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帮忙分析一下这个方子,谢谢

2008-07-19 17:53 楼主
当归9
川芎9
熟地15
枸杞25
炒白芍9
制黄精15
炒杜仲15
制首乌30
川断9
炒狗脊15
忍冬藤15
虎仗15
元胡索15
党参30
炙黄芪30
焦白术15
焦鸡金6
焦X(不知道什么字)麦芽9

尤其是,最后应该是焦什么麦芽啊,不认识方子上的字。

年初用此药方,效果很好,后来效果就不行了,真是搞不懂……

有劳大家了,谢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07-19 18:46 2楼
当归9 川芎9 熟地15 炒白芍9
制黄精15 党参30 炙黄芪30 焦白术15 焦鸡金6 焦X(不知道什么字)麦芽9
炒杜仲15 枸杞25 川断9 炒狗脊15 制首乌30 忍冬藤15
虎仗15元胡索15

从上列组方上看,医者是从肝、脾、肾三脏入手,调补精血,治疗由此引起的腰腹痛、眠差等证,至于‘初用此药方,效果很好,后来效果就不行了,真是搞不懂’就不得而知了。

建议将具体的病情发上来,以便共同探讨
2008-07-19 18:50 3楼
主要症状:肩肘膝六大关节游走性疼痛。
肝功能异常,输青霉素后转氨酶正常,但胆红素高处正常值两倍。
眼睛很难睁开,身体疲劳,说话无力,气短。
2008-07-20 12:48 4楼
因为四诊资料不全,只有根据楼主提供的情况来推测:
处方是一个气血双补兼补肝肾,并佐有忍冬藤、虎杖、元胡索等通经络止痛的药.
楼主可能有纳差,饮食吃进去难以消化的症状,因为原处方里还有些消食导滞的药.
"肩肘膝六大关节游走性疼痛"虽然以行痹为主,但可能兼湿;
"肝功能异常,输青霉素后转氨酶正常,但胆红素高处正常值两倍"说明也可能夹湿;
"眼睛很难睁开,身体疲劳,说话无力,气短"不仅说明有气虚的症状,还有湿邪困脾,肝经郁湿的可能;
通过以上的推断,再做进一步的舌脉推断:舌象可能是舌淡,或淡暗,苔薄腻或腻而润;脉可能沉细无力或沉细模糊,也可能兼有弦象.

如果事实与上面大致吻合,说明楼主应该吃稍微偏温燥之药,处方里大剂量的滋腻之药的使用是值得商榷的.
楼主可能存在气虚夹湿的可能,所以刚开始效果明显,吃一段时间后可能有脘痞腹胀的感觉,或者舌苔变得黄腻或黄厚腻,自然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气血俱要,补气在养血之先.脾胃功能健旺,气血生化自然有源,补血的那些滋腻之品可以先不用.觉得楼主可能适合吃李东垣升阳益胃汤那一类的处方加减.

以上只是猜测,如与事实不符,仅作笑谈.
2008-07-20 15:48 5楼
谢谢悬壶先生的精彩解析!
之前一直舌苔很白,光光的,并且舌头边缘全是牙印。并且经常口腔溃疡,很严重。

脸色两年前很黑,同事甚至说黑的吓人。晨起时有时很多人说脸黄。综合治疗一段时间后,脸色不黑了,但是时黄时白时虚红。

脉搏本人现在就不清楚了,现在的中医很少给你把脉,自己也不懂。

说话一直是无力的,好多人经常说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或者说的太快。感觉说话很费力,甚至感觉做个哑巴挺好的。

还有,本人湿气确实很重,一位会气功的老师傅曾经为我诊断并治疗过。

除了肝偶尔痛之外,右肾也偶尔痛,气功老师说是湿气入侵导致的。


几个问题请教悬壶先生:

1.药方中哪些是滋腻之药;
2.本人现在用如下药方:
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熟地,枸杞,杜仲,大枣,生姜,肉桂,黄芪,葛根。
现在准备加入升麻,以治疗中气不足。请问可否?
还有,该方中祛风除湿的药还没有加入,请悬壶先生指点。
3.上述的方子,本人现在只是每天烧1L左右,当茶喝。请问能长期喝吗?

请悬壶先生指点,谢谢!

翘首等待中……
2008-07-20 16:18 6楼
你用的方子补药太多,驱邪药基本没有,有点过于呆补了。
2008-07-20 16:21 7楼
个人看法与悬壶先生的一致,可以考虑使用升阳益胃汤,如病久也可以参入全蝎类药。
2008-07-20 16:24 8楼
附录焦树德心得十讲里面的此方资料:

升阳益胃汤(《脾胃论》)
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柴胡9克、人参3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0克、黄芪60克、白芍15克、半夏30克、黄连6克、泽泻9克、陈皮12克,共为粗末,每服10克,生姜5片,枣2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湿邪不化,阳气不升之证。症见倦怠嗜卧,四肢无力,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燥,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舌苔厚腻,脉象濡软。盖因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湿邪重故感到体重节痛,四肢无力、心不思食,中焦不能布化水谷精微,故口中无味。中运不健,传化失宜,故二便皆不调顺。土不生金,母病累子,故肺弱表虚而洒淅恶寒,阳气不得伸,故面色不和,惨惨不乐。方中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渗湿而降浊阴;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升举清阳之气,风药并能胜湿;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芪、甘草益胃气;白芍酸收敛阴而和营,并能防羌活、柴胡辛散太过。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自然身健病痊。《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曾说:“人参属补,不知君于枳、朴中,即为补中泻也。羌、防辈为散,不知佐于参、芪中,即为补中升也。近世之医,一见羌、防辈,即曰:发散不可轻用。亦不审佐于何药之中,皆因读书未明,不知造化别有妙理耳。”
本方去黄芪、白术、半夏、茯苓、泽泻、黄连、陈皮,加升麻、葛根、生甘草,名升阳散火汤,也是李东垣先生创制的方剂。用于治疗因脾阴血虚,胃阳气弱,春寒不去,胃虚过食冷物,抑制少阳清气,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所致的四肢发热、肌热、发困、筋骨闷热、热如燎、扪之烙手诸症。

本方去独活、防风、茯苓、泽泻、白芍、半夏、陈皮,加升麻、黄芩、石膏,以苍术易白术,名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适用于治疗饮食伤胃,劳倦伤脾、阳气下陷,阴火乘之而发热,右关脉缓弱之证。

本文所述皆为从脾胃升阳论治的方利,用药贴切,变化神妙。其加减变化当然不似如此简单,但限于篇幅,仅介绍如上精神,以供读者参考。如欲深研,请阅李东垣先生《脾胃论》。

1960年我接诊了一个于10年前因病做了脾切除手术的病人。当时医生预言该患者术后尚可生存10年。恰逢10年后,他又患病很久不愈,其症状为:胃脘堵闷,不思饮食,二便不调,体重日减,精神不振,面色不和,悒悒不乐。舌苔白厚而腻,脉象虚弦而滑。据此脉症,知为脾胃虚而阳气不伸之证,故用升阳益胃汤随证加减而痊愈。病愈后身体健壮,十年动乱中身体亦很好,1980年,仍在工作。当然,西医切除的脾不能与中医所说的脾划等号,但如出现脾胃的病证,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我用此方时,常把白术改为苍术,并适加厚朴、草果等芳香化湿之品,以助化湿之力。对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等病见有本方主治证时,或低热综合征而中焦湿盛者,均可随证加减使用之。
2008-07-20 19:24 9楼
方便的话传几张舌苔图片上来,可能才能给出些建议

1,熟地、枸杞这些滋阴药湿邪偏重肯定是不能吃的,炙甘草,大枣甘味于湿重之人也是不相宜的,黄芪有些前辈认为是偏甘涩的,用量不适当也是敛邪的。
如果你前后处方是出自同一个医生之手,他可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2,是否加入升麻,我也不能确定,你最好能传几张舌苔图片上来,有个直观的印象可能才能给出些建议。
3,那个处方是否能当茶喝,我也不能确定。一般来说要能当茶喝的处方基本应该比较平和。
4,“舌苔很白,光光的”不好理解。“舌头边缘全是牙印”是气虚的表现。“经常口腔溃疡,很严重”气虚夹湿,湿气化热临床比较常见。如果湿气很重,可能要先去邪后扶正。
5,升阳益胃汤我用过几次,量或加减掌握不好,容易出小问题。比如补气药与风药比例不适当,容易加重气虚症状。
6,如果湿邪驱除或大部分驱除,一般患者脸色会变得好起来,但过程相对比较漫长。
2008-07-20 20:00 10楼
谢谢花香丁版主和悬壶先生的指点!
最近一位气功老师傅,用气功给我治疗时说我的湿气很重,尤其是肝脏和肾脏部位。练功时会有很多湿气排出,粘手。

请问,能否给我先开一个驱湿的方子。

谢谢!
2008-07-20 20:59 11楼
中医还是要有些症状的收集才能开处方,它不象西医诊断明确了用药就基本定了。
对不同情况的湿气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 中医临床简易八纲分析法则(一) 老茶馆 中医临床简易八纲分析法则(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