覆花、代赭石降气并治痰涎粘阻;磁石、枣仁、远志,镇静强心并化痰;百部、橘红为化痰镇咳之良药;车前草既能镇咳,又能排痰并能利水;加海浮石润燥化痰,溶解粘液;甘草调和诸药,润肺镇咳。合而成方,既有宣肺化痰之功,又有强心利尿作用,适当加减,奏效自捷。

辨证加减:

(1) 发热、痰浓、痰黄:加山海螺24g 蒲公英9g 银花12g 忍冬藤24g;甚者加鱼腥草15g 败酱草15g;退热加白薇9g 柴胡9g 黄芩9g。

(2) 伴高血压、喘汗不得寐:加麻黄根(与麻黄等量)。

(3) 伴肺气梗塞:加重桃仁至15g 冬瓜仁5g,加枳壳6g 苦桔梗4.5g 郁李仁9g 瓜蒌仁9g。

(4) 伴肺郁血肿大:加柴胡9g 生牡蛎30g 赤芍9g 郁金9g。

(5) 支气管痉挛,影响排痰时须用解痉药,麻黄改浙贝母15g,酌加干地龙9g 玉蝴蝶6g。(6)粘液分泌(痰粘不利):加紫菀9g 白前9g 南沙参12g 白果(打)9g或象贝母9g 前胡6g。

(7) 痰涎阻塞气机,时时欲厥,又不能作手术者:加猴枣散0.6g 竹沥30ml 姜汁少许冲服。

(8) 心力不振、虚气上逆、时时欲脱者:加人参9g 蛤蚧尾4.5g 黑锡丹(包煎)9g。

(9) 阳虚汗出发冷者:加制附片9g以护其阳。

至于痰的辨证用药,除上述及一般寒热虚实的加减用药之外,浆液性痰加小蓟12g 茅根30g 米仁15g(多见肺水肿肺郁血);老痰粘滞如絮, 咯之不利,加海蛤粉12g 瓜蒌12g 瓦楞子12g;痰涎壅盛、大便闭结、内热口渴,加礞石滚痰丸、竹沥达痰丸适量包煎。

四、舒肝和络饮

治疗作用:舒肝和络

适应范围: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消化障碍、湿热郁滞。

方药组成:柴胡9~12g 生牡蛎(先煎)30~40g 香附、乌药、白芍、当归、郁金、苍术、丝瓜络各9g 厚朴、枳壳、广木香各6g 冬瓜子12g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和解表里、祛瘀泄热,牡蛎化痰软坚、清热除湿。二药同用,升中有降,既有舒肝开郁、化瘀解凝、软坚利水作用,又有泄浊排毒、推陈致新作用,为本方主药。香附、乌药、木香调气活血、疏肝和胃、顺气消痞。白芍、当归、郁金养血柔肝、活血解凝、利胆泄热。苍术、厚朴、枳壳温中燥湿、宽胸利膈、散满行滞。丝瓜络、冬瓜子通经利尿、健脾渗湿、泄浊解毒。

近年来,在临床中常去木香、枳壳之辛燥,代之以石菖蒲,以其排气而不耗血,去当归、白芍,代之以夜交藤、合欢皮,取其和血安神,而又能解毒止痛。并去丝瓜络、冬瓜子,以其质轻容积大故避而不用。本方旨在舒肝、法在通利,凡是气机不畅、血行不利、消化障碍的肝炎病人,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五、强肾泄浊煎

桑寄生12g 续断12g 狗脊12g 鹿含草12g 土茯苓30~60g 忍冬藤24~40g 连翘9~12g 白薇9~12g

方解:先生认为肾病而伴有肾功能不足者,不能一味蛮补,亦不能峻利。他之所以赏用桑寄生、续断、狗脊、鹿含草,是认为此不仅是风湿腰痛药,其实也是强壮肾功能的有效药。四味合用,能守能通,有寓通于补之意,临床收效甚捷。或问补肾强肾何以不用杜仲?先生说:“杜仲守而不走,有固缩小便作用,但不利于泄浊。如果肾虚而小溲清长者,则杜仲自当入选。有的还可加入破故纸、潼沙苑、山药、山萸肉之属,不可拘泥。”

清热解毒药,一般常用三黄(黄芩、黄连、黄柏),而先生则认为三黄苦寒直折,久服败胃,有利亦有弊。而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能清热解毒而又无寒中碍胃之弊。方书谓土茯苓、忍冬藤善解金石之毒。现代医学认为土茯苓不但解病毒等“有机之邪”,对滥用、久用化学药物者,又有解毒辟秽之功。凡久服激素化学药品的患者,辄取此类药,有抑制变态反应之能。如有新感染,则蒲公英、虎杖皆可予投。

临症时常伴用柴胡、生牡蛎、香附、乌药四味。意在柴牡同用,走淋巴,利水道;香附利血中之气,乌药利气中之血。四者一升一降,一气一血,能宣畅气血,推陈出新,为肾病创造有利条件。

辨证加减:

(1) 如浮肿较甚,小溲不利者:加泽泻、泽兰、车前子、路路通;

(2) 小便利而尿蛋白偏多者:加蚕茧壳、菟丝子、淮山药;

(3) 如见小便利而有红血球者:加槐花米、荠菜花、蒲黄(地榆亦可用);

(4) 伴见血压高者:加杜仲、牛膝、旋覆花、代赭石。血压接近正常即去之。

(5) 偏阴虚而舌绛口干者:加生地、麦冬、知母、山药;

(6) 偏阳虚而舌淡口和者:加制附子(先煎)、仙茅、仙灵脾、蚕蛹(制附子若炮制不透,其中心仍色白如生品者,多有毒副作用,可加知母、生甘草以解之)。

(7) 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同时可加用大腹皮以疏其壅;

(8) 血虚者:加首乌、枸杞子。同时加赤芍当归以和其营。

以上之加减,多偏于治本之道。由于本方之组合,药性平和,无大燥大烈大泻大利之品,故可较长时间服用。每周停药1天,毋使胃困。如已获效,更须持之以恒,勿见异思迁。

先生认为,肾病既久,必然损耗物质,六味、八味实为弥补肾质之要药。但肾脏物质之损耗,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恢复,而临床之表现首先是肾功能之低落,必须优先给以调整,才可免致衰竭,故可同时佐用六味丸、八味丸辅助寄、断、狗、鹿药组之不足。有些病例在加用附子时,有时以附子与生地配伍以强心而解毒,有时以附子与大黄配伍以强肾解毒,颇有相得益彰之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桂枝汤的减味变化 老茶馆 桂枝汤药味增量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