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火神 探源头 求真经——评《圣余医案诠解按》

2011-11-08 13:17 楼主
万兰清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

2010年下半年,一部杜少辉博士学习火神派后的寻源之作——《圣余医案诠解按》,摆上了国内的大书城的书架。洋洋48万余字,犹如作者一样,敦厚、扎实。

《圣余医案》是“川西夫子”刘止唐之六子刘子维经治的医案,由其门人李俊(子俊)诠解后编辑付梓,是为《圣余医案诠解》。杜少辉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的1945年民国德庆书局乙酉年版本为底本点校,整理并加按,重新出版,是为《圣余医案诠解按》。

杜少辉在其代序“我的扶阳之路”中,深有感慨地说到自己从一个中医学院的好学生到一个独当一面的铁杆中医,临床疗效得以更上一层楼的重要环节,就是学习扶阳学说,于成都侍诊于当代火神派卢崇汉老师之后。

“溯洄从之”。正如邓铁涛教授在为其学生的这本力作序时所说:“扶阳学派虽倡于郑钦安,而始创者实为其师刘止唐”。刘止唐享有“川西孔子”与“孟子第二人”之盛誉,其创立的槐杆学派,汇通儒、释、道三家精要,其《槐轩全书》可谓是“国学”之集大成者。《圣余医案诠解》为槐轩学派作品,整理与发掘无疑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顾名思义,《圣余医案》不但是医案,也是一部文化作品。“槐轩学派”由理入医,与众多医家专攻于术不同。儒、释、道均讲究一个“和”字。故刘门临证,不仅医病,也医心;不仅医局部,更注重五脏相关;生克制化之理,阳阴气血消长之机,全面关顾。尤如用兵,主攻,侧攻,迂回,后方补给,打援,防伏,处处精思熟虑,运筹帷握,一方之中,面面俱到,一个“和”字,做到酣畅淋漓,疗效之高,出人意料。从《圣余医案诠解按》中,读出这个“和”字的深义,并感悟到扶阳与和谐是中医的最大特色,亦是与西医的最大不同,指导临床,确有现实意义,感到真正是“更上一层楼”。

子俊的诠解,引经据典,阐发病机,彰明处方用药之理。论理大多引用《内经》、《难经》,准确且无遗,足证其经典烂熟于胸,随手拈来,竟皆贴切,且多为一般业医者粗疏遗漏之处。论方议药,多突显刘门特色:扶阳宗旨,五脏相关,五行生克制化的灵活运用,示人典范,对药物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常出不同凡响之言。郑钦安秉大道至简之义,万病归于坎阳受损,言三焦只是一焦,五气仍是一气,以善用附子为主;本书医案虽重先天坎阳,亦并强调后天以返先天,先后并治,方臻完善。子俊于诠解中反复告诫,可谓是槐轩扶阳真经,亦正如国医大师邓铁涛序中所言:“千万勿以能重用附子多少为傲也!”

至作者按语,不但阐述刘门扶阳的学术观点,并参悟其重“和”、重“守”、重“敛”,以及扶阳“止于至善”的理论与治疗用药特色。还对渊源甚深的黄坤载、郑钦安、卢铸之、吴佩衡、祝味菊等,乃至于当今扶阳大家卢崇汉等的有关理论与临床特点,也都随机作了相应的介绍,令古今医统,一目了然。足见杜氏读书之广博而精深,寒窗之苦,岂惟十载?于读者更是受惠良多,其用心之善不亦切乎。

更难得的是,作者临证20多年,在临床一线的磨练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扶阳学派的熏习之下,技进乎艺,医术有长足的进步,医名渐盛,俨然自成一家。在他的按语中,把自己师从卢崇汉先生之所见所得,结合自己临床的实践体会,个案简介,与刘门、卢门特色对读,实在受益匪浅。并结合现行教材谈从医感悟,这有助于“学院派”中医学子将大学知识与扶阳学说融会贯通,以至“仲景之门,人人可入”。这是当今一本难得的古书今读,古今相应的好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古文基础深厚,且素尚易理研究,其所按文字典雅,笔法流畅,易医结合,令人赏心悦目。该书于2010年8月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装祯设计均称上乘,唯感不足的是字体太小,尤其是作者按语部分,不仅字小,且细划淡墨,颇伤目力,又恐因此阅读之不便而放弃,则岂不辜负此好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1-19 09:23 2楼
感觉缺少脉诊资料,读起来那个别扭啊
2011-11-19 13:37 3楼
不错早就买了,昨天开始研读
2011-11-22 11:37 4楼
卷一
中风类
1.孙某,睡至半夜,心内不好,出汗至天明,舌不转,不能言语
2.某,中风不能言语,左手不能动
3.邵张氏之母,中风,口眼喁斜,手足麻木
4.孙某,中风舌强不语,半身不遂,夜小便多
5.李某,头痛,半边怕风,日夜不安,肚胀
咳嗽类
6.某,胃不利,咳痰多,气紧,稍食多即不消化
7.某,久咳不已,痰多,胃不利,一咳小便即下
8.刘张氏,久病咳嗽
9.某,咳嗽,痰多,周身麻木,四肢无力
10.某,胃不利,心内不好,咳,气紧,四肢无力,昏晕
11.某,咳喘不卧,腹胀,小便不利
12.某,头痛身热,咳嗽,吐风泡痰,心内不安
2011-11-22 11:37 5楼
卷一
中风类
1.孙某,睡至半夜,心内不好,出汗至天明,舌不转,不能言语
三付。
此内风也。内风由于肾虚,本实先拨则气奔于上,而成欲脱之势,《素问·脉解篇》日“内夺而厥,则为痦俳”是已。《脉要精微论》日:“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夫搏坚而长,火有余也,火有余则水不足,仍以肾虚为主。《四气调神论》①曰:“阴者,藏精而起极。”夫精藏于肾,然后能化气上荣,虚则封藏失而伎巧废,故舌强而不转。《灵枢·口问篇》日:“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宣明五气篇》曰:“五脏化液,在心为汗。”夫阳生于子,正当中夜,此时真水垂绝,虚阳无依,故心火忽亢而烦闷,心阴不守而汗出也。
内风证河间以为水虚火亢,东垣以为本气自病,叶氏以为木失滋涵,其言虽殊,其义则一。夫命门为水火之根,水既虚则火不独留,故气逆于上而不降。苟欲降之,非水火双调不可,故用杞、地、玄、乌以补其垂绝之水,附片引僭越之火,俾仍归于一窟以定其根,如纸鸢之有系,则可上者复可下矣。而附片得首乌,则火为蜇藏温蒸之火而下潜,玄参、地、杞得附片,则水为升腾变化之水而上济,匪特不降之火可降,即不升之水亦升矣。脾胃居中,后天所重,然未有命根垂绝而能行后天生化者,故运以干姜、守以怀药,以待其定,俾与命火俱得其平,则火生土之功,乃复其旧。舌强、心悗皆上实也,郁金泻心开郁,法夏化痰,腹皮顺气,以去其实而资下交。鹿角、艾叶则一通使道以行神气,一通阴经以利血气者也。汗出有外脱之势,故不重开泄。
2011-11-30 11:01 6楼
去书店看了,可是没太看明白,总感觉有好多用药的方法模模糊糊不是很理解
2013-12-20 12:20 7楼
需要后人再进深解读一下。
2013-12-20 13:33 8楼
早前购置了本“火神之祖”,一直没空看 ,多谢分享!
2014-03-17 15:26 9楼
内容火神派真的很神秘,谁能说清由来
2014-05-01 15:46 10楼
vanlixin 说:
去书店看了,可是没太看明白,总感觉有好多用药的方法模模糊糊不是很理解

读本书需要很深的文化功底,比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尤其是对易经的基础。第一案最关键是弄清先天与后天。易经说卦传中云:帝出乎震,齐乎巽意思是万物生于东方,即震方,也即是生机发于春。故于人以肝为先天。肝为木,生二火,即相火和离火。相火为体,离火为用。然肝无补法,当补肾以补肝。肝畅生火,火旺后天才能生化。这样讲不知能不能听明白?有时间细谈。
⬅ 四喜嫩鸭的做法 老茶馆 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 外寒内饮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