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后下?

2011-10-12 19:48 楼主
大黄后下?
我虽只有二十余年的行医经历,但也读了几本书和较多的病案,其中经常遇到一些不解之处,现就“大黄后下”谈一下我的看法。
临床中使用大黄最有名的方子莫过于大承气汤了,大承气汤中有关大黄的用法在李培生主编的《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写到“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似有后下之意。同样是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凌一揆主编的《中药学》中也写到“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于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
李培生主编的《伤寒论讲义》中,在大黄泻心汤的用法、方义中又这样写到: “上两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词解:麻沸汤,即滚开的沸水。方义:因苦寒药物气厚味重,煎煮之后多走肠胃而具泻下作用,故本方用法不取煎煮,而以麻沸汤浸泡,少顷,绞汁即饮,以取其气,薄其味,使之利于清上部无形邪热,而不在泻下里实之法”。由此看来大黄煎煮之后味厚气薄更利于泻下,因此我临床使用大黄用于泻下之时多不采取后下,常与它药同煎,只要辩证准确用药达当也常能取的理想之效。
大黄是否后下,临床应当属于个人用药习惯,后下与久煎是否药效不同,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0-18 22:05 2楼
先煎后下,有的是有必要的,有的是故弄玄虚,给中医发展制造障碍,增加药工的劳动强度。我们除了附片,紫石英,石膏先煎外其它要先煎的都打成粉一起煮,没有后下,效果很好。
2011-10-20 12:45 3楼
效与不效看反馈,一扯到科学家怕有麻烦哦
2015-01-14 19:55 4楼
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及鞣质,大黄的泻下作用主要是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等刺激大肠,增加肠的蠕动。蒽醌类衍生物久煎后易被水解,使大黄的泻下作用减弱。鞣质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的功能。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和温度增高,蒽醌类化合物被大量破坏,而鞣质仅部分被破坏,所以泻下作用明显减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
2015-01-14 21:11 5楼
白术 说:
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及鞣质,大黄的泻下作用主要是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等刺激大肠,增加肠的蠕动

嘻嘻,照抄的。
2015-01-14 23:54 6楼
我自己患病时,没敢用大黄,用虎杖,发现泻下的力量也不错;
2015-01-15 09:31 7楼
李荣伟 说:
嘻嘻,照抄的。

历代医家的经验与现代研究成果是相符的,我们没什么可质疑的

没后下,不是没有泻下作用,只是泻下作用会减弱

乘车可去北京,如果想骑毛驴,也不反对,终归方向还不算错嘛
2015-01-15 12:50 8楼
旋风小刀 说:
我自己患病时,没敢用大黄,用虎杖,发现泻下的力量也不错;

嘻嘻,多谢交流。

嘻嘻,咱常说治病不在用什么药,而要看所用之药是否对证。
2015-01-15 12:51 9楼
白术 说:
历代医家的经验与现代研究成果是相符的,我们没什么可质疑的

没后下,不是没有泻下作用,只是泻下作

2015-01-15 13:04 10楼
大黄怎么用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后下用于通便者很多,而同煎尤其是酒大黄同煎,则用于化瘀荡邪,行其将军之功。比如大黄附子汤。当然这里没用酒大黄。
不过没事闲的时候,最好别吃它。一来味道太苦,且气味难闻。二来它性寒且还有小毒。毕竟是药三分毒
看坛中有人拿它当保健品用,还公之于众。误导患者?这好像和张悟本的绿豆茄子没啥分别,不过好歹人家这都是食物。大黄可不同哦!
呵呵,自求多福吧。
2015-01-15 13:24 11楼
中医那些事 说:
大黄怎么用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后下用于通便者很多,而同煎尤其是酒大黄同煎,则用于化瘀荡邪,行其将军

嘻嘻,川军泻下,酒军活血,小量大黄能增进胃肠蠕动,有消积健脾养胃之功。

嘻嘻,现在的寒性体质较多,咱一般是不用大黄的,嘻嘻,一年也用不了500克。

嘻嘻,多谢交流。
⬅ 实热郁滞型便秘 老茶馆 中医的不传之秘“量” ➡