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隆的证治经验

2011-11-15 08:57 楼主
六淫论治

风:

1.形体微寒,头痛肢酸,身热微汗,遍身骨节疼痛,咳嗽痰稀,胸闷胁痛,初起口不甚渴。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浮滑而数。用疏风宣达法。

荆芥穗9g 薄荷八分(后下),蝉衣3g 炒僵蚕9g 霜桑叶9g 炒大力子4.5g 光杏仁9g 前胡4.5g 苦桔梗3.6g 橘红4.5g。

头项强痛甚者,加羌活4.5g;咳嗽胸闷,加象贝母9g 瓜蒌衣6g;挟湿,四肢酸痛,苔白不思饮者,加秦艽6g。

2.畏寒已瘥,身热不退,胸闷心烦,咳嗽痰稠,或有黄痰,胸胁刺痛,大便不润,小溲微黄。舌苔黄腻,或糙刺,脉弦滑或浮大而数。拟清热宣泄法。

霜桑叶9g 净连翘9g 淡竹叶9g 炒大力子4.5g 广郁金6g(生打),前胡4.5g 全瓜蒌12g(杵),橘红橘络各4.5g 象贝母9g 净蝉衣3g 光杏仁9g。

如头痛尚剧者,加杭甘菊9g 双钩藤12g(后下);身热汗出不退,略觉畏寒,头胀鼻塞加鸡苏散12g(包);小溲色黄加川通草4.5g 或冬瓜子15g。

3.身热稽留不退,头脑昏痛,或有咳嗽,口渴思饮,口有秽气,心烦少寐。舌苔黄腻,脉弦数。用清化肺胃之治。

霜桑叶9g 双钩藤12g(后下) 净连翘9g 焦山栀9g 净银花9g 淡竹茹9g 瓜蒌根9g 川贝母6g(杵) 炒大力子4.5g 鲜芦根1支(去节)。

4.身热渐退,或出鼻衄,唇燥齿干,口渴舌燥,痰黄胁胀,烦中少寐。脉弦滑。用清解养津法。

霜桑叶9g 焦山栀9g 淡竹茹9g 川石斛12g 天花粉12g 鲜沙参15g 生甘草4.5g 甜杏仁12g 麦冬12g 鲜芦根1支(去节)。

5.热郁肺胃,发为红疹,汗出胸闷,咳嗽少痰,口渴烦躁,二便不爽。脉浮数。用清宣透达之法(治法与风痧、痧子、喉痧同)。

带心连翘9g 川郁金6g(打) 净银花9g 炒大力子4.5g 净蝉衣3g 赤芍9g 芫荽子9g 鸡苏散12g(包) 紫背浮萍15g 鲜芦根1支(去节) 鲜茅根30g(去心)。

凡体虚热不退,疹不达,可用麻黄1.5g,放在芦根(一节)内,用线扎好,煎入药内;疹重不退达者,加琐琐葡萄9g 炒僵蚕9g;喉痧兼喉痛,加桔梗4.5g 生甘草2.4g黑玄参12g。

寒:

1.形寒凛凛,头痛项强,骨节疼痛,呕吐清水,身热无汗。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沉数。用辛温疏表法。

苏叶、苏梗(各)6g 嫩桂枝3g 淡豆豉12g 光杏仁9g 荆芥穗9g 姜半夏6g 白茯苓12g 焦六曲9g 橘皮4.5g 葱白7个 生姜3片 红枣5个。

如咳嗽痰稀,气冲顺逆,加麻黄、前胡;头痛项强甚者,加羌活4.5g;腰背痛加独活6g;遍身酸楚,加左秦艽6g;脘闷,加制川厚朴4.5g;胁肋窜痛,加柴胡6g 生香附6g。

2.寒邪郁久,汗阻肌腠,表之不达,形寒渐渐减退,身热渐渐升高。口略思饮,但喜热饮,饮亦不多。舌苔白滑而兼薄腻。头疼咳呛,胸闷肢酸。脉弦数,或弦紧而数。寒邪有化热之象。用辛宣外达之法。

淡豆豉12g 光杏仁9g 制川厚朴3.6g 制半夏6g 薄橘红4.5g 焦山栀9g 白茯苓12g 炒大力子4.5g 炒枳壳4.5g 嫩苏梗4.5g。

如头痛剧者,加藁本4.5g 杭甘菊花9g;遍身疼痛,加左秦艽9g;呕泛涎沫者,加姜竹茹9g;呃忒,加公丁香9g 柿蒂5个;积滞,加焦六曲9g;小溲黄短,加泽泻9g;口秽思饮,加活水芦根3g(去节)。

3.体虚阴亏,肺胃液少。口渴咽干,心烦舌红,或起刺苔剥。不得畅汗,畏寒洒洒,身热如蒸。脉弦细而数。用轻微辛温、滋液助汗之法。

淡豆豉9g拌捣鲜生地24g 鲜石斛12g 破麦冬12g 嫩桂枝3g 杭白芍6g 鲜芦根一支(去节),麻黄1.5g 置于鲜芦根一节内(两头扎好,敲扁煎入药内)。

4.肾阳虚弱,脾胃虚寒,受寒之后,寒多热少。头蒙流泪,骨节酸重,四肢清厥。舌苔粉白,不欲思饮,胸脘痞痛,呕吐清水,腹痛便泻。脉濡缓,或微弱。用温中逐寒之法。

制川厚朴4.5g 潞党参9g 淡干姜3g 白茯苓9g 姜半夏6g 桂枝木4.5g 煨陈皮4.5g 煨木香3g 老苏梗9g 焦白术9g 炒香豆豉12g 清炙甘草4.5g 生姜3片 红枣5个。

5.寒邪直入三阴,寒凛肢厥,面青汗出,口吐白沫,胸腹疼痛,大便清泻,小溲频数。用扶阳救逆之法。别直参4.5~9g(另煎冲服),淡附块9~15g 淡干姜4.5g 白茯苓12g 淡吴茱萸6g 大茴香4.5g 胡芦巴9g 姜半夏6g 嫩桂枝6g 焦白术9g 炙黑甘草4.5g。

暑:

1.暑热当令,露宿受寒。头胀身热,胸闷呕吐,肢酸溲赤。脉弦濡而数,舌边尖微红有刺,苔中薄黄粘腻。用辛温、苦温,兼以苦辛疏泄开达之法。

苏叶、苏梗(各)9g 香薷9g 佩兰梗6g 藿香6g 藿梗9g 制川厚朴4.5g 光杏仁9g 小川黄连2.1g 淡吴茱萸4.5g 白蔻仁3g拌捣飞滑石12g(包),川通草4.5g 炒香豆豉12g。

如心烦不寐,加焦山栀9g;肢节酸重,加生米仁12g。

2.受暑身热,面色如油,口渴思饮,心烦胸闷。舌微红,苔微黄,脉濡数。用清暑泄热法。

净连翘9g 焦山栀9g 青蒿脑9g 鲜佩兰6g 鲜藿香6g 竹卷心7支 广郁金6g(生打),淡黄芩6g 益元散12g(包) 白豆蔻3g(原粒杵) 赤苓9g 净银花9g 光杏仁9g 白荷花露60g(分冲)。

3.暑必挟湿,气分失宣,头脑重胀,身热汗出不畅,遍身酸痛,胸脘痞闷,呕泛频作,舌苔白腻,或中有黄苔,脉弦濡。用解暑化湿法。

制川厚朴6g 制半夏6g 鲜佩兰6g 鲜藿香9g 蔻仁3g 拌捣飞滑石12g(包) 炒枳壳4.5g 白茯苓9g 橘皮4.5g 淡豆豉12g 玉枢丹0.6~0.9g(研末分吞)。

如肢节酸痛重者,加晚蚕砂9g(包);皮肤发有红疖,加草河车12g;积食,加焦六曲9g。

4.暑湿化疹,邪郁不宣,疹未透绽,神烦胸闷,燥热口干,小溲短赤。舌红起刺,脉弦数。用清宣透达法。

连翘心9g 净银花9g 焦山栀9g 紫草3~9g 竹卷心11支 广郁金6g(生打) 粉丹皮6g 六一散12g(包) 鲜荷叶一角 鲜薄荷2.4g(后下) 鲜芦根1支(去节) 鲜茅根30g(去心) 蝉衣2.4g 甘露消毒丹15g(包)。

5.暑热外受,秽气直犯,陡然昏迷,不省人事,甚至牙关紧闭,身热如炙,瞀乱烦燥,脉洪大,或沉数。用清暑开窍、芳香逐秽法。

连翘心9g 鲜藿香9g 鲜佩兰6g 鲜菖蒲6g 广郁金6g(生打),白豆蔻3g(原粒杵),牙皂9g 益元散12g(包) 金银花露60g(分冲) 生川厚朴4.5g 苏合香丸1粒(研末分吞)。

6.暑天食生冷瓜果,突然中寒,面青汗泄,四肢厥逆,呕吐腹痛,便泻脉伏。用温中疏运法。

制川厚朴6g 制半夏6g 白茯苓9g 淡吴茱萸4.5g 淡干姜3g 熟附块9g 煨木香3g 焦山楂肉9g 煨葛根6g 煨陈皮4.5g 煨草果6g 广藿香6g 白豆蔻3g(原粒杵)。

7.暑热伤气,汗出口渴,舌干少津,心烦撩乱,短气喘促。用清暑益气法。

人参4.5~9g(或西洋参,或党参亦可),生甘草4.5g 淡竹叶9g 白茯苓9g 麦冬12g 五味子15粒 浮小麦24g 鲜荷叶一角 鲜莲子6g 白扁豆9g 白荷花露60g(分冲)。

湿:

1.形寒肢冷,遍身酸楚,头胀如裹,脘闷泛酸。脉濡紧,苔白腻。用温中化湿之治。

嫩桂枝4.5g 嫩苏梗9g 制川厚朴4.5g 光杏仁9g 制半夏6g 炒香豆豉12g 白茯苓9g 苍术4.5g 煨陈皮4.5g 炒米仁12g 生姜3片 广藿梗9g。

2.湿郁化热,热蒸阳明,汗出而身热不退,口苦苔黄,心烦胸闷,呕泛苦水,便闭溲赤。脉弦濡,或濡数。用宣化泄热法。

清水豆卷12g 焦山栀9g 炒黄芩6g 炒小川黄连3g 姜竹茹9g 光杏仁6g 白蔻仁3g 飞滑石12g(包) 赤苓9g 川通草4.5g 小枳实3g 全瓜蒌12g(杵)。

3.湿热互蕴,偏于湿重。头胀肢酸,身热日晡较甚,口干不欲饮,脘腹痞胀,小溲黄短,大便艰难。苔白中黄,粘滞板腻,脉弦濡。用疏泄化湿法。

大豆卷12g 制川厚朴4.5g 制茅术4.5g 佩兰梗6g 广藿梗9g 炒黄芩6g 炒枳壳4.5g 大腹皮9g 泽泻9g 飞滑石12g(包) 光杏仁9g 炒六曲9g 白豆蔻3g(原粒杵)。

4.湿热互蕴,偏重于热。头胀口干,汗出而身热反增,晨减暮剧,夜半渐退,眩烦胸闷,夜有谵语,小便短赤。脉弦濡而数,或弦数,舌边尖红绛有刺,苔中黄腻,但不甚焦糙,且无芒刺,又无龟纹。用清化湿热之法。

大豆卷12g 净连翘9g 焦山栀9g 净银花9g 淡竹叶9g 光杏仁9g 广郁金6g(生打),六一散12g(包) 全瓜蒌15g(杵) 枳壳4.5g拌炒竹茹9g 鲜芦根1支(去节)。

5.湿热互蕴,营分受灼,身热甚壮,谵语杂出,神烦少寐,唇焦口干。脉弦数,舌红绛而乏津润,或舌边尖红刺满布,苔薄黄,用清营泄热,宣窍生津之法。

带心连翘9g 焦山栀9g 金银花9g 鲜生地24g 鲜石斛24g 鲜菖蒲3g 川郁金6g(生打) 甘草水泡远志4.5g 粉丹皮6g 鲜芦根1支(去节) 益元散12g(包)。

万氏牛黄清心丸一颗(化烊分服) 安宫牛黄丸一颗(化烊分服) 神犀丹一粒(化烊分服),(以上三味,视症热轻重而选用之)。

6.湿热内蕴,迫入心包,激动肝风,濒于痉厥。身热唇焦,口渴齿枯,神烦谵语,手足蠕动,复视项强,二便艰闭。脉弦数,舌绛少苔。用清宫宣窍,存阴熄风之法。

生玳瑁12g(行煎) 羚羊角1.8g(另煎冲服) 玄参心12g 鲜生地24g 鲜石斛24g 粉丹皮6g 生打石决明24g(先煎) 双钩藤12g(后下) 生白芍6g 鲜菖蒲3g 鲜芦根1支(去节)鲜茅根30g(去心) 竹卷心七支 辰麦冬12g 连翘心9g 焦山栀9g 紫雪丹2.4g(分服)。

7.湿热熏蒸,化为白痞,身热八、九日,汗出而热不退,项胸隐隐见痞,而未透达,胸闷烦中,热郁气分,须以宣达肺胃为出路。脉弦濡而数,舌苔微黄薄腻。用清气泄热之法。

清水豆卷12g 净连翘9g 焦山栀9g 广郁金6g(生打),净蝉衣3g 炒大力子4.5g 光杏仁9g 白蔻壳2.4g 生米仁12g 飞滑石12g(包),朱赤苓9g 鲜芦根1支(去节) 甘露消毒丹15g(包)。

8.湿热内蕴,燔灼气营,化为疹痞。红疹未绽,晶痞未朗,身热神烦,口渴思饮。舌边红,苔黄,脉弦数。用气营两清之法。

朱连翘9g 焦山栀9g 净银花9g 粉丹皮6g 川郁金6g(生打),光杏仁9g 赤芍9g 六一散12g(包) 净蝉衣3g 炒大力子4.5g 鲜芦根1支(去节),鲜茅根30g(去心) 紫背浮萍9g。

9.湿热内蕴,阳明热盛,化斑未达。口渴恣饮,舌糜气秽,身热龈血,心烦胸闷,干恶频作,便闭溲赤。脉弦大而数。用清化阳明之法。

鲜生地24g 赤芍9g 生石膏15g(先煎) 板蓝根12g 生葛根3g 粉丹皮6g 淡竹叶9g 桃仁6g 生大黄6g 人中黄9g 小枳实3g 川郁金6g(生打),野蔷薇花4.5g 大青叶9g 紫雪丹3g(分服),鲜芦根1支(去节),鲜茅根30g(去心)。

10.湿热伏于膜原,踞于少阳,化疟日作,或间日发作,寒少热多,热时口渴喜热饮。胸脘痞闷,呕吐上泛,遍身酸痛,小溲黄短。脉弦数,苔黄腻。用和解枢机之法。

佩兰根6g 青蒿梗9g 淡黄芩6g 光杏仁9g 仙半夏6g(杵),白茯苓9g 煨草果4.5g 小青皮4.5g 北柴胡3g 飞滑石12g(包),川通草4.5g 制川厚朴4.5g 炒小川黄连1.5g。

11.湿困脾阳,运化无权,胸脘痞满,口味觉淡,食不知味四肢清厥,胃纳不馨,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濡缓。用和化健运法。

潞党参9g 土炒白术9g 炒扁豆皮12g 煨益智9g 煨木香3g 煨陈皮4.5g 清炙草4.5g 白茯苓9g 炒米仁12g 淡干姜3g 炒焦半夏曲9g(包) 砂仁2.4g拌捣鸡内金9g 广藿梗9g 鸡具袋1只(自备),米炒淮山药12g 红枣5只。

12.湿热蕴结,下迫大肠,突然大便洞泄,肛门觉热,秽气甚烈,腹内鸣响,即协热下利之症。脉小数。用清肠解热之法。

煨葛根4.5~9g 银花炭6~12g 炒黄芩4.5~9g 小川黄连1.5g 赤苓9g 生甘草4.5g 生米仁熟米仁各12g 白扁豆花9g 藕节9g 干茅根12g 杭白芍6g 炒香荷叶蒂7个。

13.湿热内蕴,蓄积阳明,下痢色白,腹笥绵痛,身热脘闷,临圊后重。舌苔白腻,或黄厚粘腻,脉弦紧。用疏化导滞之法。

煨葛根6g 制川厚朴4.5g 炒黄芩6g 广木香3g 槟榔片9g 广藿梗9g 藿香6g 炒枳壳4.5g 炒六曲9g 大豆卷12g 煨陈皮4.5g 淡吴茱萸3g 炒小川黄连2.4g。

14.湿热内蕴,阳明不清,酿成赤痢。身热腹痛,胸脘烦闷,便下脓血。脉弦濡而数,舌边尖有刺,苔中黄腻。用清里疏化法。

全当归9g 杭白芍6g 马齿苋9g 炒延胡索6g 焦楂炭9g 制大黄9g 小川黄连1.5g 银花炭9g 炒黄芩6g 桃仁6g 炒藕节9g 小枳实3g 小青皮4.5g 白头翁9g 北秦皮4.5g。

15.湿热内蕴,赤白下痢,腹痛里急,临圊后重。胸脘痞闷,口味或淡或苦。舌苔黄厚浊腻,脉濡缓。用清化疏运之法。

制川厚朴4.5g 小川黄连2.4g 焙银花9g 炒黄芩6g 马齿苋9g 扁豆花9g 茉莉花9g 炒玄胡索6g 杭白芍6g 大腹皮9g 炒枳壳4.5g 广木香3g 炒藕节9g 焦楂炭9g 六一散12g(包)。

16.湿热壅滞,阻塞胆道,目黄、肤黄、溲黄,已成黄疸。身热头胀,口味或苦或甜,胸次懊闷,脘腹痞胀,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濡数。用宣化疏利之法。

制大黄9g 焦山栀9g 炒香豉12g 绵茵陈9g 制川厚朴4.5g 佩兰梗6g 广郁金6g(生打),鸡内金9g 小青皮4.5g 炒枳壳4.5g 泽泻9g 川通草4.5g 淡黄芩6g 大腹皮9g。

17.湿热内蕴,胆道尚滞,黄仍未退,脘腹闷胀,右胁旁幽幽疼痛,有时呕泛。舌苔黄腻,脉濡或弦。用疏气利胆之法。

绵茵陈9g 生川厚朴4.5g 炒小川黄连1.8g 制香附9g 小青皮4.5g 白豆蔻3g(原粒杵),鸡内金9g 环粟子12g 泽泻9g 车前子15g(包),通天草9g 八月札12g 北柴胡3g 炒黄芩6g。

18.湿阻三焦,脾失斡旋,面目足跗俱作肿胀,胸脘痞满,腹内汩汩作响,膨笥作胀,腰膂酸重,口味觉淡,小溲短涩。舌苔白腻,脉沉濡。用化湿和脾之法。

生白术9g 川椒目9g 桂枝木4.5g 猪苓茯苓各9g 泽泻9g 海桐皮9g 五加皮6g 生姜皮4.5g 大腹皮9g 生熟米仁各12g 水红花子15g 车前子15g(包)。

19.湿热蕴结,膀胱失调,酿成癃闭。少腹重胀,腰膂酸垂,小溲短赤而热,甚至涓滴不通,茎中刺痛。舌苔薄黄,脉沉弦而数。用通利下渗之法。

焦山栀9g,粉丹皮6g,冬葵子9g,将军干7只,野麦杆十四茎,赤苓9g,甘草梢6g,车前草车前子各15g,扁蓄15g,飞滑石12g(包),童木通3g,鲜茅根30g(去心),路路通12g,血琥珀1.8g(分吞)。

20.湿热蕴结,酿成积石,在于胆道。左胁肋旁疼痛加剧,牵引背膂,呕吐脘闷,稍有寒热。苔黄脉紧。用利胆疏化之法。

生川厚朴4.5g,淡黄芩6g,芦荟3g,小青皮4.5g,广郁金6g(生打),炒枳壳4.5g,通天草9g,炒延胡索6g,四川金钱草30g,瞿麦15g,制香附9g,苏罗子12g,鲜芦根1支(去节),鲜茅根60g(去心)。

21.湿热蕴结,酿成结石,在于肾脏。腰膂疼痛,牵引督脊,少腹两旁胀垂,中如重负,痛甚呕吐,小溲短涩,或有血淋。苔薄脉紧。用清下疏利之法。

焦山栀9g,粉丹皮6g,川黄柏6g,川萆解9g,赤苓9g,瞿麦15g,扁蓄15g,石苇15g,海金砂12g(包),飞滑石12g(包),甘草梢4.5g,地栗梗15g,鲜芦根1支(去节),四川金钱草30g 冬葵子9g。

22.湿热留着经隧,酿成痹症。遍身骨节掣痛,或注着一处,或行走不定,关节为重,腰酸胯疼,步履艰难。苔白脉迟。用疏化和络之法。

川黄柏6g 川萆解9g 川牛膝9g 老鹳草15g 海风藤9g 千年健9g 防己6g 宣木瓜9g 五加皮6g 丝瓜络9g 忍冬藤12g 生米仁12g 独活6g 桑寄生12g 落得打9g 功劳叶12g 鸡血藤12g 片姜黄4.5g。



1.燥令受冷,头痛鼻塞,形寒身热,咳呛咽疼,肢酸苔白,脉左浮滑。用辛凉解表,略佐辛温透卫法。

嫩苏梗9g 光杏仁9g 淡豆豉12g 薄荷2.4g(后下),净蝉衣3g 炒大力子4.5g 前胡4.5g 桔梗3.6g 瓜蒌皮6g 霜桑叶9g 蜜炙橘红4.5g 生甘草4.5g 象贝母9g。

2.燥刑肺金,治节无权,头胀微热,咳呛痰稀,咽喉燥痛,口干衄血。舌苔白燥,脉弦滑,右手搏指。用清肃肺金法。

桑白皮12g 地骨皮12g 生甘草4.5g 川贝母6g(杵),瓜蒌皮6g 甜杏仁12g 枇杷叶12g(去毛,包) 炙兜铃12g 青蛤散12g(包) 淡竹茹9g 冬瓜仁18g 鲜芦根1支(去节)。

如胁痛,加旋覆花9g(包);咽喉痛,加鲜沙参18g 黑玄参12g 牙龈肿痛,加淡秋石9g 生石膏12g(先煎)。

3.燥秋外临,肺失肃降,哮喘宿恙, 迨时而发,咳嗽不休,痰多气逆,胸闷胁痛,便难溲少。苔黄薄腻,脉左弦右滑,重按搏动。用宣肃涤化为法。

蜜炙麻黄1.8g 射干3g 蜜炙葶苈子9g 光杏仁9g 苏子霜9g 制半夏9g 川贝母6g(杵) 白茯苓12g 化橘红4.5g 海浮石15g 旋覆花9g(包) 水炒白前6g 蜜炙款冬花9g 淡竹沥30g(姜汁2~3滴滴入,冲)。

如咳痰不爽胁肋窜痛,加白芥子6g;便难加瓜蒌仁12g 莱菔子9g;心悸,加代赭石24g(先煎);少寐,加泡远志4.5g。

4.燥气外袭,木火内扰 逼伤阳络 肺金受克 干咳少痰 头昏目糊 潮热自汗 舌苔黄糙 脉弦滑搏指 用肃肺制肝 宁络降火法。

鲜生地15g 藕粉拌炒杭白芍6g 淡秋石3g拌捣鲜沙参18g 青蛤散12g(包),东白薇9g 粉丹皮6g 桑白皮12g 旱莲草12g 侧柏炭12g 小川黄连1.5g 焦山栀9g 生石决24g(先煎),鲁豆衣12g 平地木15g 鲜茅根30g(去心)。

5.燥气外劫,掀动风阳,头脑昏眩,或头痛筋掣,目眩流泪,面红清厥,咳逆烦躁,二手颤动。舌边尖起红刺,中黄糙,脉弦劲。用柔戢厥阴,肃肺熄风法。

苍龙齿15g(先煎) 石决明24g(先煎) 鲜生地24g 滁菊花9g 双钩藤12g(后下),明天麻6g 川贝母6g(杵) 海蛤壳15g 桑白皮12g 黑芝麻12g 生白芍6g 麦冬12g 粉丹皮6g 盐水炒淮牛膝12g 茯神12g。

6.阴亏之体,肺又虚弱,燥气外凌,久咳不已,潮热口渴,咽喉干燥,胸胁攀痛,嘈杂烦燥,舌红绛有刺,苔中根薄黄,脉虚弦而小数。用喻嘉言清燥救肺法。

潞党参9g 麦冬12g 生甘草4.5g 生石膏12g(先煎) 火麻仁12g 阿胶9g(化烊冲入),霜桑叶9g 光杏仁9g 枇杷叶12g(去毛,包)。

7.血枯肠痹,燥气在里,形瘦潮热,咳嗽痰少,唇燥咽干,心烦嘈杂,夜不安寐,曾经咯红,少腹作胀,大便闭结。舌边红,苔中黄,脉弦细。用滋润肃化之法。

桑白皮12g 南沙参12g 麦冬12g 叭哒杏12g 苦桔梗3.6g 粉甘草4.5g 炙兜铃6g 炙橘红4.5g,炙紫菀9g,松子仁12g,柏子仁9g,火麻仁12g,全瓜蒌12g(杵),川贝母6g(杵)。

火:

1.心肝热炽,肺胃燔灼,头痛筋掣,耳疼轰响,两目欣红,迎泪眦多,口燥喉肿,胸中阵热,寤不成寐,大便不解,小溲短赤,此系实火也。舌苔黄糙,脉弦大有力。用清泄内热,通其腑气,制其燎原法。

焦山栀9g 淡黄芩6g 小川黄连2.4g 板蓝根6g 杭甘菊花9g 竹卷心7支 小枳实4.5g 生大黄9g 赤苓12g 生甘草3g 朱灯心1.2g 青蛤散12g(包),鲜芦根1支(去节)。

2.阴虚于下,火炎于上,肝阳用事,肺胃热灼。脑鸣昏眩,口渴咽干,牙龈浮胀,气冲燥咳,五心烦躁,入暮面红升火,夜间小寐,梦扰汗多,嘈杂难过,大便艰行,此系虚火也。满舌红刺,脉虚弦而小数。用滋阴柔肝,清润肺胃法。

鲜生地24g 鲜石斛18g 珍珠母60g(先煎) 破麦冬12g 黑延胡索12g 北沙参12g 川贝母6g(杵) 天花粉12g 火麻仁12g 浮小麦18g 柏子仁9g 茯神12g 东白薇9g 枇杷叶12g(去毛,包)。

3.肺仰五脏,华盖于上,上受熏灼,治节失司。咳呛痰稠,鼻干衄血,口唇皲裂,咽喉燥痛,心胸内热,肤热灼手,大便艰闭。舌质淡红,脉弦滑。用清肃肺火,顺其治节法。

南沙参、北沙参(各)12g 破麦冬12g 柿霜9g 桑白皮12g 地骨皮12g 川贝母6g(杵),淡黄芩6g 生甘草2.4g 甜杏仁12g 侧柏炭12g 淡竹茹9g 全瓜蒌18g(杵),鲜芦根1支(去节)。

4.胃主通降,火灼于内,上蒸消渴,口有秽气,牙龈肿痛,胸脘痞闷,烦躁不宁,嘈杂善饥,寐多慌梦,时作嚼齿,大便干燥,小溲黄短。苔黄腻,脉浮大。用清降胃火法。

生石膏24g(先煎) 肥知母9g 淡竹叶9g 生甘草6g 小川黄连2.4g 焦山栀9g 金钗斛12g 瓜蒌仁9g 破麦冬12g 飞滑石12g(包) 鲜芦根1支(去节) 鲜建兰叶3片。

5.心火亢逆,胞宫受灼,移热小肠,表里俱炽。头疼目红,胸中愤郁,懊闷易怒,心烦内热,少寐惊吓,怔忡恐怖,神志有时昏昧,旋亦清楚,小溲短赤,舌尖疼痛,红刺满布,脉左手独大。用清心降火,并泄腑热法。

生玳瑁9g 带心连翘9g 焦山栀9 小川黄连2.4g 鲜生地24g 黑玄参12g 竹卷心7支 鲜菖蒲9g 童木通3g 川郁金6g(生打) 赤苓12g 益元散12g(包) 万氏牛黄丸一颗(化烊冲服) 莲子心1.5g。

6.肝胆郁火,龙雷掀扰。头痛偏掣,眉棱酸疼,目红羞明,轰热上升,口苦干燥,烦躁不安,恶心泛漾,胁肋胀疼,胸次若痹,便难溲赤。舌边尖红刺,苔中黄,脉弦数。用清戢柔和解郁火法。

生石决24g(先煎) 霜桑叶9g 杭甘菊9g 双钩藤12g(后下) 苦参4.5g 龙胆草9g 小川黄连2.4g 淡竹茹9g 青黛1.5g 焦山栀9g 粉丹皮6g 全瓜蒌12g(杵) 通天草9g。

7.肾与膀胱相表里,肾火蕴结,州都失调,为癃闭不通,为尿血迸泄,为淋沥涓滴。腰膂酸楚,下坠如折,背脊疼痛,牵引如曳,少腹作胀,解尿时则后重欲便。舌苔薄黄,脉沉弦而濡。用清化于下,坚阴通调法。

川黄柏6g 肥知母6g 白茯苓12g 车前子12g(包) 川楝子9g 粉丹皮6g 焦山栀9g 冬葵子12g 淡天冬12g 泽泻9g 甘草梢4.5g 血琥珀1.8(分吞) 鲜茅根30g(去心) 川石斛12g。

8.大肠火由湿热内燔,致迂回屈曲之处,无从宣泄,为内外痔,为痔瘘,为热迸阴络。先便后血,少腹左旁重按作胀,隐隐疼痛,大便艰难,解亦不爽,苔黄腻,脉弦濡,重按有数势。用清大肠之火,以解湿热之蒸法。

银花炭9g 黄芩6g 小川黄连2.4g 焦山栀9g 炒丹皮6g 炒枳壳4.5g 全瓜蒌18(杵),泽泻9g 生甘草2.4g 无花果9g 炒槐米9g 象牙屑4.5g 鲜茅根60g(去心)。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治疗营卫不和 老茶馆 黄文东的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